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9年·第1期

以線索新機制應對新媒體基層報道的弱化

馬欽麟
2019年05月17日13:31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以線索新機制應對新媒體基層報道的弱化

  隨著傳播載體的演變,各地方主流新媒體在追求時度效的過程中,更多關注和傳播時政、經濟及都市類熱點新聞,對基層新聞的報道明顯弱化,與傳統報道形成鮮明對比。新媒體報道方向的兩極分化,也引發地域主流媒體報道同質化、基層自媒體低俗化等問題,亟待地方媒體創新理念,查出原因,思考應對方案。

  新媒體 基層報道 兩極分化 線索新機制

  報道方向兩極分化成因分析

  通過對湖北、山西、甘肅、寧夏等地方主流新聞客戶端內容發布情況的統計,筆者發現,新媒體對基層報道力度較弱,報道方向呈兩極分化趨勢(如表1、表2所示)。

  在四地客戶端首頁上,基層報道佔比僅10%∼19%,且融媒體內容產品非常稀缺﹔地方頻道普遍內容發布少,且更新慢﹔視覺頻道應用不充分,基層報道佔比不高﹔社會、民生等頻道基層新聞較多,但以公檢法司和社會類報道為主,基層典型人物、故事等綜合類報道罕見﹔有3家客戶端不夠重視圖解、視頻、H5、VR等報道形式。

  地方主流新聞客戶端(不含廣電)新聞報道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僅省會城市主流新聞客戶端首頁新聞與省級黨端同質化率最高達到了50%,普遍在30%左右。

  各家新媒體均將關注重點放在了全國熱點和本地時政、經濟類報道方面,首頁新聞多為“權威發布”“重磅”“快訊”等報道形式。一頭熱,一頭冷,導致一方面新媒體傳播內容同質化日趨嚴重,一方面基層新聞富礦卻無人開發。

  基層到底有沒有關注點?能不能採用融媒體形式報道?筆者舉3個發生在自己微信朋友圈裡的例子:一位60多歲的大媽在參加某鄉鎮扶貧知識問答中成為答題王,獲得一堆牙刷、牙膏和毛巾獎品﹔國家級貧困區某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召開收益分紅大會,股民在擺放著一大摞現金的會議現場坐等分紅﹔一名農村山區四年級留守女學生,家裡的一堵牆上貼滿了她獲得的18幅獎狀。3條線索故事性強、畫面感強、時效性強,是制作融媒體新聞產品的好素材,充分說明基層是鮮活內容的富礦,但當地新媒體都與它們失之交臂。事實証明,講好中國故事,基層不容忽視。

  新媒體關注方向兩極分化,究其主要原因,內因居多:一是新媒體競爭激烈,權威發布、快訊、重磅等“短平快”的新聞更能迎合用戶需求。新媒體編輯用稿導向趨於大同,缺少差異化思路,走向極端﹔二是地方主流新媒體對基層新聞線索的獲取囿於傳統思路和格局,能力十分有限﹔三是地方主流新媒體的融媒體人才資源比較匱乏﹔四是大部分新媒體採編流程仍然採編分離或處於半耦合狀態,記者手頭線索沒有及時在採前會上得到分享和研判,協同生產成了空話,其它渠道線索十分有限﹔五是地方主流新媒體考核機制引導不夠、投入不夠,導致新媒體採編人員制作精品的積極性不高,優質的新聞素材一個個被浪費,鮮有媒體沉下身子制作精品佳作。

  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控制好新聞源頭,即及時掌握令人心動的好線索。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地方主流媒體在融合轉型過程中,頂層設計方面沒有通過新機制、新方法較好地解決新聞生產的最基本問題——線索獲取。

  除了權威發布、快訊、重磅類線索,其他新聞線索的獲取仍沿用傳統方式,即把熱線號碼公布在報紙、網站,把郵箱留給通訊員,或者從政務網站等互聯網各個角落搜集線索,大多是被動方式。然而筆者發現,即使是權威發布、重磅信息等同質化新聞線索的獲取,地方主流新媒體也漸漸失去了其傳統優勢。在政務新媒體隊伍不斷壯大的今天,一些重要的新聞經政務部門簡單制作,第一時間通過新媒體及與政務新媒體簽訂共享稿源協議的騰訊、網易、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大咖”多渠道發布,使得地方主流新媒體徹底處於被動地位,根本來不及提前策劃,進行融媒體生產,大大降低了用戶閱讀體驗和新聞傳播效果。長此以往,對主流黨媒的健康成長不利。

  與此同時,基層陣地被一些自媒體悄然佔領,大面積充斥著離奇、情感、出軌及盜竊犯罪等內容,欠缺正能量引導,亟待改善輿論環境。例如,寧夏某微信公號開設的《講述》欄目,發布《結婚多年,育有一子,丈夫竟然悄悄搭上離異女同事》《她在丈夫身上發現了曖昧的紅唇,丈夫卻始終不願承認》《年少時目睹父親和鄰家女孩的不齒一幕,至今難以釋懷》等低俗隱晦的內容﹔福建某微信公號連續發布《這樣的“水姑娘”居然會神明上身“起乩”,還跳舞》《啞巴美女去世,出殯當天被大蛇擋路,結果……》等明顯與主流價值相悖的內容。因此,全面有效掌握基層新聞線索,改善基層宣傳環境,成為地方主流新媒體開展業務的“必修課”和重要任務。

  線索與“備戰”對基層報道的現實意義

  如今,地方主流媒體競相籌建“中央廚房”,或跨地域搭建“雲廚房”。無論生產流程如何變化,都離不開至關重要的一環——對新聞線索的採集、分析、分工,即報道前的積極“備戰”。動圖、圖解、H5、動漫、短視頻、VR等產品都需要編輯記者做足策劃籌備工作,前提是事先獲得有新聞價值、具備融媒體生產條件的新聞線索。

