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9年第6期

新媒體語境下經典電視劇重播的價值

李採薇
2019年06月12日09:50 |
小字號

來源:《視聽》2019年第6期

摘要:新媒體語境下,電視劇重播不再是單一線性傳播,高度的交互性使經典電視劇在其原本藝術價值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解構,其價值與內涵又有了新的延展,越來越多凝聚時代精神的優秀影視作品通過重播重新綻放光彩,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劇重播﹔解構﹔媒介聯動

電視劇由於豐富的娛樂性成為廣大受眾最喜愛的影視藝術形式之一。世紀之交誕生了許多凝聚時代精神的經典電視劇作品,例如《大宅門》《康熙王朝》《士兵突擊》等。但近年來電視劇制作呈現質量下滑的現象,大量不合格的“翻拍雷劇”和缺乏內涵的“神劇”播出,收視低迷,網絡新媒體更是極大地分流了電視媒體的觀眾基數,在此前后夾擊下電視台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不再盲目高額收購新電視劇,開始更為謹慎地選擇。經典電視劇受眾基礎廣泛,成本低廉,在特殊節點上為了穩固經濟效益,電視台會戰略性地對經典電視劇進行重播。在我國,86版《西游記》已經重播了2000多次,《亮劍》在5年時間內重播過3000多次,而作為假期標配的《還珠格格》,湖南衛視一年之內就曾重播13次。雖然電視劇重播早已有之,但是在新媒體語境下,話語權已不再隻掌握在強勢媒體手中,電視劇重播也不隻單單為電視台獲益,更顯現出宏觀久遠的長尾效應。新媒介的興起與普及使觀眾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了解最新播出資訊,低廉的使用成本使觀眾可以自由地在彈幕、評論、貼吧、論壇、微博話題中發表意見,使得在當下新媒體話語權下,經典電視劇的重播又產生了新的意義。

一、新媒體態勢下重新解構電視劇,賦予其新內涵,延續經典

電視劇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影視藝術形式之一,承載著獨特的文化傳播功能,優秀的電視劇凝聚著時代精神,反映著當代社會風貌,體現不同時期的人文精神與物質精神,創作者會建構完整的價值觀並將其訴諸作品中。郭寶昌導演在《大宅門》中將封建家族的愛恨情仇體現得淋漓盡致,瓊瑤小說改編劇大多體現新時代戀愛觀,《鹿鼎記》中可以看到原著作者金庸的反英雄主義。優秀的影視作品塑造著鮮明飽滿的人物形象,合理的敘事邏輯,相輔相成的主副線劇情,體現著富有內涵的文藝價值。經典電視劇重播千次還能夠經久不衰,吸引不同年齡階層的觀眾,供人反復欣賞研磨,更是體現了劇本的藝術性與完整性。因此,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一定有著其不可磨滅的價值,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與不同發展階段的文化審判。

中國經典電視劇在體現以上優點的同時又恰如其分地富有娛樂性,深厚的中華文化使得中國電視劇區別於西方電視“肥皂劇”概念而具有獨特的藝術性。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視劇政治隱喻的表達方式發生變化,隱退於對人性的思考中,“在通俗電視劇中中國官方主流文化與市民文化達到了妥協,主流意識形態修正自己的立場,市民文化登上歷史的舞台”①。市民文化的興起使得不同類型的電視劇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大眾眼中,優秀電視劇成為幾代人兒時記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才有了如《還珠格格》《新白娘子傳奇》的眾多“假期神劇”。

電視劇重播吸引了以年輕人為主的互聯網受眾在特定的傳播環境下對經典電視劇進行新型解讀,作為童年記憶的經典電視劇除了本身對電視劇內容的記憶,還包括過去時間節點下觀眾自身包括環境在內的多重記憶,而對於電視劇本身更多是模糊的,因此不少觀眾在重播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一些兒時不能理解或者部分不符合當下價值觀的劇情或者人物形象,進而在社交軟件進行差異化解讀,賦予經典作品新的意義,形成一個觀點的自由市場。比如《情深深雨蒙蒙》男主角何書桓“渣男”、《還珠格格》中令妃“心機girl”等都成為微博熱搜話題。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加,觀眾對藝術作品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深度的理解,對於電視劇作品的闡釋也自然而然賦予了時代精神。2014年寒假期間《天下糧倉》重播,“從某種意義上說,《天下糧倉》的重播,不僅敲響了糧食危機的警鐘,而且意在喚醒國人的憂患意識”②。將過去的經典作品與當下時政熱點進行有效的結合解讀,這正是電視劇重播產生的新的時代意義。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優秀電視劇作品經得起推敲,在《甄嬛傳》《琅琊榜》大火后,不少觀眾通過二次三次重播在貼吧、知乎等論壇開啟“隱藏劇情”的話題,引起極大的關注,並且在彈幕、評論、社交軟件進行討論交流,大量的電視劇內容被觀眾制作剪輯成不同的短視頻、表情包進行再傳播。部分優秀電視劇在首播時可能並未受到極大的關注,但是一部好的作品一定不會泯於滄海,是金子總會發光,而新媒體更是為發現“金子”提供了有效途徑。《士兵突擊》首播收視低迷,但是在新媒介背景下依舊通過觀眾口碑証明了自身優勢,重新贏得觀眾的心,並成為經典,彰顯了經典電視劇本身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與商業價值,而新媒體興起更是為延續經典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徑。

