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光芒無“微”不至——
中青報全媒體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
緊緊圍繞文化建設戰略,堅持文化自信理念,秉持“服務青年成長,推動社會進步”的辦報宗旨,中國青年報運用全媒體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引領青年人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和價值觀。
“假如曾當過報刊主編的馬克思活在今天,在說出‘通過油墨向我們的心靈說話’這句名言后,可能會再加上一句——‘通過網絡向我們的心靈說話’。
假如秉持‘以言報國之微志’的梁啟超活在今天,也許會將這份對報人的勉勵,分享給網絡社交平台上的‘微友’們。
穿越時光,這些閃光的文字依然激勵和鞭策著我們。
無論是通過‘油墨’還是‘網絡’,無論是‘微信’‘表情包’‘小程序’,還是‘網紅’,新聞的傳遞總是充滿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光芒無‘微’不至,其魅力和價值體現於百姓日常而不覺當中。
……”
這是今年初,我寫的評論員文章《文化的光芒無“微”不至》的開頭,也表明了2017年,我們將努力從“24小時中青報在線”向“24小時中青報隨手看”轉型,追求中國青年報特色的“融媒小廚”大情懷,更多地增加人文關懷與現實關照的結合度,增加青年文化、時尚文化、紅色文化的結合度,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結合度,使得與時代同行、為青春喝彩的中國青年報,更加觸手可及、不忘初心、厚重深刻、精神煥發。
全媒體時代創新文化報道理念
中國青年報一直堅持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始終把文化報道置於核心業務領域,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制作和輸出了一大批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專業性強、可讀性高、滲透力廣的文化報道。力圖透過文化的光芒,照亮億萬讀者的心,增加受眾文化自覺,提高受眾文化素養,引領青年人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和價值觀,讓文化的芬芳散發到每一個角落。
全媒體時代下,中國青年報在紙媒端、PC端和移動端均設有獨立版面和頻道,予以支撐文化報道快速落地。紙媒端設有《文化閱讀》《文化地理》《國學·書院》《旅游文化》《圈裡圈外》等版面﹔PC端設有新改版的文化板塊,頁面設計古朴典雅,欄目體現傳統文化特色﹔移動端APP設有文化類欄目,及時發布新聞稿件。報社依托三端進行文化輸出,且側重向移動端發力,強調將傳統文化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重視青年文化動態及其文化觀的引領。
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實際上與文化傳統和積澱息息相關、一脈相承。中國青年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為中華文化光輝照耀下的德,包含“個人之德”“家庭之德”“公民之德”“國家之德”。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要從知行合一上下工夫,在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改革創新中打造傳世精品。
中青報一方面積極報道飽含傳統文化精髓的優秀文藝作品,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軟實力”﹔另一方面,以中華文化之思想智慧,從不同維度探求人類安身立命、持久幸福之道,倡導向上向善好活法,積極引導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年的開篇社評《文化的光芒無“微”不至》,闡述互聯網時代下媒體人仍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神,提高文化自覺,向讀者傳遞向上向善的溫暖。
緊跟當下青年文化動態,引領青年群體向上向善
中青報一直以“推動社會進步、服務青年成長”為己任,將廣大青年作為核心讀者群體,在日常報道選題和角度上重視青年視角、青年關切。2008年我們成立全國高校傳媒聯盟,依托全國757所高校媒體團結大學生群體,同時,依靠各級共青團組織,緊密聯系全國青年,及時掌握校園文化和青年文化動態,重視與青年群體的文化聯動,提高青年人傳承傳統文化的參與度。
