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牟漢杰:融媒體時代 新聞短視頻的生產與傳播

2018年06月20日14:22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農民日報社中國農業新聞網總編輯牟漢杰(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人民網天津6月20日電(記者 燕帥 趙光霞)2018(第三屆)全國黨報網站高峰論壇今天正式召開,論壇主題為“媒體融合:宣傳新時代 擁抱新時代”。中宣部、中央網信辦、人民日報社、天津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天津市委網信辦主要負責同志,中央及地方黨報網站總裁、總編輯,專家學者,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平台、企業、媒體代表等200余人參加論壇。

農民日報社中國農業新聞網總編輯牟漢杰在下午舉行的“分論壇一:擁抱視聽化 引領新潮流”上作主旨發言,以下是發言全文:

我跟大家分享的題目是“融媒體時代 新聞短視頻的生產與傳播”。

第一個小點就是短視頻“霸屏”時代來了,准備好了沒有?抖音是一款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裡面很善於創新的產品,在過去的一年間,它迅速成長為國內最受歡迎的短視頻平台,這個短視頻平台用戶量在全球范圍內飛速增長。特別是在日本、東南亞、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也是成為最受歡迎的短視頻APP。6月12號,抖音對外公布了自己的數據,這個數據裡面顯示,它的日活躍的用戶突破1.5個億,月活躍用戶超過3個億。而且,這些受眾群體主要集中在24-30歲,這部分人佔整個比例的40%。這個活躍用戶的數據和它春節期間公布的6500萬,實際上已經增長了一倍多。在春節之前,實際它的用戶量也就是4000來萬,春節期間也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增長的不僅僅是抖音,連騰訊也是如此。騰訊原來有一款短視頻微視,停了三年,今年4月份開始重啟,並且推出它的新一款短視頻。在4月23號,整個行業主管部門發布的網絡版權報告裡面涉及到短視頻這一塊提到,2017年實現了迅猛增長,用戶規模突破4.1億人,同比增長115%。並且預測在2020年短視頻市場用戶流量、廣告價值爆發,將達到350億。報告裡面還提到,用戶消費短視頻的月均使用長度是765分鐘,月均使用次數是201.2次,增速超過310%。盡管如此快的增長速度,但是仍未達到天花板。這都是行業發展的數據。

受到這個利好因素的影響,像快手、美拍、秒拍等人氣較高的短視頻平台以外,騰訊、阿裡巴巴、今日頭條、微博等大平台也已經把短視頻設定為平台發展的核心戰略,紛紛入局短視頻,希望通過短視頻提高平台的留存率。這些互聯網巨頭們,為了搶奪這個行業高地,實際上不惜用重金投入。今日頭條提出10億元的短視頻補貼計劃,騰訊拿出10億來補貼原創和短視頻內容生產,還有百度,一系列的補貼計劃。就連京東、淘寶等非傳統內容平台的也在進行短視頻化加快進程。種種跡象表明,短視頻這場風是越刮越猛。

接下來看的是統計數據顯示,整個2017年投融資領域對短視頻的投資,其中提到2017年短視頻市場投融資達到91筆,涉及資金53.97億元。並且對用戶數據的估計,預計未來到2018年,短視頻用戶規模將達到3.5億人次。

巨大的平台影響力,吸引眾多單位入駐。6月1號,國資委新聞中心與抖音簽約合作,首批25家央企入駐,包括中國核電、航天科工、航空工業等。

通過入駐形成中央企業抖音號矩陣,優化短視頻傳播,實現集群發展,幫助移動端實現新的跨越。

這個是國資委新聞中心負責人談了央企入駐抖音平台讓更多來自一線接地氣、平民化、生動鮮活的優質內容得以展現,有利於更好地和公眾溝通,為用戶服務,構建陽光、活力、親民的良性循環。

入駐的效果,這裡面給大家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國資委新聞中心入駐前夕,他們發布的第一支,就是簽約儀式的前兩天,發布了第一支視頻,這支視頻是國資委新聞中心主任親自出鏡的,在不到12小時播放量達到200萬,獲得了11萬點贊,15萬粉絲的關注。

另一個是自媒體人在公眾號上開了賬號,他是從0到100萬做了一個月,一百萬到兩百萬粉絲做了兩個月。就是談了他們粉絲量的增長。

怎樣看待短視頻火爆的現象?

先看業內人士的分析。一個是騰訊公司的總裁,在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解釋,文字和圖片內容增長已經趨於停滯,媒體內容的未來在簡短且方便觀看的視頻上。

另一個行業人士提出,主流的媒體格局將是那些能夠將信息承載更加密集的媒體格式。在今年4月份舉辦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表示,短視頻的廣泛流行是這一規則的一種體現。

新京報前社長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到,視頻是新聞的終極表達,隨著5G時代的來臨,視頻會進一步大量生產,現在的技術已經滿足不了人們對視頻的需求,因為視頻包含一切影像、聲音、圖表、動畫。原來兩個版的報紙能發五六千字,重點是對它的小的版面,現在通過不到5分鐘的視頻短片就能完全表達。

大致的原因,一個是手機網民整個用戶規模的增加,手機上網已經從2016年95.1%提升到97.5%。

在這一網民中間有95%的視頻用戶選擇手機看網絡視頻。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短視頻恰恰能夠滿足受眾這種需求。再一個是短視頻本身的特點就是時間短、輕量化,它的特點迎合了用戶時間碎片化這種需求。這種模式一經出現並迅速爆發式增長,成為拉動流量增長的重要產品。

相對於圖文來說,短視頻的互動性、場景性更強,極大地調動人們的感知和欲望。在短視頻異軍突起是相對於長視頻來說的,長視頻重點缺陷就是運營成本高,用戶黏性有限,短視頻是輕資本運作,社交化運營的模式,成為行業黑馬。

短視頻領域裡面,新聞媒體如何作為?

