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11期

搭建學術平台 推動學科建設——

訪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負責人鄭保衛教授

王宇婷 鄭保衛
2018年12月18日14:19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2018年8月25日,“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學部新聞傳播學科咨詢組第四次會議暨中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發展戰略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舉行。會上,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學部副秘書長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鄭保衛教授根據會議決定,宣布“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成立。多年來,鄭教授為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殫精竭慮,做了很多工作。

王宇婷:今年是中國新聞學百年,同時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裡,大家期待的“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在武漢成立了。鄭教授,我們知道您這些年為此做了很多努力,您能否簡單地給我們介紹一下論壇組建的過程?

鄭保衛:在武漢回答你這個問題,特別讓我感慨,因為新聞學和傳播學界的首個全國性學術共同體13年前就是在武漢誕生的。

2005年春天,為了集中全國學術界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進我國新聞學和傳播學學科建設,當時擔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的我,與時為復旦大學教育部國家985創新基地主任的童兵和時為武漢大學教育部國家985創新基地主任的羅以澄一起商量,打算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和教育部國家985創新基地主任,以及有關學術機構負責人為成員,組建全國新聞傳播學科基地主任聯席會議。當時羅以澄教授主動提出願意承辦第一次會議。

2005年3月26日,首屆全國新聞傳播學科基地主任聯席會議在武漢大學舉行。在這次會議上,與會專家一致同意建立“4+3+2+1”聯席會議機制,即4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3個教育部國家985創新基地主任、2個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1個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作為聯席會議參會人員。具體成員包括4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保衛、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張國良、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研究中心主任胡正榮(龍耘代表參會)、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金海﹔3個教育部國家985創新基地主任:復旦大學童兵、武漢大學羅以澄、中國人民大學高鋼(鄭保衛代表)﹔2個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丁淦林(另一名委員是鄭保衛)﹔1個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趙玉明,總共8人參加會議。

8位到會專家,就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如何整合資源、加強合作、深化發展出謀獻策,開啟了交流合作,共謀發展之路。

王宇婷:真沒想到,由學界聯合組建的新聞學傳播學全國性學術共同體建設起步於武漢,那麼后來這個基地主任聯席會議機制運行得怎樣,效果又如何呢?

鄭保衛:后來,基地主任聯席會議分別由幾家基地承辦了6屆:2006年7月8日中國人民大學承辦第二屆,2007年11月16日復旦大學承辦第三屆,2008年中斷一屆,2009年6月13日中國傳媒大學承辦第四屆,2010年4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承辦第五屆,2011年10月21日清華大學承辦第六屆。

通過基地主任聯席會議這個平台,全國新聞學和傳播學界共同把脈學科發展,對推動學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2008年6月,為共同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基地主任聯席會議委托復旦大學985國家創新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在上海舉辦了“技術與制度:中國傳媒改革開放三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來的新聞改革,包括新聞學科建設的成績、經驗和問題,發揮了學術共同體的學術合作和引領作用。再后來,由於“中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發展論壇”的組建,基地主任聯席會議終止活動,由論壇取代。

王宇婷:“中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發展論壇”是怎麼回事?它又是怎樣成立的呢?

鄭保衛:“中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發展論壇”成立的背景是這樣的:2010年底,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托我牽頭組織起草制訂“教育部新聞傳播學學科‘十三五’戰略規劃”。2011年1月16日,“教育部新聞傳播學科‘十三五’戰略規劃工作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參加會議的有來自全國新聞院校的70余名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大家共同商議“十三五”規劃制訂方案,商討新聞學傳播學學科發展大計。

當時,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學部召集人曾繁仁教授(原山東大學校長)出席了會議,對新聞學與傳播學界合作科研,共同攻關的做法表示肯定和支持。也正是在此次會議上,童兵、羅以澄等人提出,可以利用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學部這個平台,組建“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發展論壇”,開展全國性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活動。

