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8年第7期

從傳播學角度看文博類電視節目的創新性

——以《國家寶藏》為例

程朱然
2018年06月26日10:01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隨著文化市場的繁榮,國內各類綜藝節目逐漸摒棄套用或者照搬國外成功節目的模式,更多地與本土文化接壤,並且越來越注重思想性與文化底蘊。在這種趨勢下,大型文博類節目《國家寶藏》應運而生,收視反響熱烈。其成功主要是因為顛覆以往同類節目的創作模式。節目融合紀錄片與綜藝節目兩種創作形式,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本文試從傳播主體、訊息內容和媒介環境等傳播學角度分析《國家寶藏》的創新性所在。

關鍵詞:傳播學﹔電視節目﹔創新﹔《國家寶藏》

2017年底中央電視台推出了一檔大型文博類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國家寶藏》不同於《鑒寶》《故宮》《國寶檔案》等傳統形式的文博類節目,該節目聯合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九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在重點介紹各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的同時,結合戲劇元素演繹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使文物的文化形象更加生動。從傳播學角度看,《國家寶藏》融合了舞台、戲劇、演播室綜藝、紀錄片等多元形態,具有模式上的創新。該節目的傳播主體具有多元組合性,訊息內容具有綜藝與戲劇融合性,媒介環境具有從電視向網絡延伸的特性。從這三方面著手的創新性研究可以為今后其他同類文博節目提供有益的經驗。

一、傳播主體

傳統文博類節目中,傳播主體主要為主持人、專家,或者主持人、專家、寶物持有者這樣的固定組合。在節目過程中,主持人扮演傳播者,專家對於寶物的鑒別和相關知識的講解是節目的重點。而在《國家寶藏》節目中不僅有主持人和專家的必備組合,還加入了“國寶守護人”。“國寶守護人”這一角色使節目對每一件“國寶”的詮釋更有深度,提升了整個節目的戲劇性與可看性。

(一)主持人

該節目沒有採用專業的節目主持人,而是聘請著名演員張國立擔任。作為一名資深演員,張國立以其塑造的眾多歷史文化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其塑造的康熙、紀曉嵐等人物使大家已經將對其個人形象與“歷史”“文化”這類標簽捆綁在一起。其演員的身份和對戲劇表現的掌握,給整個節目的歷史性增加了濃厚的戲劇色彩,在鋪墊“國寶”故事時更有回到當時場景的代入感。

(二)專家

《國家寶藏》邀請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九家博物館的館長組成點評團,形成權威的陣容,對每件“國寶”都有不少於三位專家的點評。點評有“縱”有“橫”:從對歷史的記載,到工藝、藝術價值和與同類文物的珍貴性比較,立體地詮釋了“國寶”之“寶”。同時為了更准確科學地解讀文物,還邀請北大考古系的老師和博士擔任長期顧問,保証了信息的嚴謹性。與其他文博類綜藝節目不同,在《國家寶藏》中專家點評環節不是節目的重點,而是為“前世故事”和“今生傳奇”做更細更深入的注解。

(三)國寶守護人

《國家寶藏》為27件“國寶”中的每一件都挑選了至少兩位國寶守護人。國寶守護人分兩類。其一是諸如梁家輝、王凱、劉濤等德藝雙馨的一線明星演員,或者是馬術運動員華天等氣質與寶物相契合的公眾人物。第一類國寶守護人的主要作用是用戲劇化的表演方式帶領觀眾走進博物館,初步了解“國寶”的面貌,再通過小劇場對“前世故事”的演繹,引導觀眾穿越時空,走進“國寶”誕生的時代,體會其承載的歷史意義與文化情感。其二是“今生傳奇”的主人公,也是素人“守護團”。比如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馮海濤,在多年研究《千裡江山圖》的基礎上,花兩個月復制了《千裡江山圖》卷的十分之一﹔來自“故宮世家”的梁金生,在故宮工作了33年,負責過故宮150多萬件文物的保管。他們是不同領域中“國寶”的保護人、傳承人,節目從“文物與人”的角度,展現他們與“國寶”之間的今生故事,使觀眾了解在現代背景下“國寶”的傳承和守護價值。第一類守護人可以匯聚觀眾對節目的關注度,吸引多年齡層次的收視人群。第二類守護人可以拉近“國寶”與普通人的關系,帶動觀眾更理性地認識文物,理解文物的精神價值,進而走進博物館與文物進行近距離的接觸。這種引導的全面性和深入性是以往文博類節目所不具備的。

