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3期

對外傳播視域下江蘇紀錄片生產的四個意識

季  靜
2019年04月09日10:22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處於開放的文化語境中,包括紀錄片在內的影視作品的對外傳播重要性日益顯現。江蘇有著豐富的紀錄片創作題材和扎實的創作實力,但在海外版權輸出、受國際觀眾歡迎等方面表現欠佳,對外傳播能力較為薄弱。要提高江蘇紀錄片對外傳播效果,在內容生產上需要具備四個意識:文化意識、品牌意識、主體意識和合作意識。

關鍵詞:對外傳播﹔江蘇紀錄片﹔內容生產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3-0000-03

與新聞宣傳、影視劇相比,紀錄片的話語方式更具國際化特征,更容易被海外觀眾認同和接受。紀錄片作為國家文化傳播的便利載體,已成為外國人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江蘇有很強的紀錄片創作實力,也有豐富的創作題材,應當在江蘇的對外傳播中發揮更大作用。

江蘇紀錄片發展一直遵循中國紀錄片發展的脈絡。江蘇電視台是國內最早提出將電視紀錄片“平民化、欄目化”運作的省級台,紀錄片創作一直都在穩健而堅實地進行著,初步形成了以下幾種類型:以《雨花台》《1937南京記憶》為代表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以《鄭和下西洋》《中國大運河》為代表的歷史人文紀錄片、以《金陵商海路》《小康之路》為代表的展現改革開放成就的現實題材和以《絲的旅行》為代表的科普類題材。與江蘇紀錄片創作的繁榮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其對外傳播的薄弱,在海外版權輸出、受國際觀眾歡迎等方面表現欠佳。

當紀錄片的生產創作置身於對外傳播的語境時,因為傳播對象的變化而面臨與紀錄片制作強國的競爭,因此紀錄片的創作者需要“意識到自己的溝通行為並有意識地修正自身行為以提高溝通的有效性”①,所以,對於江蘇紀錄片的創作而言,需要有文化意識、品牌意識、主體意識和合作意識。

一、江蘇紀錄片生產的文化意識

紀錄片是文化產品,是對文化的記錄與傳承,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文化“軟實力”的體現。紀錄片的生產創作無法脫離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更帶有現實生活中沉澱已久的地域文化烙印。江蘇是文化大省,“從吳文化、漢文化、六朝文化以至於明清文化和民國文化,縱向形成了中國歷史文化的代際傳遞和開發潛力,其獨特的資源優勢、產業價值和文化元素具有明顯的可持續利用特征”②。可以說,江蘇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資源為紀錄片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如何將現有的文化資源轉化成紀錄片創作中的文化優勢,在江蘇紀錄片的內容生產中需要具備文化意識。

“文化的核心問題是人。”③作為紀錄片的創作者,其文化品位、文化觀念、文化認識所共同構成的文化意識,是打造精品紀錄片的保証。創作者的文化意識,首先體現在對選題的把握和駕馭能力上,創作者豐厚的文化積累和涵養使其在面對宏大選題時能夠精准把握創作方向,提煉創作主題。其次,創作者的文化意識還體現在對題材的深度挖掘上,決定著作品的思想內涵與深度。創作者對生活表象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並表現在創作產品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觀念上以及表現手段的創新上,進而通過媒介的播出,引起大眾產生共鳴,形成社會新文化和觀念,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變革”。④

“江蘇文化是一種充滿活力而又精致典雅,師法自然而又重視‘經世致用’,奮發進取而不斷以創造性開拓未來的優秀文化,為中華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是中華智慧中最優秀的文化形態之一。”⑤具體到紀錄片領域,新世紀以來江蘇的紀錄片工作者通過多樣的題材,以社會化、人文化、平民化的視角,詮釋著江蘇的歷史和人文內涵。以《1937南京真相》《雨花台》為代表的一批重大歷史題材紀錄片,立意高遠、主題鮮明,以大量豐富生動的細節來展現真實厚重的江蘇歷史文化﹔《鄭和下西洋》《西楚霸王》《梅蘭芳》等以與江蘇有關的歷史人物的生命軌跡展開敘事,借助現代媒體技術手段重現久遠的歷史人物和文化瑰寶﹔《昆曲六百年》以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嫻熟的視聽語言重現了昆曲藝術的唯美與輝煌,促進了古典藝術的當代復興。

江蘇紀錄片生產的文化意識不僅體現在將文化觀念和人類文化心理作為關注的對象,以聲畫視聽語言來書寫江蘇的地域風土人情,致力於促進江蘇地域文化的傳承與進步,還需要具備寬闊的文化視野。在對外傳播的語境中,紀錄片創作者需要注意由於文化差異帶來的“文化折扣”現象,每一種文化都有著各自的視野,文化的差異性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隻有充分尊重和了解目標受眾的文化特點、風俗習慣、審美心理等,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選擇紀錄片創作內容並採用有效的敘述方法和傳播路徑。

二、江蘇紀錄片生產的品牌意識

2011年央視紀錄頻道的創立和迅速崛起,標志著我國專業紀錄頻道媒體品牌的初步成型。而品牌建設將成為中國紀錄下一步發展的核心。

江蘇紀錄片的品牌建設,可以從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著手。梳理中國紀錄片的發展史,可以發現在不同地域文化的浸潤下,形成了“京派”“海派”和“西南少數民族”三個特色鮮明的創作群體,2011年以來的新一輪紀錄片創作熱潮又使得“陝派”“嶺南派”“渝派”以及山東紀錄片等進入到大眾視野,中國“紀錄片影像中的地域文化版圖不斷擴大,呈現出百花齊放之勢”。⑥在對國內的傳播中,江蘇紀錄片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樹立“坐標”意識,打造“江蘇化”紀錄片,從而形成江蘇品牌。要實現這一目標,紀錄片的類型化生產是可以遵循的路徑之一,結合江蘇現有資源和優勢,將商業化操作引入江蘇紀錄片創作生產的各環節,以解決紀錄片特征模糊和同質化等問題,在國內紀錄片市場上實現差異化競爭。

在對外傳播中,江蘇紀錄片在題材內容選擇上要兼顧地方性和全球性,在傳揚江蘇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時要尤其注重與世界文化的溝通融合,才能使江蘇紀錄片在走出國門的同時又能弘揚江蘇文化。要更好地實現對外傳播,使江蘇紀錄片在國際舞台上發聲亮相,需要進一步整合省內優勢資源,做好題材規劃,凝練創作方向,打造一批能夠體現江蘇文化內涵與創作特色,同時又具備國際化話語表述方式的優秀代表作品,向體量化、規模化趨勢發展。

由江蘇廣電總台與美國A+E電視網合作拍攝的紀錄片《南京之殤》首次嘗試完全用西方人的視角和表達方式去講述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該片於2017年12月13日在美國歷史頻道首播,在南京大屠殺發生80周年的重要時刻,從國際傳播層面讓更多西方觀眾了解到二戰期間發生在中國南京的這一人類浩劫。《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第三季)2017年6月3日起在BBC播出,成功實現了在中英主流媒體的同步播出。隨著越來越多江蘇紀錄片在海外的成功播出,將有助於開啟江蘇紀錄片國際傳播格局,逐步樹立江蘇紀錄片品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