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對外傳播》>>2017年·第7期

以重大事件為契機優化黨的對外形象

2017年11月27日14:54 | 來源:對外傳播
小字號

政黨形象是指“公眾對政黨從其理念到政治實踐全部印象、評價的總和,作為對政黨情感與價值判斷的直接依據”。一個良好的政黨形象有助於維護政黨的權威,強化民眾的政治認同,鞏固政黨的合法性基礎,從而為政黨執政提供穩定有序的社會環境。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從創建至今一直都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維護,尤其是善於抓住重大事件來優化黨的對外形象。近年來,黨和國家的事業蒸蒸日上,黨的對外形象塑造迎來了新的機遇。下半年即將召開中共十九大,我們要運用好這一重大事件,繼續抓好黨的對外形象塑造。

一、抓住重大事件契機塑造對外良好形象是黨的優良傳統

早在創建初期,中國共產黨就比較重視自身的形象宣介,要求“共產黨員人人都應是一個宣傳者,平常口語之中須時時留意宣傳”,並抓住重大事件,廣泛散發傳單、小冊子,深入分析形勢,及時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為了推動北伐戰爭,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宣傳工作,從而有力支援了北伐,同時也為后期黨的發展埋下了火種。

西安事變發生后,國內國際輿論嘩然。為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維護國內團結,中共中央先后發出了《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及中共中央對西安事變通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蘇維埃中央政府為號召和平停止內戰通電》兩份通電,指出“以目前大勢,非抗日無以圖存,非團結無以救國,堅持內戰,無非自速其亡”,主張和平調解西安事變﹔同時指出“今日中國人心之背向,已顯而易見”,要國共兩黨“化內戰為抗戰”。這使民眾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愛好和平,面對民族危亡時以大局為重,將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沈傳亮 中共中央黨校黨史部教授李 鵬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研究生以重大事件為契機優化黨的對外形象的執政黨,但西方敵對國家卻對新中國採取圍堵政策。為打破封鎖,周恩來總理在1955年舉行的萬隆會議上倡導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不少亞非拉國家的認可和支持,隨后逐漸被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接受,並成為國際交往共同遵守的准則。這是黨借助國際重大會議進行的一次成功的形象塑造,向世界展現了黨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始終承擔國際義務的良好形象。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積極融入世界,在對外交往中更加注重形象。鄧小平曾說:“無論如何要給國際上、給人民一個改革開放的形象,這十分重要。”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西方民眾渴望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2003年春“非典”爆發,面對國外媒體對黨不及時處理病情、限制新聞報道等言論,我們完善新聞發布制度,讓國外媒體對黨如何處理重大事件有全方位的了解,黨的對外形象得以維護。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我國政府及時公布相關信息,震后第三天就邀請多家境外媒體赴災區採訪。正是由於黨開放透明的政策,讓西方媒體看到事實,同時也讓世界對中國形象有了一個更加客觀的認識。后來我們也借助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場合,抓住全球聚焦中國的有利契機,整合各種資源,很好地宣傳了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積極參與到全球性議題當中,運用重大事件,提升了黨和國家形象。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中國主辦了APEC峰會,會議通過了《北京綱領:構建融合、創新、互聯的亞太——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宣言》《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亞太經合組織成立25周年聲明》等文件,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所做出的承諾和努力。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峰會在中國杭州召開,以“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為主題,中國倡導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創新發展方式,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並願意為推動世界經濟做出更大貢獻、發揮更大作用。G20峰會凸顯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2017年5月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也大大展示了黨和國家的良好形象。通過以上系列歷史重大事件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高自身形象塑造能力,向國內外民眾展現了一個前進務實為民的執政黨形象。

二、用理論成果提升黨的對外形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取得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就,一方面是理論創新成果,一方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成就。這些理論成果主要是指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相關成果不僅具有引領國內全面發展的理論價值,還注意讓境外人士能聽得懂、聽得下去,實際上具有很強的外宣價值。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后來又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對外而言,中國夢很容易為世界所了解所接受,因為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美好夢想。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第一次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思想的提出,讓國內外的人們看到了中共治國理政一個時期內的重點工作。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總體來看,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不僅有助於人民更加清晰地了解黨和國家的發展,增強人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凝聚力,而且也讓海外人士更加明白,中國共產黨執政圖景更加科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取得重大進步,除了上述比較突出的理論創新成果外,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等領域都有新的理論創造,涵蓋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各個方面,初步形成了新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圍繞著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展開,邏輯嚴密,系統完整,不僅是長期指導國內各項工作的方針,而且也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共提供了完整的“思維導圖”。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