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5期

機器人新聞:開啟新聞生產模式新樣態【2】

劉  迷
2018年06月28日14:17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二、機器人新聞對新聞生產模式的變革

與傳統職能分工明確的新聞生產模式不同,機器人新聞有其特有的一套新聞生產模式,並且這也是傳統新聞生產所無法匹敵也不能達到的高度。從總體上來看,機器人新聞對傳統新聞生產模式的變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新聞生產自動化、新聞生產一體化和新聞生產全景化。

(一)新聞生產自動化

機器人具有較強的數據信息統計、存儲、採集、分析等功能,可以快速、便捷、准確的獲取數據信息,這對傳統的新聞報道是一種極大的挑戰。機器人通過特定的計算機程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的新聞寫作,使得傳媒行業對記者和編輯人才的需求會逐漸減少,同時相關工作人員也會逐漸的被淡化,甚至是被淘汰。[5]新聞生產自動化的內容包括自動篩選和確定選題范圍、自動採集和撰寫新聞稿件、自動處理和分析數據、自動生成和潤色稿件等,自動化已經滲透到新聞生產的各個環節。新聞生產方式的自動化主要有三種:一是以結構化數據為基礎生成稿件。在大量整合好的便於計算機讀取的結構化數據的基礎上,以相關行業專家給定的計算公式為參考,判別規則,自動利用預先設置好的新聞模版生成新聞稿件,這種方式適用於生產普適性、大眾化稿件﹔二是以挖掘的用戶數據為基礎生成個性化稿件。通過對單個用戶的閱讀內容、閱讀習慣等進行挖掘和分析﹔或者借助用戶自定的標簽,將同一信息內容重新整合,制作成多角度、多形式、多趣味的稿件,以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產品及服務,增強用戶的粘性﹔三是以記者數據模型為基礎智能化生成稿件。首先建構記者的數據模型,將採集到的圖、文、聲、像以及其他背景資料與記者的數據模型相結合,通過程序運算自動生成與該記者風格相匹配的稿件。總之,無論哪一種新聞生產方式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都將引起整個傳統新聞生產模式的巨大變革。

(二)新聞生產一體化

與傳統新聞生產採、寫、編、排相互獨立、各司其職不同,機器人新聞寫作將所有環節聚合到同一平台上,實行平台一體化運營,形成了從“數據抓取”到“文稿生成”的兩步式新聞生產模式,大大簡化了傳統新聞的生產流程,節省了人力物力。並且資源聚合使得信息的集約化程度提高,加之機器算法的高效率數據處理能力,新聞報道一觸即發,其時效性讓傳統新聞媒體望塵莫及。尤其是在突發事件和體育競賽等時效性較強的報道領域,兩步式的機器人新聞生產無疑成為了各大媒體機構搶到受眾市場的最佳利器,當事件一發生,智能機器人瞬間成稿和出稿,將重要資訊和分析解讀第一時間送達受眾,所花時間僅需幾十秒甚至幾秒。

機器人一體化生成新聞的步驟大概是:1.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廣泛而全面的數據挖掘和採集﹔2.根據既定的經過人為編程的算法程序分析處理數據,套用現有模板,及時成稿。完成這兩步式操作之后,一種是直接發布稿件,另一種是雖然已經可以發稿,但為提高可信度、體現人文關懷,還需新聞編輯進行人工審核和認証,目前業界承認后一種工作模式,這也體現了人機關系上的互惠互利、協同發展,並日益成為一種理想的新聞生產模式。

(三)新聞生產全景化

機器人新聞生產的全景化首先表現在新聞稿件從發現到生成的整個過程,智能機器人都可以參與到其中。機器人在新聞信息採集、數據分析、信息整合與發布等幾乎所有的生產環節,都能夠按照既定的算法程序高效高質地完成相關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或解放新聞編輯和記者,即生產鏈全景化。羅伯特·斯考伯和謝爾·伊斯雷爾在《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一書中寫道:“移動互聯網時代,場景(情境)的意義被極大地強化,移動傳播是基於場景(情境)的服務,即對環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務)適配。”[6]可見,作為移動傳播基本要素的人工智能除了能夠在新聞內部生產鏈實現全場景適配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將新聞事件與受眾需求進行及時接洽和場景化適配,在后台對受眾在不同時段、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需求進行實時監測、洞察、調整,從而挖掘出當前受眾市場最受歡迎的數據信息,不僅幫助媒體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大眾普遍需要的信息也兼顧分眾市場,實現個性化新聞推送,即內容全景化或市場全景化。機器人新聞數據的全景化,使數據在智能推送中釋放出最大價值,這樣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同媒體之間、不同時間內內容同質化問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