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7期

安全突發事件新聞輿情的引導及應對【2】

楊曉青
2018年09月18日09:3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輿情的引導及應對

從輿論發酵點到輿情特點,本文一直嘗試挖掘安全突發事件的本質特征,探索其存在的規律,盡快完善安全突發事件輿情的引導應對機制。

1.健全新聞發布制度。安全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我們一直在強調要快,這其中強調的是不要失語,要搶佔先機,爭取主動。過去,總習慣“隻處理,不報道”或“先處理,后報道”,如今已完全不可取了,及時主動發布信息、引導輿論,才是正確的做法[3]。但“快”的同時也強調不能妄語。如何把握這一尺度?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新聞發布制度。健全新聞發布制度是做好輿論引導的重要手段,媒體有責任有義務及時發布新聞信息,而相關職能部門面對突發性新聞時,同樣應該以按照“快報事實、慎報原因”的原則,“忠實說、迅速說、首先說”,及時發布正確的新聞信息。也就是說,對於突發性新聞事件的報道,需要相關部門、媒介的支持和協助[4]。上海踩踏事件中,上海市政府一開始即由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為統領,作為對外信息發布的主窗口,協同相關部門信息,成為社會、媒體、網民等獲取權威信息的唯一窗口,有效滿足了公眾對此事強烈的信息需求。反觀天津港爆炸事故,天津政府對事件信息通報的最大問題在於新聞發布會准備不足的情況下還過度依賴新聞發布會,發布渠道過於單一、時效滯后、統籌不足。

2.掌握好發布時機,主動引導輿論。自媒體時代,大眾就自己所見所聞披露信息、發表意見,還可以通過轉發、評論、點贊等方式為已經形成的輿論“添柴加薪”[5]。比如2010年江西宜黃拆遷事件、2011年甬溫線“7.23”動車事故等等,首發信息的都是自媒體。自媒體影響力的逐步擴大,要求安全突發性事件的報道不僅要在內容和報道形式上遵守已有的制度,而且要掌握發布的時機,主動引導輿論向正面方向發展。對安全突發事件而言,新聞發布的時效性非常關鍵,但此類事件往往原因復雜,需要一定的時間去調查,報道時機的抉擇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在安全突發事件中,報道的准確性和時宜性應該優於時效性。成熟的新聞從業者,往往能在把握時效性的同時做好對輿論引導效果的預判。

3.及時關注輿情動向。在新聞信息採集、整理、准備報道的同時,做好輿情的收集研判,發現並有效預警是做好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的重要環節。一方面要利用科學技術,完善大數據平台,加強對信息的過濾與判斷能力,准確把握輿情方向,及時做好相應風險評估。另一方面要加強輿情監測隊伍的建設。發掘和吸收一批對輿情較為敏感,能熟練應用互聯網的人才隊伍,深入不同的新媒體平台,認真研究採集與提取技巧、追蹤技巧、傾向性分析等,比如可以對微信朋友圈、微博熱搜等平台網友的反應做出一個科學准確的判斷,在輿論還未形成之前就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有效防范負面輿論的擴大。

4.善於運用新興媒體。在新媒體時代,新聞消息傳播的渠道顛覆了傳統媒體的想象,微博微信、短視頻、各類APP、手機客戶端等,都是安全突發性事件報道的重要渠道[6]。新媒體時代,受眾有了自己的“麥克風”。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台開通評論區,人們可以自由發表言論,表達自己對該事件的看法,甚至成為“意見領袖”,引導輿論態勢。對於媒體而言,通過新聞評論區的大數據統計,也可以進一步了解群眾的口味和偏好,從而為受眾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新聞,增強自身的影響力。另外,傳統媒體還可以借助新媒體平台設立點贊和投票環節,來了解公眾普遍採取的價值觀,也讓受眾對事件有更強的參與感,從而疏散社情民意,起到“減壓閥”作用。因此,要加大與新興媒體的合作力度,爭取讓全民在切身參與中意識到事故的危害性和嚴重性,從而在日后做好防范工作。

參考文獻:

[1] 鄭保衛,葉俊.論復雜性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策略——基於天津爆炸事故輿論引導的反思[J].新聞愛好者,2016(2):24-28.

[2] 楊佔科.輿情應對要明辨是非旗幟鮮明[J].勞動保護,2018(3).

[3] 侯迎忠.新媒體時代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創新與路徑選擇.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

[4] 馮歆焯.自媒體時代的消防突發新聞輿情引導及應對[J].中國傳媒科技,2017(8):79-80.

[5] 丁柏銓.論自媒體時代的新聞輿論引導藝術[J].新聞愛好者,2016(7):10-15.

[6] 龐繼光.自媒體時代公共突發事件大眾媒體議程設置初探[J].新聞研究導刊,2017(1):166-167.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