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12期

守正出新,重構黨媒公信力優勢

——全媒體時代提升主流媒體公信力的思考

徐亞華
2019年03月27日15:56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守正出新,重構黨媒公信力優勢

  在傳播方式、媒體格局、輿論生態都發生深刻變化的當下,南通報業傳媒集團以問題為導向,運用系統思維,既守本源之正,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強化黨媒品格氣質,又緊扣時代脈搏,強化優質內容供給、加快媒體融合轉型,在提高黨媒公信力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公信力是媒體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媒體核心競爭力建設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傳播方式、媒體格局、輿論生態都發生深刻變化的當下,黨媒應發揮好新聞輿論主陣地、主力軍作用,重視並加強公信力建構。

  黨媒公信力優勢及困境探析

  媒體公信力,反映的是媒體權威性、信譽度、影響力。媒體公信力,根基在“公”,為國家利益、公眾權益鼓與呼,激濁揚清,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核心在“信”,視真實為新聞第一生命,客觀公正,平實描述事實,理性剖析本質。

  黨媒姓黨。人民群眾對黨委政府的認同、擁護、支持,是黨媒公信力的強大支撐。特別是地市級黨媒,與黨委、政府跟得緊、貼得近,因其接觸新聞源的直接性、傳遞信息的權威性、引導輿論的正確性,往往在本區域具有較高關注度,擁有其他媒體不可比擬的公信力。即使是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當下,黨媒仍被視為獲取可靠、權威信息的重要渠道。

  一代又一代黨媒工作者日積月累、持之以恆、薪火相傳,熔鑄成黨媒的操作規范、價值取向、品格氣質,這也是新媒體時代黨媒應對競爭、擔當作為、踐行使命的重要資本。但黨媒的公信力優勢,並非堅不可摧。虛假新聞、話語老套、失語缺位等,對黨媒公信力造成了較大威脅。

  新聞失真導致的公信力損害。虛假信息、不實報道,對媒體公信力的傷害最為致命。黨媒故意刊播虛假新聞幾無可能,常見的是面對媒體競爭,定力不足、報道失范、自亂陣腳。比如為搶時效片面求“快”,甚至把網上“線索”當做“事實”本身,丟掉了“把關人”的職責和擔當。金庸先生前不久去世后,有“金迷”感嘆:多希望這又是一次謠言!原來,十余年來,金庸先生幾乎每年都會“被去世”,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2010年12月中國新聞周刊微博未經求証即發出金庸去世消息,產生較壞影響,最終副總編輯引咎辭職。牽動人心的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原因已經查明,但過程中的輿情反轉,同樣值得反思。事件之初,網民對那位無辜女司機的聲討,源起媒體報道時使用了“據傳,事故系一女司機駕駛的紅色私家車橋上逆行所致”的說法,引來若干主流媒體轉發“加持”。不過吊詭的是,“據傳”二字在轉發中漸漸不見了。

  因循守舊導致的公信力消解。黨媒歷史悠久,也累積了一些弊端,比如曾經存在的過於追求“高、大、全”,脫離群眾、不接地氣等。一些黨媒報道官腔十足、內容乏味、語言老套,令人難以卒讀,直至“誰寫誰看”“寫誰誰看”。權威、嚴肅本是黨媒特征,但如果不從受眾對信息需求和知情角度傳播信息,將宣傳等同於新聞,長此以往,黨媒就有可能逐漸被邊緣化,公信力也將逐步消解。更糟糕的是,一旦受眾對黨媒的刻板印象固化之后,會造成對媒體公信力的持久傷害。

  失語缺位引起的公信力質疑。突發事件發生后,受眾對真相和權威信息最為渴求,黨媒的失語,不僅給謠言留出了滋生的空間,更會觸發受眾對黨媒的不信任情緒。面對輿情熱點,不敢發聲、不會發聲,不僅會讓受眾失望,還會引起受眾對黨媒其他正面報道產生質疑,助長“老不信”“偏不信”“總從反面看”“總往壞處想”的輿論怪相。失語或缺位,客觀上主要是受制於一些地方嚴厲的宣傳管控,主觀上則是由於媒體新聞敏感不強、漠視群眾訴求、引導能力缺乏。主客觀原因相互影響,會造成惡性循環。

