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守正創新: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來源:《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7期
【摘要】媒體融合不僅是技術演進過程中的必然階段,也是黨和國家指導媒介發展的必然要求,貫穿著黨的執政理念和思想作風。在這一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思維的固化、媒介素養有待提升、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等。為了應對復雜的情勢,地方主流媒體需要從平台、內容、用戶、資本等幾個層面深入探索融合之道。
【關鍵詞】媒體融合﹔移動互聯﹔新型主流媒體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媒體融合的發展也越來越縱深化,這一過程的出現不僅倒逼傳統媒體轉型升級,更是旨在創造出一種新的媒介生態。它打破舊有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媒介與人的關系,重組了新的交往行為模式,催生出新的新聞生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執政興國和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高度,結合我國媒體發展的實際狀況,圍繞媒體融合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的系列論述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著眼人類媒介發展史和信息傳播史,結合中國新聞輿論發展實踐,立足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際,全面系統、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媒體融合發展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念、新論斷和新要求,既構成了各級各類媒體推進融合發展的方向指南和重要遵循,也極大地拓展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構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推進媒介融合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是對信息化時代媒體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理論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豐富、創新和發展,具有強大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具體而言,媒介融合戰略具有以下意義。
(一)黨和國家指導新聞媒體發展的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准確把握了黨和國家新聞媒體事業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媒體發展亟待解決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習總書記反復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在談到當前媒體發展問題時,他說:“全媒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四全媒體”這一概念,體現和反映了媒介融合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和新任務。其中,全程媒體要求對用戶使用場景的全覆蓋,全息媒體則反映了對變動的全面呈現,全員媒體則體現了對“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繼承和發揚,全效媒體則遵循了線上與線下目標與行動的統一。[1]他還說,伴隨著信息社會不斷發展,新興媒體影響越來越大。現在,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互聯網正在媒體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讀者在哪裡,受眾在哪裡,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裡,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裡。在深刻分析媒體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習總書記提出了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這一重要論斷和要求。他說,我們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要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回應和解決了數字化時代我國媒體改革往哪裡走、怎麼走的重大抉擇,媒體融合怎麼看、如何辦等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對媒體融合戰略的實施無疑具有重要的思想和現實意義。
(二)媒體發展創新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指導性,全面體現了在媒體發展方面的創新意識和變革精神。系列講話深刻闡明了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一系列問題,闡明了推進媒體融合工作的重點難點,涉及指導思想、戰略目標、趨勢規律、方法原則等方方面面一系列問題。比如,在談到媒體融合的目標時,他說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在探討媒體融合規律時,他說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系,而是迭代關系﹔不是誰主誰次,而是此長彼長﹔不是誰強誰弱,而是優勢互補。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主流媒體和商業平台、大眾化媒體和專業性媒體的關系,不能搞“一刀切”“一個樣”。