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勞動模范,大多是勞動型先進人物。他們的一生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偉績,但是他們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國家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隨著國慶的臨近,心中想將報社印刷廠幾位勞模的故事寫出來與大家分享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但因缺乏文字資料,僅憑記憶隻能寫出他們的二三事,希望能讓老同志享受一次美好的回憶,讓年青的朋友聽一聽我們報社的真實故事。
住進皇家園林的排字工人
1949年在報社一個會議室裡舉行小型歡送會,內容是歡送排字工人杜金良同志去頤和園休養。會上除領導介紹他改進字盤排列、提高排字速度等先進事跡外,還把他父親請到報社參加會議,最令我難忘的是杜金良的父親說的一句話:“解放了!我兒子能到慈禧太后住的地方去休養,沒有共產黨能有今天嗎?”
杜金良同志提干到技術科工作后,無論是做一般干部還是擔任科領導職務,都是長年上夜班,每天凌晨上班任務是既抓出版時間又檢查印刷質量。付印后開印前這段時間,幾個工序之間要互相配合爭分奪秒趕進度,很容易發生差錯,在報社工作的同志是深有體會的。早上下班后幾乎每天都要開會或處理一些事務,直到中午才能從王府井騎近一個小時的自行車回到位於朝陽區的家中吃午飯,下午睡覺,晚飯后又要騎車回報社,稍作休息就又到上夜班的時間了。這就是他一天工作的日程表。
由於幾十年如一日的夜班,生物鐘都改變了,每當休息日睡到凌晨就輾轉難眠,必須讓愛人給做一頓夜餐,吃飽了到黎明才能入睡。
這麼好的一位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人民日報的印刷事業默默地奉獻了一生!雖因解放初期國家還沒有選舉勞動模范的制度,但杜金良同志在我們心中是一位地道的沒有授予勞動模范稱號的勞動模范。
甘當“車夫”的勞模
解放初期馮啟祥同志在小輪轉車間工作,1949年下半年小輪轉停產后調到大輪轉負責看紙。那時的機器可不像現在這些漲力和換紙都是全自動控制的設備,漲力僅靠一個手動剎車控制,有時因卷筒紙不圓,手動剎車控制不住,印出的報紙就會出重影模糊不清,那就要用大腿頂住卷筒紙以控制漲力,才能保証印刷質量。換紙就更麻煩了,要把直徑近10公分兩公尺長的鐵杠從紙芯裡抽出來,穿進新卷筒紙的紙芯裡,推到紙架子上涂膠水接紙。那時的報紙從開印到印完經常要七、八個小時,看紙工人換紙要爭分奪秒搶時間,勞動強度很大。但是馮啟祥同志除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務外,還要每半個小時跳到一米多深的電機坑裡檢查電機軸瓦和制動電機的溫度,數年如一日從無怨言,更未發生任何事故。
由於印廠多年清洗墨斗,墨罐裡積存了數噸廢墨。廠裡決定購置一台四輥研磨機,變廢為寶把所有廢墨加工再利用起來。因為廢油墨加工又臟又累,很多人都不願意干,人員不好安排。馮啟祥曾在油墨廠學過徒,領導決定調他去完成這一又臟又累的任務,他二話沒說就接受了。從此以后,每天都能看到他從早到晚,在又矮又黑的倉庫裡的壓墨機旁辛勤勞動的身影。不久,經他加工的油墨就源源不斷地流入印刷機墨斗,一張張帶著墨香的報紙送到讀者手中。
老馮不善言談很少說話,卻總想為報社為群眾多做些事情,一次他問我,“能參加咱京劇團嗎?不能演出干點什麼都行”。我知道他並不喜歡京劇,但又不好拒絕他的熱心,就說歡迎,隻要喜歡就跟著一塊玩吧。后來排練節目一些跑龍套的活兒都讓年輕人演了,他一直沒有上台的機會。盡管都是下夜班后的業余時間活動,每次活動他都積極參加,從不請假,還閑不住找活干,不是打開水、打洗臉水,就是搬道具、打掃衛生等什麼活兒都搶著干。后來排演《龍鳳呈祥》,戲裡有一個雜役即孫尚香的車夫,這個角色比打旗兒的龍套都簡單,一句台詞兒都沒有,推著兩個用布畫的車輪跟著孫尚香走就是了。導演老康告訴我車夫還沒人演,我立刻想到老馮。老康說,老馮是老師傅,又是勞模,合適嗎?我說沒問題,老馮讓干什麼就干什麼,從來不挑不檢。后來,無論排練還是演出,他都像主角兒那樣兒認真去做,從未出錯兒更沒耽誤過上場,一如幾十年如一日在最艱苦的崗位上任勞任怨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他。
艱苦朴素愛廠如家的模范
解放初期,印刷廠隻有安順祥同志一人負責機器維修工作,那時設備陳舊故障頻出,他經常都是夜裡隨機維修排除故障,印完報紙停機后再徹底修理。有時修完機器稍作休息又到上班時間了,這樣的“連軸轉”是屢見不鮮的。
安順祥同志曾擔任機修車間的首任車間主任。他兢兢業業,愛廠如家,全身心地投入到車間管理工作中。他非常重視節約能源和原材料,無論是水電還是鋼材他都從點滴抓起。我就不止一次地看到他親自帶著工人拿著測量工具在昏暗的庫房裡尋找直徑、長短最合適的圓鋼短頭兒加以利用。如果您知道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國家鋼材是多麼緊缺,您就能理解他這種節約精神的可貴。
還有一件小事令我至今難忘,一次河北日報社來機修車間拉走一台機器,裝車后幾根墊機器的方木沒拿下來,老安追到胡同口把這幾根方木扛了回來,還笑著對我說:“他們拿回去沒用就會扔掉了,多可惜!”
他工作上勤儉節約,生活上更是艱苦朴素,上班一身工作服,下班一套中山裝。記得1950年去上海出差時曾讓我陪他買過一雙皮鞋,在上海“試穿”了幾天,后來有什麼活動偶爾穿過幾次,很少看見他穿著皮鞋上下班。我相信他一生也就買過那一雙皮鞋。
安師傅把一生奉獻給了設備維修工作,他艱苦朴素的作風和愛廠如家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這就是我知道的幾位勞模的故事。(來源:《社內生活》2007月09月28日 第4版(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