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心動的信號》:試水“小美好”綜藝

李淼
2018年08月29日13:1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心動的信號》:試水“小美好”綜藝

  “怦,怦,怦,是心動啊!”8月26日,由騰訊視頻出品,企鵝影視、唯眾傳媒聯合制作的戀愛社交推理真人秀節目《心動的信號》在騰訊視頻上線。首期節目中,6位素人男女入住“信號小屋”,浪漫又帶著忐忑的初遇場景令人怦然心動。

  作為國內首檔戀愛社交推理真人秀,《心動的信號》帶領觀眾一起見証普通人愛情從無到有的“小美好”,填補了情感類綜藝空白。用《心動的信號》監制、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副總經理邱越的話說,節目聚焦男女生最真實的交往狀態,以此展現現代青年人的愛情觀,向觀眾傳遞甜蜜而暖心的正能量。

  素人“挑大梁”

  第一期節目中,率先登場的3對單身男女於位於上海郊區的“信號小屋”開啟了“同一屋檐下”的合租模式。初次見面的幾個人都難掩緊張與羞澀,不過,從星座愛好談到異國求學,從結伴做飯到分享美食,溫暖的合租初體驗和情感的萌芽也很快開啟。

  這些年輕人將在“信號小屋”同吃同住一個月,從陌生人到產生“心動的信號”。與此同時,朱亞文、張雨綺、姜思達、官鴻、楊超越和心理學專家姜振宇組成的心動偵探團則變身場外“愛情柯南”,在演播室裡反觀素人嘉賓的情感走向並進行推理,與觀眾一起見証愛情的誕生。

  作為國內戀愛社交綜藝的一個全新品類,《心動的信號》最突出的亮點就是素人“挑大梁”。對此,邱越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婚戀交友是經久不衰的話題,但這個品類在市場上是長期缺失的。

  “社交和戀愛是年輕人的剛需,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內容去反映年輕人是如何相處交往的。”盡管電視節目曾經出現過一些模式,但在邱越看來更多是《非誠勿擾》這樣婚戀題材的速配節目,把相識和選擇游戲化,嘉賓們只是在短時間內表達自己的婚戀價值觀,並不是真的讓人產生感情。

  有別於以往的節目類型,《心動的信號》要做的是真實社交以及對於現實生活的觀察,因此從一開始就確定了“素人+真人秀”的定位。

  真實是核心

  《心動的信號》沒有強情節與強反轉,也不靠制造戲劇效果博取眼球,節目更強調真情實感基礎上的誠懇交友態度,從而讓觀眾與素人嘉賓產生共鳴。

  “做情感題材的節目,真實是最重要的。”邱越透露,在海選階段,節目組就明確要拒絕“戲精”與“網紅臉”,之前曾換掉過一些團隊也是緣於彼此對於節目的理解不一致。“有些人把它理解成游戲,要設置很多任務、玩得比較激烈,或是通過制造爆點話題吸引眼球。”

  而這,都不是邱越想要的。“無論選角環境、對素人的訓導還是演播室藝人選擇,每個環節都要給人真實的感覺。把‘假’破除掉,這個節目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心動的信號》中除了在大的規則和環節設定上進行引導外,比如嘉賓們要在晚上通過匿名短信向心儀的異性告白等,更多還是讓男女嘉賓無劇本地呈現出最真實的表現,還原“心動”的本來樣貌。

  在素人“挑大梁”的同時,素人與明星不接觸卻並行不悖的場內外互動——《心動的信號》星素互動的全新打開方式,也讓人眼前一亮。心動偵探團成員的觀察評論將貫穿節目始終,並通過推理、連線、解密等環節設置與真人秀內容有機融合。

  邱越表示,這個節目的吸引力一定是細節,所有的故事和關系的原發點都是真人秀的部分,而演播室更多起到的作用是加強線索、提供信息,心動偵探團其實就是觀眾的代言。“通過他們捕捉素人嘉賓微妙的情感起伏與變化,與觀眾一起探測‘心動的信號’。”

  著力社交觀察

  《心動的信號》更大的“野心”在於成為一本絕佳的社交觀察范本,並通過節目內容傳遞愛情的美好,引導年輕人樹立健康的戀愛社交文化。

  為此,節目組從年輕人的心理、社交、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等維度全面出擊,基於對年輕人婚戀觀的廣泛調研,設定了合租的生活場景,在嘉賓選取上也盡可能突出其成長背景的多樣性和代表性。“我們從4300多位報名者中遴選出了8位素人嘉賓,職業覆蓋面比較廣,各自都具備了相當的典型性。”邱越說。

  戀愛是美好的,但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卻又是令人迷茫的,許多專業領域的佼佼者一遇到戀愛問題反而會不知所措。“第一期節目中,你會看到手足無措、尷尬的場景比較多,稍微活躍一點的人又會被人看成心機重,說明國內年輕人的社交技巧和經驗,包括兩性之間的互相理解還是很缺乏的。”邱越表示,《心動的信號》希望通過不同個性嘉賓在遇到心儀的對象時不同的表達方式的直觀展示,讓觀眾在觀察中學習和思考如何讓情感進階。

  邱越強調,人際關系、男女關系是一個很長的線索,從不認識到心動、選擇、曖昧、戀愛、結婚,截取任何一部分都可以做出好的節目。“不同的階段可以挖掘出非常多不同的精彩內容,比如《幸福三重奏》截取結婚之后的場景,而《心動的信號》則是初遇心動。”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