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8期

融媒時代如何創新新聞評論傳播模式

——以珠海傳媒集團為例

高飛
2019年08月05日15:14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要:在新時代如何突破瓶頸,發揮優勢,實現涅槃,是擺在傳統媒體面前的一道深刻命題。珠海傳媒集團深刻認識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緊抓媒體深化改革重大契機,奮力做好媒體融合這篇大文章,努力實現“1+1>2”的傳播效果,通過流程優化、平台再造,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等共融互通,使效果最大化。新聞評論就是其中的一大亮點。

關鍵詞:新時代﹔評論﹔融合﹔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8-0000-02

一、 融合發展,走出時代新路

進入二十一世紀,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邁進,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給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了深化變化,也導致一些傳統產業出現滯后或者消失。以報紙、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在信息技術革命的大潮沖擊下,訂報量和收視率下降,讀者、觀眾萎縮是不爭的事實。而新聞、視頻等通過手機、網絡及時快速傳導,已成為目前社會獲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徑。因此,在新時代如何突破瓶頸,發揮優勢,實現涅槃,是擺在傳統媒體面前的一道深刻命題。

珠海傳媒集團是在珠海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以珠海報業傳媒集團和珠海廣播影視傳媒集團為基礎,整合市內其他國有傳媒類資源組建成立的國內首家全媒體國有文化傳媒企業集團。集團旗下擁有報紙、廣播、電視、雜志、網站、新媒體、戶外媒體等全媒體生產鏈條,真正實現了涵蓋所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大融合,為推動媒體向縱深發展,在新時代媒體融合道路上開拓創新、試水趟路。

二、統籌資源,改變生產模式

融媒體時代,媒介的技術進步,前所未有地改變了新聞的生產組織方式(如中央廚房)、新聞傳播方式(如平台傳播、精准分發)、輿論場的態勢(如主流輿論場、網絡輿論場、社群和民間輿論場的分化)和媒體經營的業態(如平台聚集和共生)等媒體的生態。

融合發展關鍵在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珠海傳媒集團大力深化改革,不斷突破原有的框架,實現跨部門合作,將原來的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手機APP、微信客戶端等融為一體,成立融媒中心,完成了“中央廚房”的架構搭建,進行了“信息集成”的收納與傳播。在前期改革中,以新聞評論整合發布作為試驗田、著力點,為全媒體大融合趟出一條新路。

新聞評論是社會各界對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所發表的言論的總稱。進入信息時代,新聞評論不僅僅是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專利”,博客、微博、微信公眾號、手機APP都能刊登、轉載新聞評論。正因如此,許多自媒體大量出現為了點擊率、閱讀率而忽視新聞價值的評論。因此,作為主流媒體,珠海傳媒集團由融媒中心牽頭,對新聞評論實行統抓統管,實現一次評論,全媒體呈現、多渠道發布,構建跨媒介、跨渠道、跨形態的融媒傳播體系。

媒體融合后,作為新聞評論的採寫,改變了原來各自為戰的生產模式,由單一的報紙、廣播、電視評論採寫變成了融媒中心統籌、採寫、分揀、歸類,再到媒體終端,最后編輯播發。好處有二:一是評論員可以統一管理,文章可以統一使用﹔二是評論可以得到更深層次傳播,發揮最大效果。比如:報、台互動欄目《微評身邊事》,電視新聞中播出之后,及時整理成適合紙媒特性的文章在《珠海特區報》“評論”版再次刊發,同時根據媒體特點在珠海電台新聞節目、珠海新聞網、“珠海特報”APP全媒體播報。另外,在《珠海特區報》“評論”版“特區論壇”欄目中,針對珠海新近發生的重大新聞,由評論員撰寫的評論在第二天見報的同時,珠海電視台、珠海電台、珠海新聞網、“珠海特報”APP等集團屬下的媒體也進行全媒體播發播報,實現了一體化策劃、一體化運行、一體化呈現的新聞傳播模式。

