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9年第3期

Vlog中國發展現狀與前景淺析

賓振宇
2019年03月12日09:16 |
小字號

來源:《視聽》2019年第3期

摘要:vlog作為一種“舶來品”,在2018年的短視頻行業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盡管仍有抖音、快手這樣的行業標杆產品,但vlog憑借自身的優點,仍舊讓2018年成為了自身發展最關鍵也是最活躍的一年。本文通過介紹vlog的特點及其自身的優劣勢,分析如何在政府、平台、個人三方的合力下,推動vlog在2019年更好地提高市場份額,從而使其在短視頻行業佔有更多關注度。

關鍵詞:短視頻行業﹔vlog﹔內容生產

在中國,如果說2016年是“直播元年”,2017年是“短視頻元年”,那麼2018年可叫做“vlog元年”。vlog全稱為“video blog”,中文名譯為視頻博客或視頻日志。2012年,YouTube上出現了第一條vlog,a casual, conventional video format or genre featuring a person talking directly to camera,這是YouTube官方對vlog的定義。創作者通過拍攝視頻記錄日常生活,他們被稱為vlogger。

在國外,經過六七年的積澱,vlog已經成為成熟且有持續盈利模式的產品,2018年,YouTube每小時就會誕生2000多條vlog作品①,但在中國,這還是一片“藍海”,中國最早的一批草根vlogger應是海外留學生,他們在借鑒國外vlog創作方式的基礎上開始了自身日常的生活記錄,並把作品上傳到國內的社交媒體或視頻分享網站上,通過vlog內容分享,與國內網友形成一個社交圈,從而彌補背井離鄉帶來的歸屬感的缺失。截至目前,B站成為了國內最大的vlog作品集聚地,日均產量達上千條。

一、Vlog的特點

(一)時長介乎於短視頻與微電影之間

短視頻一般為15—60秒,微電影在幾分鐘到一個小時之間,vlog的長度則多為4—10分鐘,創作者一般是拍攝者,其內容主要與拍攝者親身經歷相關,受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更有生活代入感。

(二)制作過程較復雜

vlog需要在大量視頻素材的基礎上再進行剪輯和拼接,同時在制作過程中要做到不同片段之間的流暢“轉場”,以避免觀看的突兀感。這對拍攝者的技術手法、審美水平、設備的專業化都具有一定的門檻要求。同時,盡管是記錄日常生活,但並不代表內容可以粗制濫造,相反,每條vlog需要一個核心主題,內容必須緊貼這個主題。

(三)以時尚、美食、旅行、數碼產品開箱或者生活事件為主題

這些主題在真實的基礎上帶有趣味性、啟發性、引導性,在碎片化觀看時代,vlog的長度是其弊端之一,如何讓受眾在觀看過程中不會“快進”“倍速播放”是創作者要考慮的。而這幾方面主題,在內容的可觀賞性方面與vlog結合起到了如虎添翼的效果:vlog的時長足以清楚地交代一件產品或事件的重點與亮點,而vlog同時也需要這些優質的內容保証其質量,從而吸引更大的流量。

二、Vlog的國內發展現狀

與國外用戶的視頻觀看習慣經歷了長視頻——vlog——tiktok的逐步發展不同,國內的用戶呈現出長視頻——抖音——vlog的形式(盡管在時間上,vlog在國內的出現時間是早於短視頻的)。抖音和快手是2017年的爆款產品,大眾的高度參與,資本的瘋狂介入,傳播技術和載體的快速發展,都是短視頻平台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短視頻的時長有限,且目前內容已經呈現出高度同質化,且有低俗化傾向,受眾的熱度也開始逐漸減弱。市場急需一款新的視頻產品來引發新一輪的浪潮,在這種情況下,vlog開始走向了前台。2017年年初,國內便有小部分的vlogger進行創作,但被短視頻的風頭所掩蓋,經過一年多的積累,且在vlogger數量也緩慢增長的趨勢下,國內vlog的內容其實已經趨於豐富和飽滿,同時,在2018年年初國內就上線了“小影”這一專門針對短視頻剪輯的APP,使得制作vlog的技術門檻得到一定的降低,一閃和VUE兩個APP也具有視頻剪輯功能,用戶可以對自己的視頻素材進行剪輯、配樂、加濾鏡等操作。不僅如此,2018年微博和騰訊兩大國內互聯網巨頭也把目光放到了vlog上,微博vlog官方在2018年9月發出vlog正式召集令:在過往30天裡,發布超過4條vlog,就可以申請成為微博認証的vlogger。除了號召草根創作,微博還發起了“明星制片人微計劃”,依靠具有超大流量的明星和大V進行vlog的宣傳,使vlog進入大眾視線。在商業變現方面,微博也承諾給予廣告合作和加入MCN(multi-channel-network)機構的優先機會。騰訊則上線了一款叫做“yoo視頻”的短視頻產品,以“Vlog+Vstory”的內容革新,同時對作品進行創作補貼的方式引導vlogger入駐創作。

