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7年第10期

生活類紀錄片如何強化傳播效果

——以湖南衛視《變形計》為例

李茂葉
2017年12月12日11:01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採用個案研究的方法,以生活類紀錄片《變形計》為例,分析了生活類紀錄片為強化傳播效果所採取的兩大策略:一是寓真實於對比,即將片中所記錄的真實以對比的方式呈現給觀眾﹔二是將紀錄的真實以故事的方式講述並強化“講”的策略,為此片子採取具體化的故事弧、記錄充滿張力的沖突及合理利用懸念的策略來強化傳播效果。

【關鍵詞】《變形計》﹔寓真實於對比﹔故事弧﹔沖突﹔懸念

近幾年現實題材的電視紀錄作品大量增加,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中國紀錄片網推出“2014國產優秀紀錄片展播”,三批共83部,其中湖南衛視的《變形計》作為第二批人物類紀錄片上榜。這次展播《變形計》等現實題材的社會、人物類作品33部,佔全部展播作品的39.8%,作品展示現實生活各領域的真實面貌,這意味著過去佔優勢地位的人文歷史類紀錄片不再是一枝獨秀。2015年與2016年國產優秀紀錄片中有關現實題材的也佔50%左右。現實題材的社會、人物類紀錄片作為生活類紀錄片,真實記錄了當代社會人們生活的各種狀態,引發了觀眾的共鳴與思考。

《變形計》原本是生活類角色互換的真人秀,但其社會效應遠遠超出了普通真人秀節目的娛樂效果,尤其是第五季以后的節目。它直面並記錄當前教育的諸多現實——城市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貧困鄉村兒童和留守兒童的教育、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巨大差異等問題,實際上它已成為一個生活類紀錄片。該節目被稱為“新形態紀錄片”“原生態紀錄片”,就與《變形計》強烈的紀實性及巨大的社會效應直接相關。顯然,作為紀錄片的《變形計》比真人秀更具有揭示現實的深刻性,主題也更厚重。事實証明受眾更關注《變形計》真實記錄的精彩,而不是幫觀眾打發時間的“秀”上。那麼,作為生活類紀錄片的典型個案,為了紀錄的精彩,《變形計》採用了哪些策略來強化傳播效果?這對同類節目又有哪些啟發?

一、寓真實於對比的傳播策略

(一)對比紀錄鄉村的貧困簡陋與城市的富庶繁華

《變形計》中參與變形的鄉村孩子幾乎遍及中國最不發達的西南、中西部、西北部各省、自治區,如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甘肅、山西、青海、西藏等,而中國592個國家級貧困縣大都分布在這裡。這些地區貧困到了什麼程度?《變形計》以影像直觀地呈現了這裡的貧困:

惡劣的自然條件、與世隔絕的環境增加了人們的生存難度,這也是當地貧窮落后的重要原因。青海共和縣少年扎西德勒家的生活用水要從5公裡外的地方運﹔雲南寧蒗阿魯村的土路狹窄、滑溜﹔黃土高原上寧夏西吉縣蘇堡極度干旱,生活用水靠水窖﹔貴州台江排生村離最近的鎮30多裡地,去鎮上全靠步行﹔新疆阿合奇是戈壁灘,一年四季幾乎都是狂風肆虐……這些都是《變形計》鄉村主人公生活的自然環境,畫面上秀美的風光與壯美的風景遮不住生活的貧困。2014第七季《山路彎彎》中廣西保安上鎮小學,很多孩子因沒錢,三個人合吃一份飯菜,而這一份飯菜隻有一碗米飯和一份青菜﹔韋志忠家的茅草屋四面透風,連簡單的床鋪都沒有。該季《天籟之愛》中四川丹巴何久平家連一個雞蛋都是奢侈品。2015第十二季《火火的青春》中雲南江城的哈族少年李東偉家的房子是全露著石頭的毛坯房。該季《青春花開》中來自山西太行山的石天崗失去了父親,與爺爺奶奶一起艱難度日。該季《追夢少年心》中熱愛足球的甘肅榆中縣大山少年楊繼祖卻沒有一身像樣的球衣和球鞋,這裡更沒有可以系統訓練孩子的師資與場地。鄉村的貧困大都相似:惡劣的自然條件,貧困的家庭,房屋破舊,沒有像樣的家具和生活用品,難以支付正常的生活費用和孩子的教育費用,繁重的勞動隻能換來勉強溫飽。貧困鄉村的學校也類似:簡陋的校舍和教學設備,艱苦的學習條件,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更別提音體美的系統訓練。

