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媒體融合如何“合而為一”

——2018媒體融合發展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2018年09月10日10:53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小字號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發表主旨演講。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發表主旨演講。

人民網深圳9月10日電(記者 燕帥) 以“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為主題的2018媒體融合發展論壇今日在深圳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出席論壇並作主旨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很高興在金秋時節,與大家重聚鵬城。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波瀾壯闊的40年歷史進程中,深圳這座改革之城有著特殊的意義,我們所在的蛇口,更是打響了改革開放的“開山炮”。在這樣一塊熱土,探討融合發展、謀劃改革創新,具有深刻的時代寓意。

前不久,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了一個重要數據,中國網民數量超過8億,其中98.3%的人用手機上網。而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顯示,受訪者中超過七成的青少年,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機。可以說,移動互聯時代的大潮,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洶涌。

今天的我們,站在了第四次傳播革命的風口浪尖。即便把前三次傳播革命的所有成果加在一起,把文字的發明、印刷術的發明、電訊技術的發明都算上,也不會比互聯網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變革更大。有學者曾統計,一個新的傳播介質普及到5000萬人,收音機用了38年,電視用了13年,互聯網用了4年,微博用了14個月,微信隻用了10個月。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顛覆了最有想象力的預言家的想象。

值得欣慰的是,一如當年深圳、蛇口的改革先行者,這些年來,主流媒體以敢闖敢試的不懈努力,響應中央的號召、迎接時代的挑戰。自2014年中央提出融合發展戰略,到今年,媒體融合已走入第五個年頭。放眼世界,面對全媒體時代的嚴峻挑戰,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由最高層親自謀篇布局,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把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因此也沒有哪個國家的媒體轉型像中國這樣風生水起。回顧5年實踐,從推進產品融合、渠道融合,到推動平台融合、生態融合,主流媒體爬坡過坎、改革創新,攜手走到了一個關鍵節點,正向著中央要求的“融為一體、合而為一”邁進。

如何做到“合而為一”?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指出了方法論,那就是“在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關鍵處、要害處下功夫,在工作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把握這“三個下功夫”,打好基礎、突破瓶頸、提升水平,我們才能順應時代大潮,把媒體融合發展推向深入。

首先,推動媒體融合“合而為一”,要在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上下功夫。

對於媒體融合而言,技術是“硬件”,離開了這一基礎設施,談不上融合﹔制度是“軟件”,離開了這一操作系統,也搞不好融合。建好軟硬件,正是媒體融合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

從硬件上看,我們要有一套服務內容生產的技術,目的是創造技術的“應用場景”。新興傳播技術是媒體融合的發動機和加速器,對媒體而言,關鍵是要把握技術“制空權”,更好地服務內容生產與傳播。近些年,按照人民日報編委會的整體布局,從成立媒體技術公司到建設“中央廚房”,從搭建“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到推出“人民日報創作大腦”,人民日報不斷加快“技術驅動”步伐。目前,我們在同一些互聯網企業合作,探討籌建國家媒體技術實驗室。此次論壇上,人民日報與搜狗公司在技術層面達成的戰略合作,也是為了在融合發展上進行“技術賦能”。

從軟件上看,我們要有一套融通網上網下的機制,目的是激發“制度效能”。媒體融合,既不是“轉基因”,也不是“雜交稻”,而是要從管理體制、組織架構、用人機制、激勵手段上,促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格局。這幾年,人民日報也在不斷調整和完善機制,報網端微在打通,策採編發在重構,用人機制也更靈活。之前,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招聘總監、人民網兩百萬年薪招賢納士,都在傳遞我們“不拘一格選人才”的決心。

第二,推動媒體融合“合而為一”,需要在關鍵處、要害處下功夫。

幾年來,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的成績有目共睹,但“融而不合”“小融小合”“似融似合”的現象也不少見。融合發展,主流媒體有內容優勢,把握住內容供給側的關鍵處、要害處,還需要突破兩個瓶頸。