要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在談到媒體融合發展的重點難點時,他說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加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通過流程優化、平台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在談到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支撐時,他說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對媒體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各級宣傳管理部門要改革創新管理機制,配套落實政策措施,推動媒體融合朝著正確方向發展。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涵蓋了媒體融合的指導思想、行動路線、實踐方法、統籌協調等各方面問題,對媒體融合戰略實施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系統性,我們必須把系列論述所闡發的思想觀點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把握內在聯系、內在邏輯,切實做到融會貫通。
(三)貫穿了黨的執政理念和思想作風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集中體現了黨的執政理念,充滿著真摯的為民情懷和務實的思想作風。習總書記反復強調,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他說,堅持正確工作取向,以人民為中心,心系人民、謳歌人民,發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勤奮工作、甘於奉獻,做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一句話,就是要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在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他強調,要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在談到網信事業發展時,他說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不然怎麼聯系群眾呢?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釋疑解惑。在談到媒體融合時,他說,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那就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這些論述深刻詮釋了我們黨執政為民的理念,充分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我們必須切實解決好媒體融合過程中“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取向,腳踏實地、開拓進取,更好地推進媒體融合戰略實施。
二、媒介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維仍是傳統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強調,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應當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媒體發展規律,要具備互聯網思維。互聯網的發展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重塑了傳播的生態和格局,將過去分散的、閑置的資源重新鏈接,其思維的核心邏輯是“互聯互通”。[2]但就目前而言,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盡管一些傳統媒體已經具備了一些互聯網的要素,但基本運作邏輯卻還遵循著紙媒時代的要求,特別是在一些地市級媒體中,雲平台、融媒體中心一應俱全,但內在的構造和規則依然沒有改變,開通了APP、微博、微信,但展現的還是紙質媒體的內容。怎樣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怎樣真正做到融合互通?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依然局限在“怎樣做好一張報紙”的束縛中,根本的思維沒有轉變。互聯網僅僅是傳統媒體的附加品,而非是一種深入肌理的變革性力量。傳播的游戲規則已經轉變了,傳統媒體的未來生存必然要求其在觀念、制度、運營、管理等方面徹底的、全面的數字化蛻變,才有可能在媒體融合的趨勢下找到自身定位。
(二)傳媒工作者的媒介素養亟待提升
傳媒領導者的媒介素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媒體的成敗,每個媒體所展現出來的自由或保守的氣質,每一個做出的選擇和制定的決策,也在無形中受到媒體領導者很大的影響。在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傳統媒體時代領導者的媒介素養隻有跟著轉變與升級,才能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下撐好船、掌好舵。而就目前而言,大多數媒介領導者由於內在(如年齡、精力、知識結構等)與外界(社會環境、上級壓力、體制機制等)多重因素制約,較難適應媒體的數字化轉型。新媒體傳播帶來一系列變動,單向傳播變為雙向,發布權威逐漸被民間話語消解,多元意見取代輿論一律等,而傳媒領導者所熟悉的往往還是傳統媒體時代的一系列操作模式和話語方式,如果不能做到自我革新、開拓進取、擁抱創新,很難成功應對復雜的媒介變革。
(三)產業模式尚不清晰
在傳統媒體時代,受眾已經習慣免費獲取信息資源的方式,免費是吸引受眾的重要方式。而在如今,免費已經不能成為制造流量帶來收入的重要方式,而用戶收費下載、付費閱讀的消費模式尚未培養起來。如何尋找到一個穩定持續的經營模式,是媒體融合過程中無法回避的難題。在整體架構上,一些主流媒體已經進行了一些探索,如《人民日報》打造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報集團整合結構、框架重組,鄭報融媒也在積極探索適合的戰略轉型模式。但總體而言,還沒有出現一種較為成熟的可供復制的產業模式,主流媒體在互聯網平台中實現變現依然困難重重。同時傳統媒體亦面臨著來自新媒體的巨大挑戰,很大程度上而言,新舊媒體並非合作關系而是替代關系,由於新媒體在技術和管理上更加靈活,相對容易佔領更大的市場。
三、媒介融合趨勢下地方主流媒體的應對策略
