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雙機制”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2】
——記穆青新聞實驗班培養模式
搞好師資隊伍建設是實施“三雙機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
在落實和推廣“三雙機制”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共建領導小組發現,其制約因素主要是校內師資力量短缺的問題。為了克服這一障礙,共建領導小組向省委宣傳部和教育廳如實作了匯報,使上級領導及時掌握了推行“三雙機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真實狀況,積極支持鄭州大學實施《“528人才工程”建設規劃》。為了有效保障“三雙機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新聞與傳播學院採取了一些師資隊伍建設措施。
首先,讓全院教職工達成共識,認清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學校組織全院教職工重溫“嚴謹治學,敬業愛生,以苦為樂,追求卓越﹔清廉從教,淡泊名利,堂堂正正,為人師表﹔增進理解、相互包容,同舟共濟,情同家人”的互勉信條,研討部校共建對學院發展、教師進步、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形成人人爭為學院做貢獻,為學院發展而“愉快吃苦”的良好氛圍。
其次,三年來,學院堅持“培養與引進並舉”原則,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取得了不菲成績。在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晉升正教授2名,直聘正教授1名,推薦應聘鄭州大學學科骨干特聘教授2名。在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從校外引進3名博士正教授。同時,先后從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引進8名優秀應屆博士。目前,新聞與傳播學院有專職教師53人,其中,15名正教授(包括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科首席教授1名、學科方向帶頭人1名、學科骨干特聘教授2名)、24名副教授、8名博士生導師,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利佔教師總數的56%。
最后,按照省委宣傳部和教育廳的要求,積極推動高校與新聞單位之間的千人互聘工作。學院每年派出2∼3名教師到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電視台等媒體挂職,同時接收2名媒體記者來學院任教。學院累計向媒體派出挂職教師10人,接收媒體來校挂職記者6人,業界班主任、輔導員和導師10多人。同時,根據省委宣傳部指示,學院先后派出10多名教授、博士,前往省委宣傳部舉辦各種培訓班,取得良好效果。
高度重視對學生進行“勿忘人民”精神的培養
“勿忘人民”是穆青先生的座右銘,也是穆青精神的集中體現。在學院發揚光大“勿忘人民”精神過程中,有一位人物始終秉持“奉獻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快樂”,成為“勿忘人民”精神的代表人物,他就是新聞與傳播學院前任院長,現任我校新聞傳播學科首席教授——南振中先生。南振中先生到鄭州大學工作以來,既當院長又做教授,一心一意投入到教書育人與學科發展之中。為推動共建工作、推動學院健康發展嘔心瀝血,成為廣大師生學習的楷模。
南先生多次召開學院教師、本科生和研究生座談會,全面了解學院發展情況,親自組織制定學院學科發展規劃,為學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他深入學生之中,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困惑與學習困難,先后給學生寫出90多封信件,用來解疑釋惑。其中,75封信被收錄《大學該怎麼讀》,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指導寶典。
南先生生活簡朴,一張辦公桌,一台電腦,一排書架,幾把椅子,就是他全部辦公家當。學校多次想把其辦公環境布置得稍微舒適一些,都被他一一謝絕。他的風范和品格深深影響著鄭州大學的廣大師生,其“奉獻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快樂”正在成為鄭州大學的一種校園精神。
南振中教授認為,“勿忘人民”符合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基本原則,符合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確立的價值取向,是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重要基點,與“走轉改”的基本精神和效果預期相吻合。新聞院校把“勿忘人民”作為優良傳統來繼承,期待的不是出一兩個拔尖人才,而是培養一大批有著同樣氣質的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優秀新聞人才。在今后的新聞隊伍裡,無論送走多少屆畢業生,也不論有多少新人進入大學校園,“勿忘人民”的氣質、素養和情懷,都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這就是新聞后備軍的軍魂。
2015年5月,刻有穆青手跡“勿忘人民”的院訓碑落成,成為對新聞學子進行穆青精神教育的重要載體。學院把“勿忘人民”作為院訓,積極把它作為加強馬克思主義和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理論支撐,形成了鮮明的理論特色。在促進“三雙機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過程中,發揮著重要指導作用。
具體地說,“勿忘人民”理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作為一種新聞觀,闡明了新聞的價值標准和新聞職業精神。我們將這種理論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培養政治立場堅定、業務精湛、熱愛人民、對黨忠誠的新聞宣傳人才。第二,作為一種群眾觀,詮釋了人民的主體地位。我們圍繞“勿忘人民”這一主題,專門在圖書館設立了穆青事跡展,圖文並茂地展示了穆青先生的光輝事跡。通過生動的教育形式引導師生切實樹立“勿忘人民”的價值理念,讓同學們在四年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勿忘人民”價值理念的影響。第三,作為一種人文觀,體現了對人民的關愛和厚重的社會責任感。穆青事跡展目前不僅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教育陣地,也成為了鄭州大學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兩學一做”活動等干部教育活動的重要陣地。
“三雙機制”人才培養模式見成效
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為統領,教材建設得到加強。三年來,圍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核心,學院實施了“名師名家講壇”和“傳媒專家進課堂”計劃,積極推進精品課程建設,舉辦了國情教育系列講座,努力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
學院邀請省委宣傳部領導、學界名師、業界專家,先后舉行了20多場專題報告﹔邀請50多位在業界有影響力的專家,參與本科生、研究生的課堂教學。
為讓師生及時了解國情,認識國情,培養師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學院先后邀請河南省政府、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河南省社科院等30多位領導和專家到學校來做國情、省情專題報告,受到廣泛好評。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2·19”“4·19”“5·17”“8·19”等重要講話之后,學院及時組織師生召開學習座談會,認真學習領會講話精神。多位師生代表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新華網河南頻道等媒體採訪,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通過實施“名師名家講壇”、“傳媒專家進課堂”、國情教育、舉辦系列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討會,有效促進了理論教學、學術研究與業務實踐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貫穿新聞傳播教學全過程,融入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筑牢政治思想基礎。
