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7期

用“狼性”精神打造融合傳播的西安樣本

惠 毅
2018年09月25日10:33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用“狼性”精神打造融合傳播的西安樣本

  西安廣播電視台以融合為抓手,以創新為驅動,全面謀劃,集中發力,發掘獨有媒體資源,打造“金品牌”拳頭產品,以內容聚合、流程再造、管理創新和渠道開拓為重點,構建新型主流媒體。從“狼來了”到“與狼共舞”,並朝“我就是狼”的目標邁進,走出了一條在融合中涅槃重生、壯大自強的新路,提高了傳播力,提升了引導力,擴大了影響力,鞏固了公信力。

  “狼來了”,這是近年來傳統媒體面對新興媒體劇烈沖擊所發出的驚呼。當前我國約7.6億人通過移動終端獲取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的受眾流失、收入下滑、節目競爭力不足成為普遍現象,甚至有的出現生存危機。城市廣播電視台遇到的發展困境尤為突出,與中央級頻道和省級頻道在資源、政策、覆蓋上的優勢相比,數量眾多的城市台核心資源不再稀缺,在有限的覆蓋范圍和資源下,市場空間的拓展舉步維艱。

  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挑戰,西安廣播電視台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恪守黨性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以媒體融合為抓手,以創新發展為驅動力,發掘獨有媒體資源,打造“金品牌”拳頭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奮力推進媒體融合,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過程中,從“狼來了”到“與狼共舞”,並朝“我就是狼”的目標邁進,走出了一條在融合中涅槃重生、壯大自強的新路,打造了融合傳播的西安樣本。

  “狼來了”,我們怎麼辦?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媒體融合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堅定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確保我們的融合發展沿著正確道路推進。

  對於城市台來說,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其實遠遠大於挑戰,通過深度融合發展,城市台將發揮地緣和新聞資源優勢,在兩個方面發生巨變,一是傳播范圍的擴大,二是傳播力的增強。因此,自2014年開始,西安廣播電視台就進行融合發展的布局,成立了媒體融合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融媒體建設方案,從內容、管理、組織、機制等方面全方位引入互聯網思維,進行整體設計,推進整體轉型。特別是2017年以來,按照市委書記王永康要大力發展新興媒體、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指示精神,在市委宣傳部的直接領導和產業資金支持下,西安廣播電視台全面謀劃、集中發力,以內容聚合、流程再造、管理創新和渠道開拓為重點,奮力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資源共享、互聯互通、深度融合、全面轉型,不斷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努力構建新型主流媒體。

  建成西北地區首家“中央廚房”式融媒體中心。以建設“互聯互通”式的全媒體編輯中心為目標,通過融媒體新聞策劃安排會制度和移動文稿系統,統籌、協調、指揮廣播電視和新媒體平台新聞宣傳業務,通過全媒體匯聚平台實現新聞資源的在線共享、互聯互通,形成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新格局。

  建成融媒體技術中心。以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為先導,通過融媒體新聞共享平台為節目生產提供聚合、共享、開放的全新技術支持。

  建成融媒體廣告中心。整合西安台廣播、電視、網絡資源,形成跨平台的立體經營格局。通過媒體融合優化經營結構,節約經營成本,實現管理創新和經營方式突破。走出了一條從技術平台到經營管理平台的融媒體發展道路。

  目前,西安廣播電視台建成了十大融媒體平台,形成了兩個PC端、三個移動端APP、四個台級微信、微博公眾號的“二、三、四”新媒體傳播格局,同七個電視頻道、五個廣播頻率一起構成各類用戶全覆蓋的融媒體傳播矩陣。傳統平台與新媒體平台實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此長彼長”的局面,真正落實了“人在哪裡,新聞輿論陣地就在哪裡”的要求,提高了傳播力,提升了引導力,擴大了影響力,鞏固了公信力。

  “與狼共舞”,我們怎麼舞?

