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9年2月下

新型主流媒體戰略視角下的視頻新聞發展路徑

周 笑
2019年06月12日14:45 |
小字號

來源:《青年記者》2019年2月下

視頻新聞的主流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新型主流媒體的主流化程度和國際化發展的現實可行度。因為視頻已成為公網流量的主體,同時視頻新聞又是跨文化傳播阻力最小的新聞品類。

主流媒體的實質內涵是價值觀塑造力

主流媒體,應是指能有效引導並塑造一個社會價值觀體系的媒體,是指有能力讓技術創新為更好的內容生產服務的媒體,而非技術邏輯主導下的信息集成平台或市場邏輯主導下大規模用戶流量的流轉平台,更不是簡單的集團化媒體組織。在這一共識之下,我們才好來深入探討視頻新聞主流化的戰略發展路徑。

信息是社會財富的第一導流動力,因此主流媒體的核心實質是對整個社會資源的重新組合與重新分配。從這一視角來看,新型主流媒體可視為一種新型社會化資源協作體及協作方式。

眼下,正值全球快速步入以新型主流媒體為驅動力的新媒體社會,中國走在前列。從某種意義上講,新媒體社會意味著新的文化群落、新的社會階層結構、新的社會治理結構和新的經濟運行模式,而新型主流媒體則是這一切的首要塑造力量,其核心就是對社會價值體系的創新性建構。中國作為新媒體社會這一全球進程的前沿陣營,非常有希望從中建構起內生性、穩定的、強大的話語權,但前提是要能創建和推進具有廣泛適用性和接受度的原創理論體系,以有效指導新媒體社會各領域的創新實踐,尤其是新型主流媒體的創新實踐。

筆者以為,新型主流媒體是一個由社會價值先導先行、無拘於具體媒介形態和規模,重在媒介資源有機組合和傳播效果最大化的新概念。它擁有動態變化的結構、不斷創新的運行機制和內嵌於多元平台及用戶行為中的評價機制。因此,我們需要立足於新型主流媒體的精神和價值層面,以社會價值為基點,專注於新型主流媒體的社會價值產生機制,來觀察、分析、探討它的創新實踐機制,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新型主流媒體的可持續良性發展。

筆者在此簡要概述一下對新型主流媒體的理解。

第一,新型主流媒體及新媒體社會的基本特質是社會化價值分享和強調使用權大於所有權的價值取向,這就促成了眾智眾籌的財富創造新模式、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兼容的政治協商新路徑,以及追求最大化資源開放和權力下放的社會文化新思潮。這是一個不可逆轉、持續發展的全球性大趨勢。然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踐行思路是不同的,中國的新型主流媒體須高度契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第二,新型主流媒體本質上是一種新型的社會企業,以產出社會價值為主旨,但它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高度相關,因為它決定著信息流動的方式,從而影響並決定著財富流動的方式。因此,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社會實踐,我們都需要融合新聞傳播學與經濟管理學視角,將新型主流媒體作為一個跨學科的對象來對待。

這個跨學科研究對象的重中之重是新聞媒體,它最直接、最有力地塑造著公眾的價值觀,毫無疑問是新型主流媒體的中堅力量,而視頻新聞則是中堅力量的中流砥柱。這一方面是因為視頻語言自身具有廣義性、具象性、通俗性等內在特點,在跨語言、跨文化、跨年齡、跨意識形態的溝通交流上具有鮮明的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視頻可以非常好地兼容文字和聲音,是一個融通性較好的信息綜合載體。現階段,視頻信息佔到了全球公網流量的2/3左右,並保持著遞增的發展趨勢。所以,本文將著重探討視頻新聞的主流化發展路徑。

視頻新聞視覺邏輯主導的局限

誠然,視頻新聞有諸多優勢:直觀、多信道(圖像、語言、文字等)、跨年齡,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跨語言、跨文化的特質,但同時它也有顯見的局限。

第一,視頻新聞的第一難點或者說局限是視頻素材的採制

沒有優質、充足的視頻素材,再精彩的新聞題材也做不出好的視頻新聞來。然而,絕大多數新聞現場都轉瞬即逝,即使有現場視頻,也不一定能良好地聚集在新聞主體上。它無法像文字新聞那樣,可以事后根據目擊者的描述去進行報道,也無法像文字新聞那樣自由地選擇聚焦點。比如:較為典型的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各大新聞媒體的視頻報道幾乎都引用了同一段視頻,因為隻有那一段視頻清晰聚焦到了飛機撞擊世貿大樓的一瞬間,而這一焦點也是整個新聞事件在那一時刻的唯一焦點。隨后,兩座高樓燃燒、倒塌。這一過程持續時間較長,焦點開始擴散、蔓延到不同的事物,由於人們已經意識到發生了什麼,視頻素材也明顯豐富起來,有了更多視角和更多細節,真正進入到了視頻新聞的語境,最終成就了一次成功的視頻新聞報道:用清晰、准確的視頻語言,完整記錄了整個新聞事件。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那個撞擊瞬間的視頻記錄,沒有隨后的即時視頻新聞報道,全世界對於這次恐怖襲擊的記憶和理解就會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也就不太可能快速地達成全球反恐協議。但並不是每個歷史性的新聞現場都會這樣被完整地視頻記錄下來,而且目前的事實常態是大多數新聞現場都缺乏及時的視頻記錄。面對這種常態,實事求是的態度是:

