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9期

主旋律電影的多元化敘事策略【2】

——以《紅海行動》為例

楊桃蓮
2018年11月20日13:54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二)去個體中心化,強調集體英雄

以往的電影,導演往往喜歡以個體為中心,在觀眾心目中塑造“孤膽英雄”,如《戰狼2》將冷鋒的個人英雄主義無限放大,以一敵百,無所不能,不會受傷,更不會死。如此,觀眾最后隻記住“冷鋒”這個主角英雄,而會忘記其他角色。

與《戰狼2》所塑造的孤膽英雄不同,《紅海行動》則是去“個體中心化”,成功刻畫了“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的英雄群像。導演林超賢稱,《紅海行動》是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在這個中國故事裡,“超級英雄”不是眾星捧月的個體,不是孤膽英雄,而是一群有血性、有擔當的人。《紅海行動》裡不存在唯一的主角,八個突擊隊員都是主角,他們組成了缺一不可的群像,這八個人的角色設置,和真實存在的海軍“蛟龍”突擊隊是對應的﹝6﹞。

他的這一突破得到了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准的贊賞:“《紅海行動》沒有把單打獨斗式的個人英雄主義當做當代中國海軍官兵的精神制高點,而是把焦距對准了集體主義精神,這才是我軍戰斗力最深厚、最強大的精神。他們每個人都是英雄,都身懷絕技,但都各有自己的弱點,加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可以互相取長補短,變得無堅不摧。這種崇高信仰下的現代集體主義精神,照亮了全部的劇情,使該片鮮明地區別於西方軍事大片的精神內涵。”﹝7﹞

導演這種彰顯“集體英雄”的做法,比以往電影中的“孤膽英雄”更顯得真實可信,更讓人感覺個人力量是有限的,而隻有團隊合作才能真正成功,也更容易讓觀眾獲得一種“我們都是英雄”的認同感。

三、宏大敘事:弘揚國家形象,激起觀眾的愛國情懷

《紅海行動》通過“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為了營救人質而與恐怖分子作戰的故事,明示了8人小組的強大實力,暗示了我國海軍實力的強大,並進而象征了我國的強大實力,展現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形象,激起了觀眾的愛國情懷。

《紅海行動》對國家形象的塑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國一體”的構連

《紅海行動》選擇在大年初一放映,有其深刻的意涵,當時影片運用的海報語是:“2018 大年初一 中國海軍接你回家”。“大年初一”是祖國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而影片中的人質卻不能回家團圓。在不能回家團圓的情況下,有海軍接其回家團圓。這個“家”既指個人家庭之“小家”,也指“國家”這個“大家”。因為,人質是在國外的,他們想回的“家”既是自己的“家庭”,也是自己的“國家”——它的名字叫“中國”!導演利用“家”的轉喻性,巧妙地將“家”“國”構連在一起,自然而然地觸動人們心底的“愛國”軟肋。

在人質不能回家團圓的情況下,我們的國家沒有因為路遠、困難重重而將其拋棄,而是將我們英勇善戰的海軍派出去接其回家,不惜犧牲他們的生命,這充分體現了祖國對落難同胞的關愛,這樣的國家,影片中的“人質”能不愛嗎?而作為觀眾,在外打工的民眾、漂泊他國的游子能不愛嗎?一句“我們是中國海軍,我們帶你們回家!”,令人動容之余更為強大的祖國而自豪。

導演故意將此影片放在大年初一,可以使觀眾產生一種時間上的錯位,似乎熒幕上的“接人質回家”行動就發生在大年初一這天,遠在異國異鄉的游子看了此片更能涌出一股強烈的思鄉之情,對祖國的感激之情,而愛國之情更是難掩心扉!

(二)國際人道主義的體現

《紅海行動》表現了對生命、對個體的尊重,這點上,此片借鑒了美國商業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拯救大兵瑞恩》講述的是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出於人道考量,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后方的故事,體現了美國的人道主義精神。

《拯救大兵瑞恩》引發了國人的反思:為何美國能動用武力去救一個士兵?而我們中國卻不會出現反映這種情節的電影?終於,在《戰狼2》中,有了孤膽英雄“冷鋒”到非洲戰亂區域為同胞而戰的場景,大快人心﹔並且中國是踏出了國門解救人質的,這令中國國際形象大增!也難怪其在2017年獲得暑期票房冠軍。

但比《戰狼2》更高一籌,更顯大氣的是,《紅海行動》影片對生命、對個體的尊重是不分國別的!在面對營救一名中國女人質和帶走一百多名當地人質的艱難抉擇面前,隊長楊銳決定在保証完成任務的前提下,救走全部人質,而當地人質遠多於中國人質。為此,以寡敵眾的蛟龍突擊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種選擇體現出了“對個體生命無國別、無差異的珍惜與尊重”,跳出了簡單的“恩怨情仇”的窠臼,把影片的主題從單純描述戰爭的殘酷提升到了對生命的珍重和拯救,淡化了民族主義與國家英雄主義色彩,從而起到了“以戰反戰”的效果﹝8﹞。 此立意也超越了它的模仿對象《拯救大兵瑞恩》,彰顯了中國國際人道主義的精神,令國人歡欣鼓舞,為祖國驕傲自豪,從而產生愛國的激情!