  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既是一個與新媒體博弈的過程,更是一個與新媒體相融、自我改造的過程。傳統媒體要變得強大,必須要“植入”互聯網基因,這個過程可以比喻為“嫁接”。而“嫁接”不只是內容的、手段的,組織模式、生產模式都將在“嫁接”中獲得新的方式,呈現新的形態,這種融合再造主要體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打破原有部門壁壘,成立融媒體中心,按融合媒體要求重組機構

  強化互聯網思維,做到“兩個打破”和“一個建立”。“兩個打破”中的一個是打破廣播電視和新媒體的界線及壁壘,一線編輯記者不僅要完成廣播電視新聞欄目以及《每日聚焦》《問政時刻》《黨風政風熱線》等輿論監督節目的採訪編輯工作,還要完成新媒體稿件的採寫編發,從傳統電視人轉變為全媒體新聞人﹔另一個是打破部門和平台的界線及壁壘,廣播電視欄目同PC端、手機客戶端以及“兩微”密切合作、共融互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兵種合成作戰的新型新聞生產模式。同時通過建立融媒體中心,明確責任、任務、流程和要求,讓融媒體觀念和機制融入到新聞採編工作全過程。

  為配合媒體融合發展,西安廣播電視台拆小灶建大灶,成立融媒體中心。中心匯集了新聞綜合頻道、時政新聞部、西安新聞廣播、對外部、西安網絡電視台、各新媒體平台、技術部、制作部等相關採編和技術部門。組成新的業務運行機構,形成新的融媒體採編發機制。融媒體中心實行項目負責制,統一管理考核,從而理順了生產關系,破除了行政管理界限,打破了部門邊界和壁壘。以開放式、扁平化、雙向可控的管理體系保証高效協調、採編調度、命令暢通、執行到位,形成多工種在線作業、協同生產。

  融媒體中心不斷加大融媒體機構建設,通過新聞事件、大型活動信息共享、統一策劃、多平台分發,改變了時政新聞和社會新聞的採編傳播方式,加大了新媒體宣傳推送力度。

  緊跟流量流向,重點建設移動客戶端,實現小屏為先、大小屏互動互促的傳播格局

  根據目前手機用戶不斷增加、移動互聯在獲取資訊方面比重日益加大的現狀,西安廣播電視台在新媒體建設中順應移動化、社交化趨勢,把重心放到小屏建設上,以發展移動客戶端為融媒體傳播的突破點,加強完善豐富和創新開發工作,開發了包括“無限西安”APP、“每日聚焦”APP和“榴花直播”APP在內的移動客戶端群。各客戶端在充分發揮快速、靈活和互動性強優勢的基礎上突出個性化和差異化功能。“每日聚焦”APP以絲路傳播為主題,設有專門發布絲路新聞的《看絲路》、展示絲路歷史文化的《絲博館》等專欄﹔“無限西安”APP 以新聞視頻和與民生有關的服務性資訊為定位﹔“榴花直播”APP是一個以視頻直播為主要傳播方式,以大學生為主要傳播對象的全新視聽平台﹔微信公眾號“長安號”以網文、短視頻、動畫形式,承載城市信息發布、市民與政府溝通、解讀熱點政策功能,加上台級和部門“兩微”矩陣,使得節目傳播力更好適應了受眾接收信息渠道和獲取新聞方式的改變,緊跟了流量流向,做到了不斷調整、不斷轉型、不斷進步。

  以新媒體為牽引,實現共享共通,按融媒體要求再造節目制作流程

  融媒體發揮匯聚共享功能,開展全方位、全媒體、多樣化報道,廣播電視新聞與新媒體多屏互動、同頻共振。融媒體中心統一策劃、統一安排、聯動互動,傳達市委市政府和宣傳主管部門的指令要求,部署落實市委主要領導批示精神,通報中央與省裡相關政策路線方針,溝通兄弟媒體的報道情況,分析最新重大活動和新聞事件,策劃宣傳採訪方案,安排融媒體各平台採訪、編輯和發稿,進行大數據輿情分析和傳播力分析,總結宣傳報道經驗,研討融媒體發展戰略,指導融媒體採編,形成新聞宣傳指揮、新聞採編、新聞制作、新聞發布“融為一體,合而為一”新格局。

