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4期

電視新聞採編面臨的問題及改善途徑探析

孫  荔
2019年05月15日09:09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隨著大眾傳媒的出現與普及,使得電視新聞迎來更多的挑戰,對於新聞採編工作來說,如何應對當前的形勢,就成為文化傳播的關鍵所在。隻有通過合理的採編,才能夠保持創新性和吸引力,才能在新媒體環境下讓電視新聞取得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從而掌握輿論的主動權。考慮到新聞是電視不可替代的節目,隻要新聞報道本身充滿靈性,採編人員擁有高超的技術,那麼就一定能夠具備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幫助電視穩定受眾心中的形象,而這就是電視新聞編輯與採訪人員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採編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4-0000-02

就本質來看,電視新聞採編相對復雜,不僅體現在其工作流程上,同時也表現在採編工作的本身。在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採編面臨新興技術的沖擊,使得其需要進行對應的改變。在面對不斷變化的時代下,電視新聞想要做的更好,就需要勇敢的接受挑戰,為后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一、電視新聞採編面臨的問題

(一)容量偏小,編排布局難

相較於現有的新媒體,電視新聞信息容量相對偏小,並且其內容自然也不夠豐富,呈現出來的情況不夠細致,並且傳播及時性偏低,這樣會影響其傳播的廣度。因為受眾時間、所在區域等影響,這些問題就會對電視新聞的傳播力度、豐富度、廣度等帶來直接的影響[1]。

(二)時效性較差,節目類型單一

除開現場的報道之外,傳統媒體在傳播的方式、廣度以及速度方面都與新媒體相去甚遠。在新媒體環境支持下,新聞報道主要是通過不同的畫面與音樂來滿足觀眾需求,通過聽覺和視覺的雙重刺激來吸引觀眾,從而讓觀眾在信息獲取中感受到趣味。但是電視新聞其本身的傳播方式單一,大部分都屬於被動接受,這樣會讓觀眾產生枯燥無味之感,再加上節目本身的創新意識不足,這樣就會降低觀眾的實際數量。

(三)傳播渠道過窄,時間相對固定

電視對於觀眾吸引力偏小,並且實際的觀眾數量也不樂觀。新媒體主要是通過有效的傳播渠道,通過各種技術平台,去發現更具意義的新聞,從而提升新媒體信息的閱讀量與新引力,避免觀眾處於被動接受信息的狀態[2]。

二、電視新聞採編工作實施的改善途徑

在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下,必須找到合理有效的採編新途徑,這樣才能保証電視新聞採編工作的有序開展。

(一)選擇靈活化的採訪形式

在開展電視新聞採編工作的時候,其新聞內容就直接決定了具體的形式,而採訪就成為關鍵性因素,通過採編,在採訪工作完成之中,就可以圍繞具體的事實來進行對應的調查。在進行新聞採編過程中,還需要與各種人員打交道,考慮到出生、經歷、年齡等各種差異,還需要採編人員做好採編方式的把握。第一,採訪本身就屬於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得急功冒進,切忌心浮氣躁。第二,在提問中要把握好時機,並且要做到恰到好處的提問。第三,關注採訪細節,也就是要懂得察言觀色,能夠利用合理的問題來進行主題式的引導,進而了解被採訪者的反應。

(二)運用民生報道,讓採編方式接地氣

正所謂:社會即民生。最近幾年,國家對於民生關注度也在不斷的提高,尤其是在十八大以來,新聞報道之中出現了眾多關於民生的問題。作為採編人員,就需要具備高超的服務意識,能夠落實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宗旨,利用關乎人民的話題,將人民的真實訴求反應出來。另外,在報道形式方面也需要做好合理的調整。作為新聞採編人員,本身需要擁有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能夠適當的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在調查與分析民眾的時候,要求深入實際區域,分析實際情況,確保判斷的准確性。節目的設計與編排也需要充分的接地氣,不同地區新聞播報的形式有所不同,如地方電視的受眾主要是農民,那麼就需要讓新聞節目偏向於簡潔明快,通俗易懂的方向,不能利用傳統的宣教模式來呈現,最好是選擇農民的語言來回答其困惑[3]。

