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8期

報業視頻業務的探索和突破

李黎丹
2018年12月21日13:29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報業視頻業務的探索和突破

  網站的出現,讓報業有機會探索視頻新聞報道﹔ “兩微一端”成為媒體轉型標配后,報紙視頻業務呈爆發式增長。平面媒體轉型開展視頻業務,有難度、存短板,但沒有傳統影視制作思維的限制,或許更便於與生機勃勃、多種多樣的網絡視頻“嫁接”。

  報業集團 媒體融合 報業視頻

  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傳播形態不斷拓展、豐富。美國學者保羅·萊文森強調:“我們選擇媒介的依據是——它們在多大程度上延伸我們生物有機體傳播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維持我們面對面交流的能力或前技術傳播的能力。”①技術發展的過程也是媒介形態演進的過程,在傳播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中,如果媒介仍沿守著單一的形態,必將會被時代、被受眾所拋棄,變革圖存是時代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報業不斷突破單一的固態圖文,向著多維多元的形態發展,其中視頻是報業不斷探索的方向。

  報業視頻報道的早期嘗試

  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傳播技術的進步和傳媒市場的變化,媒介的融合發展從業界到學界開始被廣為接納,迫使傳統媒體進行全方位的變革,尤其是在技術上進行多種多樣的嘗試。報業早期在視頻上的探索主要在報社網站中進行。作為“網上的人民日報”,人民網早在1999年兩會期間就開設了《本報記者網上談兩會》的視頻欄目。澳門回歸時,人民網派出記者從澳門發回的報道不但有傳統的圖文報道,還有音頻、視頗報道,這也是中國網絡媒體首次派記者參加國家重大政治活動的報道。

  新世紀初,越來越多的報紙開始了視覺化的嘗試。2003年,上海東方早報創刊,明確提出將新聞視覺化作為其新聞運作的理念﹔2005年,南方日報也成立了視覺新聞中心,將版式設計人員、攝影記者和圖片編輯進行整合﹔浙江嘉興日報及其子報南湖晚報也在這一年成立視覺中心,各報業集團紛紛通過旗下網站涉足視頻業務。這一階段,人民日報的視頻探索進一步拓展,2003年兩會,人民網在人民大會堂設立新聞中心,大大方便了記者發稿和在現場對代表委員進行視頻採訪﹔人民網還將代表委員請到演播室進行在線訪談直播。

  總體來看,這一時期的視覺新聞還只是一種嘗試,並未成為主流。到了2007年,新京報、京華時報和南方都市報積極推進視頻記者崗位的專業化進程,南方都市報攝影部首次設置視頻記者崗位,鼓勵記者採訪音視頻新聞。接下來的幾年,視頻報道的形態、題材不斷擴展。2008年年底,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組建了由10人組成的“全媒體記者”隊伍﹔2009年1月,寧波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新聞部正式成立,以視頻、多媒體作為主要報道方式。

  在報業集團進行視頻探索的早期階段,地方性的報業集團嶄露頭角,顯示了其更為靈活、具有地方特色的探索方向。從政策上說,傳統報業不能辦廣播電視,但互聯網可獲得開展視聽業務的資質, 2004年10月,寧波日報報業集團旗下中國寧波網獲得國家廣電總局批准,可以開辦網上視聽業務,這意味著自此中國寧波網可以自辦視聽形式的節目內容。2005年2月22日,中國寧波網網絡電視正式開播,成為國內最早以自採自制視頻節目為主要播出內容的新聞網站之一。

  2009年初,南方都市報“南都 LED 珠三角聯播網”投入運營,有效拓展了報業視頻的戶外影響和廣告業務領域。在這一年,無錫報業集團旗下的無錫新傳媒網獲批成為國家一類新聞資質網站,同時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和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証。由於人力、經驗、技術等資源上的局限,新傳媒網將突破口放在本地突發新聞上,並實施了“金字塔”策略,即在一天所發生的新聞中,集中全力做好在金字塔尖那條關注量最大的新聞,有效提升了視頻產品的點擊量。

  報業視頻業務的集中爆發

  2013年開始,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絡的發展以及上網資費降低等因素,使得用戶上網設備進一步向手機端轉移,PC電腦的使用率不斷降低。微博、微信、客戶端逐漸成為傳統媒體移動化轉型的“標配”。2016年以來,新聞客戶端的新聞報道形式越來越多元化,H5、視頻、直播、VR等展現形式成為新聞報道的常態。調查顯示,37.6%的新聞客戶端用戶經常在新聞客戶端裡觀看視頻,僅有14.4%的用戶很少或者沒看過視頻。②

