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視野與計算推薦
——聚合類新聞客戶端編輯思維初探
摘 要:隨著大數據、雲計算、定向技術的發展及應用,聚合類新聞客戶端用戶的閱讀時間、地點、內容等“場景偏好”皆有跡可循。用戶行為的可溯性導致新聞編輯的重心慢慢由新聞生產向“場景消費”轉變,也決定了當下新媒體編輯中的場景視野﹔在大數據及消費者個性化的影響下,新聞編輯面對的消費群體更加具象,他們需要更加精准化的計算識別和推送服務。場景視野和計算推薦對編輯尤其是新媒體編輯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場景視野﹔計算推薦﹔聚合
中圖分類號:G20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2-0000-03
當前新媒體編輯領域正在擴大,雖然傳統編輯的報道策劃、版面安排、配置報道、標題及版面設計還在發揮其作用,但由於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用戶的人口統計學信息及閱讀的時間、地點、內容等“場景偏好”皆有跡可循。消費者個體的畫像在新技術的應用下逐漸清晰,這些變化導致新聞編輯的重心慢慢由新聞生產向“場景消費”轉變,場景視野成為了當下新媒體編輯的基本邏輯思維。以當前流行的聚合類新聞客戶端(APP)如“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為例,我們不難發現此類新聞APP自己並不生產內容,它們以消費者的消費場景為中心,利用技術手段鏈接各類內容,然后通過大數據的計算將內容精准推薦給不同的閱讀者,形成新的編輯工作方法,影響和提升著整個新聞編輯流程。
一、聚合類新聞APP
什麼是聚合類新聞APP?從各類文獻來看,並沒有一個固定和公認的定義。最早的新聞聚合實踐源自1997年網景(Netscape)公司開發的簡易信息聚合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它可以按照用戶的喜好訂閱站點的分類新聞。當內容有更新時,站點會根據用戶的訂閱將其關注的內容推送至用戶,使得其可以實現一站式便捷閱讀。后來出現關於內容聚合類的APP,這種內容聚合類APP是以讀者為核心,以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為主要傳播媒介,倡導信息內容價值,強調分享、互動、傳播和社交的全新內容聚合的個性化移動出版APP[1]。有一種觀點認為新聞聚合APP,就是聚合新聞的APP,一般通過網絡技術為支持,運用各種算法從互聯網中抓取不同類別的新聞,根據用戶的興趣進行個性化的精准的推薦。更加深入的認知是這種聚合類新聞APP使用深度鏈接來聚合內容。深層鏈接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鏈接技術將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作為獨立部分,在自己的平台上直接呈現。第二種是加框鏈接,聚合平台在 PC 端或移動端將顯示界面劃分為幾個獨立的區間,然后在特定的框裡將被鏈接網站的內容直接在自己的頁面上呈現,如今日頭條[2]。
二、聚合平台的鏈接服務是新型的內容編輯
1.新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整個傳播流程
依據經典的傳播學原理,傳播過程中有五個重要的要素,即五個W(傳播者、傳播媒介、傳播內容、受眾、傳播效果)。新技術的發展使得五個要素都發生了改變。首先是UCG(用戶生產內容)大行其道。在數字採集技術、手機等新媒體的發展下,原本由專業的新聞記者生產信息的傳媒行業生產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更加便捷的信息採集、記錄和傳播,使得人人都可以是記者編輯,用戶生產的內容成為新聞編輯面對的最大改變。以今日頭條為例,它以搜索引擎的方式,將眾多內容生產者的內容聚合到一起,將讀者感興趣的內容精准地推薦給個人,在這裡,傳播者不僅有傳統的媒體內容,還有若干個“頭條號”作者,大多數是個人媒體作者,他們依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能夠掌控的內容進行自我生產和內容傳播。二是傳播內容的無限性。原來編輯所面對的信息雖然內容及形式多樣,但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下,數量還是有限的。但是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生產者,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幾乎都能在第一時間曝光,空間的限制也在削弱,內容受時空限制越來越小,使得內容的生產具有無限性。三是傳播渠道的改變。除了傳統媒介外,新聞編輯要關注的渠道還包括多種智能終端,各種手機應用﹔以及由於VR/AR技術的發展而提前到來的可穿戴設備等,這些都是未來有效的信息傳播渠道。四是受眾更加個性化。新媒體時代的受眾個人意志覺醒,每個人都想成為不同於大眾的人。而受眾的個人採編能力的提升,受眾與傳播者身份界限逐漸消解,編輯工作有向受眾傾斜的變化。五是傳播效果的不確定性。大數據可以使得編輯抓住受眾關注的熱點,也會獲知受眾的信息偏好。但受眾偏向往往與新聞價值相悖,他們可能更加偏好低價的、娛樂的信息消費,編輯如何在內容與價值方面進行取舍非常關鍵。而通過標題黨來迎合受眾低俗的需求,往往使得傳播的效果並不可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