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新媒體時代,以網絡媒體和移動媒體為代表的數字化新媒體,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同時也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提出了更多方面的要求。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政府、媒體、高校和學生共同努力,更新媒介素養教育觀念,科學設計媒介素養教育內容,共同推動新媒體語境下的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一、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媒介素養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理性的媒介信息辨識能力
媒介批判能力是媒介素養的基本能力之一,包括受眾對媒介信息的思辨、甄別能力及對媒介信息環境的認知能力。如果受眾缺乏媒介批判能力,容易陷入媒介所營造的“擬態環境”而不自知,比如“信息蠶房”效應。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不成熟,對媒介信息還缺乏理性辨識能力,很可能將擬態環境當成客觀現實內化成自己的行為。此次調查中58.6%的大學生對新媒體新聞信息持接受態度,其中10.1%的大學生會不假思索地全盤接受。而千龍網新媒介素養學院聯合全景調研助手針對北京地區大學生所做的調查也顯示,42.7%的大學生在面對海量媒介信息時,缺乏信息甄別的能力。此外,調查顯示出大學生對消費和私人領域等媒介信息更感興趣,而缺乏社會關注意識,政治、哲學、藝術等方面的信息幾乎不受關注,少數負能量信息反而有一定的生存和傳播空間,這些都反映出大學生缺乏對媒介信息的甄別和批評能力。
(二)對新媒體依賴嚴重
2018年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在我國7.53億手機網民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佔比最高,達30.0%,網民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25.4%﹔2017年,中國網民的人均周上網時長為27.0小時,相比2016年提高了0.6個小時。這說明大學生群體成為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的主要用戶群,且上網的深度和廣度都有所增加。近年來,我國各地加強推進校園網絡建設,並取得了很大成效,高校網絡基本普及,這給大學生的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大學生對手機、平板電腦等媒介終端設備的依賴。本次調查顯示,82%的大學生每天手機上網時間在4.5小時,而平時接觸頻率最高的媒介分別是電腦(佔比87%)和手機(佔比79%),51.1%的受訪者表示無法上網時會感到無聊、不知所措等。這種典型的媒介依賴症,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媒介參與和運用較為被動
新媒體時代,快速有效地獲取媒介信息資源並主動參與和運用媒介是大眾的一個重要媒介素養,但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媒介參與和運用較為被動。以新聞標題或導語的使用為例,完全了解新聞標題或導語概括一則新聞核心內容這一功能,能高效搜索自己所需信息的隻佔調查總數的47%,41%的只是稍微了解,而12%的大學生則對此功能一無所知。在媒介信息對自己生活是否有幫助的調查問卷中,71.3%的學生認為媒體信息對自己生活的幫助微乎其微,隻有20.1%的大學生認為媒介對自己學習和生活方面提供了很大幫助。這些數據說明隻有少數學生懂得通過專業搜索引擎獲取信息資源,學生缺乏主動運用媒介獲取信息的意識,不能快速有效地獲取媒介信息資源並主動參與和運用媒介。
(四)媒介道德和法律意識、知識缺乏
良好的媒介道德法律意識能有效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和行為,營造健康綠色的媒介信息環境,是衡量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的重要指標,對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但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媒介道德法律意識和相關知識缺乏,很多大學生表示都遭遇過不同程度、不同性質的網絡詐騙,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促使了許多網絡不良信息的滋生。
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構想
(一)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目標定位
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大學生媒介使用技能及對媒介信息的理解、甄別和辨識反應能力,理解媒介概念,增強大學生媒介道德和法律意識。提高媒介使用技能,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新媒體的使用或運行流程,正確利用新媒體服務學習和生活。理解媒介概念,可以幫助大學生對新媒體形成正確的理性認識,避免陷入不必要的誤區。此外,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夠成熟完善,面對紛繁蕪雜的網絡信息還缺少明確的分辨能力,增強其媒介道德和法律意識,可以幫助大學生理性分析信息的真偽,自覺抵制不良信息,運用道德和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和他人權益。
(二)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基本原則
一是針對性原則。當前,不同學科、不同地區對媒介素養教育的理解和認知模糊,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有效推行。這要求我們應分層次進行媒介素養教育課程設置,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媒介素養水平的大學生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實現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良好互動。
二是互動性原則。教學相長,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要加強互動交流。一方面,被教育者要積極發揮媒介素養教育中的主體作用,積極學習信息媒介素養相關知識,提高完善自我媒介素養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者也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與大學生的交流互動,及時發現媒介素養教育中的不足,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三是系統性原則。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在進行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活動時,要處理好教育活動的順序和學科知識邏輯順序。通過開展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保証學生獲得系統的媒介素養知識,獲得對媒介素養教育規律性的認識,有利於學生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理解。
四是創造性原則。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作為教育實踐活動,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創造性原則,不僅體現在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方式方法的理念上,同樣也體現在對教育對象的尊重上,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三)內容設計
1.理論內容設計
首先,積極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媒介素養教育融合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理論內容設計。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應整合德育內容,科學合理地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相關理論內容設計,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媒介觀。同時,媒介素養是一個動態的素養,這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緊跟時代步伐,加大對這一板塊的研究力度。此種做法無論對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是對於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都是一個創新。
其次,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養。目前,高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養方面理論稍顯不足,對媒介的認知度不高,這應該引起高校的重視,通過媒介素養相關培訓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使用技能、媒介信息相關知識及媒介素養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水平。同時,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應該積極提升自身媒介素養,積極尋求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結合點,推進大學生媒介素養理論內容設計。