二、圍繞劇作形成輿論場,推動優質電視劇創作

伴隨商業化的社會意識形態發展,消費主義唯收視率理念至上,電視劇制作方為了吸引受眾眼球,提高收視率,過分追求“標新立異”,開始嘩眾取寵,不顧劇本的藝術性、合理性、敘事性,啟用演技浮夸、無內涵的流量演員,使得電視劇制作成為流水線影視工業產品,大量電視劇立意淺顯,全然失去藝術性。過去質量差的電視劇,觀眾雖然也有意見,但是受限於條件,制作方並不會因為口碑差而受到輿論影響。如今,新媒體評論模式下觀眾可以自由發表意見與建議,不再限於口頭傳播,在視頻軟件、微博等新媒體進行評論形成了話語場域的全民評論模式。“新媒體評論模式帶給普通觀眾更多的言論自由。人們可以討論角色扮演、劇情發展以及拍攝選取等,還可以在評論區互相交流看法。不論網絡受眾之間最終達成了共識還是產生了分歧,相比傳統電視劇評價機制來說,都是一種劃時代的進步。”③新媒體評價機制給受眾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面對新劇的失望與舊劇的經典,觀眾自發在新媒體平台進行多方討論,而新媒體的評價機制使受眾能夠及時反饋信息,經典電視劇對於受眾而言已經形成了符號化意義,對於經典電視劇欣賞除了內容上的關注,更包含著對於新劇的期待視野。過去物質條件不發達仍然可以制作出優秀電視劇,而技術發達的今天卻爛劇橫行,觀眾的思考得到及時反饋,通過微博話題、留言形成一個全民參與的氛圍,新劇作的導演、編劇等團隊成員在此新媒體氛圍下不得不接受受眾批評,並進行學習改進。

伴隨著互聯網盈利模式不斷更新,在嚴格的廣電審核體制下,網絡電視劇跳脫出星級衛視的播放模式,在網絡視頻平台獨家放送,《太子妃升職記》《白夜追凶》《法醫秦明》等網劇由於制作團隊年輕,極具創意,劇本富有深意與個性,緊抓網絡受眾心理,以較低成本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這是新媒體態勢下影視作品的一大進步。

“導演是隱匿在作品背后的生產主體,而演員則是顯露在作品最前端的生產主體。”④對於電視劇,最直觀的是演員的表現力,在重播電視劇欣賞過程中觀眾自然而然會對演員所飾演的人物再次進行解讀,由於對情節發展已經有了一定掌握,因此觀眾對於演員的神態、台詞、肢體語言的合理度、分寸感會進行更為細致的探究。鄭曉龍導演曾表示,在我國電視劇重播版權購買體制下,導演與演員並不會有過多的經濟利益的挂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重播一定程度上對於演員與導演的身價與名氣還是有著極大的幫助。在新媒體語境下,觀眾對經典電視劇中演員演技的肯定,一方面能夠提醒演員不要固化角色形象,進一步突破演技,另一方面也對新生代演員形成壓力,推動新生代演員對自己塑造的角色多多揣摩。

三、高度的話語權充分滿足受眾心理,娛樂功能顯著

電視媒介“使用與滿足”理論一直強調對受眾提供的娛樂功能。學者D·麥奎爾等人提出:“電視節目尤其是電視劇具有‘心緒轉換效用’,可以為受眾提供消遣和娛樂,能夠幫助人們‘逃避’日常生活的壓力和負擔,帶來情緒上的解放感。”⑤於是,對現實生活無奈的觀眾將希望寄托在影視作品虛擬的空間裡,想要在作品中獲得身份認同感。然而粗制濫造的電視劇很難讓受眾獲得心靈上的慰藉與力量,此時電視劇重播憑借精品電視劇,使得廣大觀眾產生品牌認知心理,觀眾會帶著“濾鏡”對經典電視劇進行欣賞、解析,這樣的觀影過程極大地滿足了大眾娛樂心理,又使觀眾的懷舊心理集中體現在觀影過程中。

“不少觀眾表示但凡聽到主題曲響起,就把人帶入那個曾經萬人空巷的經典電視劇熱播年代。”⑥在家庭氛圍十分濃厚的電視劇重播情況下,與家人進行交流,直接引發懷舊話題,集體追憶的氛圍拉近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有助於家庭和諧。當電視媒體線性傳播不足以滿足觀眾的表達欲時,青年觀眾會拿起手機等移動設備在網絡上表露自己的情緒,通過在視頻網站實時搜索以及在彈幕、評論、朋友圈、微博、貼吧社區進行討論,觀眾情緒會在短時間內得到碰撞、釋放並且引來他人的關注。因此,對經典電視劇的話題討論屢見不鮮,引發原有觀眾的討論熱情,更會吸引新的觀眾群體,過去受限於時間、地點而無法觀看或者沒有完整觀看的觀眾,大多是中年、老年群體,此時在新媒體即時性、內容海量性的特征下,年輕觀眾可以幫助這一群體進行經典電視劇搜索,進而重播欣賞。精品影視作品同樣吸引著00后等年輕觀眾群體,例如《紅樓夢》《渴望》《潛伏》《圍城》等精品電視劇值得被新一代年輕觀眾重新欣賞。“經典的藝術作品,本身具有永恆的藝術魅力。一部優秀的電視劇,好比春花朝陽,跳動著時代的脈搏,閃爍著藝術的火花,伴著時代的主旋律,感染、激勵著每一位觀眾。”⑦