於是,當年年底,即2011年12月10日,由我牽頭,以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學部的名義,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新聞學傳播學發展論壇”在香山舉行(又稱“香山峰會”)。方漢奇、丁淦林、趙玉明以及童兵、羅以澄等40多名著名專家出席,教育部社科司也派人參加,大家利用這個平台共商新聞學傳播學學科發展大計。“中國新聞學傳播學發展論壇”與原先的基地主任聯席會議相比,參會人員更多,代表性更強,探討的議題也更加廣泛和深入,因此,它替代了基地主任聯席會議,成為我國新聞學和傳播學界一個新的學術平台。

王宇婷:這應該是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學術共同體建設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吧?那麼這個論壇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鄭保衛:是的,這算是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學術共同體建設發展的第二個階段。“中國新聞學傳播學發展論壇”搭建起了全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的新平台。自2012年起,“中國新聞學傳播學發展論壇”先后在廈門大學、暨南大學、廣西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等高校舉辦。每年年底舉行的小型專門會議,聚集了學科領域的著名學者和學術帶頭人,大家一起為新聞學傳播學學科發展把脈問診,及時分析和總結學科建設中的問題,提出今后學科發展的方向,並向教育部領導提供咨詢報告,為推動學科建設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到了2016年,中央的一個重要會議又催發了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平台的新變化。當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就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和發展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緊密結合中國實際,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我和高曉虹、尹韻公作為新聞傳播學科的代表應邀出席會議。習近平在講話中把新聞學作為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需要加快發展的11個學科之一,體現了黨中央對新聞學科的重視,也顯示了新聞學科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使我很受鼓舞。

8月29日,“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學部學科建設會議”在首都師范大學舉行,我受邀在會上介紹了參加“5•17”會議的情況,談了自己學習習近平講話的體會,並提出要充分利用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的難得歷史機遇,加快新聞學科的發展。

會后,我向學部召集人曾繁仁教授提出,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17”講話的精神,學部作為教育部最高學科建設咨詢機構負有重要責任。考慮到新聞傳播學科在學部中多年來隻有我一個委員(2004年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組建,以及2008年換屆聘任第二屆委員,新聞傳播學科都隻有丁淦林老師和我兩人,后來丁淦林老師去世后,就剩我一人),我向曾繁仁教授建議,組建一個新聞傳播學科咨詢機構,以便聯系一些專家共同商討和組織學科建設相關工作。我認為,組建學部新聞傳播學科咨詢機構,將有助於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開展學科建設工作,促進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建設邁上一個新台階。曾繁仁教授聽了我的意見,明確表示支持。於是,我們便開始著手籌建咨詢組。在與童兵、羅以澄等人商量后,我們提出了一個9人名單,得到了曾繁仁校長的認可。

咨詢組由以下9人組成:鄭保衛(中國人民大學)、童兵(復旦大學)、羅以澄(武漢大學)、胡正榮(中國傳媒大學)、張國良(上海交大)、唐緒軍(中國社會科學院)、陳昌鳳(清華大學)、高曉虹(中國傳媒大學)、張昆(華中科技大學)。

10月28日,學部咨詢組第一次會議在蘭州大學舉行。會上宣布了咨詢組的成立。出席會議的咨詢組成員就咨詢組的定位、功能、任務以及活動內容及方式進行了討論。曾繁仁校長發來了賀信,祝賀咨詢組成立。他希望咨詢組能夠團結全國新聞學傳播學界的朋友,為促進新聞學和傳播學學科建設,特別是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發揮好組織協調和決策咨詢作用,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6年12月23日,學部咨詢組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第二次會議。就全國性學術共同體建設,以及學科建設和咨詢組工作進行了深入討論,並且達成許多共識。會后,受咨詢組的委托,我和童兵、羅以澄、高曉虹到教育部社科司向司領導匯報咨詢組的工作,以及有關新聞學與傳播學學科發展及全國性學術共同體建設等問題。司領導表示肯定和支持,並願意給予幫助。

王宇婷:是否可以理解為,咨詢組的成立,是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的精神,推動我國新聞學和傳播學學科建設?

鄭保衛:你理解得很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可以說為我們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指明了方向,吹響了進軍號,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作為教育部最高哲學社會科學咨詢機構,作為以學科建設為主要職責和任務的學術平台,教育部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學部支持組建新聞傳播學科咨詢組,就是為了團結全國新聞學和傳播學界力量共同奮斗,積極推進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真正把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做大做強,做出影響,走向世界。

王宇婷:那麼,咨詢組的成立同“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有什麼關聯呢?