再次,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課程體系建設,增設大學生媒介素養課程,並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從媒介使用技能、媒介信息辨識方法、媒介相關道德法律法規等幾方面科學合理地設計課程內容,既關注大學生媒介使用技能及媒介信息知識教育,也注重大學生媒介倫理、道德等的人格教育,以實現大學生知識、能力和人格的綜合發展。
2.實踐內容設計
一是要開展多樣化校園媒介素養教育活動。高校可以積極與媒體、企業及政府媒介教育相關主管部門聯合,開展多樣化的媒介素養教育活動,比如舉辦大學生新媒體大賽,鼓勵當代大學生利用新媒體形式進行創作,弘揚網絡正能量。開展“網絡文明進校園”“網信普法進校園”等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的媒介使用能力、媒介信息辨識能力及媒介信息篩選和運用能力,同時,通過這些實踐活動的開展,幫助大學生運用並重新整合、歸納所獲得的媒介信息和知識,提高大學生對信息的敏銳度。
二是要加強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搭建校園媒介文化交流平台。高校是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主陣地,加強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搭建大學生媒介文化交流平台,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作一個很好的引導。一方面,高校應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和引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營造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網絡空間,同時通過開展“校園好網民”等評選活動,引導大學生正確上網、理性用網,提高網絡素養,傳遞網絡正能量。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大學生的關注點,科學設計媒介信息內容,提高大學生對高校的媒介使用率,有效推進媒介素養教育。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政府:宏觀引導,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保駕護航
首先,要強化互聯網管理。政府應通過繼續完善互聯網相關政策法規,加強互聯網管理。一方面可以為大學生營造一個綠色信息傳播環境,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維護自身權益提供政策保障。
其次,要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協調機制。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調,共同努力。政府可以發揮公共事務組織者的功能,聯合高校、媒體等舉辦“網絡文明伴我行”“媒介素養知識大賽”“網絡安全宣傳周”等網絡和媒介素養相關活動,營造媒介素養教育氛圍。
再次,要強化新媒體企業的主體責任。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完善媒介產業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媒介產業的監督力度。追逐利益最大化是一個企業最本質的特點,當前,我國媒介產業多元多樣,部分企業受利益驅使,為了迎合部分用戶的低俗興趣,提高用戶黏度和滿意度,罔顧公共道德和社會責任,推送不良信息,污染媒介信息傳播環境,比如,時下興起的新聞客戶端APP,根據計算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術,推算用戶興趣,集中推送符合用戶興趣的內容,造成“信息繭房”效應等。作為政府,面對這些現象,應該加強媒介產業規范立法,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嚴格規范產業行為,營造媒介晴朗空間。
(二)媒體:加強把關,營造健康新媒體傳播環境
首先,利用專欄或專題形式,普及媒介素養知識和技能。新的媒介不斷出現,使媒介形式呈現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態勢,培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首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大學生的媒介使用能力,因此,媒體應秉持健康媒介素養的目標開設專欄和網站,向大學生傳授媒介使用及辨識媒介信息知識。
其次,加強高校現有媒介與大眾媒介的和諧整合。校園媒介因為覆蓋范圍的有限性及包含信息的區域性,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不可與大眾媒介比擬,因此,應該加強校園現有媒介和大眾媒介的有效整合,在對大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中各自揚長避短,相互補充,為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高創設方向性的視角。
再次,強化媒介從業人員職業操守,加強媒介隊伍媒介素養建設。媒介具有輿論引領功能,其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直接關系著社會走向,因此,要加強媒介從業人員的媒介素養建設,謹遵職業操守,從根本上利用媒介推進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三)高校:因勢利導,切實發揮大學生媒介素養教導作用
一是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課程體系,科學設計內容。目前,許多國家已將媒介素養教育作為獨立課程納入課程體系,甚至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在中小學乃至大學的開設都做了專門實施規定。但在我國,因為諸多原因,在高校開設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還隻停留在呼吁的層面,具體落實還沒到位。作為媒介素養教育相關政策的執行者和主要實施者,高校應該積極更新媒介素養教育觀念,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高校課程體系,合理設計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內容,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做出指引。
二是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高校媒介素養教育課程的順利開展離不開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教師,高校要組織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媒介素養教育培訓,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媒介素養教育相關實踐活動,並且通過政策支持、教學評價機制建立等途徑強化教師媒介素養教育意識,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教育知識水平和技能,推進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有效開展。
(四)學生:自我教育,實現媒介素養自我提高
首先,提高對媒介及媒介信息的敏感性。新媒體時代,媒介發展多元,媒介形式多樣,海量信息鋪天蓋地地涌動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其中不乏高質量的信息,但因為媒介企業的逐利性,也存在大量逐利而忽視受眾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生活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要擦亮眼睛,時刻保持對媒介信息的警惕性和敏銳性,自我提高媒介素養,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對待海量媒介信息,以警惕睿智的眼光去辨識不良媒介信息,讓媒介為己所用,而不是給己害處。
其次,增強接受媒介及媒介信息知識的主動性。大學生應該樹立主體意識,進行自我教育,通過多途徑自我提升媒介素養。[1]隻有主動學習吸納媒介及媒介信息知識,積極利用身邊媒介資源提高媒介素養水平,才能更好地接受媒介素養教育,有效地運用媒介相關法律法規保護自己及他人的權益。
再次,增強法律保護意識。在我國,媒介素養教育起步較晚,媒介相關道德和法律制度尚不完善,這容易導致大學生在面臨自己和他人受到侵害時,不懂得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因而,大學生要增強媒介道德和法律觀念,與侵權的媒介行為和不良的媒介信息作斗爭。
(2018年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指導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8-ZDJH-128)
參考文獻:
﹝1﹞臧文茜.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與媒介素養教育﹝J﹞.新聞愛好者,2016(6).
(作者為河南牧業經濟學院講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