  2016年被稱為“移動直播元年”。這一年,中國報業集團在視頻領域也大動作不斷,不少報業集團推出了自己的視頻品牌,視頻已成為行業競爭必備和主打的產品。2016年兩會,人民日報客戶端用VR作品《VR帶你進會場 政協大會這樣開幕》,給用戶帶來了一次360度沉浸式體驗。同時,讓編輯記者出鏡、移動直播兩會,也是其試水新媒體視頻直播的一次嘗試。2016 年 9 月,北京新媒體集團“北京時間”與中國青年報聯手組成報道團隊,對杭州 G20 峰會進行全景直播。2016年之后,視頻之爭已成為兩會競技場中的“規定動作”,中青報“融媒小廚”、人民網等首次大規模視頻直播兩會。視頻直播開始成為紙媒新媒體重大活動和重大事件報道的常見形式。

  路透社新聞研究院2016年初曾對媒體領導人做過一次調查,79%的媒體領導人表示他們會在2016年增加對在線視頻的投入。增加投資的原因有很多,用戶對可視化內容的興趣、誘人的廣告收益以及社交平台上用戶的自願轉發是主要原因。③在這一點上,國內外的媒體不謀而合。

  2016年年底,浙報集團啟動紙媒、PC、移動三端融合,“新聞視頻化,視頻專業化”是此次融合中的主打方向。浙報集團全媒體視頻影像部開始試水視頻新聞產品“浙視頻”,由幾十人組成的浙視頻團隊搭建了由採訪、編輯、直播、技術組成的架構,明確了“去電視台化”的發展方向,“簡單粗暴、有趣有料”,強調新聞“在場化”。2017年4月成立拍友俱樂部,吸納拍友作為視頻新聞生產的補充力量,有效擴大了新聞線索渠道來源和第一手素材庫,這些都是傳統報業無法企及的競爭優勢。此外,“浙視頻”還與今日頭條、騰訊視頻、“北京時間”、鳳凰視頻等國內主要視頻平台開展了視頻直播合作,對突發事件和重大時政新聞進行實時直播。

  2016年3月,深圳報業集團推出“讀特”新聞客戶端,產品意為:“獨家的,特好看”,內容設置體現特區區域特色,視頻產品也傾向本地訊息,地理空間上的接近性容易引起同一范圍內用戶的普遍興趣,進而引發心理上的親近感,同時,也有更多機會讓本地用戶親身參與新聞事件,增加本地用戶的活躍度。2016年12月,“讀創”正式上線,這是深圳報業集團重點打造的以科技、財經為主要特色的客戶端,主打視頻呈現,並支持VR技術。

  2016年9月,新京報和騰訊合作推出的視頻新聞項目“我們視頻”上線,“我們視頻”“不做其他,隻做新聞”,新聞主要集中在突發、社會、時政領域,致力追求新聞和視頻的專業質量,希望“成為中國最好的移動端短視頻新聞生產者”。“我們視頻”上線一周年,生產短視頻5000余條,在騰訊單一平台的累積播放量超過30億。④南方報業的“南瓜視業”與之相反,“不做新聞,隻做其他”,打造包括文化脫口秀、大型文化類真人秀、系列紀錄片等節目和文化生活類短視頻。上海報業集團的界面新聞推出全新原創視頻品牌“箭廠”,“隻服務於獨立思考的人群”,聚焦社會性、新聞性和藝術性選題,致力成為定位於有社會擔當的短視頻機構。

  2016年報業在視頻領域的集中發力,在一些城市報紙上也可見一斑。2016年的“武漢日”,即12月28日,由於六大工程竣工,武漢的傳統媒體之間展開了移動視頻直播大戰。荊楚網、長江雲、長江日報、都市報等,直播平台上參與網友總計超過千萬。其中長江日報共派出10路30位記者,分別通過今日頭條、一直播、長江網等平台對六大工程進行直播。隨著短視頻和直播技術門檻的降低,視頻愈發被新聞業內人士預測為“新聞終極的表達”。新京報原社長戴自更認為,視頻將是傳統媒體轉型的最后機會。⑤未來,隨著5G時代的到來,視頻領域的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