  守正固本,強健黨媒公信力基因

  擁有強大的公信力,才能吸引受眾、引導受眾、影響受眾、說服受眾。互聯網促進了信息傳播加速,豐富了表達機會和方式,但狂歡之后終將回歸理性。全媒體時代,面對大量蕪雜信息,找到自己所需並判斷其真偽,是所有人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

  長期以來,黨媒以傳播黨的政策主張、記錄時代風雲、推動社會進步、守望公平正義為己任,權威、真實、深刻,構成了黨媒公信力的重要基因。輿論場上越是眾聲喧嘩、眾說紛紜,黨媒公信力越顯稀缺、珍貴。面對激烈的媒體競爭,守正固本,強健公信力基因,把獨特優勢轉化為競爭力優勢,是黨媒安身立命、履行好職責使命的不二選擇。

  堅持正確導向,用權威彰顯公信力。我們黨一直把黨媒作為執政的一種重要資源和手段,特別是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面的賦能,形成了黨媒的“必讀性”“必看性”“必聽性”。在新的輿論傳播形勢下,黨媒應保持定力和初心,以輿論導向的正確,凸顯黨媒的權威和特色。南通報業傳媒集團歷來堅持把政治站位擺在首位,把黨性原則挺在前面,強化對新聞宣傳報道的把關定向。注重突出主題主線,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黨的十九大以來,南通報業以《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專欄為主要平台,全力以赴做好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宣傳報道,理論輿論同頻共振、各類平台同向發力,引導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理解掌握思想精髓、核心要義,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並轉化為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的有效實踐。同時,作為地方黨媒,我們始終堅持緊貼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圍繞城市、產業、交通三大轉型,聚焦南通中創區、五山及沿江生態修復、地鐵等重大工程,凝心聚力、振奮精神,用高質量的新聞宣傳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在此過程中,抓住用好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重要會議、重大活動宣傳報道的首發優勢,不斷強化受眾對黨媒的信賴,彰顯公信力、擴大影響力。

  守牢真實底線,用理性維護公信力。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新聞職業道德的底線。以事實說話、以理性服人,才能維護好黨媒的公信力。守牢真實底線,需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客觀公正報道。突發事件發生時,黨媒第一時間發布准確、權威信息,不給謠言、炒作留下可乘之機。8月,受台風“溫比亞”影響,一段蘇通大橋“遇險”視頻在網上流傳,“大橋斜拉索被大風吹斷”的消息令人心驚。南通報業迅速反應,第一時間從權威部門確認,只是個別連接斜拉索和支架的阻尼器受損,對橋梁結構和安全性並不造成影響。有理有據、科學理性的釋疑解惑,回應了公眾關切,較好地化解了公眾恐慌情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既准確報道個別事實,又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這對我們守牢真實底線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地方媒體而言,就是要善於從高處著眼,站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高度,與黨委政府的所思所想“合拍”。南通報業與市12345熱線聯動,開設民心專列專欄,及時將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反饋給有關部門,幫助溝通協調,推動快速解決。同時,不回避敏感話題,加強議題設置針對性和敏銳性,重點選取人民群眾關心、黨委政府關切、各方合力推進的問題,並做到“內外有別”,公開報道的,角度放在反映情況、釋疑解惑、疏導情緒和推進工作上﹔不宜公開報道的,用好內參渠道,做到幫忙不添亂。

  做強主題報道,用高度強化公信力。重大主題報道,是黨媒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正確引導輿論的基本手段,也是黨媒擴大自身影響、鞏固主流地位的重大契機。結合市委市政府重要會議、重大活動、重要節點,南通報業注重用好高端資源,常態化推出系列評論、系列調研、系列觀察,在與其他媒體的同場競爭中,用深入全面、高度權威取勝。其中,沿海開發系列報道、綠色發展系列報道等,先后獲得江蘇報紙好作品一等獎。這些年來,“每逢重大活動必出特刊”已成報業集團特色,不少特刊被市委、市政府列為上會材料,產生較大影響。慶祝改革開放40年,是今年新聞宣傳的重大主題。集團編委會精心謀劃,精心組織,精准呈現,聚焦40年“人”和“事”,寫人與述史相結合,相繼推出了“家國40年”主題征文、“致敬改革年代”人物系列、“檔案見証南通改革開放”以及“改革開放再出發”縣(市)區特別報道、“激蕩江海潮”南通改革開放成就述評等,回望南通開放的壯闊歷史,觸摸江海大地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展示南通人民用奮斗創造美好生活的時代心聲。高規模、高強度、高質量的報道,為全市改革開放再出發營造了濃厚氛圍,也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好作品。

