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4期

文藝期刊選題策劃如何體現時代性

饒丹華
2018年08月13日09:55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一本文藝期刊風格的形成,與編輯尤其是主編獨特的編輯思想臻於成熟息息相關,相輔相成。編輯的站位高度往往會影響其策劃選題的切入點、發展趨勢以及期刊的總體結構和編輯思路。文藝期刊編輯的選題應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以梳理文藝編輯如何策劃具有時代性、創新性的選題,捕捉新的選題生長點,從而源源不斷地開發出版資源,不斷提升和擴大期刊的質量和影響力。

【關鍵詞】文藝期刊﹔選題策劃﹔反映時代蛻變﹔把准時代脈搏﹔關注社會冷點和痛點

期刊的選題策劃是編輯對各種信息進行篩選和選擇利用,依據一定的辦刊方針和主客觀條件,開發出版資源,設計選題的創造性活動。因此,創意在選題策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決定一本期刊的質量和銷量的基礎建設。它不僅彰顯了期刊編輯的內容創新能力,同時也是期刊市場競爭力的有力保障。期刊的選題策劃一般需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大的方面來說,要求期刊編輯必須是雜家,要不斷地廣泛涉獵新的知識,以盡量避免自身存在知識盲點,這樣才能全面掌握選題內容所涉領域有哪些新發展,其前沿和制高點在哪裡。從小的方面來說,編輯找准選題策劃的切入點、著力點、制高點很重要,這是選題策劃的核心,要考慮這個選題是否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說服力,是否緊跟時代步伐。除主動策劃選題之外,編輯對來稿也要有選擇和判斷的能力,從而鑒別並遴選出有審美價值和時代意義的作品。作為編輯,具備選題策劃的能力和發現好作品的眼光同樣重要,本文主要論述筆者在選題策劃過程中所獲得的心得體會和經驗。

一、選題策劃要反映出時代的蛻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並對文藝批評的標准、方法和作用進行了深刻闡述,將文藝評論工作提升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文藝評論是更高層次上的藝術創作,是評論家的文藝再創作,並且文藝評論中對文藝作品的解讀尤其是比較性的解讀,會隨著時代文化思潮的改變而改變,這也是文藝評論的魅力之一。

《甄嬛傳》和《羋月傳》這兩部宮廷劇先后出自同一個導演鄭曉龍之手,同是宮廷劇,具有很強的比較性。鄭曉龍在接受採訪時說:“《甄嬛傳》的主題是批判,《羋月傳》的主題則是努力想帶給觀眾積極的人生態度、勵志精神。”但《甄嬛傳》播出后在觀眾中產生的社會影響是不是真的如鄭曉龍所期待的達到批判的效果呢?近年來,比壞心理已經腐蝕社會道德,道德缺失已經蔓延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領域的道德狀況令人擔憂:犬儒主義盛行,人際關系惡化,社會誠信缺失。而近幾年流行的官場小說、宮斗劇就是這種社會風氣投射到文藝創作中的一個結果。電視劇《甄嬛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曾經心地善良、簡單純朴的甄嬛最后懂得了一個‘真理’:在殘酷的宮廷斗爭中,你必須學會比對手更加陰險毒辣,你的權術和陰謀必須高於對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也就是說,你必須更壞才能戰勝對手。這就是《甄嬛傳》傳播和宣揚的價值觀”[1]。在這篇評論文章中,還拿韓劇《大長今》與《甄嬛傳》作比較,指出《大長今》才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大長今在殘酷的宮廷斗爭中同樣受到惡勢力的迫害,但她沒有通過比壞的方式戰勝后者,而是始終堅持自己的道德立場和做人原則。這樣,作品的主題就是:隻有堅持正義才能最終戰勝邪惡。”電視劇《甄嬛傳》擁有眾多粉絲,雖然不是每個人看了這部電視劇就會像甄嬛一樣以惡抗惡、以壞抗壞,但是產生這樣的影響的作品多了,潛移默化中的確會助長不良的社會風氣。這篇文章最后指出:“必須在全社會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培育誠信文化。‘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應該成為每一位文藝工作者的重要責任。”影視劇如何“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如何創作出既受觀眾喜愛,又能弘揚正氣、宣傳積極正確的價值觀的作品,確實值得深思。結合這篇文章,筆者策劃並編發了評論文章《甄嬛是杜拉拉 羋月是政治家——〈羋月傳〉留有“家國天下”的情懷的余味》[2]。