四、能動地弘揚社會主旋律,豐富大眾文化生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影視劇制作產業不平衡的發展問題體現在藝術性與商業性的較量上。隨著國民文藝素質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藝工作者必須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文藝思想,充分發揮“把關人”的作用,保証節目的播出質量。無論是從經濟效益還是社會宣傳效果來說,價格高昂的新劇引入不論對電視台還是觀眾來說都是挑戰,這時,重播電視劇作為緩沖帶,適時地進行選擇編排,一方面可以緩解電視台引進新劇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受眾對優秀電視劇作品的需求。

此時重播電視劇的選擇對採編人員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其具備慧眼識珠的審美能力,全面、准確地把握藝術風格和收視影響,適時地結合社會發展對重播電視劇進行選擇。2014年春節期間《天下糧倉》的重播便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除了敲響“糧食危機”的警鐘,我們還從中看到了反腐倡廉工作相關的更深層內涵,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天下糧倉》的重播有著特殊的時代意義,說明重播電視劇的選擇不僅體現了時代變革,還可以能動性地聚焦當前的社會問題,傳播主流價值觀。重播電視劇在此對淨化熒屏、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起到積極作用。⑧

但是,僅靠電視劇電視媒體重播不足以使觀眾進行深入的思考,若想極大發揮重播電視劇所承擔的社會功能,需要電視台採編人員基於重播電視劇本身進行媒介聯動宣傳,在主題思想、情節主線、藝術特色、演員陣容等新媒體宣傳基礎上加入意義解讀部分,同時進行相關的話題討論、新聞報道、欄目聚焦,引導受眾進行思考,盡可能在經典電視劇主題思想上加入符合現階段的時代精神,弘揚主旋律。

“電視劇是一種特殊的精神文化產品,優秀的電視劇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民族精神與文化,國產電視劇的海外傳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文化與民族風情的海外傳播。”⑨在全球化大環境下,可以通過重播電視劇提升我國人民的文化自信以抵御資本主義文化入侵,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電視劇作品集中體現了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文化輸出是每個國家必不可少的國際競爭手段,伴隨新媒介時代的到來,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優秀文化的國際傳播。2015年重播熱劇《甄嬛傳》美版在美國Netflix網站付費播出,是美國主流電視台播出的首部中國電視劇,一時引起熱議。這正是由於優秀電視劇的重播及相關的文化研究使優秀的電視劇作品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從而走出海外。

電視劇評價機制雖然還不完善,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有著借鑒意義,除了幫助優秀電視劇再傳播,還可以使曾經不受關注的優秀電視劇重新被人們所欣賞。新媒體語境下精品電視劇的重播不但降低了電視台購買版權的投資風險,也迫使當下藝術品質低下的電視劇市場進行整改,促進更多優秀電視劇的制作。

簡而言之,經典電視劇能夠保持永恆的生命力,有著其內在的價值與宣傳優勢,而新媒體的發展為經典電視劇的傳播提供了多元渠道,使經典電視劇重播的意義發揮到了極致。精品電視劇的重播對內推動了電視劇自身長遠的發展,使經典得以延續。對影視行業而言,經典電視劇作為優秀劇作代表不斷啟迪著優秀影視作品的誕生﹔對於觀眾而言,經典電視劇承載著每代觀眾不可磨滅的記憶,具有象征性,有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體為觀眾帶來了新的感官感受,豐富了觀眾的精神世界。電視媒介對於重播電視劇的選擇,伴隨新媒體聯動宣傳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對弘揚社會主旋律有著積極意義。經典電視劇的傳播具有獨特的價值意義,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要鼓勵更多的凝結著時代精神與藝術內涵以及能夠真正豐富觀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優秀的影視劇作誕生,推動我國電視劇行業的發展與繁榮。

注釋:

①周清平.電視藝術論嬗變之旅[J].中國圖書評論,2014(06):119-122.

②劉新民.淺論《天下糧倉》重播的時代意義[J].新聞傳播,2014(12):257.

③⑨呂靜.淺析新媒體語境下我國電視劇評價機制[J].當代電視, 2016(10):81-83.

④張陸園,張國濤.中國電視劇藝術生產主體特征與創作趨勢——以電視劇導演和表演為視角[J].新聞世界,2017(1):90-93.

⑤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82.

⑥唐冰南.影視“翻拍熱”的受眾心理分析[J].青年記者,2007(12):96-97.

⑦⑧劉鐵男.談優秀國產電視劇重播的價值[J].電視研究,1996(08):52-53.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