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全國報業大調研"研謀並舉" "研"問題症狀"謀"化解良方

袁舒婕
2019年05月21日13:12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全國報業大調研“研謀並舉”——“研”問題症狀 “謀”化解良方

融媒體雲平台已成為各集團整合旗下資源后的新常態。 資料圖片

兩個月前,為期10個月的全國報業大調研正式收官,中國報業協會將此次全國報業大調研的報告做了梳理,並在近日出版了大調研成果集《王者融歸——媒體深度融合56個實戰案例》。

5月8日,在山東臨沂舉行的中國報業發展大會上,《王者融歸——媒體深度融合56個實戰案例》首發的同時,也對解析報業痛點、決勝智媒時代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實戰模本。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長張建星表示,“希望全國報業大調研活動引領全國報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腳力、提高眼力、拓展腦力、勤練筆力,為驅動媒體深度融合、實現報業高質量發展而努力奮斗。”

調研覆蓋廣、 痛點實、收獲多

創新求變不能在書齋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要靠實事求是的調研來尋找路徑,然后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8年5月,中國報業協會結合中央宣傳部部署的大調研工作,在全行業開展“抓痛點,謀實策”的全國報業大調研。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看到,中國報業融媒研究中心具體承擔了大調研的組稿、編輯和微信推送任務,大半年來,共編輯推送了大調研報告50多篇,其中,既有出自人民日報社、中國青年報社等中央媒體的調研報告,也有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南方日報報業集團等省級黨報的調研報告,還有《廣安日報》《鹽阜大眾報》《柳州日報》等30多家地市黨報、縣級報社(融媒體中心)的調研報告。

“大調研如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吸引了全國幾百家報社積極參與。”作為《王者融歸——媒體深度融合56個實戰案例》的主編、中國報業協會秘書長胡懷福告訴記者,一份份調研報告,讓大家看到了在這個傳媒激蕩的歲月裡,報人滿腔熱血、不忘初心、奮力前行,“調查研究沒有捷徑可走,唯有‘沉下去’這一條路徑”。

這些調研報告,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直擊報業發行下滑、經營寒冬、人才流失等23個痛點問題,不回避矛盾,不繞開難題,不避重就輕。胡懷福說:“堅持問題導向,是本次大調研活動的總基調。既帶著23個痛點問題沉下去,也把更多的現實問題拎上來。調研中,一些報社敢於自亮家丑,與問題正面交鋒,比如負債過重、人才嚴重流失、採編人員年齡老化、收不抵支等,拎上來的‘干貨’既有個性問題,也有共性存在。”

張建星2018年8月帶著課題去了吉林日報社調研。這次調研,讓他感覺收獲滿滿。“這家報社在知識產權保護、媒體融合、新媒體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境。這些問題和困境,有個性化的特點,也有共性的特征。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不為困難所嚇倒,引入社外技術和資金,面向東北亞國際區域打造全媒體平台和省級移動客戶端,打造新型戶內閱報屏和戶外新媒體智能報刊亭,還與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共建股份制二級學院,並運行快搜東北亞網等一批重點項目,使得該報沖出困境、破繭蝶變。”張建星說道。

調研之后,張建星感慨:“我充分認識到,無論面臨什麼樣的困境,隻要守住初心、牢記使命,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峰。”

報告有筋骨、有謀略、有質感

細讀這50余篇調研報告,張建星用了3個關鍵詞加以概括,即筋骨、謀略、質感。

有筋骨,指的是報業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重要決策部署和時代發展主題做好重大主題報道。上觀新聞推出的《李強一周》《申言》等欄目,圍繞上海市委中心工作,以適合互聯網傳播的表達方式,傳遞上海市委重要聲音、決策思路,受到廣泛關注,欄目傳播力、影響力表現優異。嘉興日報報業傳媒集團推出的“追尋1921南湖‘七一’記憶”大型系列報道、跨年度大型新聞行動“紅船駛進新時代”三部曲、全媒體影像報告《抗戰原色》《匠心》《雙城記》等,始終緊扣黨的誕生地獨有的紅色元素。嘉興日報報業傳媒集團黨委(社長)辦公室主任葉志強說:“我們致力於發揮‘紅船旁黨報’的優勢,充分挖掘嘉興的地方元素,從而增強了重大主題報道‘同題作文’的針對性、實效性、感染力。”

