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他們在新聞發布台為何從容自信?

2018年03月05日06:50 | 來源: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小字號
原標題:他們在新聞發布台為何從容自信? | 睡前聊兩會

92098_500x500

  睡前聊一會,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今天繼續和大家聊兩會故事。

  北京進入“兩會時間”,全國政協和全國人大的新聞發言人先后亮相,並召開首場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發言人要通報會議的日程安排,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歷年來都是關注的焦點。

  今年兩會處處透著一個“新”字。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中不乏新面孔,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張業遂是“新人”,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王國慶雖然是“老面孔”卻時常冒出“新表達”。當然,2018年是“換屆之年”,要選舉產生新一屆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領導人員。新時代,透著一股新氣象。

03.4-5.jpg

  “新”是外在,“實”是內裡。以兩位發言人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為例,從憲法修改到機構改革,從中日關系到中美關系,從中國經濟到區域發展,從國防經費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個個都是熱點問題,回答總是直接了當,而接招拆招顯得從容淡定。無論是王國慶用兒歌作答還是張業遂始終保持微笑,這種穩坐發布台的幽默與自信,令人印象深刻。不少人會問:他們的信心與底氣,從何而來?

  手持“金話筒”,這是世界觀察中國、中國表達自己的好舞台。近年來,中國在春天裡共商國是,全球都會投來關切目光,聚焦的光圈也越變越大。相應地,中國開放透明的步伐一刻沒停。新聞發布會有什麼問什麼、問什麼答什麼﹔人民大會堂從“部長通道”始,增設了“委員通道”“代表通道”。換句話說,隻要你有“麥克風”,發言人、代表委員就會用好職責范圍內的“金話筒”。這是開放與包容賦予的一種氣質,在答問往來上也不必躲躲閃閃。

03.4-9.png

  分享“新機會”,這是中國規劃自我、世界傾聽中國的好機會。德國《南德意志報》直言,兩會的聲音蘊藏著新機會。新聞發言人更是深知中國發展帶給世界的機會。以其中一問為例,有人說“‘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地緣戰略工具”,發言人通過例數“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的成果,直接表明“一帶一路”建設希望通過實現優勢互補,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各國的共同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對所有有興趣的國家開放。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中國兩會在總結以往、規劃未來時,不僅讓中國人民受益,更是讓各國共享成果與機遇。可以說,那些誤解、非議甚至指責,不僅不構成挑戰,而且能在化解分歧時點燃“一路同行”的亮光。

  全國政協前任發言人趙啟正曾說,“新聞發言人不是人”。意思是,新聞發言人是一種“制度”,也像是一種表達與展示、溝通與交流的場景化存在。今天,中國兩會的新聞發言人之所以從容自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們所處的時代是奮斗者的新時代、在於他們所代表的國度是不斷成長的負責任大國。兩位發言人共同回答了有關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問題,一人說“過去的一年裡,北京地區的藍天白雲確實是更多了”,一人說“人努力,天幫忙”。誠然,這是一場持久的攻堅戰,從環境立法、執法到監督,從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到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關鍵就是“人努力”。唯有事在人為、一直作為,才能讓藍天白雲常在,才能讓中國各項事業、各個領域的發展不斷積蓄新動力。畢竟,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中國北京,兩會如約而至,自信大方從容,無論是誰,不妨在全面觀察中消除隔閡、在立體了解中建立互信,其中蘊藏著的中國信心、中國力量,始終與您同在。

  大家晚安。(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 思聊工作室 · 李洪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