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6期

從兩會報道看省級媒體融合新趨勢

張祖名
2018年09月13日09:32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從兩會報道看省級媒體融合新趨勢

  江蘇省級媒體把內容生產作為融合創新的主戰場,在“深度”上拓展內涵,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推出系列重頭產品﹔在“廣度”上擴展外延,會內會外互動輻射,把兩會好聲音傳播得更遠、更廣、更深入人心﹔在“溫度”上講好代表故事,更加主動地把握新時代社會脈動,凝聚弘揚社會正能量。

  在媒體融合加速推進的當下,今年的全國兩會也成為媒體融合發展的閱兵場。在中央新聞媒體率先融合發展的引領下,省級主流媒體也不甘落后,紛紛拿出各具特色的招數,媒體融合發展呈現出系統推進、亮點紛呈的嶄新態勢。以江蘇為例,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出色的融合表現,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也探索了轉型發展的新路。

  創意不斷涌現,呈現形式多元多樣

  報紙等平面媒體加大向視頻、音頻等領域滲透力度,新聞融合產品不斷涌現。譬如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幾年前就嘗試在北京設立演播室,讓記者編輯擔當主持人,邀請代表委員走進演播室進行訪談錄播,其產品“今天我主持”在網站、報紙上同時呈現。今年,該集團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在視頻產品積累初步經驗的基礎上,重拳推出了《兩會新聞聽我說》《記者手記》等視頻新產品。這兩個視頻產品,讓文字記者出鏡,將受眾帶入到兩會現場,從各個側面、不同角度進行立體報道。其視頻產品主要在手機新聞客戶端呈現,利於轉發傳播,擴大了覆蓋面和影響力。

  廣播、電視等媒體突破自身局限,利用網絡、手機客戶端實現多維度立體呈現。如何突破播出信息保存性差、聲音轉瞬即逝以及復雜內容難以通過聲音被受眾充分理解等局限,一直是廣播推進媒體融合的著力點。江蘇新聞廣播利用荔枝、我蘇等網站、客戶端以及江蘇新聞廣播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把兩會新聞在第一時間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報道呈現,圖文並茂、信息量大,方便受眾閱讀,其兩會報道系列《熱點追蹤》《兩會觀察室》等,每天都推出多條產品,把廣播好聲音率先呈現出來、“凝固”下來。江蘇廣電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利用荔枝網和我蘇網海量信息優勢,開設“兩會專區”,突破電視受制於節目定時、時長限制等局限,在網絡上推出大量專欄和產品。

  移動端創新欄目不斷涌現,媒體與受眾互動交流日趨頻繁。移動優先已真正成為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第一選擇。省內各傳統媒體此次都把移動客戶端作為拳頭產品進行精心打造。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的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此次推出全國兩會頻道,開設《兩會日歷》欄目,把當天所有兩會熱點新聞一網打盡﹔《交匯點直播》同步現場直播重要新聞﹔精心制作《“高言值”!快來聽江蘇代表委員的“兩會好聲音”》《共繪高質量發展的江蘇藍圖》等H5產品,給人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江蘇廣電總台則在荔枝新聞客戶端和我蘇客戶端,重點推出《荔枝學習小組》《兩會議事廳》《代表委員上會記》《換個姿勢看兩會》等特色新欄目,精心制作《2018兩會福包來了》《兩會專線》《代表委員E檔案》等H5新產品,讓客戶端成為受眾及時獲知兩會資訊的第一選擇。

  總體而言,省內主流媒體都在媒體融合新產品的打造上動腦筋、下功夫,兩會新聞報道也呈現出傳播形式日趨多樣、策劃創意更加開放、表現手法更加嫻熟的加速融合新態勢。

  發力內容生產,重在“深度” “廣度” “溫度”

  在進行兩會報道時,媒體創新形式固然必要,但更應注重內容生產。令人欣喜的是,江蘇幾家主流媒體都把內容生產作為融合創新的主戰場,把功夫下在對兩會精神的思考分析和傳播報道上,努力架設起傳播溝通的“直通車”。