我這裡面提到兩個數據,第一個是2016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出來的,就是新聞資訊類的節目是網絡視頻用戶最愛看的節目類型。另一個調查報告提出,網絡視頻用戶對於新聞資訊內容的需求是18.86,領先於電影,也領先於電視劇。這些數據看出來,短視頻用戶的規模還是挺大,需求也挺旺盛,為我們的網絡視頻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在當下媒體競爭很激烈,面對新媒體的巨大挑戰,傳統媒體如何生產出受眾歡迎的視頻產品,提出了重大課題。

接下來跟大家匯報三個方面的想法。第一是內容為王。對傳媒業來說,優質的內容是構建自身影響力的重要法寶,短視頻生產過程當中,能否吸引受眾,內容仍然是關鍵。內容為王,其實還是一個王道。

我們傳統媒體有著人才的優勢,有著豐富的新聞經驗,也有著眾多的新聞資源,也有著很好的公信力,受眾認可度,這些為我們制作新聞視頻能夠提供很好的啟迪。但是,這個僅僅是潛在的優勢,還不是現實的優勢。因為我過去是做視頻,目前好多網絡短視頻,實際上它的敘事方式還是有問題的,基本上還是受傳統媒體宣傳化的痕跡太濃,傳播效果肯定是要打折扣的。如何把這潛在的優勢變成現實的優勢,這裡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短視頻並不是簡單傳統視頻的縮減版,如何在一個特別短的時長裡面能夠有盡可能多的信息量,這個實際上對我們也是一個很好的考驗。至於短視頻多短才能適合?中國政法大學學者王宇航曾經研究了梨視頻頭條播放量前十的短視頻,他發現,在突發事件和新聞當事人的講述這些方面的題材備受歡迎。他提到,短視頻是歡迎的類型,是突發事件類的。再一個,時長,也就在2分鐘左右。

在歐美國家,短視頻的長度和國內梨視頻播放量前十的還是有些大致一致。在國外比較受歡迎的短視頻普遍在2.1分鐘,BBC曾經出台一條硬性的規定,視頻長度一般在1-1.5分鐘左右。除非事件本身和拍攝非常出眾,一般情況下不得超過此長度。像美國一些主要的社交平台及新聞視頻平台的短視頻不超過1分鐘。我原來做電視新聞的時候,我們要求簡訊類的不能超過1分半鐘,這還是15年前甚至更遠的時候。所以,對於網絡短視頻,其實就是開門見山,越短越好。網民的時間是碎片化的,和碎片化相適應的就是越短,信息量更集中。

第二個是積極發揮短視頻新聞社交性強的優點。短視頻從出現開始就形態上表現出強烈的社交性,這也是它吸引受眾的重要原因。

這就需要充分發揮短視頻社交強的優勢,通過有效的社交互動,形成內容的關系流,同時又鞏固新聞短視頻與受眾的關系網,滿足受眾的參與,又促進到媒體內容的信息傳播。

互動性應該也是本身互聯網,做網絡媒體本身的特點,在這裡面的體現。和社交性有關的,還有我們生產的短視頻產品要加強與社交平台的合作,通過多渠道的分發,提高傳播力、影響力。當然不同的平台有不同平台的要求。如果在人力許可的情況下,根據各個平台不同的特性要求,制作有針對性的,可能傳播效果更好。

第三,通過UGC這個視頻內容的開發。目前我們短視頻生產依舊停留在PGC這個生產階段,但是要實現短視頻的爆發式增長,需要通過UGC的結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短視頻裡面,就是咱們剛才說的,有的突發性的事件是最受歡迎的,但是往往突發性的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在現場的不一定是咱們這些傳媒工作者,而是廣大的網民。即使是實力再雄厚的媒體也不可能總是在第一時間抓到新聞現場的資源,一些不易保存、轉瞬即逝的新聞場景往往會被錯過,這是傳統媒體在新聞採編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的問題。路透的研究報告顯示,最受用戶喜愛的140條帶有音頻的視頻新聞中,僅有13%的是由專業記者進行報道和描述的,87%的應該是來自於受眾的提供。

現在隨著視頻門檻的降低,拍攝設備的普及,民眾參與意識的增強,短視頻通過UGC生產內容,我覺得越來越成為一種非常現實的選擇。和20年前或者15年前相比,電視生產的門檻已經降低,已經進入了大眾化生產的階段,我覺得,咱們的平台要想保持比較好的影響力,UGC是一個不二的選擇。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