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圖解新聞看可視化新聞創新——以人民網為例
摘要:可視化新聞是報道表現形式的創新。通過對人民網圖解新聞題材、呈現形式、可視化手法等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創新報道形式使媒體內容更有趣味性、立體性、交互性,提供了全新的閱讀體驗,提升了新聞的傳播效果。
關鍵詞:可視化新聞 新聞創新 媒體融合
移動時代,人們的閱讀行為和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是從紙質閱讀轉變為電子閱讀。圖書和報刊的閱讀,已經漸漸讓位於屏幕上的閱讀。二是從系統閱讀轉變為碎片閱讀。人們更多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閱讀,因此要求閱讀的內容變得更短、更碎片化,以適應移動閱讀的需要。三是從嚴肅閱讀轉變為輕鬆閱讀,閱讀的泛娛樂化特征日益顯現。移動閱讀時代,人們有更多的時間用於閱讀,獲取的信息內容更多,關注的話題更廣泛,因此嚴肅閱讀所佔的比例不斷降低,閱讀的休閑特征不斷提升。這要求信息的內容更多地以多媒體、交互、娛樂的形式呈現。
在新媒介環境下,我國的新聞媒體已經注意到了人們閱讀習慣的轉變,了解了移動閱讀的典型特征。新聞媒體已經做出了針對性的調整,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如何提升新聞信息的傳播效果。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對新聞信息進行可視化,以可視化新聞的方式,通過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微信、微博等向讀者傳播。例如,人民網通過圖解新聞的方式,在新聞可視化的探索中,不斷創新可視化的表現形式、表現手法、表現技巧,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和良好的傳播效果,使得用戶獲得了全新的閱讀體驗,從而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和稱贊。
人民網圖解新聞分析
在新聞可視化的大趨勢下,人民網於2013年5月10日推出了“圖解新聞”頻道,截至2017年9月20日,一共發表了845篇。該頻道的新聞主要是以圖片、視頻以及H5交互的形式呈現,沒有大量的文字配合。當然,這個頻道所用的圖片等可以配合其他頻道的報道使用,起到聯合報道、立體化報道的作用。下面從人民網“圖解新聞”的報道題材、內容形式、媒體表現形式這幾個方面,分析新聞可視化的特點,並總結人民網常用的新聞可視化手法。
從報道題材分析
人民網的圖解新聞頻道分為時政、社會、國際、軍事、交互、百科、人物、數字8個板塊,前四個版塊按照報道題材來歸類,后四個板塊是一些特色板塊。前四個板塊:時政545篇,社會197篇,國際42篇,軍事20篇。后四個板塊:百科21篇,主要將社會類中有關科普和政策解讀歸入其中﹔人物43篇,主要有“人物周刊”“過去一周哪些面孔最受關注”兩個專題﹔數字11篇,是以各種數據為主要內容的新聞﹔交互11篇,主要是有交互內容的可視化新聞。
可以看到,人民網“圖解新聞”頻道可視化新聞的報道題材主要為時政新聞、社會新聞、國際新聞等,其中,國際新聞跟時政和社會新聞有較大聯系,可視為時政新聞和社會新聞的補充。因此,這裡主要分析時政新聞和社會新聞這兩類報道題材的特點及其可視化的手法。
時政新聞。時政新聞以領導人出訪、兩會專題報道、國際熱點問題為主,這類新聞應用可視化方法可以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時政新聞政治性強,內容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應用可視化手段,能充分使用視覺元素同時遵循政治簡單化原則,將嚴肅的時政報道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呈現,緩解嚴肅性,增加趣味性和可讀性。例如,《圖解:五年這些民生“獲得感”實打實,你得了幾項?》用圖形化的手法,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不斷出台改善民生的“實招”而取得的成果。《圖解:揭秘官場“兩面人”的8副臉譜》用形象化的手法,揭示了一些人在領導崗位上說一套做一套,讓內容通俗易懂。