  新聞事件有一個孕育、發生和衰減的過程,反映在X軸(事件時間線)和Y軸(事件價值線)上,就是一個點在一定規律的支配下波動著從Y軸左側滑向右側,在不斷變化中逐漸衰竭。在Y軸左側,X軸上方,與X軸平行方向可以再劃三個區,分別是一般事件區、新聞事件區和超新聞事件區,一般事件往往在各種復雜環境下發展變化,波動滑向新聞事件區(如下圖所示),這一類事件就是媒體人最為關注的符合新聞規律的事件。

  但是,傳統的工作模式是,除了時政報道,媒體收集和搜集到的線索,絕大部分都是已經報道過的事情,或者已經錯過最佳籌備和報道時機,位於Y軸右側,處於衰減趨勢,媒體往往隻能跟蹤和挖掘新聞的第二落腳點,這對於異常重視時度效的新聞媒體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失去了“備戰”融媒體生產的主動權。

  而Y軸左側,簡直就是一座富礦,誰能搶抓,誰就獲得先機,就有時間提前策劃和“裝配”融媒體資源,打有准備之仗。

  有了豐富的線索數據,“中央廚房”採前會值班領導和編輯才能作出有效分析判斷和生產規劃,調度生產資源,高效指揮生產。將挖掘到的大量鮮活新聞線索提前匯入“中央廚房”,從用戶需求角度精細化生產制作,表達方式、呈現形式和維度、深度都會與眾不同,新媒體內容傳播的差異化才能體現出來,新聞報道同質化才有了破解之道。

  各地主流媒體對新聞線索尤其基層線索的獲取能力極其有限,僅僅停留在“政務消息”層面,對基層故事、政策落地等線索的挖掘遠遠不夠。而且,主流媒體的新媒體對基層報道沿用文圖傳統方式,扮演了“搬運工”的角色,沒有及時開展策劃,浪費了新聞資源,傳播效果大打折扣,處處與走轉改、網絡群眾路線、講好中國故事、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等黨的宣傳指導思想背道而馳。

  筆者發現,當前各地主流媒體缺乏“備戰”的主要原因,是在生產過程中採編互動交流不夠,導致線索沒有真正報備和呈現到採前會或智能採編平台,而不是編輯不願意“備戰”,尤其基層線索更是寥寥無幾,無法吸引編輯的目光。編與採分離,必然導致新聞線索始終處於分段式生產流程中,編輯直到編審環節才知曉線索及已經生產好的成品或半成品,此時編輯已無時間、無能力進行精加工制作,也缺乏條件和積極性促使記者返工重新採制,導致前端環節提供什麼,后方環節就簡單處理發布什麼,十分被動。

  以線索和源頭的網格化、流程化破解兩極分化難題

  深耕本土、深耕基層是地方主流新媒體最大的優勢,也是破解新媒體報道兩極分化問題的最有效路徑,而對線索源頭的全面掌控是最佳切入點,也是關鍵點。

  地方主流新媒體應積極調整用稿導向,向基層傾斜,設立專頻、專欄,加大基層新聞報道力度﹔應加大對急需緊缺的新媒體策劃制作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加大融媒體工作室建設力度,打通全媒體最后一公裡﹔應改變傳統的坐等電話、網絡搜索等被動式線索獲取方式,利用新機制、新手段實現線索渠道的全覆蓋和可持續高效運轉,搶抓基層最鮮活的一手素材,全方位為深加工和精加工爭得籌備時間,創造條件。

  綜上,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新聞線索的獲取,其突破方法在於站在宣傳思想工作新要求的高度,通過頂層設計,重構線索渠道,有組織地“跨”出去,跨出通訊員隊伍和普通群眾群體,把線索採集的觸角以網格化方式不斷往基層延伸,以村為信息源的基礎單元,吸納“三支一扶”人員、科技特派員、特崗教師和大學生村官等群體為“新聞哨兵”,利用賬號管理模式,將成千上萬的“新聞哨兵”聯結起來、管理起來,形成一張覆蓋全域的新聞觀察網,24小時接收來自基層預報的線索和基礎素材,打通線索渠道最后一公裡,變被動為主動。

  除政府工作人員外,在基層工作鍛煉的大學生和專業技術人員也是連接群眾與黨和政府的最佳紐帶,管理好、利用好這個紐帶,對新時期打開宣傳工作新局面、做好輿論引導、講好中國故事具有重要意義。地方主流新媒體應在這張新聞觀察網上探索建立一套獎勵和培訓機制,使其可持續地發展下去,發揮其強大的信息預警作用。這樣,媒體既獲得了Y軸左側大量有價值的線索數據,給“廚房”增加了大量新“菜系”,又能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專業技術人員等群體與媒體互動,促使他們關心政治、關注民生,鍛煉觀察社會、融入社會、奉獻社會的能力。與此同時,“兩微一端”也能增加一批忠實用戶。

  以村委、教育、醫療、科技、農業、農戶為經緯,一張覆蓋基層的網格化信息網就此架設起來。下一環節,需要對線索數據進入中央廚房進行篩選、分析、共享和分發,為採編聯動、融媒體生產創造條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採前會不能完全替代或限制採編聯動,採編聯動需要更多的權力下放和自由創作空間,以激發編輯和一線記者創作的想象力和更高的產能。

  有了線索數據,就看中央廚房“架鍋做菜”的“手藝”了。生產環節根據分工調度生產資源,搭配融媒體“佐料”,高效指揮生產,突出速度、深度、溫度、態度,由此差異化才會顯現。一頭熱、一頭冷的兩極分化局面方可破解,地方主流新媒體報道才能更顯活力、更加親民。

  (作者單位: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