有謀略,指的是報業把握規律,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謀略、新舉措。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依托資本運作打造出報業“航母”,《羊城晚報》的“融立方”工程、《蕭山日報》的分眾化“配餐式”服務等,彰顯了報業工作者的智慧與謀略。鄭州報業集團牢牢把握行業發展的規律,近6年連續實現3個翻番,總資產突破50億元,營收突破10億元,利潤突破1億元。鄭州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石大東說:“我們集團借助先進技術,已催生了近百個客戶端、微博、微信、移動視聽媒介等新媒體平台,變身為集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功能於一體的全媒體。下一步,我們將更加重視開發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好信息革命的成果。”

有質感,則是指報業讓傳播效果的質感決定著行動的水准。如《柳州日報》構建媒體融合“內+外”雙循環﹔《鹽阜大眾報》建成“1+4”融媒體平台,依托“雙+模式”跨界文化產業、智慧產業﹔《荊州日報》打造新聞夢工廠等。全國報業通過融合發展,著力構建上下貫通、左右銜接、內外一體的立體交叉運行體系,顯示出了報業厚重的質感。

機遇在智能化、移動化、數據化

隨著媒體融合發展的深入推進,一大批報紙騰“雲”而起,澎湃新聞、封面新聞、上游新聞……張建星說,一家又一家報社脫“紙”重生,融合傳播指數、綜合傳播指數、移動端直接用戶數等報業度量新尺度,取代了版面數、發行數的“老卷尺”,一大批“千萬+”“百萬+”作品的涌現,報業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正漸進式增強。

在從“紙”到“屏”的轉場中,有報社嘗到了甜頭,但也有不少報社感覺到競爭加劇、流量萎縮、利潤減少、人才流失等紅海困局。仔細梳理了所有調研報告之后,中國報業融媒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勁對當前的形勢和機遇作了一個研判:“2019年,在媒體融合的第五個年頭,很多報社如果想要通過自身轉型和守正創新,駛向蘊含龐大需求的藍海,需要跨越從淺融到深融、從全媒體到智媒體、從紅海困局到藍海戰略三道分水嶺。”

在大會上,周勁用9張生動的圖片解讀了全國報業大調研中媒體人遇到的困局,以及該布局和破局。周勁說:“進入了深水區,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有的客戶端非但沒有帶來收益,反而成為壓在主流媒體身上的累贅﹔有的‘中央廚房’建設前景光明,可投入巨大,在體制機制流程沒有理順的前提下,難免成為面子工程。當財政補貼和往年積累的投入彌補不了連續虧空時,‘灰犀牛’的風險必將來臨。”

從全媒體到智媒體,將顛覆舊有的傳媒生態,創造媒體的新未來。在周勁看來,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人機交互等新技術呼嘯而來,構成了未來傳媒智能化、移動化、數據化的新生態,迎來了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那是“數據互聯網”和“AI互聯網”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周勁認為,主流媒體打造新型傳播平台的任務越來越緊迫。“對於大多數報社而言,本身無法成為平台,就要通過入駐互聯網平台,通過不同平台和渠道傳播原創內容,同時立足區域化服務,打造服務型平台。”

面對智能化的未來,張建星表示,要引領行業將人工智能放在媒體創新戰略的重要位置,在媒體融合中注入人工智能思維﹔要強調“算法也要有價值觀”,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採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要用人工智能思維,而不僅僅是傳統互聯網思維,來重塑媒體的發展模式、採編流程,重新規劃發展路徑、重新構筑生態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