  在“深度”上拓展內涵,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紛紛推出系列重頭產品。如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在融合產品《奮進這五年·奮斗新江蘇》《今天我主持》中,通過大量代表委員及社會各界的採訪,濃墨重彩地反映過去5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心工作,推出一系列重大主題訪談,在平面媒體、PC端、移動端同步呈現,充分彰顯了黨報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的深度。江蘇新聞廣播則深挖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緊扣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江蘇發展實際,推出“奮進新時代”系列深度報道,先后播出10多篇有關區域發展惠民生、破除機制藩籬、打贏脫貧攻堅戰、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守護健康中國、從嚴治黨在路上等內容的重頭報道,以“點例或街採+回應”的方式,記錄代表委員精彩觀點,並配發聯播短評,在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網站和廣播上實現多渠道呈現。

  在“廣度”上擴展外延,會內會外互動輻射,把兩會好聲音傳播得更遠、更廣、更深入人心。今年兩會上,首次安排了代表通道、委員通道以及多場新聞發布活動,為新聞報道提供了可挖掘的“富礦”。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瞄准亮點安排,推出了《“委員通道”,見証新時代開放氣質》《代表親歷,詮釋“中國故事”》等原創報道,第一時間在客戶端、網站、報紙等渠道推出。中宣部新聞局《新聞閱評》在點評全國兩會報道時,表揚新華日報通過代表聲音講述多姿多彩中國故事,實現融合傳播的一次跨越。江蘇新聞廣播打造《基層代表上會記》專欄,選取多名來自一線的基層代表開展跟隨式報道,本部、駐站記者與上會記者接力,以文字、圖像並輔以視頻,完整展現基層代表履職盡責的風採。

  在“溫度”上講好代表故事,更加主動地把握新時代社會脈動,凝聚弘揚社會正能量。新華報業傳媒集團邀請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開設《兩會問吧》新媒體專欄,8名代表委員就食品安全、工匠精神、一線工人困擾、孩子上補習班、兒童就醫難等問題與網友互動,通過音頻和文字在線回答大家提問。江蘇新聞廣播在《兩會觀察室》專欄中,先后以《村支書:鄉村振興蘊含著巨大商機!》《醫養結合的短板短在哪兒了?》等為題,將代表講述與記者採訪觀察相結合,以娓娓道來的敘事手法報道代表故事。其中《醫養結合的短板短在哪兒了?》一文通過養老護理院護士代表與民政廳長代表的對話交流展開報道,集廣播音頻與圖像、文字於一體,全網點擊超過10萬次,贏得受眾廣泛好評。

  亟待走出轉型焦慮,特色打造任重道遠

  江蘇主流媒體在兩會報道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傳統媒體依然面臨著轉型發展的焦慮和陣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破解。

  在多種媒體手段綜合運用時,要盡快走出“有沒有”的初始階段,更加注重“好不好”的高質量推進。一些平面媒體推出的視頻產品,雖然看上去熱熱鬧鬧,但無論是技術手段,還是內容呈現,其產品質量與電視媒體以及互聯網視頻公司的產品相比,差距較大。因此,傳播力、影響力、競爭力也都顯得較弱,尚處於填補空白的初級階段。其實,平面媒體完全可通過技術合作、產品嫁接、人才引進、服務外包等方式實現高起點發展。同樣,電視新聞、廣播新聞也面臨著在高起點上運營各種新技術的問題。

  走出簡單拼接的捏合階段,真正探索傳播理念、傳播方式、技術手段等全方位融合。在目前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中,無論是PC端,還是移動端,都呈現出同質化趨勢。譬如,在移動優先的價值取向下,電視新聞、廣播新聞紛紛都把圖文作為主攻重點,而放棄了原有的長項。特別是廣播新聞過去以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見長,現在已失去了過去的優勢和競爭力。在媒體融合的大潮下,盡管平面媒體、廣播新聞、電視新聞的邊界被打破,但融合不能隻注重功能的簡單疊加,而要發揮自身優勢,補齊發展短板,切不可用自己的短處去拼競爭對手的長處。

  重視編輯記者多重角色塑造,建立健全專業化、團隊化、差異化架構和機制。許多新聞單位賦予編輯記者多重角色,如會寫稿、會拍照、能主持、會視頻等等。但實踐証明,全能型編輯記者尚屬少數,即使能達到這些基本要求,在細分領域都與專業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推進媒體融合,一方面,要不斷提高編輯記者的能力水平,使其逐步適應融合生態下的職業要求﹔另一方面,還是要在專業化、團隊化、差異化方面下更大功夫,通過更專業、更高效、更科學的分工協作,推出更多高質量的融合產品。

  (作者系江蘇廣電總台江蘇新聞廣播記者)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