三、 內容創新,實現差異發展

新聞評論在新時代的任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內容生產機制改革,二是內容表達創新。

新聞評論在傳遞信息、引導輿論、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受眾需求的變化,傳統媒體新聞評論在新時代有所弱化,新聞評論必須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突破自我,實現新的發展。

原報紙、廣播、電視傳統媒體的評論語言的特點為嚴肅、嚴謹,而在新媒體,新聞評論的語言風格則有較大變化,因而給傳統媒體也帶來了深刻變化。珠海傳媒集團在“中央廚房”的統一管理下,根據各媒體的特點進行了細分。比如《珠海特區報》“評論”版,因對標、對版《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繼續沿用傳統的敘述方式,保持其嚴肅的風格﹔珠海電視台評論欄目“微評身邊事”,則用更加貼近百姓生活的語言和取材,以拉家常式的輕鬆語言對新近發生的身邊事進行評說﹔珠海電台評論欄目“951有話說”,以短小精焊、多次播發的頻率優勢佔據輿論制高點﹔新媒體“特報APP”評論欄目“大事短評”,則將新聞事件簡明扼要地把態度和事實採用適合目前廣大手機用戶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闡述清楚,從而引發共鳴。

當然,新時代新聞評論的改革必須要下功夫,多動腦筋善動腦筋。除紙媒外,其他媒體新聞評論要在題材、語言、風格、特色上獲得受眾認可,吸引受眾參與,就必須與時俱進,語言更加輕鬆活潑,表達更加運用自如,努力達到新聞傳播的目的和效果。

四、 評論前移,及時發出聲音

匈牙利裔美國著名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說:“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同樣道理,要寫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新聞評論,必須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深入現場。

珠海傳媒集團成立后,“打造全能型記者”列為融媒改革的重要內容。融媒中心記者、評論員朱燕主動申請到珠海市對口幫扶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駐點,採寫了《背簍醫生》等大量有分量的通訊,同時,實時評論《脫貧攻堅捷報頻傳,珠海怒江加油猛干》等也在第一時間發回報社,以最快速度與讀者見面,將新鮮感和現場感帶給讀者。又比如“中國新聞一等獎獲得者”、融媒中心記者陳新年利用“五一”假期,在深中通道沉管預制廠與工人同吃同住4天,親眼目睹火熱的施工場面和工人大干快干巧干的動人情景,與工人拉家常聊工作談理想,寫下了“牛頭角蹲點系列報道”,另外,由感而發的評論《錘煉“四力”更需“蹲”下去》,深刻體現了他蹲點后的心情和感悟:“需要新聞工作者‘蹲’下去。隻有‘蹲’下去,才能發現不一樣的視角﹔隻有‘蹲’下去,才能捕捉到鮮活素材﹔隻有‘蹲’下去,才能收獲激情感動﹔隻有‘蹲’下去,才能講出精彩故事”。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裡就沉澱多少真情。”因此,讀者在真切感受現場發生的新聞事實的同時,也能更深刻理解評論所闡述的理論與思想,增強論據的可信度和說服力,提高作品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五、結語

反映人民心聲的重要指標是新聞評論,引導輿論的著力點也是新聞評論。在新時代,尤其是在新媒體語境下,要創新思維,整合資源,共享平台,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促進新聞評論多元化發展,推動新聞評論向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更廣范圍轉變,真正實現主流媒體強大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傳播社會主義新聞價值觀和正能量,充分發揮主流媒體核心作用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梅寧華,支庭榮.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7-2018)[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

[2]馬曉平.新媒體時代新聞評論特點剖析[J].新聞採編,2017(3):41.

[3]趙振宇.論新聞評論的根本特性[J].新聞大學,2006(1).

[4]劉陽.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新聞評論的現狀與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6(22):96.

[5]王睿瑩.淺談新聞評論的特性[J].新聞傳播,2017(16).

(責編:陳原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