《河南日報》是河南省媒體融合的“排頭兵”,近年來在媒體融合工作上有很多戰略性舉措,打造了《大河報》客戶端、《河南日報》客戶端、豫直播等一系列具有現象級的媒體融合平台,“移動優先”成為共識、“用戶意識”深入人心、“爆款產品”屢屢刷屏……從“相加”到“相融”,向著“融為一體、合而為一”闊步邁進,一個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升的新型主流媒體矩陣在全媒體時代浪潮中成長壯大,引領著全省媒體融合發展的走向。作為地方主流媒體,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謀求發展。
(一)搭建平台,打造優質內容產品
著力打造和提升河南省媒體融合發展的標杆項目和拳頭產品。融合發展千頭萬緒,歸根結底離不開平台和產品。如何在融媒體平台發展百舸爭流的當下,進一步打造和提升現有平台和產品的聚合力、傳播力和影響力,是當前我們融合發展需要深長思之的問題。必須進一步提升現有平台的用戶規模、用戶活躍度,真正地讓現有的平台成為區域性融媒體平台的標杆和旗艦,真正地成為區域性用戶,甚至全國性用戶信息選擇的“首選”和“最愛”,真正地成為河南省新聞信息服務的“高地”和品牌,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另一方面,當平台的搭建日益成熟,內容的重要性越發凸顯,無論在傳統的大眾傳播時代,還是媒介融合勢不可當的今天,優質內容仍是一家媒體的安身立命之本。但在媒介融合時代對於內容的強調不同於傳統時代的“內容為王”,而是內容與關系的並存,即更重視新聞與用戶的關系,樹立新聞的產品觀。[3]
作為河南省內重要的地方性主流媒體,面對信息同質化的激烈競爭,《河南日報》應當樹立“從地方到全國”的戰略思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建立與受眾之間的情感聯結和共鳴,為受眾提供更加精准的本地信息服務。同時,在新媒體環境下,5G、4K、虛擬仿真等技術元素構建著新的傳播場景,專業化的內容需要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展現,需要更好地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和體驗。
(二)流程再造,實現體制機制創新
著力推進媒體融合的體制機制創新,尤其是新聞信息生產傳播流程再造,持續解放融合新聞信息的生產力、傳播力和影響力。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傳統主流媒體單向傳播的模式在信息技術的浪潮下受到巨大沖擊,人人獲取、人人分享、人人發布已經成為新的時代特征。早在2015年,《人民日報》就提出“中央廚房”的概念,媒介融合進入深度發展的階段,即圍繞著新聞媒體新聞生產的採寫、編輯、發布環節進行流程再造。這一模式的創新點和出發點正是為了適應從“傳者中心”到“受者中心”需求的轉變。在2019年的全國“兩會”報道中,人民網中央廚房工作室,打造出兼具文字、圖像、聲音、影像的融合新聞,並借助多個網絡平台進行聯動全景式的報道,實現了全新新聞生產流程之下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效果。
《河南日報》應立足現有平台,進一步強化跨部門、跨媒介、跨平台、跨區域的一體化組織策劃機制,大力推進全媒體報道機制建設,打造全媒體全維度全時段的新聞信息生產與傳播鏈條,使新聞產品的生產與傳播從單一、單維、單向向全媒、多維、互動轉變,構建與融合發展相適應的採編流程、發布體系和傳播矩陣,持續推出更多具有“刷屏”之效的報業集團之作,真正地佔領河南省新聞信息傳播的制高點。
(三)借助資本,破解融合轉型困境
著力構筑媒體融合發展的資金保障。實事求是地講,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必須有雄厚的資金作后盾,不斷地破解媒體融合發展的“經濟之困”。要善於運用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以更開闊的視野來推進社會各種力量參與媒體融合的發展,更好地融合各種力量來推動融合轉型的實施。資金有如媒介融合發展過程中的“血液”,沒有資本規模上的持續穩定投入,很難在未來走出一片天地。如何利用商業資本助推媒介融合發展,是這一過程中的焦點。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允許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建立,即允許國有主流媒體在商業類網站中佔據特殊股的方式,則為主流媒體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契機。周逵提到,在2017年移動資訊分發平台ZAKER引入深圳報業集團作為特殊管理股試點,北京鐵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人民網簽署協議,都是國有資本“反向”融入商業資本結構的新嘗試,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指明了新方向。[4]《河南日報》亦可以通過媒介融合過程中市場與國家關系的交織變化過程,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探索出符合本土特色的融合發展之路。
媒體融合不僅是一個願景,更是一個變動不居的過程,正如亨利•詹金斯所說:“不管我們是否准備好了,我們已經身處融合文化之中。”[5]媒體融合已經成為媒體未來發展的方向,仍然固守傳統思路,拒絕融合思維的媒體,最終會被時代拋在身后。一切都在重構之中,思維的重構、邊界的重構、價值的重構,技術的發展要求我們重新看待原本自認為熟悉的事物,轉變操作的邏輯,轉變對內容的認識,轉變與用戶之間的角色等,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這一過程中守住自身實現超越。人類即將迎來“雲傳播”時代,雲傳播具有一些革命性特征:雲端化、平台化、泛在化、社交化和智慧化。[6]作為新型主流媒體的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如何守正出新,如何適應這一變革並進行卓有成效的創新實踐,十分令人期待。
參考文獻:
[1]朱春陽.媒介融合創新發展的新任務[J].當代貴州,2019(15).
[2]喻國明.強化互聯網思維推進媒介融合發展[J].前線,2014(10).
[3]張春華.媒介融合背景下傳播力提升的核心路徑[J].新聞戰線,2018(7).
[4]周逵.反向融合:中國大陸媒體融合邏輯的另一種詮釋[J].新聞記者,2019(3).
[5]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體和舊媒體的沖突地帶[M].杜永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6]李衛東.雲傳播時代:人類傳播與治理的雲端化、平台化、泛在化、社交化和智慧化革命[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作者為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河南大學融媒體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