二是時政新聞具有持續性的特點,應用可視化手段可以圍繞一個新聞事件進行連續報道。例如,《圖解:習近平訪問芬蘭並赴美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全紀錄》,記錄了習近平2017年4月4日至6日對芬蘭進行國事訪問並於4月7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海湖庄園同特朗普總統舉行會晤的行程,以及行程中發表的文章和講話。也可以對一系列新聞事件進行總結性報道,加強讀者對時政事件的整體認識。例如,《圖解:習近平歐亞三國之行重要成果》,將習近平主席2015年5月7至12日訪問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訪問活動作了總結,對訪問的國家、城市,重要會見、會見的政要、發表的署名文章、簽署的重要文件及合同做了梳理和呈現,圖文的表現形式讓報道形象生動、可讀性強。
三是時政新聞政策性較強,常有一些事件背景、相關政策等信息需要介紹,這部分內容不適合放入新聞中,而可視化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用少量的文字和大量的圖示將新聞事件的相關信息描述清楚。例如,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期間,制作了《一圖看懂金磚國家峰會》的可視化新聞,用可視化手法介紹金磚國家及其加入時間、金磚國家的合作機制,以及歷次會晤的時間、地點和主題等,作為背景資料解讀,成為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系列新聞報道背景資料的補充,讀者用極短時間就可以了解新聞事件的背景。
社會新聞。圖解社會新聞主要用於眾多社會熱點的報道,這類新聞應用可視化方法可以起到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是社會熱點事件的報道中,包含大量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信息。社會熱點事件具有持續性,報道中經常要反映眾多的社會觀點。可視化報道可以按一定的線索,對社會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信息以及社會觀點進行梳理,從而十分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二是各地或者不同時間段會有相類似的新聞事件發生。可視化手法可以將一類發生於不同時間或地點的新聞事件進行綜合和對比,挖掘這類事件發生的背后原因。例如,《圖解:3年至少30人機井墜亡,華北平原佔9成,20人不滿10歲》梳理2014∼2016年墜井的42個案例,分析事件發生的地點、死亡人員的年齡分布、兒童墜亡者的性別比例、發生的季節,以及機井的深度、寬度,救援情況等,提出了有效的救援方法,並警示人們妥善處置“吃人的機井”。《圖解:孩子模仿動畫片危險情節后果慘重,你還不聞不問嗎?》列舉2008年以來發生的6起兒童模仿動畫片中的情節而受傷的事件,呼吁家長引導孩子正確觀看電視節目並看護好孩子。如果用文字描述這些事件,比較枯燥乏味﹔而用可視化方法,可以用較少文字介紹事件,並進行對比,起到較好的警示作用。《圖解:保健品騙局“坑”老人都有哪些套路?》列舉老年人上當受騙的6個案例,總結分析老年人容易上當受騙的原因,給老年人及其子女提出了建議。
三是有一些社會熱點,會引發讀者對相關內容深入了解的需求。可視化手法可以在新聞之外,以知識或百科的形式進行一定的政策解讀和知識傳播,以滿足讀者的需求。例如,《圖解:駕考新規有9大主要變化,小心這8個挂科項》用形象的圖片對比了新舊《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內容和方法》的內容,既將讀者最需要的干貨提煉出來,又使用圖片讓讀者形象地理解新的駕照考試要求。
從呈現形式分析
從媒體呈現形式來分析,可視化新聞可以分為數據可視化型、文字可視化型、多媒體融合型和交互型等幾類。
數據可視化型。此類的可視化新聞採取數據可視化手段,將報道中的數據制作成數據餅圖、柱狀圖、折線圖、數據矩陣等純數據型圖片,同時在數據型圖片上增加一部分知識和相應的圖標,使得數據具有形象性和可讀性。這種形式主要應用於報道數據較多的新聞,或者是純粹的數據新聞,這樣做能夠形象地傳達較為抽象的數據,突出新聞需要傳達的核心內容,如數據的對比,將數據加入地圖等,用這樣的圖片傳達豐富的信息。