鄭保衛:2018年3月24日,學部咨詢組第三次會議,在我受聘擔任院長的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舉行。此次會議是咨詢組增加新成員后舉行的一次會議。之所以要增加新成員,主要是考慮在近兩年中,多所主要新聞院校領導班子都換了屆,有許多年輕學者擔任了院長,將他們吸收到咨詢組中,有助於更好地依靠他們的支持和參與,共同謀劃全國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學科建設工作。

經學部領導同意,咨詢組新增加了6名成員,他們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胡百精、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張濤甫、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強月新、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韋路。另外,在新聞學研究和學科建設方面成果豐碩的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丁柏銓教授也被聘為咨詢組成員。

咨詢組是一個咨詢機構,其主要任務是為學科建設問診把脈,提出咨詢建議。那麼要使咨詢組的建議和意見能夠變成學科建設的實際行動,還需要有一個學術平台,因此,成立一個這樣的平台的問題就提到了日程上。而組建“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就是實現這一構想的一個舉措。

在咨詢組第三次會議上,我代表咨詢組就組建“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的背景、意義、方式,以及籌備論壇首屆會議一事做了說明,咨詢組成員就此問題進行了討論,並達成了共識。

而此次武漢會議的主要任務就是落實新聞傳播學科咨詢組南寧第三次會議提出的組建“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和籌辦首屆年會等相關事宜,並就中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發展戰略問題展開專題研討。

經過認真討論,會議決定組建“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並以“中國新聞學百年暨新聞改革四十年”為主題,於11月2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首屆論壇。

王宇婷:鄭教授,我這下理解你為什麼一開頭的感慨了,因為武漢再次成了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學術共同體建設的見証地了!

鄭保衛:你說得對。正因為此,我在會議開幕時的講話中說道:武漢是中國新聞學傳播學學術共同體建設的一塊“福地”。從2005年在這裡舉辦首屆“全國新聞學傳播學基地主任聯席會議”,到這次在這裡成立“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13年中,武漢見証了中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前行的發展歷程。

在論壇成立的時候,我們要感謝多年來一些全國性學術機構,包括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教育部高校新聞傳播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及其所屬分會等,以及中國新聞史學會,還有許多高校,在促進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特別是中國新聞史學會,去年在鄭州大學舉辦了我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千人學術會議,為推動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學術發展和學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應該向為此做出努力和貢獻的老師們表示真誠的感謝!

在此,我還要特別向這些年來在學術共同體建設中,始終給予我大力支持的童兵和羅以澄老師表示衷心感謝!童兵和羅以澄都是我人大的校友,童兵擔任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召集人,羅以澄擔任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兩屆委員,他倆又都是教育部國家985創新基地主任。多年來他們對我國新聞學傳播學的學科發展、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特別是博士點的布局、評審、考核等一直操心費力,做了大量工作。這些年,他們又積極支持由我來牽頭,以教育部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學部為平台,組建全國性學科建設平台,可以說他們對“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的組建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同時,我也要借此機會向近幾十年來引領我們在學科建設方面砥礪前行、不斷進取的溫繼澤(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創會會長)、甘惜分(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創會副會長)、王中(教育部社會科學咨詢組成員)、方漢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新聞史學會首任會長)、丁淦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趙玉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新聞史學會第二任會長)等學界老前輩表示崇高的敬意!由他們開創的團結協作,共謀學科發展的好傳統,我們應該好好傳承和發揚!

現在論壇成立,平台搭建起來了,這意味著我們新聞學傳播學學術共同體建設揭開了新的一頁,開啟了新的裡程。這次到會的都是全國著名新聞院校的代表,大家都參與了論壇的組建,都成為論壇組委會的成員,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平台為新聞學傳播學學科建設做些實實在在的工作,發揮論壇的積極作用。

王宇婷:這次會上決定“首屆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將於11月25日在北京舉行,大家都很期待,您能夠介紹一下相關情況嗎?

