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5期

高校微電影人才培養的困境與對策【3】

陳小娟,涂航英
2018年06月28日14:22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2.培養內容:廣博與專精結合

對影視人才的培養繞不開“專才”與“通才”之辯,為此學界得出的是培養“一專多通”復合型人才的解決之道。即我們培養的學生要有一項駕輕就熟的專長,而且為了適應社會分工細化的需求,越有專業壁壘越佳,最終才可形成不被他人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其次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圍繞著既定的發展方向,建立合理的相關學科的知識結構,形成區別於純粹技術類、藝術類等專業人才的優勢,為影視藝術創作打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4]。以北京電影學院為例,作為堅持電影教育的品牌院校,其電影課程主要分為制作系統和理論系統兩大系統,其中制作系統又包括編劇、導演、表演、攝影、錄音、美術、剪輯、制片管理等課程,理論系統包括理論、歷史、批評(評論)等課程[5]。這個體系既注重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電影理論講解,又重視學生的創作技術、技巧、經驗的鍛煉與培養﹔既注重培養學生的“精通一門”,又注重“一專多能”﹔這樣的課程設置體現了該學院在努力達成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平衡。

對大多數國內高校傳媒和影視專業的微電影人才培養來說,亟需增加微電影教學的比重,對廣播電視人才的培養要逐漸過渡到編導訓練和微電影創作齊頭並進的勢頭。優酷視頻文學策劃指出,優酷平台現在做自制劇最難的就是劇本,因此專業能力培養要把編劇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編劇類課程需要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實驗手段上進行調整。其次,電影教育在新階段需要回歸到真正的故事講述者的培養競爭上來,不論是綜合院校還是專業藝術院校,都需要一方面注重新時代的技術發展變化,另一方面以多學科、交叉學科的復合式教育,培養微電影人才良好的人文底蘊、社會品格和國際視野。再次,微電影人才培養還要適應互聯網傳播規律,增加網絡與新媒體的必修課程,需要將傳統媒體課程與新媒體課程融會貫通,突出媒體融合特色,培養學生掌握新技術的意識和技能[6]。

3.培養方式:線上與線下接軌

微電影專業是一個與行業和產業發展極為緊密的專業,僅依靠某個學校現有的專業師資隊伍和實驗教學平台是很難辦好的。在知識經濟時代,伴隨市場經濟的發達、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由學界與業界聯合辦學是“利用學校和行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採取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工作有機結合”[7]的一種有效且必須堅持的常態做法。長期以來,由於政府缺位和相關政策缺乏,傳媒教育與媒體聯合共建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但這的確是一條培養微電影人才的有效途徑,能實現媒體需求和傳媒教育的有機對接,是傳媒人才模式的變革與創新。大多數傳媒院校都需要在遵循互利性原則、協調性原則和教育性原則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微電影人才合作培養模式。

電影藝術與互聯網技術本是兩條各自流淌的河,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得以交匯,誕生了微電影這一新的藝術形式。當下微電影的創作實踐正在進行,微電影的創作理論還有爭議,微電影的教學體系尚待完善,完全倚靠課堂教學是不現實的,聯合培養的方式對學生的塑造也是有限的,但是網絡上免費的教授微電影制作方法的課程層出不窮、實時更新,既包括劇本寫作,也包括影片拍攝和后期制作等各個環節。如專注短片領域的V電影網 www.vmovier.com,通過分享國內外優秀微電影為起點,開辟了面向初級影視制作者的影視教學類欄目“電影自習室”﹔拍電影網(www.pmovie.com)作為電影類的專業門戶網站,同時開設了線上和線下的影視培訓課程﹔影視工業網則是影視業內人士都比較認可的網站,其中“Easy Making 易制作”的影像創作基礎教育平台涵蓋內容廣泛﹔國內大力發展的MOOC 課程平台對微電影的制作也有諸多涉獵,高校學生在網絡上能夠學習到很多關於微電影制作的方法和技巧[8]。互聯網正在給學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課程選擇,正在替代現有高等教育的模式,微電影人才的培養需要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學習教育趨勢,探索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發展道路。

4.實施主體:機制與責任共擔

微電影創作能力的發力源包括三大責任主體: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方案實施者和學習主體。對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來說,需要在政策的研究制定上多方調研,及時把握行業動向,了解行業需求,調整政策導向。針對富有實踐經驗的師資引進乏力等問題,應該不斷完善高校引進行業人才的綠色通道,掃除業界人士進入高校職稱轉評的障礙﹔健全教師提升實踐能力的進修深造制度,實現教師培訓工作從“粗放供給”向“精准供給”[9]的轉變﹔制定切實可行的評估機制,鼓勵教師應用型能力的提升。

對教育方案實施者來說,他們的落實力度和實施能力直接決定了微電影教學和教育質量的優劣。但是一方面微電影的發展過於迅速,影視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需要經歷一定的培育和成長才能達到相對的穩定和成熟,另一方面老師自身的知識結構也需要經過不斷的調適和補充,因此,影視專業的教師需要在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制定自我提升的計劃,以足夠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朝“雙師雙能型”教師轉型。另外,新媒體時代下學生的接受心理、學習方式和學習狀態都在發生變化,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和精確性極大提升、學生關注新知的興奮點日益多元和分化等[10],這些都導致專業教師的權威與角色受到挑戰,必然要求教師的授課方式、教學方案等及時改進與創新。

對學生來說,熟練掌握微電影創作的專業技能,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自己的專業領域,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升綜合實踐創作能力是應該秉持的態度。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削平了微電影創作的門檻,隻要手持帶有攝像功能的設備,哪怕僅僅是一部手機,也能拍出微電影。微電影《天堂午餐》獲2011年大學生電影節短片大賽網絡競賽環節大獎,僅有短短六分鐘的視頻,沒有華麗的鏡頭,沒有復雜的故事,甚至所需要的“投資”加起來不過200元,但卻引發了網友們的強烈共鳴,觀看點擊量加起來近千萬,而這正是河北傳媒學院大三學生劉嘯宇用相機拍攝的一條視頻短片。從這點來說,如果三大責任主體都能各司其職,微電影人才的培養必將擁有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彭廣林.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路徑[J].中國出版,2015(8):43-45.

[2] 冷冶夫.2014“中國微電影微盤點”[J].當代電視,2015(1):82.

[3] 周建新,王玨.發力源、著力點、實施面:傳媒藝術教育中創作實踐能力培養三論[J].現代傳播,2017(3):153-156.

[4] 燕道成,周亞梅.媒介融合時代新媒體專業教育的策略創新[J].今日中國論壇,2013(7):142-143.

[5] 張會軍.全面務實推進發展 促進電影人才培養[J].當代電影,2012(9):120-123.

[6] 高有祥.論地方院校新聞傳播和傳媒藝術教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J].現代傳播,2017(3):148-152.

[7] 張煉.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理論問題及在我國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2(21):21-25.

[8] 李博.“互聯網思維”下的電影教育[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5(10):111-120.

[9] 劉利民.基於供給側改革視域的教師培訓行動路徑探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7(5):75-77.

[10] 陳薇.從定制到體驗:媒介融合背景下廣告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東南傳播,2015(12):11-13.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