(三)找准切入點,合理報道

電視的新聞採編人員,在進行採訪的過程中還需要選擇對應的切入點,恰當的切入點,才能夠讓採訪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最終了解到自己想要獲取的信息。合理的選擇切入點,還需要全方位的分析被採訪者的出身、年齡、經歷等,並且能夠准確的把握被採訪者的心理。如,作為地方性的電視新聞,就需要基於農民的角度去分析、去思考,從而利用與農民語言相貼近的方式來解讀黨政方針,從而將電視新聞的社會效用完全發揮出來。

(四)實現人才轉變,提升服務意識

電視新聞一直都在倡導內容為王,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擁有價值的信息,才是受眾真正想要得到的。在面對海量信息的時候,還需要做好對應的選擇,這對於採編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就是非常重要的。隻有將採編工作人員的基本素質提升,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之中篩選出具有價值的信息,才能夠在新媒體環境帶來全新的發展。對於新聞採編工作人員而言,擁有進步意識,才能實現自我的不斷豐富、充實,才能在日常的鍛煉之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另外,新聞採編人員本身還需要具有較強的專業精神和新聞敏感度,能夠基於不同方位來做好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其中最為重要的在於,身為新聞採編人員、管理人員,還需要將個人的綜合素質作為評定一切的標准,而不是僅看學歷等因素。

在新媒體環境下,海量信息讓人們無法捕捉真實的信息,並且現階段也存在較多的虛假信息。在面對這一種情況的時候,作為新聞採編人員,就需要多元化的進行新聞事件的求証,並且在求証之后進行多方的報道。利用多元化的求証,不僅可以確保新聞事件良性的發展,同時也可以彰顯出新聞的基本價值。從人才轉變方面來看,除開專業性提升之外,還需要考慮到新聞採編人員基本的品行。隻有擁有良好的基本職業素養,才能讓新聞採編工作做的更好。當擁有專業素質之后,新聞專業人員還需要將自身的品德提升上去,隻要心中擁有群眾,那麼就一定可以將服務人民的宗旨真正貫穿於日常的生活與工作中去[4]。

(五)轉變監管方式,迎合採編需求

基於監管轉變來看,主要是針對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增大對電視新聞採編的監管,能夠從根本上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基於監管層面來實現採編工作的轉變,不僅需要讓所有的採編人員都認識到事件本身的重要性,並且還能夠為採編工作人員帶來更多的動力,因此,就需要從下述幾個方面加以實施:第一,實現法律的建立健全,並且實現法律的細分化。特別是針對傳統電視媒體的走向需要做好對應的闡釋,針對融媒體所面臨的事情解決方法一定要做出對應的規定。第二,完善監管機制。如,可以按照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成立對應的調查小組,然后通過調查小組來進行監督處理。對於部分違法亂紀的人員需要給予對應的處罰,讓其認識到事情本身的嚴重性。第三,相關部門還需要利用政策來服務電視新聞編輯的持續發展,這樣才可以為新聞採編工作打開方便之門。另外,從制度上實現對編輯方式的轉變,這樣才可以將原本線性編輯方式逐漸朝著多向互動編輯方式轉變,強調電視與受眾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這樣可以提升電視新聞採編之中受眾的實際參與度,才能滿足受眾的個體化需求。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下,還需要了解新聞採編的對應問題,並且針對問題做好持續性的改進,這樣才可以滿足電視新聞的發展需求,但是這對於每一位電視人都是任重道遠的,也隻有全方位的貫徹和實施,才能將問題真正的解決。因此,希望在今后的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採編研究中,能夠更有針對性,從而實現電視的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姚紅軍.新聞採編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轉型及發展[J].記者搖籃,2019(1):60-61.

[2]黃福祥.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採編的特點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9(1):238-239.

[3]李文輝.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採編工作模式創新研究[J].傳媒論壇,2018(24):18-19.

[4]鄒述凱.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採編的特點及創新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8(23):183.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