鄭保衛:這次會議決定“首屆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將於11月25日在北京舉行,並且組成了組委會,在會上專門討論了論壇舉辦的相關事宜。因為今年正值中國新聞學誕生百年和改革開放四十年,所以會議的名稱定為“中國新聞學百年暨新聞改革四十年學術研討會”。會議將由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與藝術學學部和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清華大學等首都新聞院校共同主辦。會議秘書處設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由人大新聞學院執行院長胡百精和學院黨委書記、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傳播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周勇共同負責日常工作,中國傳媒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首都新聞院校也將參與工作。我們期待首屆論壇能夠獲得成功,能夠為展示中國新聞學百年和新聞改革40年發展成就,促進我國新聞學傳播學在新時代獲得新的發展做出歷史性貢獻!

王宇婷: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成立,這對中國新聞學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那麼,面對轉型期的中國、日新月異的社會和不斷發展的行業,您對我國新聞學傳播學研究及學科發展有什麼期待?

鄭保衛: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們組建論壇,就是為了更好地集中各方資源、凝聚全國力量、促進學科發展,推動學科建設。因此,面對轉型期的中國、日新月異的社會和不斷發展的行業,我國新聞學傳播學研究及學科發展應該勇於立足時代前沿,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努力開闊國際視野,不斷增強理論自信,主動迎接挑戰、砥礪前行,實現新的發展。

學科建設一定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要把握國家、社會和民眾的期許和需求,同時要了解我國新聞學傳播學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通過哪些路徑和方法才能有效解決?特別是面對新媒體環境,新傳播技術給傳媒業界帶來的巨大沖擊和挑戰,學界應該怎樣提供理論支持和學術服務,而自身又如何能在此過程中找到應對策略與發展空間。

尤其是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任務,我國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廣大學者需要深入思考,如何站在理論高度,全面總結改革開放40年學科發展的經驗與教訓,為構建一個能夠真正反映改革成果、吸納改革經驗、揭示改革規律的,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學科體系而不懈奮斗,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王宇婷:聽您介紹了論壇成立的背景及意義,使我對我們華中科技大學能夠與武漢大學共同承辦這次會議感到榮幸,也更加理解為什麼您講的武漢是“福地”的說法了。那麼,最后能否請您對我們華中科技大學今后的學科建設提點建議呢?

鄭保衛:這次會議能夠順利召開,論壇能夠得以如期成立,要特別感謝你們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感謝羅以澄老師和張昆老師主動提出承辦會議,感謝張明新老師和強月新老師積極組織操辦會議。

記得20年前,即1998年,你們華科就主辦了一屆全國新聞學新學科研討會,參會學者提交的論文中涉及30多門與新聞學交叉的學科領域。會議之后,在我國陸續出現了新聞傳播學、新聞社會學、新聞心理學、新聞統計學、新聞文化學、新聞受眾學,以及科技新聞學、體育新聞學、軍事新聞學等一系列新聞學邊緣交叉學科,為我國新聞學的學科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是你們華科所做的歷史性貢獻。

另外,你們借助工科大學在理工科方面的學科優勢,最早關注新媒體、關注媒介經營與管理,在這些方面也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正因為你們在學科建設方面的遠見與勤勉,才使你們學院能夠在20世紀80年代新創辦的幾十所新聞院系中脫穎而出,與武漢大學一道走在了前列,成為全國新聞教育的重鎮。后來,在武漢大學舉辦首屆全國新聞學傳播學基地主任聯席會議后,你們也承辦過一屆會議,這次你們又主動同武漢大學共同承辦此次會議。總之,你們始終走在學科建設的前列,這讓我非常欽佩!

今后,希望你們能夠繼續發揮華科在理工和文理學科交叉方面的綜合優勢,在新媒體研究、媒體融合研究,以及新聞學傳播學學科交叉研究等方面多出新成果和新經驗,為推動新時代我國新聞學傳播學的繁榮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說明:此稿訪問時間為2018年8月25日-26日。

(訪問者王宇婷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16級碩士生﹔被訪者鄭保衛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副秘書長兼新聞傳播學科召集人,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論壇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