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4期

在重大報道中探索報業集團融合新路徑

——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總編有約》為例

尚 杰 張紅梅
2018年07月05日13:42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在重大報道中探索報業集團融合新路徑

  河南日報樹立集團一盤棋的觀念,旗下媒體聚力成拳,由9家新聞生產單位共同參與策劃、制作、分發《總編有約》全過程,形成互推互粉的良好態勢,倒逼各媒體打破原有的新聞生產、分發機制,促進內部融合。

  我國的報業集團多是以黨報為主體,包括多份報紙、期刊、網站在內的媒體矩陣,在媒體格局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但在傳統報業廣告、發行雙雙遭遇挑戰的背景下,在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的關鍵時期,依靠行政手段組建的報業集團,如何打破原有的內部體制、機制和架構,搭建起跨部門、跨媒體、跨平台的新型媒體架構,通過內部變革來提質、增效、挖潛,成為報業集團推進轉型升級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聚力成拳,9家媒體共做一道“兩會大餐”

  2018年的全國兩會,是黨的十九大后首次召開的全國兩會,除了要規劃一年的工作外,還要完成換屆選舉、修改憲法、啟動新一輪國家機構改革、組建反腐新機構等一系列大事,備受國內外關注。

  高關注對新聞媒體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出新出彩,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進行了積極探索。

  今年全國兩會,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派出了河南日報、大河報、河南日報農村版、河南商報、河南法制報、大河網、河南手機報、大豫網、大河財立方等9家媒體到一線,不僅實現了所有新聞生產單位的全覆蓋,參與人數也創下了歷年之最。

  這9家媒體,平時都是獨立的新聞生產單位,有著不同的特長,覆蓋不同的受眾群體。這些媒體也都為2018全國兩會做足了准備。河南日報設計了《兩會新面孔》《我從基層來》《兩會議事廳》等十多個欄目,並利用新媒體繼續推出《小薇跑兩會》,打造叫得響的品牌﹔大河報首次引進了機器人“小AI”全程參與兩會報道,策劃了《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大河AI連線》《市長訪談》等重磅欄目﹔河南商報要推出《為“老家河南”代言》欄目,河南手機報謀劃了《點贊新時代》欄目,大河網欲打造《小茜跑兩會》等欄目……

  應該說,這些欄目主題鮮明、特色十足,猶如一顆顆耀眼的珍珠,在各自領域散發著光芒。但集團編委會在謀劃全國兩會報道時,總覺得不過癮、不解渴:能否在9家新聞生產單位策劃的基礎之上,聚力成拳,共同打造一款叫得響的新聞產品?

  這一設想並非異想天開,而是有著廣泛而堅實的現實基礎。每年兩會,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都會專門組建前方報道指揮部,派出一名副總編輯擔任總指揮,使前方協調堅強有力﹔同時,在前方搭建全媒體報道中心,並將“中央廚房”搬到了現場,使前方指揮有了平台和抓手﹔另外,集團還專門召開了動員會,舉行了暖心的出征儀式,讓60多名一線報道成員樹立了一盤棋的觀念,讓融合成為了一種自然之舉。

  萬事俱備。經過編委會的精心謀劃和兩會前方報道團隊的反復研討,最終決定打造一個名為《總編有約》的欄目,由9家新聞生產單位共同參與策劃、制作、分發全過程,形成互推互粉的良好態勢,倒逼各媒體打破原有的新聞生產、分發機制,促進集團內部的融合。

  互推互粉,媒體融合聯動打造“爆品”

  《總編有約》一開始確立的目標就是打造新聞精品,所以啟動之初就明確提出三個“不要”:陳腔濫調的不要,關注度不夠的不要,不易於傳播的不要。

  根據策劃方案,《總編有約》採用現場訪談的形式,每期邀請一到兩名全國人大代表就熱點話題接受採訪。訪談主題和邀請嘉賓,是9家媒體根據各自定位、受眾特點和熟悉的人員等情況,統一匯總至前方報道指揮部,篩選后確認。

  理想很豐滿。但,今年是換屆之年,老代表很難講出新意,新代表又比較謹慎不願主動接受採訪,所以一開始,訪談的人物和主題遲遲定不下來。但是前方報道指揮部明確提出:寧缺毋濫,要求再沉澱、再琢磨、再做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3月6日,人大會議開幕的第二天,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做客《總編有約》,暢談河南人關注的雙一流大學建設。次日,視頻+圖文報道經過9家媒體聯合推動、互融互粉,一個小時閱讀量超過10萬,成為當仁不讓的“爆品”。

  很快,許昌市長胡五岳,小麥專家許為剛,焦作市長徐衣顯,河南省扶貧辦主任史秉銳,衛計委主任闞全程,宋砦村黨支部書記宋豐年,省實驗中學校長馬玉霞,鄭州銀行董事長王天宇,鄭州大學黨委書記牛書成,“養豬大王”秦英林等十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先后做客《總編有約》,分別就創新、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金融豫軍、區域醫療中心等受眾關注度高的話題展開討論。

  《總編有約》從一開始就注重合力完成。訪談嘉賓來到全媒體報道中心后,由集團副總編輯、兩會前線報道總指揮肖建中擔綱主持,大河網負責現場視頻拍攝,各新聞單位負責新媒體、紙媒稿件撰寫以及圖片拍攝,最終全部素材匯聚“中央廚房”,進行統一的后期制作、包裝,統一分發至集團所有媒體。除集團旗下媒體推送外,還聯合河南省政府網、18個省轄市政府網站共同推出,進一步擴大覆蓋人群。