(三)“和平”的訴求

《紅海行動》全程均是戰爭,它用動作講故事,畫面勁爆、場景真實、特效逼真、劇情緊湊。影片由六場大戰構成,從海上對決到街頭巷戰、狙擊手對決、坦克對決等,一場接一場的戰斗讓觀眾目不轉睛、應接不暇,時刻處在緊張狀態,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指出,《紅海行動》最奪人眼球的首先就是“高密度、高強度乃至帶有轟炸性的視覺奇觀”,是“以純粹的重工業手段猛火打造而成,將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7﹞

《紅海行動》部分戰爭場景過於真實和血腥,炸飛的斷臂、斷手、斷腳,被炸彈燒成焦炭的尸體遍地都是。如庄羽在羊圈裡與敵軍奮勇激戰,把手榴彈扔出去時發現地上是自己被打掉的斷指。醫療兵陸琛撿起敵人的手雷反丟出去,整條手臂被炸斷。還有“石頭”張天德的腦袋被敵人的子彈給射穿。8名隊員中兩人犧牲、多人重傷……影片呈現給觀眾這份震撼人心的慘烈不僅擴大了劇情的張力,更是對現代戰爭的真實反映。

導演雖然講述的是戰爭的激烈和慘烈,但是其宗旨指向的卻是和平,其話語的背后是對和平的訴求,對和平的渴望,對和平的強調。它是在對戰爭殘酷場景的近距離描繪中,透露出中國軍隊“以戰止戰”“以戰反戰”“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擔當和大國責任,是守正義、護和平、保安全的中國底色,其 “勇者無懼、強者無敵”的口號喊出了新時代中國軍人的精神。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明振江所說:“人民海軍用維和行動體現了反對恐怖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當今世界嶄新的話語主題。” ﹝7﹞它展現了中國不好戰但也絕不畏戰的形象,揭示了實力與道義兼具的底氣。

四、結語

電影《紅海行動》在整部“戰爭”敘事的緊張張力中,巧妙地將微觀敘事、中觀敘事融在其中,讓觀眾自然而然地產生自己的情感,並進而自然而然地體會到國家的宏大敘事,產生文化的自信和愛國的激情。如此這樣隱性的、柔軟的,沒有主旋律調兒的影視作品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與票房,反而達到甚至超過了其要“宣傳”的效果。這種安排為主旋律電影提供了良好的敘事范本,即在體現宏大敘事的過程中,更應該注意將個體的小敘事融入文本,讓觀眾在情感涉入影片場景、人物、情感的過程中獲得觀看的愉悅和滿足,並以此推動對於宏大主題的思考和認同,在多元敘事推動下促進影片情理的交融,讓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觀眾都能夠尋找到觸動內心柔軟部位的細節和場景,完成對於影片的自我指認和再敘事。

參考文獻:

﹝1﹞房永智.《紅海行動》好在哪兒﹝N﹞.中國青年報,2018-03-01.

﹝2﹞《紅海行動》票房33億,誰獲利最多?我們認真算了一筆賬﹝EB/OL﹞.http://gold.cnfol.com/licaizx/20180311/26126685.shtml,2018-03-11 19:43:02.

﹝3﹞John Fiske著.張錦華等譯.傳播符號學理論﹝M﹞.台灣: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119.

﹝4﹞鐘玲.《紅海行動》:記住戰爭,記住溫情﹝N﹞.中國婦女報,2018-03-01.

﹝5﹞白羊先生.《紅海行動》:戰爭,沒有讓女人走開﹝EB/OL﹞.http://movie.mtime.com/240425/reviews/8031386.html.

﹝6﹞林超賢.導演林超賢:《紅海行動》不需要明星和流量﹝N﹞.澎湃新聞,2018-02-28.

﹝7﹞李俐.《紅海行動》的價值遠不止26億﹝N﹞.北京晚報, 2018-03-02.

﹝8﹞包磊.為什麼很多人看了《紅海行動》,才意識到《戰狼2》有點“假”——“假”在哪裡﹝EB/OL﹞.上觀新聞,http://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0680.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