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9期

“五字訣”鍛造新聞輿論工作主力軍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加強隊伍建設的創新實踐

徐 鵬
2019年02月27日09:52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五字訣”鍛造新聞輿論工作主力軍

  如何加強隊伍建設,成為傳統主流媒體向新型主流媒體轉型的一個重大課題。徐報集團形成了“五加強、五增強”工作模式:加強黨管媒體,增強使命感﹔加強能力再造,增強緊迫感﹔加強文化建設,增強歸屬感﹔加強改革創新,增強獲得感﹔加強作風建設,增強責任感。

  隊伍建設 黨管媒體 使命感 歸屬感

  在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在致人民日報的賀信中,特別提出了“加強隊伍建設”的要求。這不僅是對人民日報的要求,也是對全國黨報的希望。

  總書記的這一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目前我國媒體人才隊伍的結構不盡合理,新媒體人才、復合型人才、專家型人才、國際化人才、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等高端人才極為緊缺。同時,傳統主流媒體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如何加強隊伍建設,成為傳統主流媒體向新型主流媒體轉型的一個重大課題。徐州報業傳媒集團以習近平新聞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導,在加強隊伍建設方面,形成了“五加強、五增強”的工作模式。

  加強黨管媒體,增強使命感

  在輿論環境、媒體格局、傳播方式深刻變化,意識形態爭鋒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要打贏新聞輿論爭奪戰,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堅守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增強理論修養,挺起精神脊梁。因此,能否鍛造一支堅持黨性、政治堅定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是貫徹落實好黨管媒體的首要條件和根本所在。

  一是強化黨性教育不動搖

  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不斷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將“四個意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將堅持正確導向貫穿於工作各環節、全過程,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切實把黨的領導有力體現在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之中,確保不偏向、不走調。教育員工堅定理想信念,擰緊思想的“總開關”。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扎實推進大調研活動,永葆底色,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堅守底線,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增強底氣,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在主題教育中激發出的工作熱情、進取意識,轉化為促進集團發展的強大動力。

  二是強化陣地管理不動搖

  強化意識形態陣地管理,把黨管媒體原則切實貫徹到各媒體、全領域、各環節、全過程,不給錯誤思想言論、非法有害信息提供傳播渠道。報道什麼、何時報道、怎麼報道,都要符合黨的要求、體現黨的意志,讓黨的聲音成為時代最強音。把好管理關口,抓好動態監管、長效管理,確保管理到位。抓好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加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排查和應對處置,及時做好敏感時間節點的網上輿論管控工作。加強新媒體管理,堅持關口前移、嚴格發布流程,配備業務強手、掃除審稿盲區,加強實時監控、堵塞發稿漏洞,建立獎懲制度、實施責任管理。積極審慎地開展好輿論監督,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三是強化監督執紀不動搖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深入貫徹落實黨紀黨規,強化權力運行監督。教育員工牢牢守住黨紀、黨規底線,時刻繃緊紀律規矩之弦。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與市委巡察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落實黨建各項制度,強化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突出“一崗雙責”,切實做到“兩手抓、兩手硬”,重日常、抓關鍵,使集團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結合實際,立足崗位,堅持問題導向,查找存在問題,明確整改措施,做到即知即改,立改立行。堅決摒棄唯發行量、唯點擊率、唯廣告論,對有償新聞、有償不聞,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加強能力再造,增強緊迫感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強不強,履行職責使命水平高不高,隊伍水平和能力是決定性因素。因此,我們加強能力再造,建設學習型報社,增強隊伍“本領恐慌”的緊迫感,掌握新技術,駕馭新媒體,運用新手段,提升融合發展新本領,適應傳播格局新變化。

  開設“名家講堂”,定期邀請中央媒體領導、省記協專家、知名大學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來講課,拓展員工理論與實踐視野﹔

  開設“交流課堂”,通過與先進報社互派新聞採編、媒體經營、新媒體技術等方面的業務骨干挂職或跟班學習,不斷提高員工業務素養﹔

  開設“學員課堂”,定期選派業務骨干去專業培訓機構學習,學習結束后,讓受訓的員工暢談學習體會,介紹先進經驗,使少數人所學為多數人共享﹔

  開設“網上學堂”,利用單位局域網“網上論壇”和員工微信學習群,組織採編人員進行業務大討論,提高員工學習的針對性﹔

  開設“流動課堂”,跳出報社看報社,開展“進名企、進名縣(區)、進名校、進名報”活動,開闊員工視野。

  通過開設五種學習培訓形式,培養新聞匠人,塑造融媒達人,打造經管能人,隊伍業務素養顯著提升。同時,積極實施人才引進計劃。根據事業發展需要,注重引進緊缺高端人才,改善和優化集團人才隊伍結構。目前,集團有2人成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有2人被評為江蘇省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有1人被評為江蘇省青年文化人才。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劉明榮獲“中國報業經營管理領軍人物”榮譽稱號,並當選為中國記協理事。

  實施人才培養引進戰略,使一批全媒型人才脫穎而出,促進了媒體融合快速發展。目前,集團已初步形成由三報三網、微博矩陣、微信平台、電子閱報屏、移動客戶端、戶外傳播平台構成的政務類和生活服務類現代傳播體系。集團新媒體集群擁有各類粉絲用戶350萬以上。“基於互聯網+的徐州報業智慧政務平台”獲評中國報業創新性十大平台,並獲得江蘇省省級現代服務業(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都市晨報榮獲全國都市報30強,晨報微信榮獲中國報業新媒體項目創新30強,徐州日報榮膺中國地市黨報品牌影響力十強。