  擁抱創新,做大黨媒公信力“增量”

  新技術革命、互聯網沖擊,媒體行業正經歷數百年未有之變局。在這場角力中,黨媒既要守正固本,更需要以擁抱創新的心態,主動作為,努力把互聯網這一“最大變量”轉化為黨媒公信力的“最大增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這為黨媒進一步增強公信力指明了方向。

  健全渠道,打造新型主流媒體。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黨中央出台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關鍵在融為一體、合而為一,要著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近年來,與全國各級黨媒一樣,南通報業傳媒集團加快轉型步伐,全力推進傳統紙媒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2016年,集團明確了以移動客戶端“南通發布”APP為龍頭的“1+3”融媒體戰略布局,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走整合傳播的道路。今年,我們又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委關於媒體融合部署要求,以提升新聞輿論“四力”為指向,深化資源整合,實施流程再造,健全完善“策、採、編、播、刊、發”運行新機制,實現了全天候、多形態、立體化發布。新傳播格局的形成,使實時傳播成為可能,受眾可以在第一時間感受第一現場,彰顯了黨媒價值。目前,南通發布客戶端下載量近100萬,躋身全國政務新媒體(發布)“最具影響力品牌”50強。高效廣泛的傳播,也促進了報業黨媒集團公信力的整體提升。

  做優內容,多元表達主流聲音。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們對優質內容的需求不會變。在構建新渠道的同時,必須加強優質內容的供給。集團建立月度新聞策劃會機制、開展內容生產提升年活動,以貼近中心更緊、產品質量更優、傳播效果更優為目標,力求政務報道更精准更深入、典型報道更可信更可學、理論評論更及時更貼近、深度獨家更鮮活更權威、生活服務更時尚更親切、融合呈現更靈活更生動,用“主流聲音”的多元表達,更好適應和引領融媒發展。2017年,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我們攜手南通所轄的9個縣(市)區新聞中心,策劃實施“1+9”黨報全媒體行動,全方位、立體式講述“強富美高”南通故事。在行動期間,“南通發布”APP每天從早上8點至晚上10點進行圖文、視頻直播,先后有兩萬余人次參與,出現數篇10萬+稿件。黨報每天拿出重要版面刊登6至8篇現場新聞,南通網及官微、官博同步呈現。活動結束后,又推出系列深度報道、航拍集錦和書記視頻訪談。此次全媒體活動成為集團提升主流敘述話語魅力的一次有益嘗試,獲得江蘇省委宣傳部“點贊”,被評為“中國報業十九大融合傳播優秀作品十佳”。

  增強“四力”,打造一支主流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守正創新,重塑黨媒公信力優勢,要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讓黨和人民放心的主流黨媒工作者隊伍。在深化融合中,我們以一線採編人員為重點,正向激勵、考核倒逼,推進記者由單任務型向多任務型轉變、由動態報道型向深度報道型轉變、由跑機關型向下基層型轉變,努力沖破傳統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的束縛。以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為目標,集團搭建了黨員記者社區行、新春走基層、關愛一線牽等平台,常年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推動記者深入一線採訪報道,寫出“沾泥土”“冒熱氣”“帶露珠”的文章,多篇作品在江蘇省“走轉改”好新聞評比中獲獎。心中有方向,腳下有力量。集團加強學習培訓,強化制度管人,引導全體採編人員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正確輿論導向、正確新聞志向和正確工作取向,嚴守新聞紀律,樹立黨媒工作者正面形象,進一步夯實黨媒公信力。

  (作者系南通報業傳媒集團編委辦主任)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