  通過“融媒體共享平台”的集中處理及融媒體指揮中心的新聞聯席策劃工作會制度,有效整合媒介、新聞、信息、人力等各方面資源。調整優化採訪力量,廣播、電視、網絡的編輯記者都成為全媒體記者,現場採訪信息及時回傳,通過新媒體平台第一時間分發,回台編輯后按照融媒體中心統一要求和各平台具體安排實現全媒體發稿,從而實現新聞採、編、制、發的統一規劃、整體策劃、一次採集、多路分發、集中報道、相互補充,做到信息共享、集中決策、統一生產、聯合發布,形成傳播合力。

  發揮融媒體傳播優勢,打造全國知名的“金品牌”節目,辦好絲路頻道,講好中國故事

  在內容融合發展方面,西安廣播電視台在全國廣電系統的“成名之作”是大型市民問政類直播節目《問政時刻》、日播類焦點關注和曝光節目《每日聚焦》以及廣播問政訪談節目《黨風政風熱線》。三檔節目以聚焦中心工作和民生熱點、曝光監督深刻犀利、問責整改嚴厲徹底,用新聞的力量推動干部作風轉變和行政效能提高,助力大西安追趕超越,而被譽為輿論監督的“三把利劍”,以不同的形態,不同的方式,形成了強大的輿論監督矩陣。尤其是三檔節目在傳統廣播電視播出的基礎上進行了全方位、深度化的全媒體傳播,大大提升了知名度和影響力,提高了市民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也使節目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走出了西安,走出了陝西,擴大到了全國各地甚至海外,擴大了傳播范圍,拓展了受眾層次、強化了傳播效果,實現了推送率、到達率和點贊率的“三率合一”。

  《問政時刻》不僅實現了電視、廣播、PC端、手機客戶端、“兩微”平台的全媒體直播,還在節目流程和節目形態中植入大量互聯網元素﹔開通微信、微博和手機客戶端報名通道,建立網絡投票、市民爆料、“兩微”話題平台﹔開設4G直播連線環節。把傳統媒體的“我說你聽”形式變成了一個雙向互動反饋、全民實時參與的節目“共同體”。

  輿論監督類名牌欄目《每日聚焦》將問題聚焦的關注度從被曝光單位擴展到更廣領域,通過融媒體傳播和線索征集、話題討論、事件評論、評選投票、投稿送稿、有獎互動、線下活動等,加強節目在廣大受眾中的“同頻點”和“共振度”。

  2017年8月,廣播問政訪談節目《黨風政風熱線》進行了視頻化融媒體全新改版,節目從單純的廣播直播間問政變為廣、電、網三棲全媒體直播節目,成為全國首創由廣播到電視到網絡的全媒體輿論監督直播節目,實現跨媒體聯動、融媒體播出的傳播模式。

  我們還在輿論監督類欄目和各檔新聞節目中利用新媒體矩陣,採用拆條、短視頻、動圖、動漫、網評等形式進行碎片化推送和二次加工傳播。與PC端合作進行網台聯動,開辦《網絡問政》和《市民建議》等節目﹔與移動端合作開展線索征集和網民爆料﹔與“兩微”平台進行話題曝光和問題征集以及整改后續監督。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大屏與小屏之間的雙向流通。

  在打造融媒體輿論監督“金品牌”節目,做到人有我優、優中取勝的同時,西安廣播電視台還不斷提高政治站位,以互聯網思維和融媒體意識,打出以絲路頻道這一國家“稀缺資源”為載體、以絲路系列節目為內容,以融合媒體傳播為手段的絲路文化“金字招牌”,響應“一帶一路”偉大倡議,提升絲路文化高度,傳揚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好西安故事、絲路故事和中國故事。先后推出《絲路新聞聯播》《絲路朗讀》《絲路家訓》《絲路城市春晚》等一批體現絲路文化的精品節目。

