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網絡輿情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路徑探究【2】
三、利用新媒體實現對網絡輿情的有效引導,提升網絡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創建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實現對高校網絡輿情的有效引導,這不僅是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需求,更是學生正確價值觀形成以及思政建設的必然要求[3]。”目前,高校各新媒體平台在暢通信息渠道、豐富校園生活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但由於缺少公共的協作交流平台,平台優勢資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可以通過建立新媒體聯盟,打造集群化、系統化、網絡化的輿情工作格局。
安徽大學成立的新媒體聯盟,目前已有34個單位、287家新媒體加入。聯盟成立后,利用新媒體的開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特點暢通溝通反饋渠道,及時掌握、研判、引導輿情動向發展。
(一)利用新媒體平台強化正面發聲,建立積極向上輿論場
以新媒體為載體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把核心價值觀融入網絡文化建設中。
如“十九大”“兩會”“‘雙一流’建設”等一些熱點事件發生時,要主動佔領校內新媒體主陣地,建立和強化“議程設置”意識,主動設置議題,依托新媒體聯盟在各新媒體平台上聯合發聲,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進一步掌控校園輿情走向。
(二)利用新媒體平台做好輿情搜集,暢通“下情上達”渠道
在高校,由於缺乏對輿論場域生成基礎、演化機制、影響因子及引導方式的深入認識,一般還沿用傳統輿情應對方式來管理網絡輿情。因為缺失“把關人”的角色,在負面輿情爆發時,“堵”和“禁”等傳統應對方式已無法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發展的態勢,甚至還會激化矛盾升級。新媒體的優越性在於不僅增加了“上情下達”的平台,更打通了“下情上達”的渠道,可以通過新媒體搜集大學生所思、所想、所惑,發揮新媒體在“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中的橋梁作用,做好信息發布工作。
“兩會”開幕備受我校師生關注,廣大師生熱議政府工作報告,積極討論“兩會”熱點。新媒體聯盟利用各新媒體平台及時搜集廣大師生的意見和建議,開通“下情上達”的渠道。根據搜集的輿情,安徽大學官方微信策劃推出“兩會中的安大面孔”“兩會-我也有話說”,主動設置議題。37家新媒體平台參與推送兩會相關內容,一下一上、一來一回建立起輿情搜集——信息發布的循環機制,有效地提升了輿情工作的實效性。安徽大學新聞網、安徽大學學報也推出兩會的相關報道,形成校內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互補充、有效聯動引導校園輿論的新局面。
(三)利用新媒體平台監測特殊時期學生思想動態,提升思政工作針對性
輿情,不僅僅作為社情民意的反映,更應該作為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積極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工作中。“對輿論引導而言,呈現不了真實民意則難以准確把握社會心態,看不清輿論背后的社會真相則無法進行有效地引導[4]。”當社會上一些重大的輿情事件對高校產生影響時,或者是學校將出台一些事關師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制度時,可以利用新媒體平台開展相關議題的輿情專題調研,以便准確把握師生思想動態、及時了解師生對政策制度的看法建議,為下一步開展思政工作或調整工作制度提供參考依據。
就業季,是校園輿情的高發期。針對畢業的不同心態和出現的不同聲音,新媒體聯盟一方面組織各平台加強網絡監測,對可能發展為輿情的言論進行動態跟蹤,另一方面依托聯盟開展就業心態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呈現三方面的變化:求職薪資預期降低,看重晉升空間﹔優先考慮崗位匹配度,實現精准就業﹔找准自身定位,不盲目追求創業。根據調研結果,新聞網特推出深度訪談文章《2017畢業生就業選擇多樣化 心態趨於理性》,引導就業季校園輿論的主流走向,同時對學校有針對性地做好畢業生就業心理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
(四)利用新媒體平台建立輿情應對聯動機制,提升輿情應對效果
在輿情搜集分析方面,高校要依托新媒體平台建立一支專業的輿情工作隊伍,引入“復雜網絡視角”,對網絡平台上的言論進行全天候實時監測,借助深度數據挖掘,對網絡輿情進行實時的動態跟蹤和數據採集,對網絡輿論議題的類型、性質、動因、程度、影響等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進而把握輿情的整體面貌及變化趨勢,並分別採取相應的預警機制。
2017年5月16日,新浪微博上一個名為“合肥校園”的博主發布一條微博,直指學校為應付教學檢查,完全不在乎學生隱私。作為一個擁有超過25萬粉絲的微博賬號,此條消息對學校形象影響巨大。聯盟掌握這一輿情后,緊急通知各新媒體平台密切關注輿情動態並及時上報,並通過學生會微博呼吁大家不信謠不傳謠。在學校召開相關會議,通報查寢的工作目的和工作程序后,聯盟及時組織各平台報道工作相關情況。隨著網上正面聲音越來越多,5月17日,“合肥校園”刪除原微博,並發表致歉聲明,同時賬號停止一切更新三天。至此,挽回了學校形象,還網民一個事實。
四、結 語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應建立立體化網絡輿情工作引導格局,暢通網絡輿情收集匯總、分析研判、處置報送的工作流程,在日常輿情管理中,要強化不是通過內容的直接輸出來管理和引導輿論,而是通過構建規則、制定輿論表達體系來實現網絡輿論場的有效管理。
參考文獻:
[1] 鄭潔,陳一樟.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視域下的網絡輿情引導[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16(1):126.
[2] 姜潔.習近平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強調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N].人民日報,2016-04-20.
[3] 賈博.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創新性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7(1):98.
[4] 張志安.新媒體與輿論[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6:161.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