人民網主要將此類新聞放在“數字”這個頻道中,例如,《“驚回首,離天三尺三”五年民生數據系列圖解》,應用柱狀圖、折線圖等展示了2012∼2016年期間,在就業、農民收入、農村建設、農民社會保障、脫貧等方面取得的成績,讓人們對取得的成績有直觀的認識,清晰地看到五年的對比。
文字可視化型。此類新聞沒有大量的數據,主要是將文字標題以圖片的形式呈現,並將其中有代表性的內容形象化地用文字用圖片表示出來,對重要的文字採用放大字體等方法進行突出顯示。例如,《一張圖告訴你什麼是“一帶一路”》介紹了“一帶一路”提出的時間、建設原則、合作重點、合作機制和重要事件節點等相關內容。其中用火車和輪船分別表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覆蓋人口方面突出顯示人口數字,並用變化了的餅狀圖展示佔全球人口的比例,同時用圖標加文字的形式突出揭示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則。
此外,還有一類作品,在繪制圖片中還加入照片,文字盡量簡略,文字排列比較整齊,實際上是對圖片進行一定的解讀,同時也是對圖片的進一步加工,使文本閱讀更加容易,如《圖解:習近平訪問芬蘭並赴美舉行中美元首會晤成果單》中嵌入了訪問的圖片。
多媒體融合型。在人民網圖解新聞頻道,還有一類稿件嵌入了多種媒體形式,如視頻、動態圖片等,使得閱讀體驗更加豐富。例如,《圖解:看看這些慘劇,你還敢走路玩手機嗎?!》列舉了10個因為低頭玩手機導致意外身亡、受傷的案例。每個案例除了文字外,加入了一個動態圖片,重現了受傷的現實情境,增加閱讀體驗。
交互型。在人民網圖解新聞頻道還有一類交互新聞,這類交互新聞有多種呈現方式。
一是在PC端閱讀的頁面型交互式可視化新聞。例如,《2014習近平訪歐日志》採用交互的形式介紹了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習近平訪歐的行程和取得的成果,讀者可以選擇看哪一個國家的行程或者某一天的行程。這類新聞可加載多個頁面,可以承載大量信息,讀者通過點擊交互可以選擇要查看的內容。
這類交互還可以嵌入大量的文字報道和視頻信息。例如,《習近平兩會下團組“要論”(2013∼2017)》,展示2013∼2017年兩會期間習總書記下團組的情況和下團組發表的重要論述。用地圖介紹所下團組的地理位置,點擊選擇日期可以看到這一日下團組的重要論述,在重要論述裡面還有相關報道和視頻鏈接,連接了多種媒體資源,幫助讀者全方位了解新聞事件。
此外,這類互動裡還大量使用了互動圖表。例如,《人民日報兩會特刊“全息圖”》分析了每天兩會特刊重點關注的熱點話題、代表委員的觀點、省份被提及的次數等。其中,熱點話題採用網絡化方式表達,重要的話題點一下,並將所有話題進行了關聯,點擊重要話題可以查看相應的電子報刊。代表委員的觀點採用代表的頭像作為底圖,點擊后可以查看其發表的觀點﹔省份掃描採用地圖式圖表,點擊相應省份可以看到被提及的次數。該新聞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兩會特刊的數據,並與特刊相關聯,確實是“全息圖”。
二是在移動端閱讀採用HTML5技術制作,內容制作適應手機屏幕,使用滑動、點擊等操作方式進行互動。例如,《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對賬單”》用33張圖對比了經濟、民生、生態環保、交通水利、三農領域的33項指標的計劃和完成情況,對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數據進行了對比呈現,醒目直觀。當然這個作品也有PC端,其設計形式適應了不同屏幕的尺寸和操作習慣。
從圖片特點分析
人民網圖解新聞頻道的稿件全部是圖片,這些圖片有照片、制作的數據、文字轉換的圖片,以及添加了簡單圖標的圖片等幾類。這些圖片有以下幾個特點:
圖片的色調統一。圖片的設計保持了色調的統一,注意配色的協調,閱讀體驗更好。例如,《人民網第16次兩會熱點調查:反腐倡廉為最熱》以紅色為主題色,只是在使用時,採取不同的飽和度,整體協調統一。在文字邊上加上形象圖片,加深讀者對內容的理解。又如,《京津冀及周邊28城空氣質量首次排名,北京拿了兩個第一》在措施旁邊加上了形象化的圖標,如“冬季清潔取暖”加上暖氣,“機動車污染治理”加上了汽車和綠色葉子表示汽車綠色排放等。
