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復旦新聞館,天下記者家"——寫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九十華誕之際

2019年11月03日07:14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11月2日電(記者楊金志 仇逸 吳振東)2019年11月2日,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新聞院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迎來90周年華誕。“復旦新聞館,天下記者家”,膾炙人口的十個字,激起多少新聞工作者心底的溫暖和自豪。

從1929年到2019年,伴隨著中國近百年新聞事業的歷程,見証著國家民族砥礪前行的軌跡,復旦新聞的精神始終薪火相傳﹔好學力行,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復旦新聞的底色愈發醒目鮮艷﹔部校共建、積極創新融合發展,復旦新聞的明天更加生機勃勃。

記者搖籃,中國新聞教育從這裡發源

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上海,東西方文化交匯融通,新聞業蓬勃生長,涌現出《申報》《新聞報》等有影響力的大報。與新聞業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的,是正規新聞教育極其缺乏。

1929年,復旦大學新聞學系正式成立,同年發布的《復旦大學新聞學系簡章》鮮明地提出了辦系宗旨。這裡,成為中國新聞教育當之無愧的發源地。

簡章擬定者、新聞學系首任系主任謝六逸提出“理論與實踐並重、教學與研究並重”的具體方針。規定新聞學系學制四年,學生須修滿161個學分,所修讀課程計45門以上,分基礎知識、專門知識、輔助知識、寫作技巧和實習與考察五大類。這一課程體系迅速得到社會認可,成為國內各大學新聞學系的辦學准繩。

在風雲激蕩的時局中,抱有家國情懷的新聞人齊心同力,編織起“記者的搖籃”。

不僅在教學上領先,復旦新聞學系在創建不久即實現了科研的發展。教授們往往一門課程教完,一本教材或論著也隨即出版,本土新聞學研究由此迅速取得進步。1930年,新聞學研究室建立,開創了國內高校新聞學系科設立新聞學研究室的先河。

“當時籌辦新聞系的謝六逸、陳望道等人,都以振興國家和民族為己任,放眼世界,把當時全球最高水平的新聞學理論與實踐引入復旦新聞學系。這使得我們的新聞教育從一開始就和世界接近,與高水平接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簡史》主要編著者、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黃瑚說。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90年來,無論是在抗戰炮火中豎起“好學力行”大旗,把學用結合、知行合一作為新聞教育精髓,還是探索出社會主義中國新聞教育自主道路﹔無論是作為國內高校第一家新聞學院,還是首創部校共建新聞學院的機制,復旦新聞始終立於潮頭,領風氣之先。

“主編第一套新聞學教材,發表第一篇傳播學研究論文,出版第一本傳播學專著,成為首家新聞學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高曉虹清楚記得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多個“第一”。“90年來,很多成果和做法形成了復旦模式,使復旦成為中國新聞傳播教育的先行者。”她說。

好學力行, 始終站在新聞實踐的前沿

1943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期間,輾轉重慶的復旦校舍裡,幾十名新聞系師生正聚在一起討論系訓。討論熱烈,陳望道不響,舉手表決前,這位《共產黨宣言》的首譯者、語言學家、時任新聞學系主任鄭重其事地說出4個字——“好學力行”。

1945年4月,由陳望道發起、社會募捐籌建的復旦大學新聞館落成。新聞館特別挂了兩幅字,館內是系訓“好學力行”,門口則是一副對聯:“復旦新聞館,天下記者家”。

“行”代表著實踐,“天下”包含著對時代、對國家與人民的關切。這所知名新聞學府的精神內核由此有了更具體的指向。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說,正是在“好學力行”系訓指引下,在學院教師率先垂范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把課堂搬到祖國廣袤大地上,加深對國情、社情、民情的直接認知。

數十年堅持理論與實踐緊緊結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李良榮最看重的,是自己在理論研究中強烈的實踐志趣。“你必須站在實踐的最前沿,回應業界的困惑,如果不能與實踐結合在一起,理論毫無用處。”他說。

1981年,復旦大學新聞學系4名本科生給當時國內頗有名氣的100位記者寄去了特別設計的調查問卷,又在上海登門拜訪了多位新聞界人士。忙活了幾個月,他們拿出了51000字的調查報告《記者成才之路初探》。時任系主任的王中讀后,認為此文質量很高,特批以這篇調查報告作為4人的畢業論文。

2016年,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發起組建“記錄中國”實踐團隊,旨在“以新聞人的專業實踐服務國家大戰略,記錄時代大發展”。幾年來,學子們用腳步丈量中國,寫下眾多反映中國變遷故事的詳實報道。據了解,“記錄中國”實踐團隊4年來已組織6次集中報道實踐,發布新聞專題報道50余篇、融媒體報道8篇、稿件及記者手記等總計30多萬字。

“正是無數奮斗的個體,成就了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正是需要青春的艱苦奮斗,才會有祖國‘兩個一百年’夢想的實現。”這是復旦大學2018級博士研究生趙敏的“行走”感受。

使命在肩,培育卓越人才再創輝煌

11月2日,復旦新聞傳播教育90周年主題活動在復旦大學舉行,上千名系友紛至沓來,他們或白發蒼蒼,或風華正茂,師生們歡聚、合影、談心,共同為母系慶祝生日。

活動現場,90歲高齡的新聞學系校友代表藍聚萍表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既是自己的求知之地,又是工作奉獻之所,將一生堅守復旦新聞人的理想、驕傲與使命。“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新時代,你們更要扛起新的使命。”他對新聞學子們囑咐道。

一老一少,薪火相傳。新聞學院學生代表、2017級博士研究生范佳秋說,要接過前輩的接力棒,勵志篤學、求真務實。“在新聞學院求學的近十年裡,我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方法和視野,更收獲了深沉的專業涵養、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當日,籌備近一年的新聞學院文獻展揭幕。展覽展出了多件學院老教授手稿原稿、新聞學子手繪報紙,不少系友看到當年自己和同學的作品,激動萬分。參觀者紛紛表示,透過展覽,看到了傳媒事業的變遷,更看到了社會的進步。現場還特別設置了“留聲”錄音室,給參觀校友提供留下珍貴口述史的空間。

還是這一天,新聞學國家級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全球傳播全媒體研究院正式揭牌。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說:“全球傳播把視野定位在全世界,全媒體把突破口定在跨界跨學科,國家教材把育人核心內容抓住了,這些核心要素加上復旦新聞的傳統優勢、紅色基因,構筑起了一套組合拳,給大家留下了無限期待。”他表示,兩個機構的挂牌,也標志著新聞學院在一流學科建設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近年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圍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打造系列“金課”,狠抓專業實踐﹔圍繞“三全育人”,狠抓師德師風、院風學風建設,成為復旦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排頭兵﹔在上海市委宣傳部支持下建設的復旦大學上海新媒體實驗中心,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教學實踐和研究提供了嶄新的實驗場景。

來校出席活動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希望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不僅在新聞傳播建設和“新文科”建設中永當領跑者,也在“全能型、國際化、會講故事”的卓越新聞人才培養中永當領跑者。

“這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裡程碑,更是重整行裝、再創輝煌的新起點。”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表示,復旦大學將為黨和國家作出無愧於時代的新貢獻,譜寫建設世界一流新聞傳播學科的新篇章。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