首先,揚長避短,對於視頻新聞來說,沒有視頻記錄的新聞,要有戰略原則和戰略勇氣地主動放棄。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比如:大家都在關注比特幣,但比特幣及其復雜的交易流程的視頻表達有難度,買賣雙方甚至專家都不太願意面對公眾,那麼在找到合適的視頻表達方式和素材之前,或許這個主題就不太適合用視頻方式去做新聞報道。那麼,我們可以把資源用於那些已經或可以獲得豐富視頻素材的新聞上。隻有懂得取舍之后,才能集中資源開掘自身的優勢。

其次,最需要開掘的自身優勢就是記者的專業素質。也隻有在樹立清晰的取舍標准之后,才有可能有效地不斷提升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和新聞敏感,把有限的資源尤其是人力和智力資源用於那些有預兆的新聞現場,鼓勵記者提前守候在新聞現場,以增加完整進行視頻記錄的可能性。比如:經濟過熱並接近臨界點時,記者可以選擇在証券交易所、証監部門或市值落差有可能突破歷史紀錄的上市公司守候。

第二,視頻新聞的第二個難點或者說局限是新聞內在焦點的模糊性

換句話說,記者已經在特定的新聞現場,但新聞真正的內在焦點是當事人的內心世界。一方面,有可能記者已經在現場卻無法及時得知或辨識出誰是關鍵的新聞當事人﹔另一方面也可能記者已經得知誰是新聞主角,卻難以用視覺語言表達出新聞主角的內心世界。應對這一困難,最需要的是記者的職業經驗和職業道德。記者在一個專業領域做了多年新聞報道之后,自然會對即將發生的事件有合理預判,知道誰在此刻會起到關鍵作用,知道用什麼樣的提問和視角能探照到關鍵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因此,做好視頻新聞的一個關鍵是成熟而高素質的專業記者隊伍。沒有能擔當社會價值觀建構的主流記者群體,就沒有可能實現視頻新聞的主流化。單一標准的晉升機制,隻重量不重質的評價機制等,任何不利於記者團隊穩定、持久發展的激勵機制、組織文化、管理理念,都會阻礙視頻新聞的主流化發展。現階段,視頻新聞記者群體的職業生涯普遍偏短,同時流失率偏高。在筆者的小范圍問卷調查中,職業記者考慮轉行時位列前三的原因分別是:39.2%的是因為報酬偏低﹔27.3%的是因為評價機制過於單一、重量而不重質﹔18.6%的是因為業績突出而晉升管理職位,不再從事新聞一線工作。

第三,視頻新聞對視頻素材採制、編輯的專業要求較高,尤其是對聲音和圖像合成編輯的平台要求比文字新聞高得多

對於這一局限性,長效的解決方案是加大研發投入,從新聞報道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入手,開發相應的技術支撐產品或平台,以持續提升視頻採制的方便性、及時性、專業性和准確性。

平台型的視頻內容生產與集成

平台型的視頻內容生產和集成,特指專業記者和編輯與普通用戶共享的視頻新聞內容採制和傳播的獨立平台,涉及視頻新聞素材的錄制、上載、編輯、傳播,乃至評論、轉發、贊賞等整個流程。每一位獨立的視頻新聞採制和編發者,都可以自主選擇、決定是否共享編輯權限,允許其他人共同編輯和傳播特定的視頻新聞。這也意味著專業新聞機構的審稿權限可以內嵌其中,不同的組織化新聞機構可以以相對獨立的網絡社區形式而存在,從而形成一個高度開放、高度共享的視頻新聞內容生產與集成平台。否則,視頻新聞的內容生產與集成平台將始終局限於各個新聞機構,成為新聞綜合門戶中的一個內容板塊,難以形成社會化、專業化的視頻新聞獨立平台。

嚴格地講,國內尚未有非常成功的上述類型的視頻新聞內容生產與集成平台。

目前,國內有一定影響力和用戶規模的視頻新聞平台,大多數都是嵌在綜合新聞平台或資訊平台中的視頻板塊。比如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網易新聞、鳳凰新聞等,都有相對獨立的視頻新聞板塊,但都不是社會化、專業化、規模化或特色化的獨立視頻新聞平台。這主要是因為前文所提到的諸多局限性尚未被有效突破,導致專業水准不夠,吸引不到具有專業水准的內容提供者群體,以確保高品質視頻新聞內容產品的持續更新﹔另一方面也導致視頻新聞產品的總體體量和品類均不足,吸引不到大規模的穩定用戶。因此,視頻新聞很難承擔起社會價值塑造的重任,反而因其體量偏小、自重不足,被各種娛樂新聞不斷同化,變得越來越泛娛樂化。