數據圖的呈現方式靈活。數據圖在使用時呈現方式靈活。有比較簡單的數據餅圖、折線圖和柱狀圖,例如,《這個平台,竟然找回了97%的失蹤孩子!》中使用的餅圖說明被拐兒童的年齡分布﹔《2014春運客流量或超36億,那些年我們擠過的春運》中使用柱狀圖說明各種交通工具在春運中的客運量。
作圖時引入圖片。在作圖時適當引入照片,增加形象性,使內容更易理解和辨識。例如,《中央要求整改辦公用房307.7萬㎡有多大?》中用類比的方法揭示整改的辦公用房面積,一邊用照片,一邊用數字,增加了閱讀的形象性,可讀性高。
涉及地理信息時引入地圖。在涉及地理信息的時候,適時引入地圖。例如,《京津冀及周邊28城空氣質量首次排名,北京拿了兩個第一》中用地圖標識了28個城市的地理位置。
在交互式作品中還可以將數據加載在地圖中。例如,《人民日報兩會特刊“全息圖”》中,人民日報兩會特刊報道中涉及的省份以地圖形式顯示,點擊省份可以顯示提及的次數。
使用手繪圖和動圖。在必要時,使用手繪圖片說明問題。例如,《圖解:仰臥起坐致癱?一圖告訴你姿勢錯在哪裡》用繪制圖片對比仰臥起坐正確和錯誤的姿勢,直觀易懂。
還有部分作品中使用了GIF格式的動態圖片。例如,《你關心的這十個民生問題,部長們給了明確說法》中用一個動態主持的形象豐富了整體頁面元素。此外,《這些已融入你我生活的法律,你還能想起來嗎?》用繪制的動態圖片展示人們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法律場景。
從可視化手法分析
從可視化手法來看,由於可視化新聞承載的信息量大,需要制作圖片的時間長,因而多為在新聞事件報道之后進行整理、總結性的報道。從人民網圖解新聞頻道的可視化新聞分析,其常用的可視化手法有以下三類:
脈絡型。這類作品主要以時間、空間等為脈絡,對每個部分進行梳理,得出重點內容,然后用關鍵詞進行總結,並配以相應的圖片。例如,《中非關系大事記(1956∼2014年)》就是以時間線索記述了中非關系中建交、互訪等關鍵的新聞事件。又如,用H5制作的《習近平2017年首訪》介紹了習近平2017年1月15日至18日訪問的行程以及具體的活動,採用地理位置脈絡和時間脈絡的方式,點擊每個時間線還可查看具體活動的內容和照片。
對比型。這類作品主要採用對比手法,對比不同時間段的歷史數據、信息或者不同國家的相關信息、數據等。例如,《圖解:2014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中對比了2013年和2014年“三公”經費預算及執行情況,同時,對比了預算最多的五部門的預算金額以及各部分預算數據。
列舉型。這類作品主要採用列舉手法,列舉同一主題下的不同內容。例如,《這些老外用這些數據說明:中國經濟有韌性!》列舉西方著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和鮑勃?卡爾,以及彭博社、布魯格經濟研究所等發表的文章或報告角度積極評價中國經濟的韌性,圖片中展示了相應經濟學家的照片或機構的Logo、相關文章或報道的截圖,文章中的經濟數據進行了數據處理等。
人民網圖解新聞的創新
通過以上對圖解新聞的分析,可以發現作為一種新興的新聞形式,人民網可視化新聞在以下三個方面有一定創新。
創新新聞報道的作用
傳統的新聞報道以簡單的新聞事件或者深度調查為主,而可視化新聞由於承載的內容較多,很少以單一的新聞事件內容作為報道的主體,多為對同一類或有相關性的新聞事件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因而這些可視化新聞起到了如下作用:
第一,作為重要新聞的補充,幫助讀者全面了解新聞事件。例如,在報道習近平訪問芬蘭並赴美舉行中美元首會晤時,制作了《探訪海湖庄園》的交互式新聞作品,展示了整個行程的路線,使讀者增加了對相關新聞事件的了解。又如,在報道習近平對白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時,制作了《一張圖了解白俄羅斯》,介紹了白俄羅斯的地理位置、面積、人口、首都、宗教、國家領導人以及與我國的交往歷史,同時還介紹了其風俗、資源特色,甚至旅行攻略,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
第二,可視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數據的可視化,因而可視化新聞可以分析現有報道中的數據信息,從另外一個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解讀。例如,《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工作報告 發展出現4296次》分析了1981∼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總結其關鍵詞、GDP增長率等,對我國經濟發展進行一個側面的解讀。