三、Vlog創作的門檻性

(一)視頻內容

盡管vlog記錄的是日常生活,但由於其需要大量的創作素材,這也“倒逼”著創作者在創作前就得做好拍攝的准備,如果單純地拼接一些雜亂的素材,這樣的vlog是不太具有大眾傳播的特性和優勢的。目前存在著頭部的vlogger圈子,這類創作者可以利用自己的作品達到大量傳播且盈利的效果,但對於普通的創作者而言,缺乏的不是渠道,而是流量。流量的積累需要時間,而作品的質量成為是否帶來流量最關鍵也是最核心的一步。德國奧芬堡高等專科學校教授馬斯厄斯發現,2016年YouTube的前3%創作者貢獻了總流量的99%,而在2006年,貢獻值約為66%。他對那些家長建議道,如果你有小孩想當YouTube明星,你最好“幫他個忙,趁早讓他死心吧”。②一條成熟的vlog僅是制作過程就需要幾個小時以上,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素材拍攝,以及對創作內容的“頭腦風暴”。與抖音、快手之類的短視頻相比,vlog絕不是一個任何人都有能力且有精力完成的作品。

(二)技術和設備

如何保証拍攝過程鏡頭的穩定,還有光線的把握、聲音的採集、環境的監控,都是vlogger們需要加以考量的。至於設備,初學者和愛好者可以利用手機等簡單的視頻錄制器進行素材的收集,但vlog需要高清畫面和鏡頭語言的流暢性的特點就使得主流的拍攝設備至少得保証有索尼A7 II、Go Pro級別的相機和配備的穩定器,有時還需要動用無人機。簡單的手機制作滿足不了大量的素材融合,視頻剪切需要中高端配置的電腦,專業視頻剪切軟件的學習也非一日之功,同時也並非所有人都樂於學習此類軟件的操作,這也無形增加了用戶創作的難度。

(三)審美水平

一個好的vlogger必須對身邊事物具有敏銳的直覺,通俗來說就是發現“美、趣、樂”。vlog在觀眾看來,大多是記錄日常生活的瑣碎事物,但在這些看似隨意且輕鬆的鏡頭背后,是創作者精心的布局,如何使vlog在10分鐘內的內容豐富且有趣,這和vlogger自身的審美水平是密不可分的,畫面的質感和具有藝術氣息的表達在極大程度上保証了vlog的質量,具有審美區隔是vlog的一大特點,注重差異化的呈現是凸顯人格魅力的重要原因。但同時也可能成為阻止了其成為“大眾爆款產品”的原因。

(四)創作者的人格魅力

vlogger作為自己視頻的主角,意味著在一條vlog裡必須反復地面對鏡頭,所以優秀的vlogger必須長著一副“與人為善”的面孔,需要讓觀眾產生一種可親近感。在vlog中,“記錄”“真實”“日常”成為了關鍵詞,一個優秀的vlogger應該是用戶和受眾身邊真實的朋友,有優點也有缺陷,在鏡頭表達的內容裡有喜也有悲,所以面對真實的鏡頭時創作者能否完整地呈現自己的日常狀態,是vlog的另一個要求。

(五)創作和觀看的疲乏期

Vlog是一種耗時耗力且可能還不討好的媒介產品,初涉者可能會出於“好奇心”嘗試進行vlog的創作,但從“記錄生活”的角度出發,用文字和普通的攝像相片就能達到的目的,為什麼還要耗費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時間來實現。而受眾在觀看vlog時,盡管時長在10分鐘以內,但由於vlog內容的混雜性、豐富性,且作者在剪切過程中無意會產生“彩蛋”,因此並不能做到“隔時觀看”的效果,即可以把觀看的10分鐘壓縮到5分鐘甚至更短(也許受眾一個快進,就錯過了有趣的畫面),因為vlog都已是經過海量素材剪切的畫面,所以要想完全體會創作者表達的主題,就必須完整地觀看下來,而這與新媒體時代受眾被培養出的“碎片式瀏覽”方式相悖。

四、Vlog存在問題與發展前景

(一)整體基數不高

盡管觀看人數和創作人數都呈上升趨勢,但vlog整體基數與抖音這類短視頻軟件相比,目前仍是“差之千裡”的。

在B站上搜索最高觀看量的vlog也才300多萬,抖音則有上億用戶。盡管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vlog圈子,但頭部vlogger創作的視頻質量和內容更多是在借鑒國外的優質內容,缺乏中國特色,這與目前進行vlog創作的群體有關,更多原因在於vlog仍舊不夠普及,不能讓更多接地氣的文化和人群與之接觸,從而碰撞出更多火花,而前面提到的上手性問題依然是其“隔離”部分受眾的原因。

