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張昆:新聞學院院長的戰略思維【3】

2019年01月04日13:10 |
小字號

三、確定戰略規劃

在明確了學院的戰略定位之后,下一步重要的事情就是確定戰略規劃,為戰略的最終實現制定具體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到了這一步,院長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選擇。

所謂選擇,就是為了實現最高目標而放棄一些次要的東西。即有所為有所不為。最高目標是由許多具體的次級目標組成的,在一般人看來,這些目標都很重要,有時他們被次級目標“障目”,而看不到最高目標。但是由於精力有限、資源有限,新聞學院不可能四面出擊、面面俱到。而必須抓主要矛盾。諸葛亮的《隆中對》被譽為成功的戰略謀劃,由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但是作為大戰略家的毛澤東卻不以為然。他在評點《隆中對》時說,諸葛亮其始誤於隆中對,千裡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毛澤東深諳中國古代兵法,從《隆中對》的戰略失誤中汲取教訓,堅定地把“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確定為重大的軍事原則。英國學者邁克爾·愛略特·巴特曼稱毛澤東“既是最偉大的政治家,又是最偉大的軍事家”(注釋10)。新聞學院院長不是政治家,不是國家領導人,但是在學院這個層面,他立足於全局與長遠的戰略思考,也應該學習毛澤東的大局觀。在次級目標上要選擇最重要、最關鍵、具有全局意義的目標,集中力量實現中心突破。

戰略規劃還有四個重要的環節。第一個分解目標、任務,明確學院各個主體的責任。學院戰略目標的實現,院長當然負有主要的責任。但是院長只是學院的靈魂、領軍人物,其具體目標和任務,還需要學院各個組成單位、各個行為主體來承擔。誰能擔任前鋒,誰適合擔任后衛,那個團隊可以拿下這個重要指標,那個重要指標應該由誰來負責,院長心中應該有數。排兵布陣,事關戰爭的結局。學院戰略任務的分解,也是戰略規劃的重點。

第二個環節是劃分戰略階段。一個重大戰略目標的實現,總歸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對這一個長時段,不能夠等量齊觀。我們可以把它劃分為若干不同的階段,將總的戰略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個階段,如果每個階段的任務都完成了,總目標自然會最終達成。中國的抗日戰爭打了十四年,按照毛澤東的戰略設想,整個抗日戰爭劃分為三個大的戰略階段: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抗戰的歷史表明毛澤東的戰略規劃是正確的。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為中國制訂了三步走的戰略安排。第一步目標,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目標,1991年到二十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第三步目標,到二十一世紀中葉人民生活比較富裕,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共十五大報告又在完成了鄧小平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之后,又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第一個一百年,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一百年,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很顯然,兩個一百年是對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的具體化。這種戰略階段對於高等學校、對於新聞學院的發展同樣也是適用的。一個學院要達到戰略總目標,可能要經歷漫長的奮斗歷程,不可一蹴而就。必須把總的目標任務分解到不同的階段,這一方面可以減輕總目標的壓力,另方面有能夠讓我們及時地領略到奮斗的成果,鼓舞我們的信心。

第三個環節是確定戰略重點。一個學院總是由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科點組成,而每個專業、學科點又會匯聚身份不同、背景不同、學緣不同的學者。就個體而言,他們都會認同自己的專業、自己做的事情的價值。加上傳統的人文科學研究習慣於小農經濟個體生產的方式,不習慣於合作與協同。如果任由教師個人自由發展,就不會有合作,也不會有重點。這樣對老師個人而言,可能是堅持了個人的興趣和自由天性﹔可是對一個學院來說,沒有凝練,無法彰顯自己的特色。一個沒有特色的學院,在與其他學院競爭中,沒有絲毫的優勢可言。所以一個頭腦清醒的院長,必須心中有數,要知道學院的重點,將來可能突破帶來整體提升的關鍵點在哪裡,並且將自己可能控制的資源向那裡集中。所謂重點,是在全局的衡量中比較出來的。重點也是大事,它是相對於小事、非重點而言的。高明的院長應該能夠“議大事、懂全局。議大事,可以使我們有比較遠大的眼光,不然就會鼠目寸光。(注釋11)”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過去有很多研究方向,有很多的閃光點,但是在與同行的比較中又不很突出。后來下決心凝練學術方向,突出重點,將資源集中到重點上。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終於形成了今天三大方向:新聞傳播史論、新媒體研究、戰略傳播研究。力量集中了,亮點就更亮了。一旦重點取得突破,就會帶動整體大幅度提升。