為了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融入教學過程,學院加強了教材建設。學校安排教授代表直接參與中宣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案例教材編寫,該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后,獲得學界廣泛好評。
學院吸納優秀編輯記者參與新聞傳播理論和業務課程的教材編寫、課堂授課、案例庫建設。重點資助《傳播學概論》《廣告策劃》《電視編輯》《影視藝術概論》等課程,作為鄭州大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傳播史話》《廣告媒體研究》入選鄭州大學慕課(MOOC)建設項目。《政治傳播》入選河南省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網絡與新媒體實務》和《電視專題與電視欄目》入選河南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
由學院教師主編的新聞與傳播學類“十三五”規劃教材《新聞採訪》《新聞寫作新編》《網絡與新媒體概論》《網絡輿情監測與研判》《視頻編輯與制作》《新聞評論教材》《網絡經濟學》等15本新編系列正在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
學生實踐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一是穆青新聞實驗班成為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品牌。到目前為止,學院已經完成穆青新聞實驗班2015屆、2016屆、2017屆三屆招生工作,有88名來自全校各專業、懷揣新聞理想的本科生加入到該班學習。
自2015年穆青新聞實驗班組建以來,除了正常的專業課程學習之外,通過“人文社科通識課程教育”“媒體、專業、思政三雙班主任”“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重走穆青路”“深入基層採風”“新傳青年說”“新聞作品大賽”“新華社社史教育”等特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培養模式探索,穆青新聞實驗班已經成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人才培養的一個特色品牌。先后被評為“鄭州大學五四紅旗團支部”“河南省普通高校先進班集體”“河南省文明班級”“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等榮譽稱號。
穆青新聞實驗班學生積極參與各項學術和實踐活動,在各項活動中該班學生獲獎人數佔全體獲獎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顯示出較高的業務素養和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這種人才培養和選拔模式受到新華社高度贊揚。第一屆穆青新聞實驗班今年有5名學生已經被免試推薦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雙一流”高校攻讀研究生。
二是大學生校外實習實踐得到強化。三年來,以穆青新聞實驗班為龍頭,不斷加大本科生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和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力度,形成了平台多樣、條件完備、立足河南、覆蓋全國的實踐基地格局。
在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新華社河南分社、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電視台、河南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建立起穩定的實踐基地,每年有2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前往基地實習。
同時,持續不斷地強化實踐教學。組織全院學生分批開展重走穆青路活動,每年舉辦春季和秋季兩次新聞作品大賽,9期“新傳青年說”主題演講比賽等。動員並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省級、國家級相關節目和作品大賽。其中,在第14屆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比賽中獲得金獎2項,銀獎1項,銅獎2項,優秀獎16項,佳作獎56項,無論是等級獎獲獎數還是獲獎總數,都在參賽高校中名列前茅。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實踐,勇於創新,我們及時把每次比賽中的優秀實踐作品集結出版。截至目前,已經在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學生系列實踐作品《媒體發表作品集錦》(2016第一輯)、《寒假鄉土紀實》(2016第二輯)、《“勿忘人民”大學生新聞作品大賽優秀成果》(2016第三輯)、《暑假走基層的收獲》(2016第四輯)、《穆青新聞實驗班學子的家國情懷》(2016第五輯)、《新傳青年說》(2016第六輯)、《大學生視野下的鄉土中國》(2017第一輯)等8部,《傳播的共享與創新》等研究生優秀論文集2部。
本科應屆畢業生中,考取研究生的比率正在逐年攀升,今年達到了三分之一的水平。碩士應屆畢業生考取博士研究生的比例達到了十分之一。
穆青研究中心成為“勿忘人民”精神的研究基地。穆青研究中心是根據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宣傳部部長劉雲山同志在2004年11月9日視察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時的指示而成立。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經集聚起一支穆青研究工作的學術力量。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專門從事穆青新聞思想研究的學術機構,學校一直在致力於把這個學術機構打造成河南省名牌和國家名牌。特別是在2014年6月與新華通訊社簽署共建后,學校加大了建設力度。在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穆青研究中心於2015年被批准為“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培育)基地”。
為了把中心建設成為“勿忘人民”思想教育基地,學校在圖書館一樓騰出400多平方米面積,開辟了“勿忘人民”穆青事跡展,專門展示穆青先生的事跡及其樹立的10名共產黨員勞模精神。由穆青研究中心負責管理,穆青新聞實驗班的同學們承擔講解任務。
為了研究穆青新聞思想和勿忘人民精神,穆青研究中心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1項,河南省社科基金項目2項,出版研究專著10多部,發表論文50多篇。穆青研究中心開展的特色研究工作及其卓越成就先后受到過中宣部副部長(國新辦主任)蔣建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和副部長李曉紅、林蕙青、杜佔元的好評。
結語
自實施共建穆青研究中心和共建新聞與傳播學院以來,學院在“三雙機制”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成績的取得,一是得益於新華社、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內各大媒體和鄭州大學領導高度重視與正確指導﹔二是得益於校內各部門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三是學院制定方案科學,措施得力﹔四是學院師生團結奮進,顧全大局。
我們的工作雖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但在今后的工作中,將借鄭州大學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東風,進一步發揚優勢,克服困難,彌補不足,把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建設成為定位科學、模式創新、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出更多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黨忠誠,業務精良,作風過硬的新聞傳播人才,為我國的新聞傳播事業做出積極貢獻。(作者系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