與之相反的另一個真實則是城市的繁華富庶和城市主人公優越的物質生活。城市交通便利、繁榮美麗﹔學校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營養餐豐盛。城市裡許多少年也有共同之處:家庭富裕,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父母和家人的無限寵愛,但他們或冷漠自私暴力,不懂得尊重他人﹔或沉迷在無節制的物質欲望和電子產品中難以自拔﹔或叛逆逃學,有家不回混跡於街頭、夜店等場所。第七季《遠方遠方》中劉珈辰一周花一萬多元買衣服鞋子﹔第九季《在那遙遠的地方》中14歲的繆沛洋偷拿家裡價值30多萬元的金條﹔第十一季《青春作伴》中城市主人公郭堯已擁有4輛豪華轎車,16歲少女韓安冉痴迷於整容﹔第十二季《追夢少年心》中趙瑛昊做微商月入3萬元卻還嫌少,小小年紀因此陷入焦慮與失眠中……

每期《變形計》在城鄉主人公變形前都以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交代互換主人公的生活環境、日常生活、家庭狀況及臨行前主人公的不同表現和心理。第十季《海闊天空》中廣西漁家少年劉曉進與重慶“最潮男人”王栩(16歲)形成對比,該季《草樣年華》中楊桐與卓瑪的對比……觀眾自然地將城鄉主人公及其生活做對比,在對比中感受截然相反卻又普遍存在的兩種真實——繁華的城市、富裕的家庭、父母的深愛為城市主人公們提供了優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但他們並不珍惜﹔相反,貧困的鄉村和簡陋的生活條件卻培養了勤勞朴實、好學能干的鄉村主人公。這種對比記錄的策略很容易引發觀眾的強烈共鳴和感慨。

(二)對比記錄互換前后主人公的變化

城市主人公往往剛到鄉村互換就想逃離,無法逃離的主人公鬧得學校、家庭甚至整個村庄都雞犬不寧,經過一系列波折后終於變形成功,與變形前判若兩人。鄉村主人公到城市后也慢慢適應了新環境,變得自信大方。主人公變形前后的對比讓觀眾思考:怎樣的家庭教育才對孩子的成長最為有利?《變形計》用影像呈現的兩種真實在交換雙方主人公的差異中產生,又以對比的方式呈現給受眾,從正反兩方面展示孩子成長過程中合理而恰當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就是拉姆斯丁和賈尼斯所說的“兩面提示”的傳播策略,也是一種對比策略。它藝術而直觀地保留了紀錄片的真實,又將各種真實寓於對比,讓受眾在正反信息的傳達中受到強烈感染再得出結論,這正是受眾觀看《變形計》受教育的原因。

二、故事化講述的傳播策略

(一)具體化的故事弧

伯納德認為故事弧“是故事中人物經歷某些事件后觀念發生變化的整個歷程”[1],它是故事的中間發展過程,具體化的故事弧體現為:故事的講述過程就是發掘現實生活中事件的戲劇性並將素材進行合理巧妙安排的過程。

《變形計》每期開頭都講述變形前互換人物的性格、家庭等,結尾講述變形成功,中間的故事弧展示城市主人公的任性暴力、闖禍、改變﹔鄉村主人公則在適應城市環境中變得大方自信。每期故事中每個具體化的故事弧就是不同主人公的變形過程,這使得每個故事都具有獨特性。第七季《少年游》中故事弧后半部分主要講述了三件事:一是元旦前夜顧劍橋燒壞鄰居的船,邰媽媽將家中唯一值錢的兩籠雞賠給鄰居﹔二是邰媽媽在寒冬走了一天山路去縣城給他配充電器,回來時因落水半夜得急病住院﹔三是邰家欠債,上大學的二姐決定退學打工還債。顧劍橋在連續兩天經歷了三件事后終於學會擔當。

