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8期

《捉妖記》中的符號運用與“萌文化”審美

劉莉
2019年08月05日15:35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要:本文以《捉妖記》中的符號運用和“萌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運用文本分析法、文獻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著重從影片中的符號、“萌文化”角度對影片進行了文本分析,並對其中的電影敘事問題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符號﹔“萌文化”﹔敘事結構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8-0000-02

電影作為傳播大眾文化的媒介,借助一系列視聽符號來為受眾構建一個符號體系,也被稱為一個文本[1]。本文將影片中的音樂、情節、敘事看作一種文本,對其進行分析。

一、符號•場景•音樂:《捉妖記》個案分析

影視作為現代社會中最具感召力的一種視聽綜合的傳播媒介,它的意義運載工具就是經過聚合的視覺符號和聽覺符號[2]。電影中人物的台詞、表情、動作等是重要的符號元素,對傳播效果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一)民族符號

巴拉茲認為:“現在,電影隻用一種共同的世界語言講話。有時候,為了具有地方色彩和裝飾效果以及渲染環境氣氛,電影才增添民族和民俗特色。”[3]在《捉妖記》裡,無論是世界觀塑造還是人物設置都有著濃厚的民族特色。在第一部開頭交待了故事背景:很久以前,人與萬物共存,但人想獨佔天下,於是人把妖趕進了深山大澤,從此人和妖劃界而治。正如《山海經》所描繪的是一個“人妖共生”的世界。電影取材於《聊齋志異》等民間鬼怪傳奇,胡巴的原型出自《山海經》裡的“帝江”,沒有五官,六隻腳四隻翅膀。這樣的設定為影片奠定了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屬性。此外,電影裡的剪紙小人也是標准的中國元素,紙人在妖王身上挑刺拼殺,結合得竟然並不突兀。

在人物設置上,賦予了動植物人類生命,如可以幻化成人的妖,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和諧共處的美好向往體現得淋漓盡致。

(二)場景塑造

在《捉妖記1》中,從現實中脫胎的張家界奇峰、永寧村木屋,到虛擬的順天府都“毫無違和感”,清水鎮街市、天師堂等場景恢弘大氣且充滿民族韻味,而小橋、糖人、燈籠等細節無不體現出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在《捉妖記2》中,還有神秘的雲南石林,千奇百怪的土柱、深遠寧靜的幽谷地縫,特色的場景搭配著精彩的打斗將劇情推向高潮。在色彩的搭配上也用風格化的顏色調配出富有文化底蘊的場景,天師堂的色彩以黑色為主搭配少量的金色,既庄嚴又輝煌﹔最終決戰的場景是山峰斷崖,而山崖上長滿了開滿紫色花的植物,給整個場景帶來一種華麗而又詭異的美感。

(三)音樂符號的應用

音樂的創作和選擇對人物塑造、推動劇情發展以及作品主題的反映都具有重要的影響。竹高和胖瑩為擺脫羅剛而表演的歌舞,配上歌詞“甜酸苦辣、委屈掙扎......”為影片平添了幾分樂趣﹔胡巴“一家人”甜蜜相處時,溫馨的音樂讓人不自覺跟著感動﹔胡巴離開的路上,“生命就像一部奇書,期待你細心的閱讀......”響起,配合著暖黃色的陽光,賺足了眼淚。無論是幸福的場景,還是悲傷的畫面,這些音樂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語言方面,導演也是下足了功夫,以往的魔幻電影當中,妖幻化為人形后大多是和人說一樣的話,但是《捉妖記》劇組專門邀請了一位研究少數民族語言的語言學家根據劇情和台詞創造了一門“妖語”,這一點讓人耳目一新。

二、電影中的“萌文化”審美分析

萌文化具有一定的風格,它能夠通過獨特的活動來創造新的大眾文化,滿足了受眾的多變需求。萌文化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從日本動漫、動畫、游戲等產業中興起。2006年三省堂出版社將其正式收錄進《大辭林》,作為新詞義誕生的一個証明。至此,“萌”字逐漸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由於時代的發展、媒介的傳播等讓這一元素傳入中國后就迅速擴散,現如今,萌文化已經完全融入了大眾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4]。