中國青年報社、中青在線網站和中國青年報APP分別設有“文化”和“校媒”板塊,發揮主流媒體責任和擔當,主動設置議題,用豐富多彩、可讀性強的報道和新媒體產品傳遞傳統文化內涵,引領當下青年群體向上向善,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和價值觀。今年年初,《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引發青年追捧,文化部門記者即採訪節目制作組,撰寫《給中國詩詞搭一個青春大舞台》等報道,進一步拉近傳統文化和青年群體之間的距離,在“兩微一端”獲得良好傳播效果。
統籌聯動報網優秀資源,向移動端發力打造優質精品
中國青年報積極開展全媒體轉型,已先后在“兩微一端”和APP上搭建平台,形成以“全媒體協調中心”統籌安排、24小時中青在線的工作機制,隨時發布動態新聞、突發新聞,提高文化報道的及時性,增加文化報道的覆蓋面。目前,文化網稿數量佔日常總網稿數量的1/5。跨部門、跨領域形成的中青文化融媒工作室匯聚報社文化類優秀採編團隊和網站技術團隊,致力打造圖文、音視頻、H5等多媒體呈現方式的文化精品報道。
報社重視向移動端發力,一方面,以官方微信賬號“中國青年報”為龍頭形成微信矩陣群,下設“中國高校傳媒聯盟”“中青報旅游周刊”“青年觀察家”“青團子”“長大大”等20多個公眾號以及21個省級校媒區域聯盟公眾號,成為日常文化報道和活動傳播的重要陣地。社領導張坤更是緊跟時代步伐,開設個人微信公眾號,以細膩的筆觸、文人的情懷,解讀當今社會熱點,向讀者傳遞仁義禮智信之道,字裡行間透露出人文關懷和現實關照,進一步拉近和讀者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PC和移動端還加強與騰訊、360、今日頭條、北京時間等優質市場化資源對接,拓寬傳播渠道,形成宣傳合力,將文化的觸角延伸到更多群體,提高文化報道的傳播力、影響力和引導力。
全媒體開展優秀文化報道和精品活動
制作和傳播優秀文化報道精品
圖文並茂闡釋文化內涵
中青報以時評、深度解讀等圖文並茂的方式,對文化名家、文化名作、地域文化、國學國風進行報道。文化閱讀版面先后刊登《細說我們的中國節》《讓朗讀重回我們的情感和生活》《2016中國詩歌年度報告:中國詩歌應獲得世界朋友圈點贊》《余秀華:在〈搖搖晃晃的人間〉生命被重新打開》等優秀報道。其中,《“一帶一路”上的傳承:爺爺修了60年敦煌壁畫,我還會繼續》,講述“一帶一路”文化領域工匠精神的傳承,獲中央網信辦全網推送。《國學·書院》版禮請海內外相關領域深具造詣之大德名家,傳學弘道,刊登過《“和合家風”講述家國往事》《二十四節氣:人與天地萬物感應共鳴的古典時光》《樓宇烈:中國文化,不能再“失魂落魄”》等優秀文章﹔旅游周刊更是利用移動端,在第八屆文化中國講壇·春季講壇活動上,開展全媒體報道,刊登過《你與這場文化盛宴就隻差一個留言》《從“梵天漢月”到“中西交融”——2017年文化中國講壇·春季講壇今天開講》《看過文化中國春季講壇,90后這麼說!》等優秀作品。社會調查中心還發揮優勢,發表了《86.4%受訪者喜歡看文化類綜藝節目》等有影響力的文化調查。
專題報道緬懷楊絳先生
在楊絳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特別制作“重溫楊絳”融媒體報道。PC端推出“重溫楊絳——紀念楊絳先生逝世一周年”專題,表達對這位世紀老人深深的敬意,專題設計精美、清新婉約、內容豐富,匯集了楊絳視頻、H5一系列優秀文化融媒作品,生動展現了楊絳先生生前平靜、平淡、平凡中自有的人生智慧和氣節風骨。PC端還同時推出《最美大先生》視頻報道,將楊絳先生一生娓娓道來,畫面精美,感人至深。
H5交互提高文化滲透力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了一系列中華文化主題H5,通過小游戲、測試題、動畫等青年喜愛的交互形式,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講話,講述中華傳統文化故事,深受網友喜愛。“觸?文化”青年文化系列H5已推出3期,主題涉及文學、傳統服飾以及家風文化。其中,《探尋中華宰相村的家族密碼》點擊量近20萬次。
深度訪談展現名家觀點
中青在線策劃的文化視頻節目、名人訪談,也為積極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青年報文化閱讀周刊聯合中青在線視頻部,推出在線視頻系列訪談欄目《中青文化名人訪》,邀請文化產業中有影響的學者、企業家和新聞人物,就網友和用戶非常關心的文化熱點問題,進行線上和線下的交流與互動。目前已經採訪了韓美林、陳丹青、張藝謀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大家。
微電影視頻烘托節日氣氛