  《總編有約》欄目強化了后期的傳播推廣。為了易於傳播,訪談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率先在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平台發布,統一為“短視頻+長文+圖”的形式,其中短視頻以精彩觀點、現場花絮為主,時間不超過1分鐘﹔次日在紙媒平台發布,採用二維碼+短文的形式。除此之外,推送時還專門制作易在手機端展示、轉發的海報。這種傳播方式,使每期節目都能掀起兩次傳播高潮,極大地增加了優質內容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優質內容+全媒體、多渠道推送,使《總編有約》在全國人大河南團代表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從一開始的不願說,到后來的爭著說,不少嘉賓都覺得15分鐘太短,想再表達得充分一些。《總編有約》欄目的產品發布后,幾乎所有訪談嘉賓所在的單位都進行了二次轉發,進一步增加了輻射面和影響力。

  同時,《總編有約》搭建起了全集團集中採訪的平台。除了生產本欄目產品外,9家新聞生產單位還結合自身策劃和訪談嘉賓的實際情況進行二次挖掘採訪,往往是訪談嘉賓進了全媒體報道中心,要完成四、五款新聞產品后才能離開。這也大大彌補了部分新聞單位上會人力不足、人頭不熟的缺陷,使上會記者在相互借鑒交流中有所提升。

  第三方的統計數字顯示,12期《總編有約》,經過全網多渠道200多次分發,覆蓋用戶2億多人,百度搜索相關結果達到20萬條,成為網友熱議的“爆款”產品。特別是3月17日的特別節目《又是一年春好時》,記者走進河南團的全國人大代表中,聽取他們講述牢記4年前總書記兩次視察河南的囑托、不忘初心踏上新征程的故事,通過8分鐘的視頻展現了中原兒女打好“四張牌”、讓中原更加出彩的豪氣和自信。節目推出后,受到了中宣部、省委宣傳部、與會全國人大代表、媒體同行和網友的一致點贊和好評。

  出新出彩,扎實推進“六融”常態化

  如果僅靠全國兩會的一次嘗試、一檔欄目,要推動整個報業集團的內部融合,效果有限。

  但實際上,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的探索並不局限於全國兩會。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報、網、端、微”全媒共享、多端發布、集中發力、多元呈現,推出的一系列產品好評如潮,先后4次獲得中宣部表揚。在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公共平台發布的“十九大融合報道精品100展示”中,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入圍總量、獲獎總量均居全國省級黨報第一。

  近些年,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按照黨報引領、移動優先、技術突破、用戶至上的理念,不斷適應新的傳播形勢、學習新的運營思路、豐富新的傳播渠道,積極推動融合發展盡快從相“加”邁向相“融”。其中一個主要做法是,利用一切重大報道的機會,聚合集團之力打造融媒體產品,在融合發展中完成自身改造、實現轉型升級。

  目前,經過多次重大報道戰役的錘煉,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探索出了較為成熟的“打法”和模式,隻要有重大新聞報道,集團媒體矩陣協同發聲,第一時間互粉互推,齊心合力畫好“同心圓”,主要做法如下:

  打通集團旗下所有媒體資源,通過中央廚房、融媒體中心指揮作戰。近年來,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抓住“中央廚房”建設的契機,全力打造統一的內容平台、用戶平台、技術平台和政務平台,尤其是在2017年憑借自己的建設隊伍和技術團隊,搭建起升級版融媒體中心,使集團作戰有了指揮、調度平台,跨部門、跨媒體協調成為可能。

  打通各級黨媒的合作鏈條,形成有效的黨媒報道矩陣。搭建起與人民日報和地市黨報之間的三級新聞生態鏈,使旗下所有媒體制作的鮮活內容產品既能直達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又同步端上河南18家省轄市黨報及其新媒體的“餐桌”,形成中央、省級、市級媒體黨代會報道的同頻共振。

  集團旗下的報、網、端、微等媒體共同作戰,報道作品互融互推。在繼續經營好旗下十一報兩刊三網站的同時,重點打造“三端一報兩平台”移動新媒體拳頭產品,河南日報客戶端、大河客戶端、河南政務客戶端累計下載量均破千萬,河南手機報用戶突破1600萬,“豫直播”、“財立方”兩個平台影響力日益增強。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一起,從不同視角、不同方面推出了精彩內容。

  創新報道手法,重點報道全部以融媒體產品形式推出。從百姓視角出發,小切口、大主題,一經推出即成網絡爆品,有文、圖、視頻、預告片、海報、H5、微電影等形式,形成立體傳播效應。

  媒體融合發展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攻堅戰,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要實施移動媒體優先發展戰略,把資源、技術、力量向移動端傾斜,打造移動新聞精品,搶佔移動傳播先機。

  在推進媒體融合的進程中,報業集團必須建立完善科學有效的內部管理體制和機制,保障媒體融合成效落到實處。真正的媒體融合不僅要融媒體,還要融策劃、融內容、融執行、融考核、融機制、融體制,既要重構採編發流程,還要制定配套的執行機制和考核機制,進一步提高融媒體產品的生產能力、聚合能力和傳播能力,從而提升黨報集團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作者尚杰系中國社科院博士研究生、河南日報主任編輯,張紅梅系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網絡中心融媒部總監、主任記者)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