創新服務讀者的方式
人民網圖解新聞頻道的作品,都突出了一個特點,就是以服務讀者為中心,想讀者之所想,急讀者之所急。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聞作品的內容組織從讀者的視角出發,提供讀者欲知未知或知之不全面不系統的內容。例如,《圖解:揭秘PX真面目》不是報道各地有關PX項目的新聞事件,而是從PX是什麼,PX是否有毒,PX能夠做什麼,PX在國外的情況和PX在我國的情況等,全面介紹PX的來龍去脈,解釋讀者在閱讀PX相關新聞時的疑問。
第二,在新聞報道中,注重為讀者提供服務信息。在報道新政策出台時,從讀者角度出發,採用“一圖了解式”對政策進行解讀。例如,在國家工商總局出台《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后,《網購一族看過來!圖解哪些商品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介紹了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的商品,退貨的適用范圍,並在最后採用問答形式解答了退貨中常遇到的問題。《一圖看懂在北京看病的各種預約挂號方式》詳細介紹了六種預約挂號方式,在文中還提供了相應的二維碼,十分便民。在報道新聞事件時,增加給讀者提醒和忠告的內容。例如,《保健品騙局“坑”老人都有哪些套路?》在介紹了保健品騙局的典型案例后,還增加了消費者應注意的問題和事項,給老年人及老年人的子女提出了忠告。
第三,從人民網圖解新聞來看,有相當數量的作品標題與傳統新聞不同,多使用網絡化用語和標題,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使讀者具有親近感。例如,《“賺他一個億”這樣的奇葩企業名以后難注冊了》 《小明告訴你亞投行為什麼這麼火!》等。還有部分標題增加了對讀者的提醒,例如,《圖解:駕考新規有9大主要變化,小心這8個挂科項》《圖解:這30多個傳銷組織上過工商總局黑名單,別再受騙!》。
第四,人民網圖解新聞頻道中所使用的圖片,其呈現比例符合移動端的閱讀需要,方便讀者在移動端閱讀。這在讀者使用手機閱讀的當下來說,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此外,還方便轉發和分享。
創新立體化報道方式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可視化新聞的呈現效果中體現出多種媒體融合的趨勢,同一個可視化新聞作品中,既包含文字、圖片,也包含動圖甚至視頻,從媒體形式上實現了全媒體的融合。例如,《圖解:車毀人亡太慘烈,你還敢開車看手機嗎?》中嵌入了視頻內容。
互動式的可視化新聞作品,讀者在看文字、圖片的時候還可以進行點擊交互,增加了讀者的閱讀體驗。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八一”建軍節期間推出的換軍裝互動游戲式作品,得到了大量的轉發,用另外一種方式發布了建軍節的相關消息,提高了人民網的影響力。這也是在新媒體條件下的創新。
從內容的角度來看,可視化新聞呈現了多種不同的新聞視角。例如,圍繞習總書記出訪,可以分為出訪前瞻、出訪全記錄、出訪成果單三個內容,同時還對出訪國家的背景信息進行解讀,可以說也是全方位的報道。可視化新聞還可從數字角度對報紙或者網站的報道內容進行數據分析。例如,《人民日報2016年大數據分析》中應用數據新聞的做法,分析了2016年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的省市區排行、地方領導人的文章排行、年度熱詞以及企業與企業家排行等,讀者可以從此看到2016年的主題,尤其是國家政治、經濟領域的主題。
(作者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專碩2017級學生)
參考文獻:
①葉文宇:《大數據時代可視化新聞的特點及發展趨勢》,人民網研究院,2015年3月13日。
②陳功、周鵬:《圖解新聞的傳播特征、適用范圍與發展趨勢》,《當代傳播》2015年第5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