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7年第11期

從《一站到底》的改版看我國益智類節目的發展趨勢【2】

谷征  佟鑫
2017年11月14日15:02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三、《一站到底》改版中的創新

經過兩次改版,目前《一站到底》迎來全新3.0版,舞台變身更加酷炫,規則升級更加刺激,但究其本質,其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激烈感的可視化

電視呈現是一門視覺藝術,益智類節目在制作時除了要考慮增強節目的激烈程度外,還要考慮如何使得這種激烈感可視化。

1.從輪答到搶答

在2015年3月,第一次改版時,《一站到底》將輪答模式改為搶答模式,增加了節目的激烈程度。所謂輪答,即指選手在規定時間內輪流答題。在這種方式下,選手不用考慮答題快慢問題,很多人會不緊不慢說出答案,甚至講出這道題的來龍去脈。而搶答除了測試選手的知識量外,更考驗選手的反應速度,可以充分調動選手答題時的競技狀態,讓選手間對戰的激烈程度可視化,更具觀賞性。

2.從一人“掉坑”到組團“掉坑”

《一站到底》二次改版后的最大亮點,在於從之前的選手自己掉人坑中,到現在一旦失敗,選手與身后的觀眾護航員二十多人一起掉落。現場觀眾要與選手榮辱與共,共同得獎或者一起“掉坑”,使得競爭的激烈程度躍然熒屏,點燃觀眾的興奮點。

(二)懸念設置的規則化:領航員與護航員的命運共同體

2017年2月《一站到底》的改版后,增加了“大眾的選擇”環節,選手作為戰區領航員,而其身后的現場觀眾作為其護航員,任何一方先達到6分,便啟動該環節,由雙方護航員回答問題,答對人數多的一方獲勝。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增加了現場觀眾的參與性,更提高了選手獲勝的偶然性,即分數低的選手是否還能留在賽場,其決定權不在選手本身,而在雙方的護航員,而這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我國的益智類節目因為沒有高額獎金、獎品的刺激,設置懸念一直是吸引受眾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這種規則設定加劇了偶然性的效果,提高了對受眾的吸引力。

(三)新奇性的智能化:從最后五道題到汪仔機器狗

除了集體掉落,改版后的《一站到底》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在節目最后不再用最后五道題開啟大獎而是引入了人工智能機器狗汪仔。人工智能是近幾年的一個熱門詞匯,而《加油,向未來》《我是未來》等科技類節目的熱播,也預示著這一高科技產物正在被電視節目制作團隊所重視。因此,引入機器狗汪仔,人機大戰,既增加了節目的激烈性,又提升了節目的新奇性,吸引受眾前來觀看。

四、益智類節目的發展趨勢

電視益智類節目滿足了受眾的娛樂消遣需求、獲取知識需求、自我評價需求、人際交流需求③,但是即使受眾有需求,也必須通過恰當方式來進行傳達。從《一站到底》改版中的不變元素與創新,可以窺探該節目的成功之道,在滿足受眾需求與吸引受眾方面所做的努力,進而探究今后益智類節目的發展趨勢。

(一)故事的有限性與激烈程度的不斷升級

盡管改版后的《一站到底》保留了選手的故事性與標簽化設置,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2017年,隨著文化類綜藝節目熱播,文化益智類節目井噴式涌現,不僅有央視的《中華詩詞大會》《綠水青山看中國》,還有浙江衛視的《向上吧詩詞》、山東衛視的《國學小名士》、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以及東方衛視的《詩書中華》,等等。如此多的益智類節目,而自帶故事的選手卻沒有增加。因此,一些答題達人,尤其是自帶才藝與故事的選手游走於各個節目中。《國學小名士》中的葉飛同學也出現在《向上吧詩詞》,《向上吧詩詞》的選手化學老師趙鐳在《一站到底》裡同樣唱了那首元素周期表rap,而《一站到底》特別節目中的李天強、郭劍琴等選手,也都來到了《綠水青山看中國》的舞台。益智類節目的增加,有故事、有才藝、有能力的參賽選手勢必作為稀缺資源成為各個節目的招攬對象。在一定時間段內,這些選手與故事並不是取之不盡的。

與故事的有限性相比,增加節目的激烈程度,通過加大選手間的對抗程度來吸引受眾的做法更加可取,也應是目前益智類節目發展的一個趨勢。同樣的選手在不同比賽規則與呈現方式下,會有不同的表現。除了上述提到《一站到底》的搶答模式外,其他益智類節目也都開發出類似題型。比如《中國詩詞大會》的“飛花令”,盡管這是輪答方式,但時間更短,且沒有主持人的介入,完全是兩個選手的較量,如同兩個高手過招,其氣氛令人窒息。但是目前各個節目這方面的創新還遠遠不夠,應開發更多的題型與賽制規則以增加節目的激烈程度,並力求使之可視化。

(二)題目的通俗化與益智類節目的專業細分

《一站到底》是一檔周播節目,這對於益智類節目來說非常困難。為了最大限度吸引受眾,它的題目選擇非常通俗化。但題目通俗化與受眾最大化的做法往往帶來節目特色的消減,因此該節目五年之內兩次大規模改版,此外還策劃了“英雄聯盟”、“世界名校爭霸賽”和“美麗中國”等特別節目。特別節目側重某一領域或者某一類型受眾,而非一味求大求全,使節目整體張弛有道。

2017年新涌現的文化益智類節目大都採用了季播模式,以此來緩解大眾的審美疲勞。但這些節目大多為國學和詩詞節目,同質化嚴重。不同節目在題目設定、受眾定位上都應有所側重,而非一網打盡,這應是益智類節目發展的另一趨勢。央視的《綠水青山看中國》在這一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節目側重於地理人文知識,通過這種專業領域的細分,與其他益智類節目相區隔,滿足不同領域受眾的需求。

(三)儀式性的不變與懸念設置的變化

“掉坑”已經成為《一站到底》最具儀式性的動作,這種儀式應該成為節目的標志,不宜過多改變。《一站到底》在多次改版都沒有改變這一儀式動作的核心。但是其他益智類節目在這一方面做得並不到位,節目沒有儀式化的動作,節目名稱沒有標志化的詞語引導受眾記憶,儀式化動作與標志化語言的營造應該成為今后益智類節目的一種發展方向。

而益智類節目在懸念設置方面應該追求創新,給受眾以新鮮感。除了前述《一站到底》改版后這方面的變化,《中國詩詞大會》在節目中設置了百人團,選手的勝負不再隻取決於其本身與對手,而是根據百人團的答題情況,這就極大增加了結果的偶然性。但是這種懸念設置的創新在目前益智類節目偏少,我國益智類節目更趨向於模仿,一時間百人團出現在各個節目中,但是卻鮮有新的賽制模式出現。懸念設置的創新同樣是今后該類節目的一個發展趨勢。

注釋:

①柯妍.《一站到底》:大眾文化的持續創新[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8):20.

②安曉燕.《一站到底》:國內電視益智節目的新變化[J].創作與評論,2013(4):95.

③喬秀峰.電視益智類節目的傳播策略——以江蘇衛視《一站到底》節目為例[J].新聞戰線,2017(4):103.

基金項目:本成果受北京印刷學院北印英才選拔與培養辦法資助(項目編號:27170116004/032)。

(作者單位: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