因此,筆者以為關鍵突破口是盡快建構開放的、集成的、專門針對視頻語言的新聞採制平台,讓專業記者和普通用戶都能在同一平台上自由、方便地上載、編輯、傳播、交流他們關心的視頻新聞。

在這個平台上,一切功能都須與視頻高度相關。比如,平台能夠粗略辨識視頻素材的上傳地點、時間、長度等,或者可通過社會化大數據辨識其中的公眾人物、新聞現場,甚至熱點新聞的主題等。那麼,一旦視頻被上傳,即使來不及編輯任何文字,平台也能提供何時、何地、何人甚至何事的基本新聞要素,自動擬出新聞標題。

當然,採制過程中的專業化編輯功能設置更為重要。比如,關鍵信息的自動比對功能、語法錯字的自動檢查和更正功能、協作者的自動搜索功能、新聞線索的社會化懸賞功能、稿酬的公開議價功能,甚至意識形態敏感詞的自動標識功能等,都是值得大力研發的創新型專業功能。

鑒於今日頭條的成功,筆者以為,用機器學習和算法針對原創視頻新聞的智能化、個性化推薦,將成為視頻新聞主流化的核心動力機制之一。但關鍵是用戶的視覺化參與式體驗功能需要獲得長足的發展,本文稍后會對此進行重點闡述。

總之,宗旨是平台能在持續完善的進程中滿足用戶的需求,從而最終達到在這一平台上對視頻新聞自主投稿、自主編發的目的,成為一個像YouTube、TED那樣的專業化視頻平台,只是專業化定位於新聞。

從這個意義上講,快手是一個娛樂定位的短視頻社交平台,B站(Bilibili)是一個二次元文化定位的原創視頻分享平台,它們都有很多特色是值得視頻新聞業學習的。其中,最重要的特色就是用戶的創新性深度參與。

視覺化的用戶參與體驗

用戶的深度參與,一方面有助於產生專業知識、形成專業評價、吸引專業人士,進而促成高水准的內容創新,另一方面有助於提升用戶黏度,穩定用戶群體,維系平台的內生性成長,而逐步降低對各類促銷等外在推動力的依賴,最終形成真正的內容為王的視頻新聞平台。

B站的彈幕,其實技術含量並不高,卻始終是B站最核心的特色與競爭力,它的最重要價值就在於向用戶提供了深度參與的視覺體驗。B站始終聚力於提升彈幕的視覺化用戶體驗,比如讓用戶的彈幕內容顯現出花、雲朵等各種奇特造型及色彩,使得這些彈幕在眾多彈幕中吸引到更多用戶的注意。而這些使用特殊造型功能的彈幕用戶,正是平時樂於並善於提供原創觀點、原創表達,以及正向價值觀的用戶。這樣一來,不僅創造了藝術化的視覺化用戶體驗,也同時使用戶價值觀與用戶界面功能設置實現了有效對應,讓用戶的參與式體驗與平台的整體價值觀建構產生了積極關聯。

當然,要進一步完善和深化視頻新聞用戶的參與式體驗方式,還有很多經過實踐檢驗的基本原則需要高度重視:

第一,高度重視和尊重原創內容。隻有高品質的原創內容,才能持續吸引高品質的用戶群體,有望形成為內容付費消費的良性循環。事實上,也隻有高品質的原創內容,才能激發用戶進行深度的參與式體驗,這是不可或缺的源頭活水。

第二,界面設計足夠簡潔而簡單。在這方面,ZAKER新聞是一個特點鮮明的典范,它作為一個新聞資訊應用軟件,在內容上以本地化的原創新聞為主,採取雜志式的排版,提供熱門話題的討論和直播視頻,在界面風格極簡的前提下,極好地發揮了視頻語言的優勢。

第三,功能設計足夠人性化和個性化。人性化主要指能主動而及時地感知用戶的需求,藉此才可能了解用戶的個性,進而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視頻新聞服務。

第四,要在用戶的參與式體驗中有效地激勵正向的、獨立的價值觀表達。如是,即使不對偏激言論進行直接干預,也能有效地抑制偏激言論的擴散。這不僅要求視頻新聞平台的運營機構本身能很好地秉持積極的價值觀,而且要求有持續的技術創新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完美結合。前文提到的B站彈幕就是非常好的成功案例。事實上,B站的整個彈幕文化中,較好地實踐了上述多個原則,這使得它不僅贏得了大量青少年用戶,也同時贏得了他們的父母,因為B站的價值觀積極向上,不良言論會被用戶群體進行自我淘汰和淨化。

結 語

視頻新聞的主流化進程,是一個多元協同的復雜漸進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我國的新聞監管機制創新和互聯網市場結構的優化,以及社會政治文化環境的自我淨化。依據我國目前視頻新聞的發展現狀,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表示樂觀。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網絡自制視聽節目的全平台柔性干預治理模式研究”(編號:15BWX084)成果,同時獲得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一流學科項目經費支持】

(作者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管理學博士)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