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網絡傳播》>>2017年第11期

新媒體敘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原平方 詹欣
2018年01月18日14:26 | 來源:網絡傳播
小字號

【導語】在以新媒體為主的移動傳播背景下,充分運用新媒體敘事是內容創新適應深度媒體融合的最有效方式

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時表示,“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無疑,內容創新在媒體融合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7.51億,手機網民佔比達96.3%,中國率先一步邁入移動傳播的互聯網時代。在這樣以新媒體為主的移動傳播背景下,充分運用新媒體敘事就是內容創新適應深度媒體融合的最有效方式。

“敘事”就是“講故事”,“新媒體敘事”就是要以符合新媒體傳播形態、滿足新媒體受眾心理的方式“講故事”,因為傳播的主體性在於其敘事能力。如果說傳統媒體的敘事大多是單向性的宣傳,新媒體的敘事則在於其平等性的互動交流。作為意義交換過程的傳播,新媒體敘事更注重通過自己的敘事能力將信息予以更充分的表達,從而讓自己的“信息”更具感染力、說服力。因此,新媒體敘事大致包括框架調適、互動參與、文風轉變及人文視角四個方面。

新媒體敘事的框架調適

新聞報道中的“框架”通常指媒體工作者在新聞生產過程中對於新聞事件的選擇、強調、排除或提供細節,同時重新排列組合新聞素材的報道順序並賦予新的意義,以形成一套解釋社會現象的內在結構或角度,從而影響受眾對於世界的感知乃至態度。然而,以往囿於政府政績和宣傳的考慮,傳統媒體常常以“政績框架”來報道事實、傳遞信息,新媒體敘事則強調向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視或從以政績為中心向民本利益調整,以適應新媒體環境下人民對於其自身利益的關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這是“政績框架”向“民本框架”的調適。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大會。為此,2017年2月27日,中央網信辦、國務院扶貧辦即啟動“脫貧攻堅看貴州”活動,組織全國100多家網絡媒體同時深入貴州、雲南、廣西、湖南、甘肅、寧夏六省區基層、深入群眾,集中報道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成效和故事。人民網開設“喜迎十九大•觸摸獲得感”欄目進一步專題報道基層鄉鎮或農村“帶著溫度的鮮活故事”,觸摸基層民眾發自內心的獲得感。應該說,這樣的報道框架更切合人民的切身利益,更順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也更符合習近平總書記以“民生”作為治國理政中念茲在茲的重大關切。

新媒體敘事的互動參與

新媒體的本質特征在於用戶的深度卷入和互動參與,新媒體敘事的互動參與就意味著除了純粹的新聞報道鋪墊外,主流媒體還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平台優勢,借力問卷調查、互動問答、游戲、小程序等吸引用戶參與或推出與新聞報道不一樣的互動產品。一方面,主流媒體充分利用自己的公信力優勢進行相對傳統的活動組織,如《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人民網和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舉行 “迎接十九大做合格黨員”的征文活動﹔另一方面,人民日報客戶端在今年八一建軍節前后推出的H5《我的軍裝照》,更是新穎有趣的新媒體敘事產品。截至8月7日6時47分,這一互動產品瀏覽量超十億人次,獨立訪客達1.5億以上,從明星到素人,從耄耋老者到蓬頭稚子,無不沉浸其中,可謂化宣傳於無形、打破多個傳播紀錄的模范樣本。多種形式、互動傳播的新媒體敘事方式不僅適應了新媒體環境下用戶的媒介使用特點,而且助推了傳統媒體的新媒體轉型。

新媒體敘事的文風轉變

“文風”就是使用語言文字的風格特點。毛澤東同志在《整頓黨的作風》中指出,“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所以,新媒體敘事的文風轉變就是要轉作風、接地氣,以老百姓或網民聽得懂的語言寫作,更平民化、草根化,這樣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比如《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號“俠客島”對7月26日至27日舉行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的文章解讀就簡明扼要、直截了當:“這是十九大前最重要的一次高層會議。”文章以通俗直白的“大事終於來了”開頭,分別以“研討班”“大邏輯”“不平凡”“開新局”“關鍵期”及“新理論”三字題作為六部分內容的標題,既對習近平總書記執政的“不平凡”五年進行淺顯易懂的總結,又對即將到來的十九大做了深刻的預判。語言幽默風趣、行文邏輯嚴謹,大大滿足了受眾及時獲取信息的目的和輕鬆閱讀的偏好。

新媒體敘事的人文視角

“人文視角”就是要以具體可感可知的活生生的人來講故事,要有人情味、要符合人性、要關注人的價值。比如《人民日報》的報道文章《喜迎十九大:創新,深圳的靈魂》,以走失多年的男孩樂樂(化名)因深圳騰訊研發的“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而終於在10年后與家人團聚為切入點,真實反映了騰訊公司五年來的技術創新。與此同時,從美國、日本引進的學成回國優秀人才和在深圳創建發展的優秀企業則共同彰顯了作為制度創新平台的深圳創新氛圍,以及深圳五年來的飛速發展。報道以“人”為主角,以人和企業的發展故事以小見大、以細節生動展示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創新驅動的政策決策。

除《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連續、大篇幅發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講話精神的系列文章,央視綜合頻道播放重點電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外,主流媒體更是充分利用網站、兩微一端等各種媒介以新媒體敘事的內容創新方式,以可視化數據、圖表及鮮活的案例為不同介質推出主題一致、形式各樣的內容產品。因此,新媒體的敘事方式不僅關注地方領導聲音,而且關注基層民眾故事﹔不僅宣傳政府的政績,而且關懷人民的利益﹔不僅考慮原來作為受眾的媒介使用習慣,而且主動創造條件鼓勵用戶深度參與﹔不僅以“人”的視角來觀察報道,而且以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來滿足受眾。這樣一種重視受眾或用戶的“利他性”方式既使得媒體融合的內容創新進一步落到了實處,也使得黨的十九大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深切關心的事,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原平方:北京城市學院公管學部副教授﹔詹欣:廣西大學文學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