2012年,中國青年報社攜手深圳耕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鳳凰視頻等機構,共同推出了《家在情在,我的中國節》系列微電影以及主題歌《我的中國節》,希望通過年輕人喜愛的傳播方式,讓他們更多了解、繼而傳承中國傳統節日豐富的文化內涵。該主題歌MV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並在2013年端午節習近平總書記訪美期間,亮相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今年春節,歌曲登上中國文學藝術界“2017春節大聯歡——百花迎春晚會”,於農歷雞年大年初一在東方衛視等6家衛視播出。目前,“我的中國節”系列微電影已獲得一系列國際國內獎項。
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網絡文化活動
中國青年報網站中青在線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策劃實施了多項精品網絡文化活動。
“中國夢”微電影
2016年開始,在中央網信辦傳播局指導下,中青在線成功舉辦“中國夢”微電影征集活動,本著“造夢?創夢?圓夢”的宗旨,展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故事、書寫行業傳奇的勵志故事、講述海內外華人華僑的奮斗故事以及傳播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故事等,來自國內外的參賽作品多達1100余部。今年,繼續打造網絡影視活動,並將賽制升級設置微電影、短視頻、網絡影視多個單元,力求在多種樣態中尋找精品,在移動互聯網等多媒體平台上多做傳播,從而形成良性發展的生態圈。
“網絡中國節”系列活動
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指導,在傳統節日來臨之際,搭建活動專題頁面,開展“網絡中國節?春節”“網絡中國節?元宵”“網絡中國節?端午”等系列活動報道。充分挖掘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在中青在線首頁突出位置予以懸挂,營造出熱烈祥和的節日氛圍。“2017網絡中國節?端午”專題,從端午節的源起、習俗等方面設置欄目,體現端午風俗,弘揚民族文化,烘托節日氣氛,為各地文化風俗的交流建立平台。專題運用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圖文並茂,使專題豐富多彩,給網友帶來更多的體驗感受。
“端午節·中國風”網絡直播
今年端午節期間,由中央網信辦移動局指導,中青在線聯合映客、花椒等十家大型直播平台共同舉辦“端午?中國風”大型網絡直播活動。以直播的方式傳播、記錄中國人重要的傳統節日,跳脫傳統報道套路,將傳統文化更多樣化、立體化呈現在公眾面前,深化民族文化認同感,將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和使命感傳遞給社會。鼓勵青年網民用“直播”的形式參與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來。一時間,大屏小屏勁吹“端午·中國風”,各平台直播共計2.6萬場次,網民參與數量達2.6億人,點贊量5054萬次。
直播呈現多個主題,其中,“逍遙游”借網友登高順陽之機,展現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和各地風土人情,激發網友的愛國自豪感﹔“霓裳曲”嘗試漢服、旗袍等傳統民族服飾,學習傳統禮儀,展現古風古韻,領略文化傳承之美﹔“照新妝”體驗敷粉、施朱、描眉、點唇等古典彩妝,感受中國古典美學的寫意風格,領略古人的審美意趣﹔“美食匯”晒出粽子、煎堆、面扇等端午美食,展現不同地方的飲食文化差異與民間傳統習俗,感受中國的地大物博﹔“風雅誦”朗誦中國古詩詞,帶領網友神游千載,嘆唱古今,感受國學瑰寶帶來的滋養和熏陶,抒發愛國情懷﹔“賽龍舟”展現各地端午龍舟比賽,豐富節日文化生活,用鏡頭展現百舸爭流的民俗風採﹔“文採秀”邀請琴棋書畫、昆曲京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場表演,並為網友介紹各類技藝的發展傳承和內在精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心榜”在端午節期間開展慰問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環保、助學、扶貧等各類愛心公益活動,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直播讓網民能更加真切地感受節日氛圍。在越來越多人抱怨節日氣氛變淡的當下,活動以“端午?中國風”為主題將優秀傳統文化多樣化、立體化呈現在網民面前,增強了網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將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和使命感傳遞給全社會。