  加強文化建設,增強歸屬感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對新聞輿論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使用、生活上真誠關心、待遇上及時保障。

  圍繞這一要求,我們在文化建設上著力,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強化媒體的軟實力,提升了集團的綜合競爭力。

  通過提煉“忠誠、敬業、創新、愛心”的團隊精神,凝聚員工人心。通過譜寫《報業之歌》,舉辦報歌比賽,提振員工精神。通過為員工過集體生日,營造“像家庭、像軍隊、像學校”的人文環境。通過制定《好員工標准》《好中層標准》《好領導標准》,提高員工的學習力、執行力、創造力。成立徐州市報業文聯,提高報業系統文化藝術創作水平,培養壯大文化藝術隊伍。成立集團工會分工會,充分發揮職代會的作用,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提高員工參與集團管理的積極性。

  徐報集團多年堅持舉辦文化公益活動。連續14年舉辦讀者節活動,增強與讀者的感情,提高服務群眾的水平﹔連續15年開展愛心助學活動,讓2500多名寒門學子圓夢大學﹔實施“壯苗扶智”工程,設立貧困助學基金,創新開展精准扶貧﹔“彭城好人”評選,倡導社會文明、鄰裡互助、家庭和諧﹔“十大孝星”評選,掀起尊老敬老熱潮﹔“微笑大使”評選,為窗口單位樹立服務為民的標杆﹔建設農家書屋,滿足農民朋友的閱讀需求﹔舉辦年文化論壇、端午文化論壇和春聯大賽,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成立“徐州公益聯盟”,整合徐州公益資源,推動公益事業發展﹔編撰出版《愛上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等書籍,為讀者打開認知徐州的新窗口﹔組織實施“徐州文化世紀傳承工程”,為徐州百年文化藝術史留下珍貴記錄……

  舉辦這些公益活動,在提升隊伍文化素質的同時,彰顯了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使徐報集團的公信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集團兩次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兩次成為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兩次獲得江蘇省新聞出版政府獎。

  加強改革創新,增強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這九個方面看似相對獨立,其實相互滲透、相互關聯。

  改革創新的突破口在哪裡?在優化體制機制。優化體制機制的路徑怎麼走?在“一轉變”“兩分離”“三改革”。

  “一轉變”,就是實施集團化管理,實現由“報社辦報”到“集團辦報”的轉變。實施資源整合,實行市場化運作,提高集約化管理水平。

  “兩分離”,就是積極推進體制改革,實施轉企改制,成立徐州報業傳媒有限公司,統管集團對外經營,實現編採與經營“兩分離”。建立現代媒體運行機制,完善集團預算管理體制,通過各種流程管理建設,真正實現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機制。整合報網微端資源,實施機構人員、組織架構、採編流程、平台渠道、機制體制等的戰略重組。新聞生產實現“滾動採集、即時發布,統一指揮、分口把關,立體呈現、多媒傳播”。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實現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三改革”,就是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用工制度。實施全員聘用制改革,通過多輪競聘上崗、雙向選擇,實現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換。建立以績效考核為主的薪酬分配制度,以崗定薪,按貢獻取酬,實現不同身份人員的同工同酬。規范相關福利待遇,建立起科學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真正實現職務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員能進能出的選人用人分配機制,不斷增強員工的獲得感,持續激發內生動力。

  體制機制的不斷創新,增強了員工的獲得感,激發了內生動力。徐報集團正按照確定的“1234”發展戰略穩步推進。即明確一個目標:建設現代文化傳媒集團﹔把握兩個重心:當好新聞輿論主力軍,爭做文化產業領頭羊﹔發展三大產業:繼續做強傳媒產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穩步推進多元產業﹔實施四項工程:媒體融合推進工程、產業轉型升級工程、員工能力再造工程、發展成果共享工程。到“十三五”末,將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建設成為具有較強媒體傳播力、區域影響力、市場競爭力和綜合經濟實力的跨媒體、跨行業、跨所有制的新型主流媒體。

  加強作風建設,增強責任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輿論工作者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

  按照這一要求,我們堅持“三貼近”原則,深化“走轉改”活動,強化“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理念,引導編採人員深入基層,多方面看變化,多維度想問題。圍繞輿論引導、新聞傳播和服務社會,培育錘煉人才隊伍,促進採編人員深入群眾“接地氣”,走進基層“抓活魚”,感知火熱實踐,總結新鮮經驗,思考緊迫課題,反映熱切呼聲。

  將“三解三促”聯系點、挂鉤扶貧村、街道社區作為實習培訓基地,定期組織記者編輯與基層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選派記者編輯到社區挂職,加強與基層群眾的聯系,提高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生產出一批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優秀作品。其中,《舞出鄉村新風採》《拆除村民心裡的“大壩”》《“村民議事”議出新活力》《鄉村微課堂 干部當學生》等10余篇精品稿件在人民日報重點版面和著名專欄刊發。有3件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其中1件作品獲一等獎),5件作品獲得江蘇新聞獎。

  (作者單位:徐州報業傳媒集團)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