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自制訪談節目的創新與發展——以《透明人》為例
摘 要:隨著網絡綜藝的興起,資本大量涌入網絡自制節目領域,促使網絡自制節目行業向垂直化、優質化發展,在節目形式與內容上都形成了多樣化的創新路徑。《透明人》是一款短視頻與網絡自制節目結合的訪談類節目,具有人格化傳播、選題靈活新穎、多渠道分發等特點,在制作過程中,節目不斷對娛樂性與深度進行平衡,體現出極強的創造力與生命力,為網絡自制節目的創新提供經驗。
關鍵詞:網絡自制節目﹔短視頻﹔透明人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4-0000-03
隨著媒介融合的進程不斷推進,視頻產業迎來了多屏時代,基於網絡視頻平台的網絡自制節目也應運而生。傳統電視訪談類節目面臨著嚴重的同質化問題,導致觀眾逐漸產生審美疲勞,網絡自制訪談節目則依靠其自由的節目形式與寬鬆的監管環境進行積極創新,形成獨具一格的節目特質,為訪談類節目帶來了新的發展。《透明人》是米未傳媒於2017年6月推出的短視頻訪談類節目,由姜思達擔任主持人與制片人,通過高信息密度和快節奏剪輯形成了嶄新的訪談類節目形式,截止2018年3月共上線了五個單元。2017年10月,《透明人》第三單元就獲得了千萬商業贊助,第一期單日點擊量達300萬,成為短視頻領域的新的爆款產品,該節目的形式與風格也為訪談節目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啟示。
一、節目創新路徑
(一)主持人風格鮮明,重視人格化傳播
《透明人》與其主持人姜思達的關系之緊密,在一些方面上甚至超越了傳統電視訪談節目中主持人與節目之間的聯系。主持人姜思達不僅負責在節目中出鏡與嘉賓對話,還作為制作人把握了節目整體風格與內容的主導權,因此,《透明人》的成品質量與姜思達本人的能力緊密相連,主持人獨特鮮明的風格貫穿了節目始終。
訪談類節目主持人能夠以自身鮮明的特色成為節目的顯著標志,其積極主動的傳播能夠促成節目的人格化傳播。[1]在傳統訪談節目中,主持人雖然會在交流過程中適當展示自己觀點,但其目的仍集中於引導嘉賓談論話題和嘉賓自身,但對於網絡自制訪談節目而言,主持人自身的主動性與主體地位能夠得到更多的凸顯,人格化傳播的特征也更加顯著。從辯論類節目走紅的姜思達因極強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已經形成了具有辨識度的個人IP,《透明人》節目的制作也圍繞姜思達這一IP特性展開,姜思達在採訪嘉賓時,不僅通過提問來引導嘉賓發言,也會正在談話中圍繞一個話題積極提出自己的觀點,甚至節目的中途或者結尾會專門加上姜思達的點評段落,充分展示主持人的思辨過程和個人風格。如在《姜思達對話TFboys土豪粉絲團》一期中,嘉賓講述了自己偷帶相機進節目現場的經歷,節目插入姜思達點評段落,指出這是一種違背契約的行為。還有在《老頭養11個仿真娃娃當女兒》一期中,姜思達以文字形式寫下“何為‘正常’,如果把大多數人的選擇定義為‘正常’,那離叔恐怕不太‘正常’……”的評論。主持人不僅是一個傳遞信息的橋梁,還是信息的生產者,通過積極與觀眾交流,引導觀眾思考,達到人格化傳播的效應。
(二)選題靈活新穎,注重節目思想性
沒有了傳統電視節目時長和監管上的制約,網絡自制類節目往往在形式上更加自由靈活,選題也更為大膽新穎。傳統電視節目的受眾覆蓋面較為廣泛,要顧及不同年齡、階級、團體的觀眾,盡量避免爭議性內容[2],而網絡自制節目更傾向於向特定的受眾群體進行傳播,如《透明人》的用戶定位便是知識水平較高、樂於接觸新事物的年輕人,同時,制播周期的縮短也有利於其對熱點話題的追隨。
《透明人》每期題材都是迥然不同的,它的採訪對象有另類的明星組合、電競選手、自媒體網紅還有酒癮患者、空巢老人、相親角的父母,甚至還有主持人姜思達自己,形形色色的被採訪者來自社會各個角落,在訪談中展示自己的生活狀態與內心世界。面對各種當紅的、具有爭議性的話題,《透明人》在節目中展示出了一種包容的態度,不僅訪談過程中注重挖掘人物真實的狀態和想法,還致力於加強節目的思想性。如在與馬戲團馴獸師對話一期中,節目在結尾提出了“使用動物的合理范圍是什麼,為什麼?”“哲學意義上,動物是否具有‘道德地位’和‘道德權利’”等問題留給觀眾思考。可以看到,《透明人》雖然選擇了一些熱點話題,但在對話題的討論中增加了新的事實依據和真實的人物現身說法,引導觀眾在更切實的信息基礎上完成對話題的思考,並非為了達成共識,而是為了“和而不同”。
(三)傳播渠道多樣化,發揮融媒體特性
隨著各類移動終端的發展,用戶在使用媒介的習慣上呈現多屏互動的特點,以網絡平台為傳播載體的網絡自制節目有先天性的技術優勢,能夠在充分迎合受眾使用習慣的基礎上,採用多樣化的傳播渠道。《透明人》除了會在愛奇藝、騰訊視頻這樣的視頻網站上線之外,還會通過微博、企鵝號、秒拍等自媒體平台發布節目,充分發揮自身作為短視頻體量小易傳播的特性,在多渠道進行傳播。媒介融合意味著觀眾信息採集渠道的融合[3],《透明人》開通了多條互動渠道供觀眾進行反饋,視頻網站的彈幕、評論,自媒體平台的留言,社交媒體的話題討論都成為節目獲得觀眾信息的渠道,在對觀眾信息進行充分採集和分析后,節目能夠第一時間在內容和剪輯方式上做出調整,以提供更好的觀看體驗。從《透明人》已上線的五個單元來看,雖然跨度不過一年時間,但節目的風格和形式已做出了多次改變,這些調整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深入的用戶分析。
此外《透明人》也充分發揮融媒體特性,以文字、圖片、視頻片段的形式進行多角度、層次不同的傳播。在每一期視頻上線后的當晚,姜思達的自媒體“思達帕特”便會推送文字追評,以更加深度全面的視角探討選題,也讓觀眾參與話題的深度討論。微博上則通過將每期節目再分段為1分鐘左右的視頻和一些花絮進行輕量化傳播,融媒體的傳播特性使觀眾對每期節目能夠有多視角的觀看體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