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紀錄片《動物世界》:將情感落在每一個字上

王採芹
2018年05月30日13:2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動物世界》:將情感落在每一個字上

  2017年中國紀錄片全年總產量約2萬小時,要贏得廣泛受眾,把握好解說詞的風格是一個重要課題。解說詞可以補充影片信息、延展影片內容,還有渲染影片氛圍的作用。引進紀錄片《動物世界》擁有廣泛的受眾群體,覆蓋了從低齡到高齡的不同年齡段。它的解說詞除了有以上功能,還要充分考慮到廣泛受眾,並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

  文字簡明 老少皆宜

  動物紀錄片不同於人類故事片,解說詞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說一部動物紀錄片中每一個情節是一顆鑽石的話,那麼解說詞就是成就精美項鏈的細繩。因為它,動物紀錄片更有溫度,更有情感,也進一步提供了故事發展的信息。片中動人的通常是動物,它們在大自然中展示著自己的天性,也就是它們的行為。解說詞會推動故事發展,這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要讓故事感人,必須有一位優秀的講解員,帶領觀眾進入故事之中。

  《動物世界》老少皆宜,一定要用最易理解的語言。用最容易聽懂,也最容易理解、不費腦力的語句是節目解說詞的特色之一。

  《動物世界》的解說詞中,沒有出現任何生僻字。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人們被電視、網絡包圍,沒有人會花費時間去理解、查詢不明白的詞,人們甚至經常用一個表情包就能表達一句話的意思。因此,為了節約觀眾的時間,《動物世界》用最簡明的字,直觀明了地表達片中內容。該片還大量使用短句,規避長句。中國的成語朗朗上口,使人印象深刻容易記憶,就因為它是短句。一句廣告詞讓人記住的也是短句。弗蘭克·倫茨在《說話的力量》一書中說:“有時,三言兩語勝過萬語千言,在產品廣告中,最令人難忘的口號往往不過是碎片化的語言。”

  動物紀錄片講述一個完整的動物故事一般有30分鐘、45分鐘、52分鐘等版本,不像人類故事片有120分鐘時長。要在這有限的時間裡用戲劇的手法講述動物故事,需要用情節充分體現沖突與對抗,用解說詞加強敘事節奏。

  “我就是它” 使人親近

  “我就是它”拉近距離,產生親近感。比如,第一人稱的使用使觀眾有代入感。在《動物世界》中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動物的生活方式、養育兒女的狀況等,這是擬人化表達方法。解說員就是某種動物本身,它可能是位媽媽,或者是草原上的一分子,或者代表著一個群體。在《大草原上的愛恨情仇》裡,解說員是草原上個頭最高的動物長頸鹿,以它的口吻講故事。在《昆虫總動員》裡,解說員是一隻虫子,講述生兒育女不容易,要經常面臨自然界的風雨,同時還有天敵的襲擊。

  有的動物紀錄片從頭至尾都是第一人稱,有的部分使用第一人稱,這是依據節目內容而設置的。第一人稱貫穿全片起到了串聯作用,部分使用增強了故事張力。在《出走的母獅》中,母獅曼雅麗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新獅王殺死,帶著它們離家出走,曼雅麗的心理活動是以第一人稱呈現的,“我要保護我的孩子!”在自己身負重傷,眼看著孩子們走入新獅王有可能出沒的地區,她拼命呼叫“孩子們回來,那裡危險”。雖然第一人稱使用量不大,但是這種心理活動用第一人稱展示出來,更拉近了觀眾和動物的情感距離,會讓觀眾設身處地地體會到母愛的偉大無私。第一人稱視角的講述更加精准,更有代入感。

  另外,賦予動物名字使觀眾有親切感。塔姆、紐基、曼雅麗、希塔,就像在呼喚著我們的親人。親人身上發生的事情怎能不讓人牽挂?雌獅塔姆獨自養育孩子,多少觀眾為它擔心﹔野狗紐基成為孤兒,它還能否在大草原上融入種群牽動著觀眾的心﹔雌虎希塔為了讓孩子自立自己選擇離開,多少觀眾為它點贊……

  無論是第一人稱還是有了名字的動物都傳達著紀錄片的情感,情感由內而發,增加了觀眾的共情力。

  多樣處理 喚起愛心

  開端真情滿滿。“我們經常認為掠食者活得輕鬆自在,其實並非如此。深入了解它們的生活,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時而傷感,時而動人。以獅子為例,所有人都認為它是完美的殺手。在非洲某些地方,它們必須依靠奇跡才能生存。”看了《掠食動物生存戰-暴露》的開端,人們會對獅子產生一絲同情,獅子生存也不易。制作者在節目中就是要傳達自然界的動物生存的艱辛,以喚起人們的保護意識。

  結尾飽含深情。很多時候,影片的結尾是中心思想所在,制作人在此時表達的情感會濃烈。

  細節體現溫暖。有溫度、有情感是節目整體把握的基調,它在節目中始終如一,它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之中,不用直白詞匯、偏見詞匯、歧視詞匯。如“鱷魚在河岸邊晒太陽,它丑陋的樣子暴露無遺”,此處“丑陋”改為“奇特”。自然界中動物樣子各異,都是大自然的作品。

  幽默增加可愛度。解說詞是為畫面寫作的,這些文字不同於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這些文字的服務對象是有動感的鮮活畫面,所以文字應該是可聽而不是可讀的。

  《動物世界》的解說詞除了採取常規的解說風格以外,還會採用詼諧幽默的風格來構建解說詞。

  詼諧幽默使小動物大變身。《動物世界》三集紀錄片《閑話昆虫》中的解說有角色分工,有成年的、少年的,也有老年的。觀眾在歡笑中學到了很多虫子的知識,那些看上去普通的虫子也立體、好看了許多。

  動物幽默小品則把一些動物的行為賦予了和它的真實行為並不符合的內涵,用幽默的語言闡釋,和動物平時性格有反差或根本不同,給觀眾帶來出其不意的歡樂。

  用這種幽默的語言,也使得影片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喚起人們的愛心,保護動物,是節目的宗旨。這種用幽默的方式構建解說詞讓觀眾覺得動物們有趣又可愛。

  這些解說詞表達的事件都出自人類自身的經歷,像生日、愛情、約會,還有交通工具、高科技產品,這使影片更接地氣,更易於被觀眾接受。用第一人稱的手法讓觀眾感覺到這些無厘頭的事情發生在它們身上增加了親切感。

  中國自然類紀錄片的解說詞通常句子長、完整而有嚴密的邏輯性,在保持客觀公正立場的同時,對感情做了含蓄的處理。這使紀錄片節奏變慢,溫度不足。《動物世界》的解說詞由內而外散發著熱愛動物的真情實感,並且把這種情感始終如一體現在解說詞的每一個文字上,增加了受眾的認同感和共情力,可為中國紀錄片所借鑒。

  (作者單位: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