雖然《羋月傳》是2015年11月21日開始播出的,而《甄嬛傳》是2012年3月26日開始播出的,相差3年多,況且當年《羋月傳》在我國播出后,社會影響很大,很有必要進行反思並引導大眾進行深層次的思考。《甄嬛是杜拉拉 羋月是政治家——〈羋月傳〉留有“家國天下”的情懷的余味》一文指出:“和甄嬛相比,羋月不光胸懷大,格局更大,堪稱女中豪杰,和女漢子可不在一個層次上哦。甄嬛是個小女子,她的眼中隻有宮廷,隻有皇帝一個人,其目標往大了說也無非皇后這樣的位置,無非贏得皇上的寵幸,甄嬛是那種‘不如憐取眼前人’之類的女子﹔而羋月具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大格局,她的目光絕對不是某一個權勢男人,而是天下。”從這個意義上說,《羋月傳》相比《甄嬛傳》留有余味,這個余味就是“家國天下”的情懷。影視作品與人生,都是以余味定輸贏的。這個選題策劃通過兩名女性不同的命運走勢來比較兩部電視劇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靈魂所在,折射了我國在這3年間的宮廷劇對受眾價值觀的導向的蛻變。《羋月傳》的價值觀是當下需要的,它增強了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召力。由於這兩部宮廷劇對社會影響廣泛,使得這篇評論文章很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甄嬛和羋月的人生、境界和格局的比較性解讀,賦予了讀者一個極具文化魅力的不同人生態度的閱讀審美體驗,從而達到筆者策劃這個選題的目的——超越了《羋月傳》的審美高度和精神向度。

二、選題策劃要把准時代脈搏

期刊的選題策劃要把准時代脈搏,在這個快節奏生活、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如何讓大眾慢下腳步、回歸心靈,整理一下紛亂的思緒,充實精神世界,從而營造一個書香中國、全民閱讀的良好風氣,這是一個迫切需要從思想認識層面解決的問題。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倡導全民閱讀、書香社會的話題,也是一個非常有現實意義的選題策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4月23日作為“世界讀書日”的靈感來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祭日,也是加泰羅尼亞地區大眾節日“聖喬治節”。傳說中有一個名叫喬治屠龍的勇士救了公主,並獲得了由公主回贈的禮物——一本書,其象征著知識和力量。每年的這一天,加泰羅尼亞的婦女們就給自己的丈夫和男朋友送一本書,男人們則回贈一枝玫瑰花。實際上,同一天也是偉大的英國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出生日和去世的紀念日,又是美國作家納博科夫、法國作家莫裡斯·德魯昂、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克斯內斯等多位文學家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成為“世界圖書日”或“全球讀書日”。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自己的讀書愛好,認為讀書“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學有所成,必是讀有所得。古人講,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書香社會,讓我們從閱讀中獲得滋養。那麼,如何引導大眾閱讀呢?當今,很多優秀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但影視作品不能代替閱讀名著。為了引導大眾閱讀名著和宣傳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使讀書日深入人心,筆者策劃編發了評論文章《好書如妻子,電影如情人——不忘初心,品讀那些無法改編成影視的名著》[3]。小說和電影畢竟不是同一類藝術,一個是純粹的私人作品,一個是協作性的聲畫﹔一個是不確定的描寫和想象,一個是確定的面孔和表演﹔一個是抽象的,一個是具象的。電影無論如何用心,在震撼心靈、傳達意象方面,也很難超過小說。書香社會,需要通過閱讀來涵養,讓人們從閱讀中獲得滋養。《好書如妻子,電影如情人——不忘初心,品讀那些無法改編成影視的名著》這篇評論文章就像一位洗盡鉛華的精神貴族,其清雅的面龐,像一股清流,蕩滌著人們浮躁的靈魂,弘揚了閱讀經典的意義,在讀者中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三、選題策劃要關注當下社會冷點

