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南開大學出版社張彤:必須每一個環節都“門兒清”

韓萌萌
2018年06月11日13:26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張彤:必須每一個環節都“門兒清”

  60后

  從事策劃編輯17年

  一名優秀的策劃編輯不僅要善於及時捕捉高價值選題,更要找到孵化選題的重要節點、學會借力關鍵推手的執行策略。

  ——南開大學出版社第二編輯室主任 張彤

  作為南開大學出版社第二編輯室主任,張彤從1989年大學畢業后一直在這裡工作,從助理編輯到編審,從案頭審稿到項目策劃,從個人承擔利潤指標到工作室的規模化試水,再到帶領事業部團隊開拓市場。一路走來,張彤的職業生涯見証了出版行業30年間的輝煌和挑戰。

  挑戰,讓職業有了全新規劃

  張彤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接觸編輯工作,那個時候整個社會對文學、對知識如飢似渴,很多外國優秀文化成果首次被介紹進來,圖書作為精神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載體,承載了出版社傳播文化的期望,更滿足了人們通過知識改變自身命運的渴望。由於本科英美文學專業的功底和碩士階段翻譯方向的學術背景,張彤負責引進、開發和更新了一批外語學習的熱點教科書、工具書和中高端翻譯類學術專著,其中不少成為長銷10余年的品牌出版物。

  張彤在入行7年后,被評為“天津市優秀中青年書刊編輯”。 “我覺得我是幸運的,因為讀書的愛好選擇了這個職業,又因為時代賦予職業的使命,成就了我職業生涯早期的些許建樹。”張彤這樣說。

  和個人獲得的榮譽稱號相比,在張彤看來,更大的幸運在於出版社的改革嘗試讓她有了挑戰自己職業規劃的機會。2001年,南開大學出版社做出了一系列探索嘗試,將編輯工作分為文稿編輯和策劃編輯兩種崗位。

  “出於對書的感情,我做了很多年的文字編輯。也是因為這份感情,我想讓自己嘗試一下換個角度去理解圖書出版。”很顯然,那個時候張彤的想法並不被很多人理解接受,但是她依然決定放棄已經駕輕就熟的文字編輯崗位,結束了坐等投稿的傳統模式,開始了從外出約稿到選題策劃,從印刷廠到書店,全流程跟進的策劃工作。

  “那個時候,什麼都是剛剛開始,很少有經驗可以讓我們借鑒,分工也沒有現在這麼系統、精細。”張彤回憶,作為一名策劃編輯的她,必須要從書的選題、尋找作者開始,到印刷廠不同紙張的成本,做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流程“門兒清”。

  “之前坐在辦公室裡看稿子,從來沒想過紙張的問題、印刷的問題,更不會到書店裡打聽銷售情況。”現在帶領著一支編輯團隊的張彤,說起當初單槍匹馬策劃一本書的經歷仍然難掩興奮。在她看來,這次選擇帶給了她對出版業的全新認識,也帶給了她對職業的全新規劃。

  溝通,讓策劃道路走得更遠

  2004年,張彤在南開大學出版社又開始了工作室的運作嘗試。這種更加面向市場的策劃室運作模式,出版社在選題開發、營銷推廣、組織編委會等方面,給予了一些寬鬆政策,為張彤工作室負責的外語類圖書的規模化發展提供了鍛煉的舞台。

  也是在這個時候,張彤的一次贈書經歷讓她體會到,作為一名策劃編輯,對於學術前沿的了解以及與主流學術界的溝通,可以促使她在圖書策劃的道路上走得更寬、更遠。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彤將新出版的《20世紀中國翻譯思想史》贈送給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教授謝天振,讓她沒想到的是,謝天振很快就在別的媒體發表了一篇有關該書的學術性爭鳴書評。當她懷著忐忑的心情將這個消息告訴該書作者、南開大學教授王秉欽時,王秉欽對書評中的批評意見非但沒有表示不快,反而請她寫信代為感謝。

  張彤說:“兩位老師對於學術嚴謹務實的態度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謝老師的爭鳴意見首先吸引了學界專家的目光,使南開大學出版的翻譯學新書受到讀者的注意,更啟迪了我深入挖掘、積極開辟高校翻譯類研究生必讀書的想法。后來這本書經過了重印和修訂再版,我也以此書為契機,開發了10多本‘高等院校翻譯專業必讀系列’,為翻譯學科建設做了貢獻,也為南開大學出版社聚攏了一批國內翻譯界的優質作者資源。”

  也是從那時開始,張彤與謝天振開始了學術出版方面的溝通與合作,協助其策劃出版“中國文化外譯:典范化傳播實踐與研究”系列叢書,該叢書目前已入選“十三五”國家級重點圖書規劃項目。

  張彤善於從策劃編輯的工作中總結經驗。她以自身在出版改革中的實踐為切入點,結合其他兄弟社的成功案例,撰寫了《微觀改制:事業部的效績與演變——兼論“扁平化管理”在出版社內部體制改革中的作用》,借用管理學的新興理論對“微觀改制”中事業部的演進與利弊得失做出了精細總結,體現了寬廣的研究視野和對行業大趨勢的准確把握。這篇文章獲得了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論文)獎。

  學習,不斷適應市場變化

  為適應出版市場的變化,2013年以來南開大學出版社開始了以事業部為試點的進一步深化改革。作為資深策劃編輯的張彤,在兼顧自身工作的同時,開始著手吸收新鮮血液,培養后續梯隊,從而使崗位分工更加精細化,有望使研發、加工、營銷團隊從不同角度發力拓展圖書市場。

  “特別是公眾號與大數據的應用已經開始為我們提供產品與讀者的精准反饋。”張彤不僅看到了新科技帶來的轉變,更強烈地意識到出版社必須盡早擺脫對舊游戲規則的依賴,用新的發展邏輯洗腦,理解和應對當下媒介融合的新趨勢。

  張彤說:“我們趕上了萬物互聯的革新時代,新媒體出版、營銷的轉型正在進行時,隻有突破舊思維的慣性才能使之見諸成效。這一點上,作為‘60后’,我應該向年輕人學習,否則就隻剩下漸行漸遠的回憶了。”

  早已放下身段的張彤,樂於了解和掌握新的出版理念和信息,更樂於將這些年的經驗與年輕編輯分享。在張彤看來,無論任何時代,做好策劃編輯都必須首先保持對國家政策的高度敏感,把握圖書出版方向﹔同時熟知所負責選題種類的市場供需變化,了解讀者定位﹔一名優秀的策劃編輯不僅要善於及時捕捉高價值選題,更要找到孵化選題的重要節點、學會借力關鍵推手的執行策略﹔最后,對於高校出版社的編輯,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學術鑒賞力,以期能在同一知識平台上與學者對話,成為可靠的學術傳播人。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