每個主人公不同的變形經歷背后都是制作者精心發掘的故事弧。《變形計》採用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的敘事手法講述互換主人公的生活,為避免連續蒙太奇講述顧劍橋經歷的三件事產生單調感,該片分別在一二和二三件事中間插入邰奕江在城市過元旦的故事。這樣既按時間順序也按邏輯順序,將視頻素材經巧妙安排后展示給觀眾。這一策略的運用不但使故事自然完整,還給觀眾提供了觀察生活的不同視角和體驗,增強了片子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將故事弧具體化的傳播策略在生活類紀錄片及故事類節目中得到廣泛運用,湖南衛視的紀錄片也廣泛採用該策略。《青春中國》欄目20151028期《武動夏天》記錄了寧波跆拳舞小隊“龍拳小子”6個小隊員的日常訓練生活以及與韓國跆拳道“虎隊”比賽而付出的努力。片子主要由五件事組成:小隊員為比賽尋找合適的曲子、日常跆拳道訓練、鄭教練的特技訓練、姚教練將跆拳道與舞蹈相結合的技術訓練、與韓國跆拳道“虎隊”比賽,從而講述了“龍拳小子”將作為武術的跆拳道與作為藝術的舞蹈相結合,創作出“跆拳舞”的故事。其中,巧妙插入了小隊長林秋楠的爸爸作為“龍拳小子”專業教練對他們的嚴格訓練,使得觀眾對“龍拳小子”的成長歷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湖南衛視《我的紀錄片》欄目中的許多紀錄片也採用這一策略,如20161228期《城市騎行者》講述了深圳小輪車騎手張智勇的騎行生活,也展示了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和信念——“為了自己的愛好和目標奮斗著……把精力和愛好興趣結合在一起,做成自己的事業”。在近幾年“國產優秀紀錄片”名單中,許多生活類紀錄片亦採用這一策略,如中國教育電視台20140308期《最后的女鄉村郵遞員》,故事弧呈現的是陝西安康市石泉縣女鄉郵員趙明翠在全長90公裡郵路上的工作歷程。片子用証據性素材將故事弧具體化:途中要騎摩托車、爬大山、穿隧道、渡漢江,經過崎嶇的山路、危險的深溝、溜滑的山坡,路遇塌方、雨雪、連人帶車摔倒……郵路上狀況百出,跑一趟郵路要3天時間。這樣的郵路她走了20多年,片子呈現了她20年如一日的勤勞守信與默默堅守。天津電視台20140706期《有機農夫二山》講述加拿大人二山在北京制作有機香皂和洗護用品、推廣有機生活理念的故事。片子以素材展示和故事弧有關的具體事實,如二山制作有機香皂的起因、歷程、創立OE公司、倡導綠色生活等。2015展播的優秀紀錄片《競演》《藝考匆匆》等,2016展播的《過年》《中國人在非洲》等均以故事弧的方式呈現。北京衛視的《檔案》、深圳衛視的《探秘時刻》、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的《探索發現》,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故事弧的作用。故事弧強大的敘事功能與感染力使得非紀錄片的故事性節目也常常採用這一策略,如中央電視台《等著我》,每個求助者講述的都是一個感人的故事,白血病女孩王思培、尋找初戀情人的李娟阿姨、因被拐賣長大后尋找家人的俞振包等,他們每個人的講述都是一個具體化的故事弧。《中國夢想秀》中每個夢想都是個強有力的故事弧,馮瑩的故事曾感動了億萬觀眾。具體化的故事弧使生活中的凡人瑣事產生了巨大的感染力,使受眾在娛樂中產生共鳴。

(二)記錄充滿張力的沖突

除具體化的故事弧外,發掘生活中充滿張力的沖突也是生活類紀錄片吸引觀眾的重要手段,這一策略甚至成為編導強化傳播效果的制勝法寶。《變形計》中沖突不斷,最鮮明的沖突莫過於城市主人公在變形前、變形初與周圍環境、周圍的人甚至與所在地區民族文化之間的沖突。變形前他們與家長、老師沖突不斷﹔變形之初又與鄉村老師、同學、與新的家人、環境對立。顧劍橋一踏上去排生村的山路就開始抱怨,抱怨了一路,這是他與自然環境的對立,從而展示了山路的崎嶇難行和顧劍橋的嬌生慣養。到了學校,體力不支的他又對苗寨的歡迎儀式生起了氣,這是他與苗寨文化的對立。第九季《此間少年》陳佩雯與李宏毅變形前的兩次沖突、王澤宇與爸爸的沖突驚心動魄。第十季《青春牧歌》中趙力與郭堯因干活的多少而打得不可開交,展示了二人沖動狹隘的性格。第十一季《青春作伴》中城市女孩韓安冉與母親扭打在一起,接著又對勸阻她的繼父又踢又打,高喊著讓他滾。第十二季《青春花開》中的城市女孩李幼恩母女如同仇人,片子開始沒幾分鐘母女已扭打幾次。該季《火火的青春》中15歲女孩楊馥宇凌晨兩點在夜店不回家,對去找她的楊爸大吼大叫。這些人與環境、人與人、人與文化之間的尖銳沖突與矛盾對立給觀眾帶來了強烈震撼,提高了觀眾的收視期待。

與城市主人公變形之路重在外在沖突相比,鄉村主人公更側重內心沖突。邰奕江在外教的鼓勵下,與老外交流拿到簽名而克服內心的自卑、增添勇氣﹔楊繼祖因在足球訓練中進球而自信﹔扎西不再那麼羞澀……他們都在變形路上勇敢地邁出了一步。

