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6期

網絡媒體環境下電視採訪的應對策略【2】

閆珺華
2018年08月16日10:17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新媒體時代電視採訪的應對策略

(一)記者挺身而出,做好本職工作,勿忘本

新媒體發展著,堅守在傳統的媒體崗位上的記者越來越少了,新媒體對他們來說確實有著巨大吸引力,轉去自媒體關注的是流量,做好記者專注於質量。電視採訪也有缺失的部分,那就是獨家的深度的對事實的報道,也有傳統媒體還堅守著,可許多記者卻沒再堅持。他們需要將自己與流量遠離,才不會亂了心失了智。前央視主持人敬一丹曾在一次講座上回憶了她年輕時做記者的時光。在老一輩人身上,作為記者,他們有些那種對新聞的渴望,不管有多大困難,哪怕是路途遙遠,哪怕是採訪被拒,哪怕是危險的前線。記者需要對職業的熱愛,這是本分,也是能堅持下去的動力。早在習總書記的“2.19”講話中就提到要“心存敬畏,自強自勵”。網絡媒體環境下,電視採訪可以用到更多工具,有手機電腦溝通更便捷,發稿更迅速,那麼即使是在新媒體時代,也能抓住機遇和優勢,給電視採訪一片光明的未來。

(二)採訪新聞使用電視和新媒體雙發展機制

傳統媒體發展自己的新媒體平台,將新聞制作成圖片和文字新聞和視頻新聞多種,一種用來新媒體平台報道,而視頻新聞則可以用來電視平台播出。已經有很多家傳統電視媒體正在發展自己的新媒體平台,像是央視推出了央視影音客戶端,浙江衛視推出了中國藍tv客戶端,這也是傳統媒體的一大創新,並且也取得顯著效果[2]。

(三)借鑒新媒體的優點,立足於電視採訪的本質

新媒體產品中標題新奇,內容吸引人是值得電視採訪借鑒的,可以去找一些新奇的選題,但是要立足於事實的本質,避免假大空的內容[3]。用事實說話,這是每個新聞人都應該謹記的五個字,在此基礎上,注重靈活創新,注意多走出去找新聞。原本電視採訪是扛著笨重的機器出門採集新聞,而現在借助手機等先進設備我們可以對突發事件進行直播報道,這是利用了新媒體的特點,也實現了與屏幕前觀眾的互動,直播這種形式和以往電視採訪不同,是形式上的創新。央視新聞的微博裡曾說,中央電視台為貫徹落實“2.19”講話精神,搭建了移動融媒體新聞平台,即央視新聞移動網。自2017年1月19日平台建立之日起,截至2018年2月20日,共有277家矩陣號入住央視新聞移動網,包括個省計劃單列市電視媒體以及國家部委等機構,累計發稿超過18萬條,發起直播超3000場,極大提升了中央電視台媒體資源聚合能力,推動了傳統媒體向融媒體的深度轉型。

(四)堅持黨性原則,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網絡媒體環境下,由於自媒體多且雜,還會有媒體存在不規范的地方,這些都是需要廣大新聞工作者、新聞媒體單位共同面對亟待解決的。特別是對新媒體行業應加以規范。把准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做電視採訪時,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做貼近人民,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有溫度和有深度的新聞。央視現在做出的系列報道貼近群眾生活,關注民生,這是有溫度的體現。《新春走基層》是央視新聞頻道在2012年1月10日起正式推出的系列報道,直至2018年春節,新聞聯播仍保留著這一部分,致力於深入基層地區,挖掘百姓生活,營造溫馨和諧氛圍,向社會傳遞正能量[4]。

電視採訪在網絡媒體環境下受到了巨大沖擊,傳統媒體處境尷尬,新媒體能夠實現與受眾雙向互動,其傳播速度遠高於電視媒體,新聞種類多樣且新穎,人們對新媒體的接受程度提高,更多地去使用兩微一端,這是新媒體的優勢。電視媒體也可以抓住機遇,與新媒體融合。如果有更多熱愛新聞、尋求真相的的記者在趕往新聞的道路上,在未來,生產更多優質的新聞,發現更多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給電視採訪找出另一條出路,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1] 宮承波.新媒體概論(第五版)[M].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

[2] 劉威.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生存的困境與對策[J].西部廣播電視,2017(10):11-12.

[3] 王雪嬌.新媒體下廣播電視新聞採訪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6(14):138.

[4] 葉曄.中央電視台《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J].電視研究,2012(2).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