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綜藝讓明星更有質感 選嘉賓片酬低門檻高

《國家寶藏》第三期,兩位當紅明星劉濤、雷佳音化身“國寶守護人”。從綜藝節目《見字如面》中的周迅、姚晨,到現在《國家寶藏》中的明星表演舞台劇,藝人越來越喜歡上文化類綜藝節目。相比真人秀、比拼類綜藝,文化綜藝也許流量、點擊率上不佔優勢,但更容易讓明星顯得有質感。
劉濤、雷佳音上《國家寶藏》獲贊
第三期《國家寶藏》中,作為河南省博物院鎮館之寶的婦好鴞尊,出土自3000多年前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的墓中。作為王的妻子,婦好不僅是母儀天下的王后,還是當時地位崇高的大祭司和統領大軍的將軍,堪稱“三位一體”的“女武神”。而婦好鴞尊,正是武丁為了獎賞婦好打敗異族部落而特意打造的祭祀酒器。由於貓頭鷹造型的青銅器非常稀有,並且裡面還刻有“婦好”的銘文,因此無論從藝術價值還是歷史價值上來講,婦好鴞尊都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
為了演繹這位傳奇“女武神”的經歷,演員劉濤在現場連換三套服裝,為觀眾展現三千年前的戰爭和祭祀場景。對這位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劉濤仰慕已久,直言:“曾經有人找我演婦好,但可惜因為種種原因,那個劇沒拍成。這次在《國家寶藏》的舞台上,我終於等到了婦好,也算圓夢了。”
而雷佳音化身楚國“令尹”,與誤入墓穴的漢代學子圍繞著雲紋銅禁展開了一場有關楚國800年沉浮的討論,情到深處甚至痛哭流涕,不能自已。而劉濤和雷佳音的演繹引發網友好評,尤其是雷佳音眼含熱淚的瞬間,更是被贊演技高。
另外一檔被稱為“清流”的文化綜藝《見字如面》中,每一個朗讀者都被贊為“用聲音演戲”的演技派,周迅讀信中途的哽咽被網友反復論証一個演員的台詞功力,而何冰、楊立新等平日沒有話題的演員,也都通過這檔節目在網上被盛贊。
文化綜藝讓明星更有質感
對於加入《國家寶藏》這檔節目,劉濤接受採訪時表示,用舞台劇演出歷史故事的這種形式,感覺特別新穎,把厚重的歷史用有趣的方式傳達給觀眾,作為參與“ 讓歷史活起來 ”的人,她深感責任重大。雖然劉濤出道以來幾乎沒有舞台表演的經驗,但這一次她特別用心。在河南省博物院仔細了解婦好用過的玉器、武器背后的歷史知識,跨越時空去揣摩這個人物。“希望節目能為中國觀眾打開一扇大門,通過看舞台劇對傳統歷史文化產生興趣,進而走進博物館參觀,感受歷史淵源、回歸文化自信。”她還建議“ 媽媽觀眾”像她一樣,帶著孩子一起看節目裡的歷史故事,先了解孩子們看完懂了什麼,再帶他們去博物館了解真正的歷史。而她更表示通過這樣的節目收獲很大,“ 如果未來拍這段歷史題材的戲,‘服化道’是否正確,人物關系、時代背景、重大事件都是什麼樣的,肯定是都知道了”。
一位娛樂營銷公司的宣傳總監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參加文化類綜藝節目,容易讓明星更有質感,“真人秀、戶外綜藝同質化嚴重,上節目的明星最多就是表現接地氣、綜藝感一面,很難再引發更多關注度。從去年開始走紅的文化綜藝,一方面節目本身對明星的選擇比較挑剔,比如《見字如面》這種,如果沒有點台詞功力的演員,上去就是露拙,所以能上的都是演技過關的,而且這樣的綜藝節目比較新鮮,更容易顯得明星特別而且更有質感”。
文化綜藝選嘉賓片酬低、門檻高
談及節目中嘉賓的選擇,《國家寶藏》的制片人於蕾表示:“二十七位‘國寶守護人’,他們都是公眾形象良好、實力有口皆碑的人士,他們一起來到這裡守護國寶,滿懷巨大的誠意。我們不可能像衛視綜藝那樣,把大把的錢花在藝人薪酬上,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經費,特別感謝參與錄制的明星藝人,更多的是被我們這件事情所吸引。”
文化綜藝的興起,於蕾認為還是因為與眾不同,“市場永遠在尋覓新的突破、新的商機、新的領域。因為你隻有比別人新、比別人有特點,你才能夠與眾不同,打下勝仗。”而對於目前綜藝類節目的熱點已從“快綜藝”轉變為“慢綜藝”,於蕾則分析稱:“我覺得也不是快綜藝、慢綜藝的問題,只是說隨著市場的成熟,大家會創造更好的節目,用更有營養的方式來講故事。應該也不僅僅是快慢的這種變化,而應該是質量的變化。之前可能有一個階段是,隻要你的資本能夠請到人,你的明星咖位越高,你的節目就會出類拔萃。后來發展到一個階段是,大家都用很多的明星,但每個節目都在用同樣的手法、同樣的節奏的時候,請很多明星也就變得無效了。那怎麼辦?所謂的從快到慢的轉變,只是所有人在面對市場平靜之后的一種新的探索而導致的結果。我覺得現在整個電視節目領域的從業門檻是不高的,市面上的節目質量也不盡相同,競爭越激烈,越會大浪淘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