二、訊息內容

和一般文博類節目以講解為主的形式不同,《國家寶藏》將綜藝與戲劇、紀錄片進行融合,講述每件國寶的歷史故事。緊緊把握文化內核,結合精心設計的主題,在9大博物館浩如煙海的藏品中精心選取凝聚了民族文化精髓、體現民族精神、與每一個中國人血脈相連的國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乾隆年間所制造的釉彩大瓶是中國制瓷工藝的巔峰時期作品﹔辛追墓T形帛畫是了解漢代以及漢代以前喪葬制度的直接佐証﹔河南博物院的賈湖骨笛為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商鞅銅方升是中國度量衡史上極重要的珍品……節目為了更好地從人文層面詮釋這些具有極高審美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學術價值的國寶,增加了前世故事小劇場。在對“國寶”進行簡單介紹之后由著名演員擔任的國寶守護人,以微型舞台劇的形式講述“國寶”的誕生過程。作為一件宮中御品,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做工精美無比,在造型設計上所蘊含的科技水平也足以令現代人驚嘆。該環節的表演有歷史依據,又具有戲劇張力,從感性角度提升和刺激觀眾的意識,結合明星效應極具話題性。這集目前已收獲近3億播放量以及豆瓣9.3的高分,這是以往文博類節目所無法企及的。這充分說明戲劇化演繹形式對傳播的促進作用。

三、媒介環境

20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馬塞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提出媒介融合的概念,認為各種媒介會出現多功能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信息時代的今天已經普及了這一情況。電視綜藝節目《國家寶藏》的高收視率,與網絡話題是密不可分的。首期節目裡,王凱飾演文藝皇帝乾隆,詮釋了瓷器信息與乾隆的趣聞軼事。該集一播出,就在豆瓣拿下9.4分,B站播放次數22萬、彈幕3萬,“王凱”“國家寶藏”都因此登上微博熱搜榜。有關乾隆“農家樂”審美話題的調侃早在前兩年就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傳播效應。在節目中結合熱度話題和關注度高的明星,形成電視節目與網絡話題高頻互動,這無疑是網絡時代流量主導下綜藝電視節目獲得受眾關注的最有效方式。該節目的這種互動主要體現在網絡二級傳播和網絡議程設置兩個方面。

(一)二級傳播

拉扎斯菲爾德的著作《人民的選擇》提出了“兩級傳播”的觀點,認為大眾傳播隻有通過“意見領袖”的中介作用才能發揮影響。在信息時代,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粉絲數量巨大的影視明星、網紅、自媒體人是二級傳播中的意見領袖,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他們發布的信息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廣大網民的思考。他們在傳播過程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會根據節目內容,將原本內容進行重新解讀,制造熱點影響網民,引發輿論。在《國家寶藏》熱播時,節目中主持人、國寶守護人首先成為二級傳播中的意見領袖,他們的微博信息成為網絡輿論的主要焦點,也成為電視節目內容在網絡上的延伸。易烊千璽化身國寶大克鼎守護者,演繹一段國寶的前世故事,讓觀眾能夠進一步走近國寶,領略中華文物中蘊含的民族精神。

(二)議程設置

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談論的先后順序。大眾傳播可能無法決定人們怎麼想,卻可以影響人們想什麼。擁有一定數量且可增長的粉絲群的明星人物,作為意見領袖,和傳媒結合,在微博等網絡平台形成話題效應,與節目和內容有關的信息在粉絲的帶動下持續出現在熱搜榜中。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與節目本無交集的網絡人群——不關注文博節目甚至不通過電視平台獲取信息的人群都不可避免地在讀取網絡信息的過程中與該節目產生交集,帶動節目的網絡播放量,進而也成為話題的參與者甚至傳播者。

四、結語

“網絡時代流量為王”,今天的各類電視綜藝節目為了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和收視率,或者借鑒歐美成功經驗實現節目移植,或者結合有劇本的“真人秀”搏出位,或者捆綁熱議情感話題而上演真人倫理劇。在泛娛樂化時代,講求嚴謹性、文化性的文博類節目的生存空間逐漸被壓縮殆盡。而《國家寶藏》獲得巨大成功,究其根源是對傳播學的科學運用。由此可見,合理地運用傳播學規律,傳統媒體一樣可以在網絡時代獲得新生。

參考文獻:

1.王小娟.電視綜藝節目的平民公共領域建設研究——以當代中國電視真人秀為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2.胡奇軍.《國家寶藏》: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表達[J].電影評介,2018(01).

3.張蘭月,吳英哲.從傳播學角度看電視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模式創新[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2).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