  2018年伊始,全國首檔家訓文化節目《絲路家訓》剛一播出,就收到了西安乃至全國觀眾的好評。網絡上的瀏覽量每期都有40多萬,微博的訪問量超過30萬,光明日報以《看古代家訓如何在熒屏上復活》為題對“絲路家訓”予以報道,認為《絲路家訓》是古代家訓歷史文化的當代傳承。

  5月,西安廣播電視台打造的大型戲曲文化節目《擂響中華》在西安錄制,累計在現場觀看的觀眾超過1萬人次,近百家中央和省級媒體關注報道,西安台新媒體矩陣發布的節目內容更是獲得超過千萬級的點擊量。因為融媒體的推送效應,在西安留學、工作的許多外國人也來到節目現場,戲曲熱還通過新媒體走進高校,吸引大學生紛紛點贊,認為《擂響中華》不僅是一檔戲曲節目,更是以戲曲的名義構建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我就是狼” ——我們的目標

  融媒體傳播使我們打造了“戰狼”團隊,發揮了“狼性”精神,在“與狼共舞”中舞出了精彩,舞出了力量,使我們向“我就是狼”的目標大步邁進。

  輿論監督“三把利劍”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在全國名列前茅。今年第三期《問政時刻》首播最高收視率達5.02%,最高市場份額達19.36%。4月9日統計,西安台PC端、移動端和“兩微”平台綜合訪問量和投票參與數達216.96萬,新浪微博“問政時刻”話題參與達2400多萬人次。

  2018年4月下旬到5月初,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兩次報道我台電視問政節目《問政時刻》,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新聞頻道、國際頻道大篇幅報道《問政時刻》,央媒報道在網上被轉發超過1.2萬條次,產生了巨大影響力。2017年以來,全國近百家廣播電視台和不少地方的紀委、宣傳部人士來西安台學習輿論監督“三把利劍”和融合媒體發展經驗,這在全國並不多見,表明通過融合發展的傳統主流媒體變得更加強大,“咬人”的本領更強了,發揮的作用也更大了。目前,《每日聚焦》已經播出371期,《問政時刻》已經播出22期,《黨風政風熱線》播出了363期,累計曝光問題970多個,因為這些問題被處理問責的干部達1200多人。

  通過媒體融合,我們在城市文化旅游乃至文化產業發展方面正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2018年春節,“西安年·最中國”通過融媒體直播報道,網絡累計閱讀和點擊量超過1.8億次,一些國際知名社交網站也轉發了“西安年·最中國”活動盛況,帶動西安春節假日共接待游客1269.49萬人次,同比增長66.56%,實現旅游收入103.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7.08%。

  通過媒體融合,西安廣播電視台的國際傳播能力也得到快速提升,這在以前有限覆蓋范圍條件下是難以想象的。2018年春節,由西安廣播電視台主辦,成都、沈陽、武漢、杭州、蘭州、泉州和麗水等7家廣播電視台攜手承辦的首屆絲路城市春晚成功錄制播出。這台春晚中,有多位絲路沿線國家的演員、嘉賓來到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與西安人民共度新春佳節,展現他們國家多彩多姿的文化。節目通過西安台融媒體推送播出后,澳門澳廣視、阿聯酋CATV轉播,俄羅斯、英國、南非、塞爾維亞等國家媒體機構也表示譯制后播出。有專家指出,通過媒體融合,城市台正在文化輻射力方面獲得前所未有的機遇,在“民心相通”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積極作用。

  當前,我們在抓緊布局包括“絲路雲”在內的大數據項目,打造以現代傳媒為橋梁的新時代“信息絲綢之路”,向著媒體融合的智能時代開拓前進。

  (作者系西安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台長)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