《捉妖記》中,“萌”的典型代表是胡巴,它有著圓滾滾的身材、亮汪汪的大眼睛、懵懂頑皮的神情。開心時會大笑,難過時會大哭,生氣時會把自己縮成一個大白蘿卜的樣子,發燒時可憐的小眼神像極了孩子。微表情也很生動,包括哭、笑、生病、拉屎、放屁等,任何夸張的動作表情都讓人感覺很自然、毫不做作。此外,其他妖的設置也是“萌萌噠”。比如,胖瑩打不過血妖時,拋媚眼、扭身體等動作讓人忍俊不禁。

三、《捉妖記》的價值隱喻

中國電影有一個普遍的觀念,就是將電影視作如同曹丕《典論.論文》的那句名言“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借助電影這一載體強調某一價值意義。具體說來,《捉妖記》中的隱喻價值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得以安放的親情友情

《捉妖記1》重在表述人與妖的對立、妖與妖的相爭。《捉妖記2》的主題是“家人”,在第一部裡,小嵐與天蔭用放棄來表達對胡巴的愛,卻發現分離不能消弭牽挂。見証小刺妖母子在牢籠裡的溫馨畫面,小嵐意識到,無論人間與妖界,一家人應該在一起。屠四谷嗜賭貪財,自私自利,沒有人為他掉過一滴眼淚,他也沒有為別人流過一滴眼淚。胡巴純良嬌憨,用吐口水的方式表達對屠四谷的喜歡,為他的“死”痛哭,在這樣的溫情面前,屠四谷心中的堅冰慢慢融化。最終,他幫助小嵐和天蔭解救胡巴,也與笨笨重歸於好。胖妖笨笨為屠四谷駕車做飯,一同逃命,不停斗嘴。笨笨認為屠四谷薄情,決意離開,屠四谷堅硬地說:我離了誰都行。但在關鍵時刻,卻會挺身而出。故事最后,眾人合力打敗妖王。彩雲之上,胡巴一家三口,發誓永不分離。在這裡,影片想表達的情感主題也圓滿的呈現給了觀眾。

(二)萬物成長的生存法則

影片結尾處,有這樣一首歌,“失去了保護,才可以邁向成熟,離開曾經倚過的大樹,放開一切包袱,要義無反顧……”“失去了保護,才可以邁向成熟”,這幾乎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捉妖記》想要表達的主題之一。

影片中,宋天蔭從他父親把他留到永寧村后就一直承擔著守護永寧村的責任,但他對責任沒有什麼概念,在得知好兄弟小武是妖之后,放棄了他,卻在和胡巴的相處中,慢慢接受妖,也接受了小武是妖的身份。同時改變了以往的懦弱,勇敢的與妖決斗,最終決定成為一個隻抓壞妖的天師,完成了自身的成長。霍小嵐因父親在殺妖過程中被殺,對妖始終有一種痛恨之心,她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妖就是狡猾的”,后來也慢慢改變,認為妖也分好妖壞妖。對於胡巴來說,和其他妖一樣,喝人血是它的天性,但在宋天蔭的照顧教育下,它漸漸學會了用其他食物代替喝血。

電影《捉妖記》從2015年7月16日放映到8月30日正式收官,累計票房23.8211億元,成為內地最賣座的電影[5]。影片對於中國真人動畫電影的意義是重大的。但同時,這部影片也存在著敘事上的缺陷。第一部開頭中,似乎描寫了一個謀朝篡位的大事件,提到小妖王將會顛覆人和妖的世界,但是並沒有在接下來的敘述中呈現。雲清、朱金真等為何一定要抓住胡巴,這一問題沒有交待清楚。此外,宋天蔭父親為何會拋棄他,並且讓他作為保長守護永寧村的村民(妖),這也是一個疑點。而且在第二部中,摻雜了很多人物、事件,卻因為沒有處理好邏輯線讓整個的敘事邏輯顯得混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對《捉妖記》的評價,正如“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無論如何,這部有笑點、淚點和萌點的影片向人們傳遞出了極富魅力的正能量。

參考文獻 :

[1]姚錦雲,邵培仁.華萊塢“功夫電影”文化變遷的香港鏡像——以1970-2010年票房冠軍價值觀分析為例[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

[2]史可楊.影視傳播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206.

[3](匈牙利)貝拉•巴拉茲著.安利譯.可見的人:電影精神[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18.

[4]劉婉露,劉俊.影視作品中的“萌文化”研究[J].教育,2015(6).

[5]2015年中國年度票房總排行[EB/OL].https://www.douban.com/doulist/37815319/.

(責編:陳原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