故事中的沖突本來就扣人心弦,而紀錄片的沖突又是生活的真實記錄,往往更吸引觀眾。通過有技巧的講述,觀眾不僅關注沖突本身,而且體會到沖突在故事中傳遞的意義,這才是有張力的沖突。第七季《遠方遠方》中的劉珈辰是暴戾少女,別人不小心踩了她的鞋她便會大打出手,一場沖突下來她將人打成重傷﹔仇家上門尋仇,又一場沖突發生,為此,她一夜兩進派出所﹔回家后媽媽忍無可忍打了她一巴掌,她又與媽媽大吵大鬧。三場沖突下來觀眾被激烈的打斗場面震驚。隨著情節的展開,劉爸說“女孩要富養”,劉爸富養的女兒為什麼成為一個打架混社會、花錢如流水的問題少女?《青春花開》中李幼恩與母親尖銳對立,向母親要錢成為女兒與媽媽的唯一關系。片子向觀眾傳遞出逐漸增強的信息:金錢並不一定能堆出一個有教養的淑女或紳士,過度溺愛、過度滿足孩子的物質欲望反而對孩子的成長不利,這樣才會增強故事的感染力,引發觀眾的共鳴,正如制片人劉茜所說:“許多有問題的孩子反映出來的其實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2]

《我的紀錄片》20170411期《匠心守業 料琢成器》講述了“料器邢”第七代傳承人劉宇傳承傳統工藝美術料器的故事。片中他因面臨招不到任何學員、料器后繼無人的局面,不顧妻子的強烈反對努力培養上小學的女兒做接班人,妻子認為女兒學料器不如學跳舞。片頭展示了這對夫妻的沖突。這個沖突體現了當今絕大多數人對這種傳統工藝的態度,觀眾也理解了劉宇對此的堅守與完成自己這一代傳承的決心,從而引發了對面臨失傳的傳統工藝以及傳統文化何去何從的思考,這樣就形成了有張力的沖突,有效地強化傳播效果,從而更好地實現電視溝通社會的功能。

(三)合理利用故事中的懸念

懸念與矛盾沖突一樣,並非故事片所獨有。與故事片不同的是,紀錄片的懸念並非設計出來的而是生活本身所有的。編導的任務在於如實記錄從生活中發現的懸念,並在剪輯過程中合理運用,以引領觀眾的期待視野,達到強化傳播效果的目的。編導在《變形計》中充分利用大小懸念吊足了觀眾的胃口。第九季《此間少年》中王澤宇在變形第一晚怒砸攝像頭后,畫外解說:“變形第一晚在一個個驚心動魄中拉下帷幕,而明天又將會發生怎樣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編導不知道,觀眾也不知道。觀眾的期待視野被懸念牽引,懸念也是使情節豐富起來的重要手段。韋志忠在跨年夜與新爸失散,他還能被找到嗎?劉珈辰放學后突然跑了,她去哪裡了?懸念作為還未發生的生活內容,讓觀眾身處迫切希望了解“后事如何”的審美焦灼中而欲罷不能。

生活類紀錄片和一些電視節目經常以懸念吸引觀眾。湖南衛視也將這一策略嫻熟地運用在其他紀錄片中。《一年級》第一期掉隊的馬皓軒能找到“寶藏”嗎?《青春中國》之20151004期《切爾諾貝利》記錄了張昕宇與梁紅的切爾諾貝利之行。隨著他們距離當年爆炸現場4號反應堆越來越近,受眾也會越來越緊張:距離現場30公裡處是怎樣?再往裡走就是禁區,有沒有傳說中變異的凶猛動物?10公裡處怎樣?3公裡呢?當年核電站的生活區、幼兒園、居民樓又是怎樣?隨著一個個懸念的解開,我們的震撼也接踵而來。央視的很多欄目也慣用此道:《探索發現》懸念已成為節目的最大特色,節目也因此而獨具懸疑風格。《等著我》中每次開門都是一次懸念的開啟:能找到要找的人嗎?觀眾在緊張等待。紀錄片后期要充分利用素材自帶的懸念來吸引觀眾,在設懸——解懸的循環中,引領觀眾的期待視野又不斷超越觀眾的期待視野,使觀眾在不斷更新的審美快感中不至於產生審美疲勞。

三、結語

《變形計》《青春中國》《我的紀錄片》三個欄目均採用寓真實於對比和故事化講述的傳播策略,這對湖南衛視紀錄片的傳播效果起到了巨大作用,也對其他紀錄片產生了深刻影響。對紀錄片來說,除開拓多渠道的播出平台外,實施多方面的傳播策略以強化傳播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

[基金項目:江蘇師范大學人文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時期以來古典文學名著影視改編研究”(12XWA02)]

(作者為江蘇師范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講師,博士)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