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出版社文藝編輯部副主任趙海燕:編輯要了解自身所長
一線工作能鍛煉編輯的思維,讓菜鳥快速成長。現在對編輯的要求不只是看稿子,更多的是要靠腳跑——跑市場,跑作者,跑媒體。——現代出版社文藝編輯部副主任 趙海燕
現代出版社文藝編輯部副主任趙海燕在過去的一年裡編輯出版了40本書,成為她入行6年以來的新紀錄。當她被累到懷疑付出是否值得時,她又回想起了剛入行的頭兩年,因為出版流程不熟而焦頭爛額的那些夜晚。
當然這40本書很多由於前期策劃得當,內容已相當成熟,隻不過在今年“爆發”而已。現在的趙海燕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節奏,也開始更為享受自己的這份工作。這種從容靠的是浸淫行業已久的專業性,還有對自身策劃力的了解。
情懷與專業缺一不可
2012年6月,趙海燕在清華大學結束了自己的研究生學習生涯,精通中文、英文、日文、韓文、法文的她,有不少工作機會擺在面前,但是有著文藝情結的她還是下決心進入出版業,來到現代出版社,成為一名編輯。
如果讓現在的趙海燕回想那時對編輯的想法,她的臉肯定會發燙,“我當時對編輯的印象就是邊看書稿,邊喝咖啡,悠閑得很”。當趙海燕正式開始工作的時候,她被編輯的工作量給嚇到了。
從陌生到熟悉,從看稿到策劃,趙海燕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慌亂,一次次的糾結和總結。也正是在這些失敗中,她發現了自己的盲點,變得越來越關注細節。趙海燕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說:“做編輯工作出錯時,關鍵不是懊惱的心,真正重要的是怎樣跨越失敗,努力地要做更細致的人。”
進社的第二年,趙海燕開始負責重點圖書《慧喬的時間》,從版權引進到下印廠溝通細節,這本書的每個細節都需要趙海燕親力親為。除了工作內容煩瑣外,時間壓力是最讓趙海燕頭疼的。因為是外版書,很多細節需要同版權方溝通,同時還要做好這本書的本土化工作,因此在時間上一拖再拖。由於是重頭書,全社上下都非常著急。趙海燕說:“那段時間我的壓力非常大。封面反復修改,韓方那裡遲遲不回信。同事還和我開玩笑,讓我‘長點心’。種種事情加在一起,我都快崩潰了。還好最后書及時出版,也取得了不錯的銷量。”
工作上的不斷磨煉,讓趙海燕迅速成長,她在成長中也開始意識到這份工作的壓力。這份壓力不僅源於外部環境,也源於自身的鞭策。每接到一個選題時,趙海燕就告訴自己,這本書一定要做好,要對作者負責,更要對讀者負責。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趙海燕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採訪中,她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為了校對一本書,她拿著樣片對了很久,忘記了時間,一抬頭發現天都黑了,整個公司就剩下她一個人。趙海燕回憶:“幸好有一個同事打來了電話,我用顫抖的聲音告訴他別挂,就這麼一直說著話,我顫悠悠地關了燈,鎖了門,下了樓,飛一般地跑到有光的地方。”
編輯力是自我的認知
趙海燕認為編輯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腦子要想有東西,一定要多跑多走,“一線工作能鍛煉編輯的思維,讓菜鳥快速成長。可能很多人覺得編輯就是坐在辦公室悠閑看稿子的。當然稿子是要看的,但是現在這個形勢,可能對編輯的要求不只是看稿子,更多的是要靠腳跑——跑市場,跑作者,跑媒體”。
對於新手編輯,趙海燕強調要多溝通,因為新編輯一入職,很多事情摸不著頭腦,包括審讀流程、排版、封面設計等。趙海燕說,編輯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告訴美編和排版負責人,讓他們幫助實現,“編輯是一個溝通性很強的工作,但是剛入行的時候,你連自己怎麼想的都不知道,更何談去跟別人交流,請他們替你實現你的想法?看到一個特定類型的稿件,就能直接想象到要把它變成一本32開的、四色印刷的、用特種紙做封面、用80克膠做內文的成書,這是我入行很久之后才能做到的事情”。
通過一線工作的積累,編輯不僅僅會掌握整個出版流程,而且也會建立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判斷選題的標准。“如果全憑自己的喜好來判斷一個選題,極易走入誤區,因為個體需求千差萬別,所以每個人隻能代表自己,無法代表整個市場。一個成功的選題涉及對特定內容細分市場的調研,對審美趨勢的調研,對本社發行渠道的調研,對紙張印制技術的調研。”趙海燕說。
幾年的工作,讓趙海燕越來越清楚自己擅長的領域在哪兒。趙海燕以大眾歷史圖書舉例:“我雖然很愛看歷史,但是我確實不擅長歷史類的圖書運作。因為我不了解目標客戶群,我的調研又還沒有做得那麼細致,那麼必然會出現用自己的主觀審美去把握這個細分類別的整體市場,這樣做就會出現偏差。凡是調研還沒做到位的選題,或者市場反應不強烈的選題,我都會慎重考慮。”
2016年,趙海燕成為現代出版社文藝編輯部副主任,位置不同,讓她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做選擇也是編輯的基本功,每天我們的工作需要做很多個選擇啊。如這個稿子能出還是不能出,是用宋體還是黑體,是用精裝還是平裝,是做四色還是單黑等”。
現在趙海燕已經有了職業病,每次逛書店看到好的封面就拿出手機拍照,為此遭到了不少店員的白眼。而且她還隨身帶著一個紙尺,看到喜歡的東西總要拿出紙尺來量一下,這些行為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這已經成為趙海燕的日常。
有遺憾才能不斷前進
每次一拿到新選題,趙海燕都非常興奮。比如她作為責編的《活力》《寫給想哭的你》即將出版,“《活力》是我們第一次拿到的稻盛和夫本人的著作,過程一波三折,但是結果還算滿意。而《寫給想哭的你》是日本生活美學家鬆浦彌太郎的書,是很適合還在奮力厮殺打拼的年輕人閱讀的暖心讀物”。
新書出版的喜悅往往伴隨著出版后的遺憾,趙海燕在一本書做出來之后會不斷審視,腦子經常會有“當時為啥要這樣做”的想法。在她看來最成功的書對於編輯來說是不存在的,因為每一本書都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然而有遺憾才讓人有了進步的動力,同時工作中一些小波折,也讓她充滿幸福感。
比如一些當初很多人都不看好的選題,最后卻成了長銷書,如《傻瓜維特》《帝國的衰亡:十六個古代帝國的崛起、稱霸和沉沒》等。而有些選題她則是戰勝強勁對手而得,如東野圭吾的兩本小說。趙海燕說:“有各種不如意,但是也有各種小欣喜,也許這就是編輯工作的魅力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