第四個環節是決定戰略措施。當學院明確戰略定位,確定戰略規劃之后,最重要者莫過於採取具體的戰略措施。沒有具體的措施,什麼定位、規劃、重點,全部會淪為空話。作為新聞學院院長,是學院最高行政負責人,對學院戰略負有特別重要的責任。一般而言,根據學校章程和校長的授權,新聞學院院長可以採取如下措施,以確保學院戰略的實現。首先是學術隊伍建設。人是興業之本,沒有人就沒有一切。沒有一流的學者,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新聞學院。在這方面,既要從外面引進一流的人才,又要立足於自己培養,通過少量的引進人才激活存量。要採取措施保証優秀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其次是改革體制機制。一個國家、一個學院運轉是否順暢,其績效的高低,都與其體制機制有關。管理體制好,運轉流暢,人的潛力就能夠充分地發掘出來。在高校現有體制下,學院層面與體制機制相關的,涉及到管理的制度、規范,運行的流程、環節,激勵與獎懲,薪酬制度等。當學院站立在一個新的起點,瞄准了新的戰略目標時,原有的體制機制可能也會面臨著變革的壓力。其三是開放辦學。如今我們置身於媒介化社會,信息傳播系統與社會系統水乳交融,難以分離。大學中新聞學院與其他文科學院最大的不同,乃在於新聞學院面對著一個龐大的信息產業。隨著資訊傳播技術的進步,傳媒生態的轉型,新聞傳播教育對傳媒文化產業的依賴日益加深。再加上國際化、全球化的背景,新聞教育不能完全在校內辦,應該打開大門,開放辦學,向社會開放、向國際開放,走出去,請進來,在學校之外,努力從外部籌措更多的教學資源。其四是文化建設。學院的發展和競爭,不僅表現在硬實力,諸如物質和數據等方面,而且還體現在軟實力方面,它主要體現為學院的文化精神。新聞學院院長應該注意到,在新一輪的學科競爭中,軟實力佔有的權重會大大提升。

總之,新聞學院院長的戰略思維是院長對關系學院發展全局和長遠的根本性問題所進行的思考和謀劃,是一種的高級認識活動和智力活動,其思維的指向是針對問題或目標任務的整體性解決。“戰略思維能力意味著,要善於把解決具體問題與解決深層次問題結合起來,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善於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不能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善於把眼前需要與長遠謀劃統一起來,不能急功近利、投機取巧﹔善於把國內形勢與國際環境結合起來,不能閉目塞聽、固步自封。(注釋12)”從認知與思維的規律而言,戰略思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開始階段可能比較模糊,隨著戰略實施和現實的反饋,戰略思維會越來越清晰,由初期的粗線條,變得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周密。在這個意義上,院長的戰略思維是一個持續的迭代、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院戰略思考的主體始終是院長本身,雖然其間會有來自下面的種種反饋,但是戰略思維與戰略實施的指向,在本質上是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的。院長主體意識的強弱不僅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戰略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甚至會直接影響到戰略思維的精准性。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注釋:

1.2014年8月20日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2.劉獻君著:《高等學校戰略管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頁。

3.老子著:《道德經》第六十章。

4.劉獻君著:《高等學校戰略管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頁。

5.毛澤東著:“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結論”,《毛澤東文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78-393頁。

6.參見(美)艾·裡斯、與杰克·特勞特著,謝偉山、苑愛東譯:《定位: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北京華章圖文信息有限公司。

7.劉獻君著:《高等學校戰略管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8頁。

8.克拉克·科爾著:《大學的功用》,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0頁。

9.參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10.魯家峰:《毛澤東評點<隆中對>:諸葛亮戰略失誤在何處》,《學習時報》2017年02月14日。

11.朱九思著:《朱九思全集》,下卷,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版,第380-381頁。

12.人民日報評論部:《以戰略思維謀全局》,2014年3月5日,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