  報業視頻業務的發展方向

  社交媒體和移動終端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傳播方式,視頻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常規化的表達。在新聞網站、APP、視頻網站和社交平台上,資訊視頻的高黏性用戶佔比接近了總用戶量的1/4。總體看,資訊視頻用戶在新聞網站、社交平台、視頻網站三類平台上都有分布,但新聞平台依然是資訊視頻用戶的第一選擇。經常看資訊視頻的高黏性用戶,在新聞網站、APP上分布最高,達到了42.3%。⑥

  正如BuzzFeed創始人Peretti所說,所有內容(包括新聞和娛樂)都應該有視頻表達,就如同所有內容都應該考慮網絡流行度那樣。近年來視頻已成為媒體競爭的主戰場,從十九大到今年全國兩會,主流媒體在視頻領域集中發力,圍繞重大題材進行視頻化報道的探索和突破。今年3月初,人民網、騰訊公司、歌華有線成立人民視頻合資公司,共同發力短視頻、直播內容制作和分發。主流媒體有專業、優質的新聞內容生產能力與資源積累,和具有強大分發能力與技術水平的渠道平台合作,有望產生“1+1>2”的效應。對於報業來說,發展視頻業務優勢與短板並存。

  報業是三大傳統媒體中歷史最悠久的,以深刻、深度見長,在內容敘述和主題挖掘上都體現出較高的專業水平,新聞採編團隊成熟。澎湃新聞客戶端用戶量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擁有強大的採編團隊,原東方早報的採編隊伍是澎湃新聞客戶端的原創報道主體,在時政新聞報道方面有著很強的專業基礎,從而保証了澎湃新聞客戶端較高質量報道的持續產出。報業這個曾經是最具傳播力的媒體、最強輿論工具,在互聯網時代與可視化浪潮中,傳統的採編流程、人才儲備與技術,與新媒體特別是移動視頻的內容生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的確是報業發展視頻業務的障礙。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在視頻生產上的專業性不足也可以使報業少受傳統影像制作的思維限制,直接與生機勃勃、多元多樣的網絡視頻“嫁接”,著力輕視頻、短視頻,更具現場感和接近性,如前所述,一些報社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和自覺的追求,並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行。

  如果報業集團能夠打造一支全方位、素養過硬的報道隊伍,不僅會使自身的視頻化轉型大受裨益,對於網絡空間的生態來說,更具有深遠的重要意義。4月,主管部門對短視頻平台的重拳治理再次昭示出一個日益嚴峻的問題:“互聯網迫切需要優質的主流文化,而這樣的主流文化是缺失的,所以大家才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日常的娛樂環節。”⑦報業完全可以向著成為網絡空間“主流文化”的擔當而努力。報紙的編輯記者對事件、新聞、輿論等具有社會性、公共性的內容有著深刻的理解,將這種理解運用於視頻中,能夠使報業的視頻具有理性、權威、深度等網絡視頻匱乏的特色和優勢,做低端媒介泛濫時代的高端媒介。“人人都會做飯,但真正的大廚一直稀缺。”⑧

  不遠的將來,人工智能、大數據、增強現實等技術將成為新聞生產發布普遍性的、最重要的“應用”,技術的重要作用和價值還將進一步凸顯﹔與此同時,海量漂浮、觸手可得的“視覺碎片”也很可能會使具有深度和廣度、具有獨特視角和凝結思想結晶的影像更為難能可貴,利用技術將之挖掘、呈現,並精准送達目標用戶,會是未來立於不敗之地的核心競爭力。

  (作者系人民網研究院研究員)

  注釋:

  ①保羅·萊文森著、何道寬譯:《軟利器:信息革命的自然歷史與未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序言。

  ②艾媒咨詢:《2016上半年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市場研究報告》,2016年8月8日。

  ③路透社:《16年媒體boss這樣投資視頻業務!》,http://news.qq.com/original/quanmeipai/lutoushipin.html。

  ④《組團玩起短視頻、傳統報紙正在抓住“最后機會”》,http://www.zjxslm.com/ganwu/12967.html。

  ⑤戴自更:《視頻化是傳統媒體轉型的最后機會》,http://tech.ifeng.com/a/20170428/44580427_0.shtml。

  ⑥《中國新媒體趨勢報告2017:通向媒體新星球的未來地圖》,http://tech.qq.com/a/20171120/025254.htm#p=1。

  ⑦《急剎車后短視頻行業路在何方》,http://news.iresearch.cn/content/2018/05/274296.shtml。

  ⑧陳國權:《2017中國報業發展報告》,《編輯之友》2018年第2期。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