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把握電影產業發展新機遇 從電影大國向強國邁進

秦 勇
2019年04月11日06: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把握電影產業發展新機遇(光影視界)

  圖為:電影《十八洞村》劇照。 制圖:蔡華偉

  圖為:電影《大魚海棠》劇照。 制圖:蔡華偉

  圖為:電影《一代宗師》劇照。制圖:蔡華偉

  圖為:電影《妖貓傳》劇照。制圖:蔡華偉

  核心閱讀

  未來,中國電影產業若能及時抓住電影技術創新、內容精品打造、分眾與衍生消費趨勢、智慧影院建設等機遇,就定會乘勢而上,加速實現電影強國之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經歷了生產單位轉企改制、組合院線、民資入影、融資上市、“互聯網+”融合等重大產業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更以法律形式體現出我國推動電影產業化、實現電影強國戰略的決心與信心。

  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銀幕數量、觀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但要清醒認識到,在電影產業收益、產業鏈完善度等方面,我國電影產業與世界電影強國仍有差距,同時也存在巨大潛力。在網絡技術與數字通信飛速發展的時代,更需把握電影產業發展新機遇。

  乘風破浪、百舸爭流,中國電影產業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

  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電影產業乘風破浪,於改革中發展,在挑戰中進取。整體上呈現出穩定增長的繁榮態勢、構建起充滿活力的產業格局,電影產業逐步成熟:電影制作、發行、放映日益專業化,分工日益精細化﹔電影產品類型日益多樣化﹔電影產業發展日益規模化,電影企業集團實力增強,頭部電影不斷產生﹔電影的衍生開發規模效益顯現。

  近年來,《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電影產業促進法》等法規法律相繼出台。電影市場充分引入競爭機制,形成新老電影公司百舸爭流、競爭奮進的局面。電影工業基礎不斷夯實,技術水准不斷提升,各類數字影視制作基地紛紛建立,數字影院普及到縣,我國3D銀幕數量穩居世界第一。通過“一帶一路”交流、電影節、國際展映等方式,我國電影產業的國際影響力穩步提高。

  一系列數字見証著我國電影產業的迅速發展與蓬勃的產業活力:2016年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銀幕數量最多的國家﹔在電影制作數量方面,我國穩居全球第三位,2018年我國共生產各類影片1082部﹔2018年取得609.76億元的票房成績﹔國產電影所佔票房比例取得優勢地位,2018年國產片票房佔總票房62.15%……

  面向未來,中國電影觀眾與市場的不斷成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方面,中國電影消費內需強大,受眾觀影需求日益增長,2018年觀影人次達17.16億,但人均僅為1.23次,提升空間巨大。另一方面,國內資本投資電影活躍,當下已有1.2萬多家影視公司,講好故事、演好角色、打動人心、贏得口碑,已逐漸成為電影市場的創作主導。全行業將更加注重電影的社會效益,良好口碑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帶來電影產業的良性循環。

  同時,互聯網對原有電影產業格局帶來巨變,更伴隨著創新、創造的新機遇。互聯網已融入電影產業各個環節,傳統電影公司、獨立制片公司與互聯網公司正在逐步開展全產業鏈合作。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升級改造,以互聯網為助力的中國電影產業將獲得進一步發展。

  揚長補短、正本清源,努力構建有活力、規范化的電影產業體系

  目前,我國觀影市場體量越來越大,資本參與電影制作、發行、放映日趨活躍,電影產業各環節與互聯網密切結合,這些優勢要繼續保持,將市場向海外、向國內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區、廣大農村地區繼續延伸,引導資本理性投入與良性運轉。同時,也要及時發現中國電影產業發展中的問題,揚長補短、正本清源。

  例如,近年來金融資本與電影產業的充分融合,推動了電影產業的發展,但也存在急功近利的“短視”問題﹔過度使用“IP+流量明星”的電影生產模式,影響了影片質量﹔放映環節存在的一些問題妨礙了正當競爭﹔互聯網大數據的真實、網絡評分的公正、利益涉及方避嫌制度等,都需相應的措施予以保障。這些問題的解決,既需要政府各部門、行業組織聯合起來,加強監管與治理,更需要從業者加強自律意識。

  產業生態健康了,方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揚長補短目的就是要打造規范化的產業體系,營造促進電影產業良性發展的法制環境。電影產業作為綜合產業,未來應著力建構一套綜合的電影產業監管體系,將相關行業適用電影產業的管理細則與監管手段豐富進來,不斷細化、深化對電影產業具體問題的監測手段,充分利用網絡大數據、智庫研究報告等方式,對發展趨勢與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預測。

  還需注意到,我國電影產業偏重於影片制作、影院放映等市場硬件基礎的建設,基於“制作—放映”的“衍生”環節發展相對薄弱。以美國電影產業為例,其電影票房佔其電影產業效益30%,70%的產業效益來源於電影的版權授權、主題公園運營等衍生品開發。中國目前電影衍生產業收入尚不到電影產業收益的10%。電影票房市場自身體量有限,衍生產業是中國電影產業未來邁向強國之路亟須拓展的領域。

  重點發力、搶抓先機,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式發展

  中國電影產業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式發展,要抓住新時代新機遇,領先一步,方能實現電影強國的目標。

  從黑白到彩色,從平面到立體,從膠片到數字,電影產業的發展進步始終貫穿著科技、藝術的交融與革新。好萊塢電影《阿凡達》開發出領先世界的3D虛擬影像攝影、面部表演捕捉等技術,以逼真視效震撼世界﹔《流浪地球》以高水准特效、具有中國內涵的故事,在海內外口碑票房雙豐收。裸眼3D/4D技術、虛擬現實的VR技術、混合現實的MR技術、全息技術、全景聲技術等,為實現電影技術的突破提供了新機遇。

  在電影宣發領域,分眾電影很可能生成未來的電影紅利市場,私人化、定制化與消費的個性化、體驗化將成趨勢。發行企業要及時研究受眾觀影心理與分層的變化,多樣化地進行電影宣推,及早做好老電影、復映電影、文藝電影等分眾電影市場渠道。同時,電影宣發要“走出去”,抓住推廣機遇,講好中國故事,搶佔被國外院線忽略的“冷”檔期、細分觀影市場。

  “互聯網+”有極強的產業鏈整合作用:網絡文學作品給電影制作提供了內容資源﹔網絡大電影已成為我國電影產業重要的“亞院線電影”﹔使用移動APP,我國網絡售票與選座服務全球領先﹔網絡社交媒體助推電影衍生產品的開發與推廣﹔網絡大數據為電影產業投資、創作生產提供方向……

  伴隨基於5G通信技術的移動互聯的推廣、人工智能的普及與提高、智慧社會的建設,“互聯網+”仍有整合電影產業鏈的發展空間——利用高度的互聯互通,打通電影產業鏈與現實生活的時時聯系:依托萬物互聯技術,可將電影生活場景化﹔打造雲平台,減少轉化環節,進一步打通創作、版權、制作之間的聯系渠道﹔利用移動APP,連接智能汽車,對接智慧影院,創造觀影休閑“一站式”體驗﹔利用網絡大數據,深化分眾電影消費,打造充滿個性體驗的電影定制消費﹔加大網絡互動程度,活躍創作、生產與觀影之間的互動……我國現有網民規模已達到8.29億,擁有巨大的電影消費潛力。網絡與通信技術的發展將最大程度促成這種消費潛能轉化為現實。

  未來,中國電影產業若能及時抓住電影技術創新、內容精品打造、分眾與衍生消費趨勢、智慧影院建設等機遇,就定會乘勢而上,加速實現電影強國之夢。

  (作者為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