(二)傳播平台是限制其進一步發展的因素

盡管B站上有眾多優秀的vlogger和vlog,但B站的受眾更多還是ACG人群,與國外的YouTube這種視頻網站相比,從體量到受眾,都不是一個等級的。而國內的視頻網站巨頭,如愛奇藝、優酷、騰訊等,主要以綜藝、電視劇為主,並不力推UGC內容,使得vlog難以往行政和經濟發展層面上更底層的城市和受眾靠近,這是傳播渠道上目前有待提高的地方。

(三)vlogger個人隱私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記錄日常生活是vlog的產品特性,創作者在拍攝過程中,會把周遭的景色和身邊的朋友剪進素材裡,這在無形中就暴露了自己的地理位置,現實的朋友圈,日常喜好和行為習慣等,當這些信息在網絡上經過放大之后,vlogger自身的人身安全就存在了隱患。同時,為了制造出更加吸引人的內容,創作者有時會選擇一些獵奇的事件,這對於自身的安全也是不利的。

(四)內容低俗化趨向

為了制作成高質量或者有亮點的vlog作品,在不斷壓榨創作者日常生活和靈感的同時,也會產生一批帶有暴力、色情、負能量的視頻,如果只是單純地記錄流水賬,我們可以稱其為“庸俗化”,而如果為了博取點擊量而拍攝一些有違常理的視頻,那麼就會導致“低俗化”。而隨著業余vlogger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對於“博取眼球”的渴望,這類低俗化vlog的出現在所難免。

(五)盈利空間仍有待開發

目前,除了極少數頭部vlogger可以通過與品牌主合作獲取額外收益,絕大多數的vlogger並不能從自身的作品中得到物質上的回報。甚至一些已有一定知名度的vlogger,從作品中得到的收入也微乎其微。B站上有一位5.8萬粉絲的vlogger,在其一條vlog中表示自己2018年從vlog中獲取的收入僅為2000多元人民幣。如何使更多的普通民眾從創作中不止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而且能夠在物質上抵消創作成本,這也是vlog能否繼續開拓其“疆土”的重要條件。

五、發展vlog的對策

(一)政府需要出台相關政策加強對內容生產和生產者的監管

2019年1月9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在官方網站接連發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和《網絡短視頻平台管理規范》,並列出21個方面,100條短視頻不得出現的具體內容,包括語言、表演、字幕、背景中均不得出現所提及的問題。對於短視頻的先審后播,對於短視頻內容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是國家正確引導短視頻行業良好發展的有力措施,vlog作為處於“上升期”的視頻形式,也需要在這樣的政策指導下進行傳播,從而更好地建立健康規范的網絡環境。

(二)平台需要加強自身建設

平台應大力推薦優質內容,監管不符合相關准則的作品同時,要在行業內部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當vlog愛好者未能從自身作品中取得心理或物質上的滿足時,vlog就會面臨瓶頸。此外,為vlogger提供更新穎和廣闊的商業模式平台,加強防范vlog博主的隱私泄露,都是平台的分內之事。

(三)個體需要加強自身的媒介素養和美學素養

對創作者而言,要創作出既有吸引力又有正能量引導的視頻﹔對於觀者而言,在面對vlog浪潮時,要樹立自身正確的媒介觀,明晰畫面內容背后的含義,避免斷章取義,還要尊重創作者個人隱私,增強網絡安全意識。

六、結語

Vlog作為2018年在中國走紅的視頻形式,借助資本和平台的發力,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與市場佔有率,也出現了一大批vlog愛好者,但目前整個容量仍有超大的提升空間。基於vlog的自身特點,2019年這類視頻形態或許不具有顛覆短視頻市場的能力,但作為“新貴”,卻是短視頻市場的一塊有效補充,所以vlog要發揮出自身優勢,同時在政策和平台、創作者和受眾共同的發力下,生產出更多優質作品,在這個具有巨大挑戰的短視頻行業實現穩步發展。

注釋:

①被短視頻取代!Vlog的底牌是什麼?[EB/OL].https://wemedia.ifeng.com/75097732/wemedia.shtml.

②Vlog在國外發展快10年了,不轉型依然很難[EB/OL].https://mp.weixin.qq.com/s/KgIEvl1KtOhSca8vcuA39g.

參考文獻:

1.吳洪莉,劉夢嬌.VLOG:短視頻下一個爆發點——基於B站的熱門Vlog視頻內容生產策略分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6).

2.張昕.Vlog的特點與發展趨勢——從視覺說服視角[J].青年記者,2018(17).

3.黃家聖.論視頻博客興起背后的傳播轉向[J].記者搖籃,2018(9).

4.隋岩,劉夢琪.視頻博客(Vlog)的內容特點及治理[J].學習與實踐,2018(11).

5.Vlog元年,沒有爆款丨新榜觀察[EB/OL].https://mp.weixin.qq.com/s/uDBI1YX6MmjHZlWgnqjpGg.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