“微孝行動”微博話題征集
2016年,由中央網信辦移動局指導,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中國青年報社主辦,中華慈孝節組委會協辦“指尖正能量”——全國高校移動網絡作品傳播工程之“微孝行動”微博話題征集活動。“微孝行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指尖正能量”全國高校移動網絡作品傳播工程的一個單元,“微孝行動”微博話題征集活動結合中秋節、重陽節等重大時間節點,以家庭為出發點,弘揚孝道,倡導青年回歸中國傳統文化,並採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吸引青年網友廣泛參與互動,用鮮活的時代語言解讀傳統文化,在傳承傳統文化中喚醒社會道德和文化發展的原動力,提高文化自信。自設立以來,微博話題累計閱讀量突破230萬次。
“中國好網民·回鄉看中國”
為激勵廣大青年弘揚愛國報國的優良傳統,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傳播,在中央網信辦社會局的指導下,中國青年報社於2016年、2017年兩次發起“中國好網民?回鄉看中國”網上尋找百名青年觀察員行動。今年的活動還設置了微視頻單元,鼓勵網民用影像記錄家鄉發展、春節習俗,回歸中國優秀傳統孝文化、節慶文化。#好網民回鄉看中國#微博話題閱讀量近100萬次,通過“青年觀察家”微信公號及已有的高校社群多渠道傳播,共有110所高校的學生參與活動。活動瀏覽量累計超過12萬次,超3300人報名參加活動,約有30萬人參與評選。
開展線下文化精品主題活動
“字說中國 節傳文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傳播活動
由中國青年報社、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共同主辦,將具有中華民族特有標志的漢字、節日、節氣作為中國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重要載體,以活動的形式滲透文化內涵。其中,系列活動首站“文創黃陵”,於今年3月在陝西省黃陵縣成功舉辦。以黃陵品牌和形象傳播為重點,通過挖掘“文”這一漢字的獨特內蘊,融合書法、朗誦、雕塑、歌唱等豐富的藝術形式,形象地闡釋黃陵形象,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傳達時代文明提供鮮活生動的意蘊空間和文化氛圍,通過文化創意挖掘和創新“黃陵故事”,利用黃陵元素給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活動運用中國青年報官方微信、微博、中青在線直播等新媒體傳播方式,全方位呈現轉型跨越發展中的黃陵文化內涵和城市形象,產生重大影響力和傳播力。共有超過60家主流媒體進行報道,近50家媒體進行轉載。
2017“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活動
4月20日谷雨節,陝西白水舉行了2017“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儀式。該活動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陝西省文化廳、陝西省教育廳、陝西省旅游局、渭南市人民政府主辦,特邀中國青年報社協辦。數百位青少年代表和著名書法家現場共同書寫年度漢字,以傳承倉頡文化、弘揚倉頡精神,寓意文化傳承從青年抓起。同時邀請著名大篆書法家竇德勝在倉頡廟內,現場揮寫大篆體的“融”字,寓意“一帶一路”沿途超過65個國家,總人口超過44億人,是世界各國人民互利共贏的“融和”之路。
大學生文明旅游“背包行”公益宣傳活動
國家旅游局主辦、中國青年報社獨家承辦的大學生文明旅游“背包行”公益宣傳活動(以下簡稱“背包行”)自2015年來,連續兩年開展。以活動開啟一場和大學生的文明對話,號召全國在校大學生廣泛參與“文明旅游”公益宣傳,在旅游過程中,通過多元傳播方式實踐並宣傳文明旅游,倡導文明旅游,營造講文明的大環境,引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活動啟動第一年便有1.6萬名大學生報名參與,把文明旅游公益宣傳帶到全國22個省區市,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多次成為微博“旅游”“社會”“公益”等多個話題熱搜榜第一名。“做文明背包客,為中國加分”H5以互動小游戲的方式宣傳推廣文明旅游觀念,上線一周就獲得了34萬的瀏覽量。活動還設計制作“背包行”統一視覺識別系統,貫穿活動預熱、啟動和開展全過程,給公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讓“文明旅游背包行”活動深入人心。
