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發記者“洪荒之力”
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這“四力”是記者安身立命的“洪荒之力”,是記者肩負歷史使命、為新時代放歌的力量源泉。
“涉淺水者得魚蝦,入深水者擒蛟龍。”腳力非凡,方能擔當大任。新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宅男宅女”不適合當記者﹔滿足於“蜻蜓點水”“蝴蝶戲花”,也絕不會成為好記者。新聞工作者要像穆青一樣,把“勿忘人民”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養成深入群眾、深入實際的優良作風。因為,基層,永遠是新聞的源頭﹔生活,永遠是新聞的富礦﹔精彩,永遠在採訪的路上﹔人民,永遠是我們的老師。不管現代通訊工具多麼發達,記者仍須以抵達為天職。走起來,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感受﹔在現場,就會有扑面而來的發現。沒有“11路”——兩條去往新聞現場的腿﹔沒有“00號”——兩隻善於發現細節的眼睛,僅靠材料、打電話、微信聯系或百度搜索,是絕對寫不出鮮活生動、富有感染力的新聞作品的,是絕對講不好直抵人心的動人故事的。
“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眼力敏銳,方能從容不迫。記者的眼力依靠強烈的“問題意識”淬煉而成。要善於抓“兩頭”結合的問題,像人民日報社記者一樣,“在天安門城樓上想問題,在田間地頭找感覺”,把黨的方針政策與基層實踐結合起來,就能寫出黨報急需的優秀新聞作品﹔要善於抓“熱點問題”,就是老百姓議論紛紛、非常關注的問題,圍繞熱點問題進行報道,就能引起讀者共鳴﹔要善於抓時效性強、稍縱即逝的問題,特別是那些突發性事件,隻有快採快發才能不失掉新聞價值﹔要善於抓“以小見大”的問題,太偉大的變動,記者無力全面展現,但可以表現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的,記者不妨做做這一木一石。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腦力豐盈,方能游刃有余。記者的筆,不僅是記錄的筆,也是思考的筆。要“思”,就必須掌握廣博的知識。腦中空空蕩蕩,憑什麼去“思”?“手中一管墨,胸中墨一桶,爭做一個有文化的報人。”這是仙桃日報社對記者提出的要求。從近百年的中國新聞史來看,凡是杰出的新聞大家,幾乎都是杰出的文化人。從王韜、章太炎、梁啟超、張季鸞,一直到毛澤東、瞿秋白、鄒韜奮、范長江等等,這些人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又是學養豐厚、才華橫溢的文化人,政治品質和文化修養在他們的身上、筆下得到完美的統一。他們的作品盡管時過境遷,但現在看起來仍然覺得有味道,百讀不厭。提高文化修養,加厚文化底蘊,就要多讀好書,多看黨報。這樣,不僅能改變人的知識結構,還能改變人的內涵,改變人的風貌和精神世界。
“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筆力雄健,方能掀起波瀾。無論何種傳播媒介、傳播方式,那些直指人心、關注生存的優秀內容,是人類傳播的永恆主題。仙桃日報社注重生產優秀內容,倡導記者多寫新聞特寫、體驗式新聞、實錄性新聞、調查性新聞、散文化新聞等,進一步改進文風,努力改變舊有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無論是主題宣傳還是成就宣傳、典型宣傳,都注重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既有地方發展的宏大敘事,也有百姓美好生活的平凡小事,用智慧和真情把精彩的故事講得更加生動靈動,讓報紙充滿文學味、人情味、哲理味、故事味,為讀者吹去清新之風。
擺脫“百度之力”,迸發“洪荒之力”,黨報記者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才不會迷茫彷徨、失“魂”落“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