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2期

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改革的思考【2】

趙  燕
2019年02月27日13:54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二)結合多種教學方式 提升理論教學的吸引力

1、精選課堂的教學案例,強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的閱讀。

當今,傳播環境與媒介形態發展著巨大的變化,對於學生觀念的正確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選擇生動、典型的新聞報道作為案例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選擇主流媒體在重大新聞報道方面的成功案例,從輿論引導的原則、方法等多方面強化學生對於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認識程度,提高在實踐中的理論運用水平。同時,以教研室為單位,建立案例庫,從不同的體裁、題材、媒體形式入手,將案例分門別類,並配以理論分析,形成教學成果,提高整個教研室的理論教學水平。

在案例選擇方面,可以通過影像資料的加入,提高學生的興趣。理論內容的講授有時會給人以枯燥呆板的印象,而現今的年輕人對於視覺圖像更加感興趣。近年來,我們國家制作了一系列利用視覺影像反映時事的佳作,比如說《復興之路》《大國崛起》等,這些作品很好地將主題內容與影像技術結合起來[2]。課堂教學中可以將背景介紹、影像播放、理論講授結合起來,在引發學生思考的同時堅定對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信仰。

同時,可以選擇經典有代表性、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經典文獻,以課下閱讀、課上講解的方式使學生了解社會的變化,明確身上肩負的責任。也可以將文獻加以整理,編輯成《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學材料》,使教學系統化、具有承襲性。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理論學習與參與課堂的興趣[3]。

教師可以採用課上分組討論的方式,以當下的一個現實案例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的思考,並以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學生會自覺地找到理論與案例的結合點,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並且產生了自覺學習理論的動力,在獨立思考的同時進一步發現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現實指導意義。

近年來模擬課堂較為流行,比如模擬法庭,但是模擬新聞編輯室比較少見。有條件的高校如果可以利用資源創辦小型的中央廚房,在模擬的新聞編輯室內讓學生感受新聞生產的過程,可以在實踐中切實地尋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

(三)以“社會實踐”為突破口,提高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高校可以利用“小學期”“暑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或是成立“採訪小分隊”,讓學生從課堂走向實際生活,讓他們通過實踐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中感受調查研究、深入實際的重要性,了解新聞實踐與人民群眾廣泛而親密的聯系。實踐后,通過調查報告、採訪札記等方式強化學生的認知與感受。

當今的大學生對於國情與省情並不是十分了解,高校可以利用專業實習的機會讓學生深入革命老區、貧困山區,了解新聞傳播活動對於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性,了解黨和國家制定各項政策的緣由與初衷,強化責任意識。近年來,部分高校在“部校共建”的模式下,建立“馬克思主義新聞人才實踐教育基地”,以實踐調研、現場教學等方式,加強學生對於國情省情的了解與認識,在具體實踐中感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時代價值。

(四)開放辦學,組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優質教學團隊

高校可以通過“雙師雙挂”等方式,加強學校與業界的聯系。通過舉辦系列講座的方式,讓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記者走上講台,講授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拉近學生與實踐一線的距離。教師通過一線實踐的經歷,不僅可以將最新的媒體發展動態、實踐中鮮活的案例帶進課堂,而且通過實踐可以切身的體會新聞一線所需要的新聞人才應具備的政治理論修養,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同時,高校可以邀請相關的研究專家來校做專題講座,用以彌補本校教師的知識局限,豐富學生的認識[4]。

通過教師自身的不斷學習、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以及優質教學團隊的組建,使得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育形成體系,進而產生其強大的理論指導與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鄭保衛.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形成與特點[J].中國記者,2001(5).

[2]董小玉,秦紅雨.全球傳播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改革的思考[J].新聞大學,2012(3).

[3]梁艷青.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建設的教學改革[J].繼續教育研究.2016(7).

[4]李楠.新時期高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路徑探析[J].新聞戰線.2015(5).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