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青年報》回首與新中國同行歷程 突出青春特色飽含厚重情誼

隋明照
2019年06月25日13:4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青年報》回首與新中國同行歷程突出青春特色 飽含厚重情誼

6月10日,《青年報》推出創刊70周年紀念特刊《其實有你》。特刊從“我與祖國”“我與上海”“我與青年”“我與未來”等角度回憶《青年報》70年發展歷程,並結合其新媒體發展實踐展望未來發展方向。特刊策劃性強,排版大氣活潑,在突出青春特色的同時,也飽含厚重的情誼。

生動故事回憶崢嶸歲月

《青年報》創刊於1949年6月10日,70年來,這張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開始出版發行的報紙,見証了祖國發展的許多重要節點。

在《青年報》創刊70周年紀念特刊中,突出故事性是一大特色。作者們通過一個個故事,回憶報紙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這樣的方式有助於讀者更加直觀地體會編者想要傳達的精神,也有助於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特刊在讀者心中留下印象深刻的記憶點。

關於報名,特刊提到了這樣的故事:因為報紙是在上海創刊的,所以若在“青年報”前加上“上海”二字順理成章,但創刊的同志們討論后一致認為應以“青年報”為刊名,因為“要做就做華東區,乃至新中國有影響力的青年媒體,胸懷五湖,志達四海”。而關於報名題詞,則有這樣一個故事:1984年,在《青年報》復刊5周年之際,鄧小平為《青年報》題寫了報頭,這是繼毛澤東之后國家領導人第二次為《青年報》贈寫報頭﹔2004年8月22日鄧小平百年誕辰之際,當天的《青年報》用鄧小平的題字作為報頭,以紀念這位偉人。

從“小平屋、連環床、陽春面”篳路藍縷的創業開始,到后來成為銷量過百萬的有影響力的報業品牌,《青年報》70周年紀念特刊對於報紙與國家的關系做了如下闡述——“70年滄海橫流,不變的是青年報人永立潮頭、萬年長青的志向,用筆墨和影像記錄國家走向繁榮昌盛,迎接新時代的點點滴滴。”

飽含深情見証城市發展

作為一份立足上海的報紙,充分挖掘本地故事是《青年報》的報道重點,也是70周年紀念特刊中編者與作者傾注了最多感情的部分,其中不乏對於新聞媒體報道客觀性、媒體育人機制以及媒體如何在讀者群中擴大影響等問題的思考。

1982年,上海身懷六甲的青年女工陳燕飛在污穢的河水中救人一命,隨即就成為了當時的熱點人物,許多媒體記者涌來,問她“為什麼救人”“當時心裡怎麼想的”“是不是想到雷鋒”?這些問題讓陳燕飛壓力巨大。當時,《青年報》記者何建華在深入接觸了陳燕飛和她身邊的人后,終於揭開了答案:人命關天、萬分火急,救人就是救人,哪裡會想那麼多,陳燕飛只是做了她覺得應該做的事,僅此而已。特刊在評論此事的同時也表明了自己對待熱點新聞人物的態度——“作為新時代的媒體,《青年報》不造神,隻寫人,記錄他們最真實的一面。”

在特刊“我與青年”部分,曾任青年報社總編輯的王祖光回憶起一次影響力很大的採訪策劃出爐始末。1993年,《青年報》為了從周報向日報過渡,引進10位年輕記者,組建了新聞部。為了快速培訓新手,新聞部根據福利院孤兒缺少“擁抱”的現狀,策劃了“好心人,請您抱一抱孤兒”主題採訪活動,呼喚好心人把孤兒領回家,讓他們過一個從未有過的有家有爸爸媽媽的新年。沒想到,報名者絡繹不絕,還有70多家國內外媒體報道了此事。不僅是這一策劃,《青年報》策劃的“上海市優秀廠長、經理評選”等活動也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語言優美、飽含深情是特刊醒目的特色。《前進!滄海橫流,立潮頭!》《銘記!豐碑不朽,映重樓!》《引領!揮斥方遒,齊爭流!》,與祖國、上海、青年關聯的3篇主打文章標題遙相呼應,氣勢恢宏。不僅是標題,文章內容也明顯是精雕細琢過的,大量詩文的引用使得讀者猶如在閱讀散文詩,配上動人的故事,特刊想要表達的對於往昔的回憶、對未來的期盼之情躍然紙上。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