首先要突破“覆蓋多影響小”的瓶頸。這幾年,在陣地意識的激勵下,各級各類主流媒體主動挺進新戰場,打造全媒體矩陣,重構了傳播格局。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三大央媒客戶端下載量超過10個億,第三方機構的微信公號排名,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社、人民網連續三年穩居前四。但也要看到,覆蓋率不等於傳播力,仔細研究一下我們的日活與互動,就會發現與商業平台相比,我們的差距還不小。覆蓋率如何變成影響力?我們感到,必須進行內容供給側改革,為我們費力搭建的渠道和平台,提供可持續的優質內容,導入充滿正能量的“流量”,不斷創造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產品。

其次,還要突破“有爆款無用戶”的瓶頸。媒體融合讓傳統主流媒體產能不斷釋放,網上那些“億級影響力”的現象級產品,大多數來自主流媒體。不過我們也發現,現象級的傳播能帶來流量,卻不一定能沉澱下的用戶。產品層面的成功案例只是融合發展的小火花,隻有從產品思維遞進到用戶思維,才能與受眾形成有效鏈接。我們感到,融合發展要實現媒體與人的“有效連接”,需要把握平台媒體化和媒體平台化的趨勢。實事求是地說,在做平台與做生態上,主流媒體還在探索階段,效果初顯、但差距不小。人民日報正在嘗試“平台+內容生產者”模式,上線不久的“人民號”,吸引超過5000家主流媒體、黨政機關、優質自媒體入駐,也是在試圖打造一個體現主流價值的內容生態。

第三,推動媒體融合“合而為一”,需要在工作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提升融合發展的質量和水平,除了在新聞生產環節發力外,還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准,以此形成提升質量與水平的牽引力,促進融合發展水位的上升。

我們需要確立內容生產的“價值標准”,讓價值觀成為決定性引領。技術也好,制度也好,產品也好,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價值觀的表達。這些年來,互聯網的發展重塑了傳播格局,但算法推薦、聚合平台也帶來一些負面溢出效應。其背后的深層問題,都是價值觀。主流媒體理應在融合發展中確立價值標准,堅持以真材實料的信息含量、真情實感的情感含量、真知灼見的觀點含量,壯大主流聲音,對沖快速傳播與傳播失真、觀點表達與觀點極化、傳遞情感與情緒泛化等矛盾。我們正在研究開發的“黨媒算法”,就是在尋找有價值觀的算法﹔我們在多個互聯網平台上線的“黨媒推薦”頻道,也是為了拓展主旋律的出口,力圖實現價值引領與技術驅動的統一。

我們需要確立效果檢驗的“實踐標准”,用效果檢驗理念和立場。融合發展做得好不好,關鍵還是看效果。點擊量有多少個0,效果都是前面那個1。習近平總書記從效果的角度,對於新聞輿論工作、宣傳思想工作,提出要增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正是一種實踐標准、效果導向。對於媒體而言,政治立場要用傳播效果來檢驗。如果隻有數量,而無質量﹔隻有覆蓋面、可見度,而無到達率、打開率,自話自說、自娛自樂,不僅不會帶來正能量,還會產生負效應。入耳入腦入心的有效傳播,才能增強輿論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達到媒體融合發展應該達到的目標。

同行們、朋友們,

在我們會場外不遠,有一尊袁庚的雕像,面朝大海、闊步前行,讓人想到這位“充滿激情的理想主義者”的名言——“向前走,莫回頭”。2016年初袁老去世后,招商局集團李建紅董事長曾在人民日報發文悼念,認為袁庚身上“渴求成功、不怕困難、自我激勵”的激情,是每一個改革者應有的精神追求。招商局集團也正是秉持這樣的精神,一路成長為央企龍頭,把蛇口模式推廣到全世界。今天,我們在這裡探討媒體融合,也正需繼承改革開放精神,向前走、莫回頭,一任雨驟風急,不畏山高水長,以改革者的激情把媒體融合推向深入,以創新者的闖勁讓媒體融合行穩致遠,在輿論場上發出更響亮的主流聲音。

謝謝大家!

(責編:趙光霞、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