“中美旅游年·人文交流故事匯”征文活動
中國青年報社和中國青旅集團、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中美旅游年(2016)?人文交流故事匯”主題征文活動,以旅游為載體,以人文為視角,以個體見証和經歷的故事為主體內容,通過中青報全媒體傳播平台面向全球展開征集。中青報要聞版設立專欄,每日發表一篇中美人文交流小故事,截至2017年1月23日活動結束,發表來自中美兩國作者文章338篇。此活動作為兩國民間交流的重要活動,受到中美兩國高層和公眾的高度關注和肯定,在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會上亮相,並被納入成果清單。
下一步文化報道工作設想
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也是落實《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第一年,中國青年報將從新技術、新形式、新渠道三方面著手,突出強化移動端功能,打造更多優秀文化報道和活動。
圍繞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好中國故事
一方面,繼續多形式、多角度宣傳解讀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系列重要論述,在重大主題和熱點話題中,力求使中華傳統文化和核心價值理念相結合,以深度報道、專業評論啟迪讀者智慧、樹立正確文化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選取優秀文化人物和作品進行報道宣傳,用一個個典型的事例展示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重要意義,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更具象化,以文化人,潛移默化影響讀者,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入耳入腦入心。
抓住重大節點主動設置文化專題,提高受眾參與度和品牌影響力
以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等重要節點,提前策劃,以國學、文學作品、地方民俗和地域文化為切入點,不斷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報道,闡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經久不衰的魅力,用文化滋養人心,烘托主旋律,營造良好網上文化氛圍﹔繼續開展“回鄉看中國”“大學生音樂節”等活動,打造一系列有感染力和影響力的精品活動,提高廣大受眾對文化傳承和創新的參與度,形成線上線下文化聯動﹔進一步拓展新形式、新手段,用動漫、微視頻、彈幕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繼續圍繞名家名作報道,探尋其背后的故事
依托全媒體報道機制,開設專題專欄,用更豐富的傳播手段對中華傳統戲曲、歌舞、詩詞、書法領域裡的名家、名作進行深度報道,挖掘名家名作背后的故事。如,2017年上半年,逝世於1966年的一批國內作家作品進入公共版權范疇,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老舍、傅雷、鄧拓等,名家作品遭遇叢林法則。中青在線網站將派記者採訪各家出版社,尋訪名家版權歸屬,展開深入報道。
挖掘傳統文化的現實影響,與青年關注緊密結合
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和青年關注緊密結合,闡釋傳統文化對青年群體的指導意義。如用視頻、H5、圖文報道等方式,對國家大劇院這一匯聚高雅藝術和優秀民族藝術殿堂的新型傳播手段展開報道,重點關注來自年輕受眾的聲音,深入調查了解,採訪年輕手機用戶的反饋,包括收聽頻度、購買銷量、生活介入度等。同時,盤點九年來中國最高藝術殿堂在“高雅藝術走近大眾”方面呈現的經典演出、活動、講座及在青年群體中產生的影響。
(作者系中國青年報社社長、總編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