當前,戲曲院團不能隻靠“評獎”維持生存。一些學者的憂慮是:為什麼莎士比亞的戲劇經久不衰?為什麼我們的某些地方戲曲無人喝彩?如何用傳統表演技巧來表現現代生活?針對戲曲界這種政府熱、民間冷的狀況,筆者策劃了評論文章《期待戲劇精品: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斷》[4]。與戲曲界當前靠“評獎”維持生存不同,1963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的戲曲藝術片《朝陽溝》是將同名豫劇作品搬上銀幕的……本片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這樣一部家喻戶曉、深受觀眾喜愛的戲,陰差陽錯地沒有獲得過任何獎項。影片的情節多以生活小事為主,非常富有人情味,以生活化的特點抓住觀眾,人物形象鮮明各具特色,豫劇唱段優美精彩。而當前我國戲曲的現狀是:先進思想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樣飄浮在草根文化的上空。人物形象臉譜化、典型化,缺乏個性,成了許多劇作家的通病。

“評獎”成了我國當前戲曲維持生存的常態,政府對戲曲的評價體系又“埋沒”了劇作家的創作活力,戲曲界人形成了一個圈子化的利益集體。“近親結婚”,不求創新,不闖市場,隻想多拿國家補貼,如此故步自封、發展上的短視思維,必然導致戲曲進一步走向沒落。

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中國思想文化一直深深根植於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中,並隨著歷史和時代前進而不斷與時俱進。戲曲藝術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形式,融合了抒情文學和敘事文學等藝術形式,並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戲曲藝術是文藝作品中最高級的制作,也是最難最復雜的制作。要提高中國戲曲的質量,必須強調和提高戲曲的抒情文學和敘事文學,缺一不可。戲曲藝術不應該僅僅是草根藝術,文學從戲曲中退場,進而令戲曲走向娛樂化、游戲化,是對戲曲的最大誤解。戲曲藝術的繁榮,需要戲曲評論的跟進,以觀眾分類同時培育和引導觀眾,培育改變戲曲藝術觀眾群單一化、高齡化的生態土壤,體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內涵,也是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尊重藝術規律的具體體現。

一流的戲曲作品,多半是雅俗共賞的。藝術源於生活,沒有誰比草根們更懂得生活的滋味。“所謂草根藝術就是民間自發的不是為了賺錢而創作的藝術,在這一點上草根藝術和某些高雅藝術倒頗有相通之處。高雅的藝術能在同一個大劇場每周七場演上十幾二十年?准確的說法應該是‘高俗藝術’,專業水准確實很高,但是是通俗的。而他們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是因為全社會有著深厚的草根藝術的基礎。”[5]當前,我國戲曲創作已經形成了兩極分化,要麼“多以思想的尖新見長”,要麼“草根藝術”。戲曲評論的缺失,尤其是戲曲創作的頂層設計的缺位,戲曲界依靠“評獎”的單一生存方式,導致了戲曲衰落。《期待戲劇精品: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斷》這個選題策劃雖然是社會冷點,但其實外冷內熱,隨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回歸、戲曲藝術進入學校課堂,根深的戲曲藝術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枝繁葉茂。

四、結語

文藝期刊的時代性,是由期刊連續性出版的特點決定的。自從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公眾獲得各種文化產品信息的渠道逐漸多元化,從而對期刊編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一,要有強烈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第二,特色與創新是期刊的生命力。第三,選題策劃是期刊編輯創新的著力點,編輯做好選題策劃的前提,是必須有前瞻性和多元的知識體系,要走在時代的前列,才能無愧於傳媒人的時代新使命。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會對文藝帶來哪些影響?文藝應當怎樣適應新時代?文藝期刊應當如何表達新時代中國文藝的主題、精神與姿態?這是文藝期刊編輯在選題策劃中如何與時代共振面臨的新課題。

參考文獻:

[1]陶東風.比壞心理腐蝕社會道德[N].人民日報,2013-09-19.

[2]陳清華.甄嬛是杜拉拉 羋月是政治家:《羋月傳》留有“家國天下”的情懷的余味[J].南腔北調,2016(1).

[3]陳清華.好書如妻子,電影如情人:不忘初心,品讀那些無法改編成影視的名著[J].南腔北調,2016(3).

[4]陳清華.期待戲劇精品: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斷[J].南腔北調,2016(9).

[5]孫惠柱.草根藝術和創意產業[J].藝術與設計,2005(10).

(作者單位:河南省文聯《南腔北調》雜志社)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